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体式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应用
——以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

2022-10-10 07:08张泽菊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立方体思政育人

张 敏,龚 婷,张泽菊,杨 隽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133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对课程思政的最初表述。目前,课程思政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焦点[1]。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广大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线,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卓越贡献,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2]。时代变化、行业发展都需要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结合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3],笔者所在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创新团队积极探索,设计并实施立方体式课程思政,取得较好育人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立方体式课程思政框架

立方体式课程思政框架包括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思政资源,第一、二、三课堂,效果评价和质量提升要素。立方体式课程思政框架构建步骤: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开展行业调研,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为载体[4],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素质目标,进行各模块教学设计,挖掘思政元素,整合课程思政资源;第一、二、三课堂同时发力,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全方位、多维度开展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持续提高育人质量(见图1)。

图1 立方体式课程思政框架

1.1 组建教学团队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专任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目前,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团队共有14位校内专任教师、1位校内思政课教师、10位行业专家,团队成员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抗疫一线就是最好的思政课堂[5],为更好地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2020年,教学团队新增3名抗疫一线护士,以增加团队活力。

1.2 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具备较强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就业能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面向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岗位,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养老护理、母婴护理、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现代护理人才[3,6-7]。

1.3 完善课程标准

1.3.1 精准定位素质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明确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素质目标,即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具有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具备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具备爱伤观念;具备较强的使命感;具备慎独修养;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同情心。

1.3.2 设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针对课程各模块内容挖掘思政元素,选择教学策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润物无声地实施课程思政,以取得良好育人效果(见表1)。

表1 基础护理技术各模块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4 整合课程思政资源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保障。从2017年开始,课程团队经过3年建设,共创建、搜集整理课程思政资源200余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前沿性、科学性、时政性等特点,目前各类资源已全部上传智慧职教平台,供学生线上自学和教师课堂教学使用。以临终护理模块为例,各类课程思政资源见表2。

表2 临终护理模块课程思政资源

1.5 3个课堂同时发力,实现“三全”育人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学生行为认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8-10]。落实“三全”育人,加强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思政道德培养,仅靠第一课堂远远不够,只有第一、二、三课堂齐头并进、有机融合,才能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1]。团队围绕3个课堂开展教学研讨,对课前、课中、课后、课外4个环节进行设计。课程思政在3个课堂的实施情况见表3。

表3 静脉输液内容3个课堂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 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与质量提高

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一直以来都是难点,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往往存在评价主体不全面、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参考史瑞芬等[12-14]的研究,课程团队制定了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思政系统化评价标准,评价主体涵盖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家长、社会、行业。采取自评与他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1)自评主体为教师、学生,他评包括学生对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教学督导对师生评价以及家长、社会、行业对学生评价。(2)形成性评价重过程,指在教学期间由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展开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课程结束时、学生跟岗实习结束时以及毕业后1~5年开展的远期评价。(3)定量评价主要依靠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分标准、课程满意度调查量表以及国内外通用的信效度较高的量表(如关怀能力评价量表、护生护患沟通评价量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等)进行评价[15-19];定性评价主要通过深度访谈,搜集各方反馈进行评价。

经过3年实践,立方体式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已初步成形,取得了较好育人效果。2020年,我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学生对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教学满意度位列全校前三,教学督导评价:课程思政设计合理、切入准确、自然亲切、评价机制完善;学生评价:课程具有较强吸引力,学习兴趣高,愿意全身心投入课堂。我们采用汉化版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对2019级524名护生关怀能力进行测评。该量表共3个维度,分别是理解、勇气和耐心,总分37~259分,得分越高,表示关怀能力越强[20-21]。研究结果显示,课程思政实施一年后,护生关怀能力较之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说明立方体式课程思政能提高护生关怀能力。

表4 课程思政实施前后护生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得分比较(±s)

表4 课程思政实施前后护生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得分比较(±s)

时间 勇气维度实施前实施后524 524 t P n 理解维度69.34±9.76 78.26±6.58 7.453 0.001 61.58±10.65 66.22±10.74 3.104 0.002耐心维度58.14±5.78 61.84±4.64 2.912 0.004总分189.06±8.87 206.32±6.58 7.124 0.001

3 结语

3年的课程思政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思政建设并未止步,未来课程团队将加强与思政课教师合作;探索跨专业、跨课程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校、院、企三方联动,充分发挥第二、三课堂的作用,培养有温度、有情怀、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的“五有”护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于课程思政的探索永远在路上,各专业课程可以借鉴立方体式课程思政框架设计与实施路径,结合课程的性质、内容和特点,探索适合的课程思政路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育人路上越走越顺畅。

猜你喜欢
立方体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内克尔立方体里的瓢虫
图形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