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探索
——以“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为例

2022-10-12 10:49修冲冲陆国志
云南化工 2022年9期
关键词:化合物有机化学

修冲冲,陆国志

(吉林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我国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倡导要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开展化学的日常学习评价,化学的日常学习评价不能游离于化学的教与学之外,应与化学的教与学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1]。目前来看,教学中存在着有教无评,有评无促的现象,部分教师仍只重视终结性评价,一切教学为了成绩、考试、升学,而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忽视学生自身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实现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标。教师应该将评价渗透到化学课堂中,做到化学的教学与日常的评价密不可分,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全方面地培养学生。

1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意义

1.1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评价镶嵌在教与学之间。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注意所应用的教学方式及方法能否被学生所接受、是否适合学生和教学内容,及时做出评价,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学生也要不断自评,同伴也要互评,及时检测自己是否学会,能否达到学习目标,把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达到教、学、评一体化,使教、学、评保持一致,向着同一目标努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

评既可以指化学课程日常的学习评价,又指化学学业的成就评价。日常学习评价要依照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依据所要培养学生应该具有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及评价目标。其中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或者小组等,所以说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比如学生的自评、教师的评价及组内同学或组间的互评等。评价时间可以在课前、课上和课后,比如课前自测、导学案预习、课上提问及时评价、课后作业等。评价形式也是多元的,可以是镶嵌在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课上提问、教师点评、课上练习、课后的作业、同伴的互评,也可以是对单元或者模块整体的理解、概括、整理等。教学中应做到多元化评价,注意评价形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教、学、评一体化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评价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将评价形式、时间等有机融合,不只是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实行教、学、评之后就结束,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贯穿教、学、评一体化的思想,都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教、学、评的融合,从而去实施教学活动。

1.2 教、学、评一体化的意义

从学生视角,教、学、评一体化能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知识理解程度有清晰地认知,能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教、学、评一体化亦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获取正向评价。从教师视角,教、学、评一体化能让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掌握程度以及发展状况,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够因材施教、发挥教育机智。总体来说,评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监督、指导的作用,教、学、评一体化能促进教师的教,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反馈,有了学生的反馈就会促进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得到了促进从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得到了促进,也就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学、评一体化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3]。

教、学、评一体化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加师生、生生的互动,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调节。通过日常的学习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化学学习时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学、评一体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化学教学设计

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所提及的内容要求、学业质量标准充分了解,同时要对学生的情况有系统的认知,根据以上信息制定课时、单元或主题的教学与评价目标[4],制定适合的教学与评价目标是设计一节好课的首要任务,教学与评价目标应该兼顾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根据教学与评价目标确定教学任务、设计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流程图

3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探索

3.1 教材分析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主题是高中化学中的一大重点,是普通高中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的内容,这一主题是学生新接触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

3.2 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要求

首先需要了解碳原子成键特点、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相关概念。掌握甲烷、乙烯、乙炔、苯烃类有机化合物和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烃的衍生物的空间结构特点、官能团、特殊性质等[5]。还要掌握一些有机高分子材料,比如塑料、橡胶、纤维的主要成分、特性、用途等,还需掌握基本营养物质,比如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特性、研究价值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等。

3.3 制定教学与评价目标

根据“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主题的内容要求、学业质量的要求、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制定了这一主题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

教学目标:第一,通过认识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能类比出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结构[6]。第二,通过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特殊反应类型的几个重要实验,知道几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应用及反应机理。第三,通过对有机高分子材料、基本营养物质的认识,感受有机化合物的价值和重要性。

评价目标:第一,通过有机化合物空间结构模型的认识和推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水平,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第二,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三,通过对有机化合物价值和意义的感受,发展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化学与人们的生活、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3.4 “简单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整体构思

“简单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主题要培养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核心观念。整体构思如图2所示。

图2 “简单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整体构思

3.5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要深入贯彻教、学、评一体化的思想,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间断地嵌入评价,也就是注重教、学、评合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地灌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

学习任务1是认识有机代表物的结构模型,学习任务1教学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学习任务1教学设计

评价任务1培养学生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科学素养,形成证据意识,进行模型构建。

学习任务2是探究有机化合物代表物的性质,学习任务2教学设计如图4所示。

图4 学习任务2教学设计

评价任务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习观念。

学习任务3是对“简单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主题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学习任务3教学设计如图5所示。

图5 学习任务3教学设计

评价任务3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认识更加深刻,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机理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增加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够使学生系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通过生活中与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关的实例,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的神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 结语

教、学、评一体化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不仅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还要求教师对知识体系的掌握要熟记于心,并且对教学过程要有充分的构思、设想,对每个教学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好预案,及时调整。

在化学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是要循序渐进的,切记急于求成。教师、学生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要主动积极回答问题,教师评价时要能抓住重点,不要偏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教学。教、学、评一体化中的教、学、评不是分裂开的,教、学、评是统一的整体,在教学活动中齐头并进,充分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价值、意义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化合物有机化学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喝有机
例析高考中的铁及其化合物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