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2022-10-09 07:46袁艳娟
智库时代 2022年35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袁艳娟

(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

理论上分析,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实践要和谐统一,需要具备三方面能力:(1)“教师岗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2)“从事相关职业的岗位实践能力”,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能够快速转换为幼师的角色,汽修专业教师,在汽修工厂能在短期内成为汽修工人;(3)具有将基础理论知识、实战经验传授给学生的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文倾向于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职业道德表现为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博大的爱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同事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在教育工作中,不能用统一标准、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这是不公平的。“传统的教育考核标准”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是在传统教育考试失利下的一批学生,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个人素质、智商、情商等方面都不如本科院校学生,这种说法极为不科学。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对象有本质的差别,拿“传统的教育考核标准”去评价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是极其偏颇的看法。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不擅长逻辑思维,却精通于“行动”学习,在较为具象的学习情境中,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作为执教者,要知晓学生学习特点,利用学生特点进行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指的是教师对教学现象和教育规律的认知,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要有清晰的认识和敏感的领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需要有丰富的“岗位技能”“实践经验”,取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等。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既要能够在讲台上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在直接在企事业岗位上实践。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工作在基层的、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队伍,要求学生具有“操作性”“情境性”“现场性”等素质特征。执教教师要紧扣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理念,采用学生能理解、易接受的授课方法,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丰富的专业知识

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仅包括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还有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知识,这些都是教师的看家本领。现代社会存在两种属性的知识:“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包括事实、概念、理解和原理;“过程性知识”包括经验和策略。科学表明,不同类型的人,对以上两种知识的获取和认知指向性有所不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形象性思维较为明显,可以轻松自如获取实践经验和策略等操作过程知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充耳不闻,执教者要清晰知晓受教者学习特点,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找准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教育特点,以增强培养学生成才的信心和决心。高职高专院校对教师有着严厉的要求:理论水准高、动手能力强,教学内容要反映一线需求,最关键的是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身心、学习特点。

表1 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

(四)娴熟的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实践能力”,还有“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会学生技术,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相关专业的实践岗位工作经历,可以保证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具备娴熟的专业实践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能力,四个指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困境

笔者团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实证调研结果等方法,研究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困境。针对上述发展困境,分析造成此类现象成因,为提出解决策略奠定研究基础。

(一)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情况调查结果

为了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进而发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课题研究小组共同研究制定了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了解了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养状况。

调查问卷为课题组讨论自编的《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一、教师个人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学历学位、任职学校、任教专业、工作年限、专业技术职称、是否有企事业工作经历等;二、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认知。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为2021年4月至6月,历时2个月,调查对象以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师为主。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4份,有效问卷192份。

经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体,31-35岁教师所占比例为42.19%,36-45岁教师所占比例为34.90%,即31-45岁教师所占比例为77.09%。2.按照被调查教师的学历学位划分,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所占比例为76.04%,大学本科学历学位所占比例为19.27%,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所占比例为4.69%,硕士及以上学历80.73%。3.按照被调查教师的性别划分,女性教师所占比例为54.69%,男性教师所占比例为45.31%,女性所占比例大于男性。4.按照被调查教师的教龄,工作年限3年以下的占比9.90%;工作年限3-5年的占比15.10%;工作年限5-8年的占比19.79%;工作年限8-15年的占比35.94%;工作年限16-20年的占比11.98%;工作年限21年以上的占比7.29%。5.按照被调查教师的职称,助教占比19.79%,多数为30岁以下刚入职教师;讲师占比52.60%,多数为30-45岁中青年教师;副教授占比25%,多数为46-55岁年龄段的教师;教授职称占比2.60%,数量明显不足。

从调查统计结果看来,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学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男女比例、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师资队伍比较稳定。博士学位教师数量较少,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对于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情况,笔者团队从职业道德、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四个方面分为五个问题进行调研,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存在一些问题:职业道德弱化、教学理念不先进、专业知识不丰富、专业能力不娴熟等。

(二)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实证研究,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职业道德弱化、教学理念不先进、专业知识不丰富、专业能力不娴熟等发展困境。造成以上发展困境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外部制度原因、高职高专院校原因和教师自身原因。

1.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当今社会上多数人认为,学习差、高考失利的学生才会进入高职高专院校读书。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孩子成绩太差,读不了普通本科,不得已读了专科,选择就读高职高专院校实在是无奈之举。虽然现在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但是大众观念上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的认可度很低,高职高专院校难以得到企业、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举步维艰。失去企业关注和支持的职业教育,难以培养出动手能力强、企业所急需的毕业生,形成了用人需求与职业教育不匹配的恶性循环。教育经费短缺直接制约着高职高专院校基础教育工作及教师培养质量,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经费主要依靠学生学费,政府投入十分有限。有限的经费直接影响到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约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2.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教育缺乏“校企合作”机制

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决定了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从事一线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这就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与企事业单位实践相适应,“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多数教师为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在大学或者研究生期间缺乏企业锻炼经历,不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不利于以职业实践能力为特点的高职高专职业教育。从现状看来,高职高专院校都强调“校企合作”,但是多数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仅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要想实现“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3.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受限,专业知识、实践技能难以提升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培训主要有提升学历在职进修、企业挂职锻炼等,教师培训途径十分受限。首先,传统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动手操作能力的培训很少,教师在培训中难以提高专业技能。其次,高职高专院校今年不断扩招,专任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足够的精力、体力去参加进修培训,繁重的工作任务,致使学校也不能支持教师“全脱产进修”。

4.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任务重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十分复杂,致使教师没有精力关注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近年高职高专院校持续扩招,生源质量下降,出现很多学习成绩欠佳、心理不健康、缺乏进取精神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学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要面对大量的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的安全问题、学习纪律、生活管理等问题占据了老师大量时间和精力,也使得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受限。

5.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自身原因

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困境,除开社会环境、院校制度等外部因素,还有教师自身方面原因。首先,个别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认识散漫,制约了其专业素养的提高。圣贤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学生对待学习都应该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假使一些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就只是简单完成教学任务,其专业素养则根本无法提升。其二,若干教师科研工作贫乏。任课教师天天讲课,仅仅停留在讲台层面,不进行教科研研究就会产生倦怠心理,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也就难以提升。

三、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综合考虑前文的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笔者对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以期可为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一)提倡终身学习理念,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习是持续终身的过程,教师为了更好地完善教学,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逐步钻研专业知识、核心理念,及时更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知晓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以培育社会必需的高素质、高技术专业人才。了解不同时代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以便更好地与学生相处,完成教学目标。不断地学习,做一个学习积极探索者、终身学习者,才能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二)助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发展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才是最终目的。第一,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树立每位学生都有学习和发展潜力的坚定信仰,要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第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推动学生思考反思问题、创造思维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第三,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要培养学生为“全面的人”“优秀职业工作者”“有创造性”“有责任心”能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人。

(三)重视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

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人才就业为导向,以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内涵。为了实现上述培养任务,“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现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与企事业单位、用人机构缺乏相应的沟通,制约着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四)强化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强化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首先要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执教本领,抓好“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双师型”教师需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懂得课堂管理,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以学生为主体、人人有收获、所有学生都能受到关注和尊重的课堂。其次,“双师型”教师要有开发精品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能力。最后,“双师型”教师要有探究性思维,能够以理论武装头脑,用创造性的研究思维对待教学工作,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五)搭建高职高专院校“校企合作”基地

高职高专院校应该与当地企事业、用人单位开展合作,加强沟通,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就业”密切协作关系。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需要深入调研企事业、用人单位,了解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打开校门,与行业企业进行密切合作,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掌握市场行情,由知识型老师转变为知识技能型传道受业解惑者,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上岗素质的人才。搭建高职高专院校“校企合作”基地,定时实施教师、学生专业技能实操集训,增进教学、学生专业技能的大幅提高。

四、结语

为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人才队伍,笔者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情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困境及其成因,尝试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以其为实现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提升进献绵薄之力,促进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