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燃料电池能源自动供应装置的研制

2022-10-12 09:11郑寅陈强康淑婷
传感器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液氢氢氧供氧

郑寅 陈强 康淑婷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74

0 前言

氢能被视为未来能源革命的颠覆性技术方向。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技术,以实现低碳、清洁发展模式[1]。氢氧燃料电池是以氢气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为了维持电堆的正常工作,燃料电池系统需要氢氧供应系统等辅助系统的协同配合,为其提供压力稳定、流量匹配、温度适宜的氢气和氧气。本课题目的在于研制出可以为燃料电池定压、定流量提供氢气、氧气的集成装置,便于能源装置整体撬装。为了满足电机按照工作时间要求的氢氧气供应量,选择能量密度更高的液氢、液氧汽化后进行介质供应。

1 氢氧供应系统工艺原理设计

氢氧供应工艺系统主要包括氢供应系统、氧供应系统、氮气系统。系统配备的电气、阀门都采用Ⅱ级防爆。液态氢/氧从槽车经由汽化器后成为系统的供气气源。根据设计目标,气源压力:氢0.5 MPa,氧0.6 MPa。气源管道从耐压舱通过穿舱接口进入燃料电池舱,与燃料电池舱的供气模块相连,供气模块原理图如图1所示,虚线框内为燃料电池舱内设备。

氢供应系统包含液氢容器、汽化器、缓冲罐、减压器、阀门、过滤器、压力表、管道附件等[2]。液氢容器考虑使用液氢槽车,增压采用槽车自增压的系统,液氢槽车最高自增压能力0.5 MPa。槽车需满足3 m3液氢的供应能力。供氢管道设置汽化器、过滤器、缓冲罐、电磁阀、减压器。其中,过滤器、减压器、缓冲罐、电磁阀及相应管路均置于舱内[3]。

氧供应系统的组成及原理与氢系统相似,包含液氧容器、汽化器、减压器、缓冲罐、阀门、过滤器、压力表、管道附件等。液氧容器考虑使用液氧槽车,增压采用槽车自增压的系统,液氧槽车最高自增压能力0.6 MPa。槽车需满足2 m3液氧的供应能力。根据气源供气压力及用气需求,对供气管路的流量、流速、流阻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综合考虑管路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氢、氧管道拟选取管道通径DN8,其他部分DN12。

氮气系统用于液氢/液氧槽车后端管路的吹除。在试验准备阶段,需要对管路进行洁净度检查、气密性检查,以及管道吹除置换等。氮气管路选用DN6不锈钢管,使用压力0.6 MPa。

2 燃料电池舱内供应装置布局

供氢、供氧装置安装于燃料电池内,供氢部分包括氢气缓冲罐、氢气减压器、氢用过滤器、防爆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单向阀以及管路等;供氧部分包含氧气缓冲罐、氧气减压器、氧用过滤器、防爆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单向阀以及管路等[4]。各部分安装情况如图2所示。

3 氢氧供应控制系统设计

3.1 功能要求

测控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供氢、供氧两套工艺系统共用一套测控系统。控制器完成工艺管路压力、温度各处信号采集和数据存储,进行系统运行状态监控,并将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给燃料电池舱内控制器,同时接收燃料电池控制器发来的开始供氢、开始供氧、停止供氢、停止供氧、浓度报警信号,控制前端电磁阀开闭,进行供氢、供氧控制。当控制器检测到超压、氢浓度报警等危险状态时,通过控制前端电磁阀进行应急状态处理。技术指标如下:

(1)额定电压:24 V;

(2)CAN通信接口:2路;

(3)RS485通信接口:2路;

(4)4~20 mA模拟量输入:16路;单通道最大采样率:200 kS/s;模拟分辨率:13位;

(5)数字输出端口:16路;

(6)数字输入端口:16路;负载电压:24 V;

(7)工作温度:-40~85 ℃。

3.2 监控与通讯

燃料电池舱内部均为远程控制阀门[5],正式供应介质阶段,当检测到氢氧系统缓冲罐压力到达0.5 MPa,调节减压阀,打开电磁阀进入介质正常供应阶段,根据情况,调节减压阀压力出口稳定于0.3±0.02 MPa。

对工艺参数状态进行监控,当供氢氧出口压力、缓冲罐压力、氢浓度探头参数超出报警限时,控制器控制相应电磁阀打开和闭合,以确保系统安全。

通过CAN总线与燃料电池舱控制器系统通信,完成指令接收,并上传工艺状态参数。当工艺状态发生异常时,给出相应报警信号,CAN总线传输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CAN总线传输参数列表

4 试验数据分析

地面试验累计运行100小时。过程中,燃料电池变工况运行的输出功率变化如图4所示,经过长达100小时的变工况运行试验,图5为氢供应温度、氢供应压力试验数据,图6为氧供应温度、氧供应压力试验数据。分析试验数据,液氢、液氧经过槽车自增压方式实现了气体供应,且液氢压力稳定在0.37~0.42 MPa之间,液氧压力稳定在0.47~0.56 MPa之间;液氢、液氧经过汽化后,压力增高,通过加温处理,氢气、氧气供应温度符合燃料电池进气需求,均不低于0度;减压器工作正常,可以及时根据工况变化调整,按照燃料电池的进气压力要求,氢气供应压力维持在3.15~3.35之间,氧气供应压力维持在3.05~3.25之间,供氢、供氧装置满足燃料电池介质供应要求。

5 结束语

燃料电池能源自动供氢、供氧装备为燃料电池运行提供安全和高效的介质保障,是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液氢、液氧与氢氧燃料电池的匹配使用在国内尚属首次,通过长达100小时的试验,供氢、供氧装备始终表现良好,状态稳定,满足了能源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

(1)液态储氢(储氧)、汽化供应的方案满足燃料电池介质要求;

(2)密闭环境下,供氢、供氧装备与燃料电池系统匹配性较高,且采用的安全控制措施有效;

(3)供氢、供氧装备按照燃料电池供应需求,满足响应时间要求,实现了氢气、氧气的远程自动控制。

猜你喜欢
液氢氢氧供氧
基于氧烛供氧的“奋斗者”号载人舱内一氧化碳浓度分析
色谱法分析液氢中仲氢含量最佳进样时间的研究
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完成今年首次试车
用于SLS火箭的大型新型液氢储罐将于6月完工
氢氧燃料电池演示实验的改进
自制液压储气式氢氧燃料电池
全国液氢产业正式进入快车道
我国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发展思考
火箭动力试验液氢加注试验研究
爱的供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