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

2022-10-15 09:42库叔说润语
奥秘 2022年9期
关键词:黄粉虫蝗虫蟋蟀

●库叔说 文 润语 编

2022年2月,欧盟委员会宣布,批准将蟋蟀作为食物,投入市场,这是自2020年以来,继黄粉虫和蝗虫之后,欧盟批准的第三种可用作食物的昆虫。

而在2022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昆虫学专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提交了《把食用昆虫加入国人食品目录清单》的提案,他表示,昆虫易于饲养,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千年食虫史

昆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物种之一,早在三亿四千万年以前,它们的身影就已经出现。

我国是最早利用和食用昆虫的国家之一,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且有文字可考。《周礼·天官》中,记录了用白色蚁卵做成的酱——蚳醢(音“池海”)的用途:不仅是周王室贵族喜欢的佳肴,还是他们祭祀时的祭品。《礼记·内则》则记载了贵族菜 单中列有“爵、鷃(音‘晏’)、蜩(音‘条’)、范”等,其中“蜩”指的是蝉,“范”则是蜂。

蟋蟀

唐宋时期的民间饮食文化中,食用蝗虫很常见,不过多见于饥荒场景。一些著作中还详细介绍了捕蝗、食蝗的方法,作为救助灾民的重要手段。写于明代的《本草纲目》,则记载了蝉、蜂、蚕、蟋蟀等一百余种昆虫的食用方式和药用原理。

不过,梳理我国古代食虫的历史可以发现,除了昆虫本身的食用价值,还附带有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政治影响,主要表现为统治者的示范作用。

唐代史学家吴兢所作的《贞观政要》中记述了“唐太宗吞蝗”的故事:贞观二年(628年),京畿地区暴发蝗灾,粮食大量减产,唐太宗认为“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他不顾大臣们的劝阻,吞食了蝗虫。此后,蝗虫不再成灾。

炸好后的蝗虫外壳酥脆,内里绵软。

唐太宗吞蝗,无疑会在百官和百姓中引发效仿行为,进而推动食用蝗虫这种饮食文化的形成。

比如祈福文化。中国古代,蝗灾频发,于是人们吃掉蝗虫,祈求消灭蝗灾,粮食丰收。古人吃螽斯(蝈蝈),是想获得其强悍的繁殖能力,追求多子多福;吃蚂蚁、蟋蟀等,是想获得勇猛善战的精神或强健的体能。

人类对于昆虫的食用,从古代延续到了现代。世界上已知的昆虫种类已经超过100万种,其中可食用昆虫约有3560种。而我国拥有15万种昆虫,可食用的为324种。

昆虫到底有什么好吃的?

事实上,昆虫本身含有的营养,超乎大家的想象。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现在可以吃的昆虫各自所占比例及代表:鞘翅目(如甲虫),占31%;鳞翅目(如蝴蝶、飞蛾),占18%;膜翅目(如蜜蜂、蚂蚁),占14%;直翅目(如蚱蜢、蝗虫和蟋蟀),占13%;半翅目(如蝉、蝽),占10%;等翅目(如白蚁),占3%;蜻蜓目(如蜻蜓),占3%;双翅目(如苍蝇),占2%,以及其他类昆虫,占6%。

这些昆虫,因为种群类别、发育阶段、成长环境不同,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尽相同,但总体呈现出营养丰富的特点。

首先是蛋白质含量高。可食用昆虫的蛋白质一般可以占到其干体质量的30%~70%,超过一般畜禽、鱼和禽蛋的蛋白质含量。其中,半翅目的蛋白质含量在42%~73%,直翅目的蛋白质含量在60%~80%之间,比如蝉蛹的蛋白质含量大概为49%。

昆虫蛋白质的优越,不仅体现在高含量上,还体现在高消化率上。一般情况下,鸡蛋和牛肉的蛋白质消化率为95%和98%,而白蚁和绿色蝗虫的蛋白质消化率分别可以达到90%和82%。

昆虫的蛋白质消化率与动物的相近,高于植物——植物蛋白被纤维素包围,不能与人体里的消化酶充分接触。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氨基酸,昆虫也可以提供。比如,蜂蛹包含18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黄粉虫(也称面包虫)包含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人体半合成的氨基酸4种,它也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其次,脂肪是昆虫的第二大营养成分,昆虫的干重中平均含有10%~50%的脂肪。竹虫脂肪含量高达60%,蟑螂和白蚁的脂肪平均含量分别为30%和33%。而在昆虫的脂肪中,以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占主导地位,比如,竹虫60%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约为56%。

更重要的是,昆虫的胆固醇含量比一般常见食物低。蟋蟀的胆固醇单位含量约为105毫克,蝗虫约为66毫克。与之对应,鸡蛋的胆固醇含量约为372毫克,是上述两种昆虫的3~6倍。

最后,昆虫还蕴含人类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要知道,微量元素也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之一,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疾病等。

发育初期的蚱蝉,铁含量是瘦猪肉的28倍左右,蛾毛虫的铁单位含量则达到31~77毫克。此外,蜂蛹体内维生素A的含量超过牛肉,维生素D的含量则是鱼肝油的10倍,它还含有数十种对人体有益的酶以及锗、硒、锌、钙等;蚱蜢、蟋蟀和甲虫则富含维生素B9。

一些昆虫身上还含有帮助消化脂肪的抗氧化剂和酶抑制剂,这意味着,食用部分昆虫有助于消除高胆固醇和肥胖。

早在2013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就发布了相关报告《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

报告指出,许多昆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铁和锌,含量甚至超过传统肉类。同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还指出,就全球范围来看,昆虫已经是至少20亿人口饮食中的一部分。

2018年,《自然》旗下期刊《科学报告》刊发的一个研究表示,吃蚂蚱可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改善肠道菌群。

总体而言,昆虫以小小身躯,承载了人类所需的多种营养,在世界人口日益膨胀的当下,补充了食物来源,尤其是肉类来源。

优点不止于营养

除了营养丰富,食用昆虫还有其他优点。首先饲养昆虫很环保。

在大部分贫困地区,食用的昆虫都抓取自大自然,属于纯天然食物。而蚕、蟋蟀、蜜蜂、黄粉虫、蚂蚁、家蝇等少数昆虫,因自身的特点,开始被成规模饲养。

从养殖阶段来看,这些昆虫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物”。首先,昆虫繁殖快,产量大。一对普通家蝇,在良好的条件下,半年可繁殖后代100万亿,仅通过它们的卵,就可以得到300吨蛋白质。其次,与其他动物性食物相比,食用昆虫投入低、资源转化率高。为了保持体温恒定,猪、牛、羊、鸡等传统禽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而昆虫在饲养过程中无须增温和降温,对资源的需求就要低多了。比如,饲养蟋蟀需要的食物是饲养牛的1/6,需要的水更是只需牛的1/2000;同样提取1克可食用蛋白质,牛肉需要的土地,是黄粉虫的8到14倍,水则是5倍。

油炸蜂蛹

山东省乐陵市铁营镇孟氏飞蝗渔业小镇蚂蚱养殖基地,村民在收蚂蚱。

有些昆虫甚至可以在有机基质上成长繁殖,将低价值的有机副产品转化为高价值的蛋白质,也就是说,虫吃“垃圾”就能活。比如,粉虱可以在来自水果和蔬菜的干燥有机废弃物上饲养;黄粉虫可以在啤酒酵母渣、生物燃料等混合有机物中生长;蜡虫可以咀嚼和进食聚乙烯PE薄膜,并利用肠道中的菌株将塑料降解,这无疑有助于缓解塑料危机。

要知道,2019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农业废料每年会产生价值50,421亿元的有机物,如果与昆虫养殖结合,对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农业废料主要包括农作物残体(秸秆、稻壳、蔗渣、树叶)和动物便溺。

昆虫养殖不需要抗生素,且排放的温室气体少,对环境非常友好。还是拿黄粉虫做例子,鸡的碳排放量比黄粉虫高32%~167%,牛的碳排放量则是黄粉虫的6~13倍。

其次,推广食用昆虫对贫困地区人们的粮食安全和生计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全球约有10亿贫困人口,将昆虫作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泰国东北部的依森,是泰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当地的孩子往往在前一天晚上捕捉蟋蟀,油炸后第二天带到学校做午餐,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油炸昆虫是能吃上的最好的肉食品。

在贫困地区,昆虫的采集和养殖还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并产生经济效益。比如,在非洲南部,妇女和儿童会通过收集可乐豆木毛虫,赚取生活费,随着时间的积累,一个价值数百万元的产业逐渐形成。

在柬埔寨,非政府组织DCA通过教授养殖昆虫,帮助当地人脱贫致富,如今,昆虫养殖、烹饪已经成为消除柬埔寨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昆虫真的百利而无一害?

这样看来,食用昆虫仿佛百利而无一害?

其实,还是存在一些风险的。

一些昆虫中含有致病微生物或者寄生虫,如竹虫肠道内可携带沙门菌、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等致病菌,食用不当会有被感染的风险。一些昆虫的某些部分含有有毒物质,如松毛虫幼虫体表的毛有毒,只有去除有毒部分后才能食用。极少部分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如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及软体动物等)含有共同的过敏原,食用不当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

对此,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云南省昆虫学会理事长杨大荣表示:“除了膜翅目等部分种类的蛋白,会使几万分之一的人产生异性蛋白过敏外,昆虫是非常安全的一种食品。”

可食用昆虫

目前,从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其他科研机构发表的信息来看,捕获或者养殖的各种昆虫,细菌和病毒的风险并不比其他的食材更高。不管是直接熟制食用,还是经过现代食品加工作为原料,昆虫的病毒和细菌风险都可以很好地掌控和规避。

无私的昆虫们

在中国,养殖昆虫的产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昆虫主要被用于处理农业肥料等垃圾,或者做饲料。

比如,黄粉虫幼虫是人工养殖最理想的饲料用昆虫之一。黄粉虫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个生长周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3~4个月即可收获出售,一年可饲养四季。目前,在山东、天津等地,黄粉虫的养殖已经形成规模产业,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云南一些地区因地理、历史等原因,都保留着食用昆虫的风俗,到当地旅游的游客,应该都听说过“昆虫宴”,油炸蜻蜓、凉拌蚂蚁蛋(大黄蚁的卵)、油炸椰子虫、油炸知了、油炸花蜘蛛,应有尽有。

不过,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食用保持昆虫原型的食物,还是有点下不去嘴。杨忠岐就表示,食用昆虫产业化,还需国人克服心理障碍。

其实,对于已经失去或隐藏了本来面貌的昆虫食品,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吃了一些。比如,健身人士经常吃的进口蛋白粉,大部分是由碾碎的蟋蟀制作而成;杨梅里有果蝇幼虫,大米中有米虫,它们都有可能进入我们口中,成为我们额外摄入的蛋白质。

正如江苏省农科院休闲农业研究所主任廖怀建所说:“一个人一生中至少会吃13只虫子。”

昆虫除了食用,还在医学领域做过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共收载药用昆虫及产品13种,还有9种昆虫参与了80多种中成药配方。

例如,从蜂胶中提取的咖啡酸苯乙酯能够治疗白内障等眼科疾病;苍耳蠹虫可促使中性粒细胞和少数淋巴细胞增生吞噬细菌,起到解毒排脓、消肿止痛的作用;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提取物则是康复新液的主要成分,能够起到活血化瘀、解毒消积的功效。

除了食用和医用,昆虫还有另外八种利用方式,分别是工艺与娱乐昆虫、天敌昆虫、饮料用昆虫、教材用昆虫、工业原料用昆虫、改良土壤昆虫、医用昆虫、授粉昆虫和指标生态昆虫。

小小的昆虫,千百年来持续不断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自然资源日渐枯萎的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依靠它们。

猜你喜欢
黄粉虫蝗虫蟋蟀
贪玩的蟋蟀
你真的认识蝗虫吗
利用黄粉虫生物降解聚氯乙烯塑料
蟋蟀的决心
都2020年了,人类为啥还拿蝗虫没辙?
人多势众的蝗虫
黄粉虫取食塑料的特征研究
蟋蟀的小屋
蝗虫
不同饲养条件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