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缝施工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2022-10-18 07:01郭健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密封胶沥青路面路面

郭健

(上饶市尚义桥综合养护中心,江西 上饶334000)

0 引言

近些年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这也为道路带来了巨大压力,受到超载、重载现象影响,沥青路面结构逐渐受到破坏,并因此形成裂缝等病害。如果出现裂缝后没有及时填补,雨水就会进入裂缝侵蚀路基,再加上长期受到车辆荷载,路面结构将会受到进一步损害,裂缝面积也会不断扩大,最终影响车辆安全通行。灌缝施工是当前主要采用的沥青路面养护技术,通过将特定材料填充至裂缝内部,裂缝会形成闭合,从而达到矫正防水效果,避免裂缝病害继续扩大。

1 灌缝施工技术与材料分类

1.1 灌缝施工技术概述

灌缝施工是当前比较常见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主要针对路面裂缝病害进行有效治理,无论哪种类型的裂缝(包括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以及不规则裂缝),都能进行有效的预防和修复。灌缝施工技术主要利用沥青路面灌缝机,同时采取热熔型密封胶为原料,对裂缝进行填补处理,有利于增强路面的防水性能,并且密封胶的黏性好,能够大幅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1.2 灌缝施工材料分类

当前灌缝施工材料主要分为多种类型,如普通热沥青、橡胶改性沥青以及改性沥青。施工中使用最多的为普通热沥青,该材料的优点在于成本低、防水性能好,但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条件影响,因此很难应用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下。改性沥青通过高分子聚合物对普通沥青进行改性后研制而成,具有普通热沥青的全部优点,不再受到温度条件影响,即使在低温下也能保证一定抗裂性能。橡胶改性沥青的优势为延展性,尤其在中低温气候环境下表现优异,与改性沥青相同,低温抗裂性能优秀,非常适合温度较低的地区。

2 沥青路面裂缝类型与成因分析

2.1 荷载裂缝

公路路面裂缝形成因素众多,其中最普遍的就是车辆荷载压力引起的裂缝。由于近些年道路车辆不断增加,导致荷载作用也在持续提高,甚至存在超负荷运行的情况,而道路长期高负荷运行就会出现路面结构破损。另外路面受到荷载,基层底部会形成拉应力,并会随着路面负荷增加而提高,在超过基层底部承受力后,便会出现开裂并延伸到路面表层。因此荷载型裂缝大多从基底部分开始,如果在形成裂缝后持续受到较大的荷载压力,就会呈现在路面结构中,此类裂缝大多为纵向,顺着道路前进方向龟裂。

2.2 温度裂缝

温度条件也是产生裂缝的重要因素,大多由明显的温度变化产生,所以才会被广泛称为温度裂缝。通过分析温度裂缝主要包含收缩与温度疲劳引起的路面裂缝,很多地区天气差异较大,在气候变化过程中外界温度不断降低,路面结构温度自然也会迅速下降,在巨大的温差变化影响下,就会形成温度拉应力,如果应力大于路面承受能力,便会形成明显的路面裂缝。温度裂缝以横向、块状为主,但是也存在纵向裂缝。

2.3 反射裂缝

反射裂缝也是从基层开始拓展,最终延伸到路面表层,此类裂缝大多出现在半刚性基层路面中,主要由温度或湿度条件引起,基层产生明显的温缩或干缩裂缝,初期阶段只是细小的裂纹状,随着时间推移形成裂缝,当裂缝迅速扩大,便会显现在路面表层。反射裂缝大多为横向裂缝。

2.4 沉降裂缝

对于沉降裂缝来说,主要由路基施工不当造成,路面会随之形成纵向、横向裂缝。通过分析沉降裂缝与路基材料的联系较小,因为路基沉降大多为内部结构上的断裂,所以和路基填挖方法有关。另外,路面老化也是造成裂缝的关键,主要集中在接缝部位,由施工方法不当引起龟裂。

3 灌缝施工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价值

3.1 降低路面的修复成本

传统沥青路面养护施工技术,对裂缝病害的封堵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材料、设备,在施工结束后观察发现一年失效率达到90%,这也代表传统养护施工技术效益较低。相比之下灌缝施工技术无须投入更多材料或机械设备,施工流程也较为简单便捷,总体来看投入的资金成本有所降低,并且路面的使用寿命明显更长。通过分析经过灌缝施工技术养护的路面,三年后的合格率仍然能够保持在95%,通过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降低日常维护管理费用。

3.2 增强路面结构美观性

沥青路面病害不仅会影响行车安全,同时道路的美观性也会有所降低。以往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并不重视路面的美观性,加上材料与工艺上的不足,养护施工结束后便会产生灌缝不到位或不均匀等现象,若在夏季施工受到高温影响容易形成大面积泛油,在车辆通行后便会产生路面污染。若使用灌缝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预防灌缝缺失、不均匀等问题,并且在投入使用后不会出现泛油,切实保障了沥青路面修复后的美观性。

3.3 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

灌缝施工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一次修补就能投产多年,大大延长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相比传统养护技术还能降低劳动强度,任何类型的裂缝都可以应用该技术进行预防、矫正。在经济效益方面灌缝施工技术不仅可以降低资源投入,同时有利于缩减后续的养护费用,增强沥青路面耐久性,从而避免再次出现损坏。

4 灌缝施工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流程

4.1 材料要求

在沥青路面灌缝养护施工中,需要严格把控裂缝灌缝的修补材料,这样才能提高沥青路面养护效果。首先避免采用价格低廉、质量较差的灌缝材料,其次低标号的普通沥青灌缝材料同样不能使用。大多数情况下灌缝施工要求材料耐久性优秀,防止养护施工后短时间内再次出现病害问题,尤其是劣质材料会削弱修补效果。另外,灌缝施工材料应具备一定抗疲劳性能、延伸性能,以此来应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变化会对沥青路面造成直接损害,通过填补抗疲劳性、延伸性好的材料,沥青路面结构受到的影响将会大幅降低。施工前必须按照要求选择原材料,确保灌缝施工后可以增强路面结构综合性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4.2 施工准备

在灌缝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情况做好准备,首先严格检查各类机械设备,其中包括开槽机与灌缝机,确保不存在任何故障问题,能够正常运转并投入施工中。其次对现场进行勘察与测量,掌握路面的具体情况,根据需求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前开启灌缝机设备,在加热管内加注密封胶,将温度上升到190C左右不断搅拌,尽量避免超过200C。另外对施工路段进行封闭式管理,为了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应杜绝车辆通行,并在边缘处设置警示牌。

4.3 开槽

灌缝施工中会对裂缝进行开槽处理,根据路段内的实际情况,调整开槽机上的锯片,确保能够满足施工要求。表1为槽口的尺寸标准。在对裂缝进行开槽时,注意按照裂缝方向进行,严格控制开槽形状避免出现不规则性,若裂缝本身就是不规则的类型,尤其是存在急转弯的裂缝,则应尽量采取两次分割的方法,从而保证开槽形状规则性。沥青路面裂缝宽度未能超过3cm时,大多无需开槽而是直接填充密封胶,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修复效果,同时减少了开槽这一环节,有利于节约施工成本。

表1 槽口的适量尺寸参数

4.4 清槽

开槽施工结束后将内部所有杂物清除干净,避免对后续的施工造成影响,一般来说开槽施工都会产生大量的残渣,若不清理干净便会影响密封胶的黏结度。当下应使用空压机进行清扫,结合人工将其中的残渣彻底清除,在使用空压机时利用高压喷气,即可将每条裂缝中的垃圾清理干净。但是需要注意若路面温度仅有4C的条件下,清槽施工结束后内部便会形成水汽,槽口位置往往会通过加热设备处理,否则直接填补密封胶同样会降低黏结性。在施工前必须仔细检查10cm范围裂缝的路面是否存在杂物,尤其是垃圾、灰尘应及时清理,确保密封胶能够更好地黏结在周边沥青混凝土上。

4.5 烘槽

上述提到了路面温度低于4C的条件下,槽内便会形成大量水汽影响施工效果,为了能够解决槽内水汽,应采取烘烤处理措施,主要通过火焰枪对槽口位置进行烘烤,利用高温处理增强路面结构与密封胶的黏结力。但是要控制好火焰枪的温度,大多数情况下槽口温度应保持在70C内,可以按照这个标准设置烘烤温度。

4.6 备料

施工前将密封胶进行预热,通过灌缝机加热到190C左右备用,出料时温度要>190C才能满足施工需求。另外,不同的材料加热需求存在差异,若施工中采用的是改性沥青,该材料经过反复加热会出现硬渣,施工中造成出料管堵塞问题,还会浪费材料资源,因此经过加热的密封胶应在当天内使用完毕。

4.7 灌胶

灌胶是整个施工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灌缝,先等待机器设备内的密封胶温度达到190C,之后再进行施工,利用刮平器上的压力喷头,将设备内的密封胶均匀喷射到开槽内,最终在沥青路面修复路段形成T型密封层,宽度控制在3cm左右较为适宜。根据以往的工程实践来看,灌胶施工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导致密封胶的黏结效果变差,因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灌入胶体的离地高度。大多数情况下会根据温度条件进行改进,若炎热的夏季进行灌缝施工,胶体离地高度应控制在0.5mm适当;相反秋冬气温较低的季节施工,高度应保持在0.5~1mm的范围内。施工过程中应保证连续性、均匀性,严格按照每个区域的要求灌胶,注意控制避免缝底产生气泡,对施工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4.8 施工温度

灌缝施工技术对于温度条件要求较高,一般来说室外温度应在10C左右。如果室外温度较高,受到热胀冷缩影响,裂缝就会变小为灌注密封胶增加难度;相反如果室外温度较低则会影响密封胶的黏结度,甚至在施工后出现密封胶脱落等问题。因此,灌胶施工必须保证室外温度达到10C,才有利于提高灌缝养护施工的质量。

4.9 交通封闭与开放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应提前对施工区域进行封闭管理,安排安全员在施工路段的前后两端指挥交通,施工路段前后都要设置警示牌,同时在分割线上放置导向牌,封闭区域尽量<1.5km。一般来说施工结束后需要静置等待密封胶自然冷却,并对路面上的残渣进行清扫,确保车辆能够安全通行。大多数情况下密封胶自然冷却时间为30min,若施工路段交通流量相对较大,则必须在施工结束后快速开放通行。可以通过在密封胶表面铺设石粉、砂子的方法,将冷却时间降低到10min,避免开放车辆通行后对密封胶造成负面影响。

5 灌缝施工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注意事项

灌缝施工技术作为当前主要的沥青路面养护手段,能够有效修复轻微破损或严重病害,切实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但是想要提高养护效果,必须确定最佳的处理时间,一般来说气温过高的条件下,密封胶冷却时间也会延长,在未冷却完成后开放交通,汽车碾压便会将未冷却的密封胶带走。气温较低的条件下密封胶不容易发生熔融,可能造成原材料的浪费。通过分析,灌缝施工技术的最佳应用时间为3~5月,由于该阶段路面受到冬季寒冷空气的作用,会出现紧缩的状态,裂缝宽度会达到最大值,有利于提高填补效果。

6 结语

通过分析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得出应采取灌缝施工技术进行养护。要提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避免受到各类不利因素影响,从而有效减少沥青路面开裂问题,充分发挥出灌缝技术的优势。为了提高沥青路面养护效果,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灌缝时机,选择适配的灌缝材料与设备,同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作业,从而起到良好的预防性、矫正性养护作用。灌缝施工技术是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能够解决各类沥青路面裂缝病害,为我国交通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密封胶沥青路面路面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
是时候了解性硅酮建筑密封胶和硅酮建筑密封胶的区别了!
路面上的新科技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阳台用密封胶的选用
一种飞机整体油箱密封胶喷涂修补方法
先进商用飞机上密封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