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教研先行,师生互促稳步提升
—— 乌鲁木齐市学校体育“1263一体化”育人模式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2022-10-19 06:46张晓军
体育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体育教师教研

文/张晓军

随着中小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进入深化改革阶段,“以生为本”成为当前学校体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体育的立足点和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正面临着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学生的体质健康持续下降、运动技能难以掌握、人文价值被忽视等问题。因此,乌鲁木齐市体育教研团队自2008年以来,探索如何构建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抓手,兼顾师生的共同促进为目的,即师生共促的育人模式,逐步形成学校体育“1263一体化”模式,即一个理念、两个主体、六个抓手和三个亮点。

从2014年开始,乌鲁木齐市体育教研工作进一步聚焦,并提出“育人先育己·强心先强体·重学先重教”的理念,坚持“教研结合”的路线,进一步诠释着教研工作的真谛,即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些“接地气”的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而且促进了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总结、提炼体育教研活动实践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做法及观点,旨在筑牢师生共同体意识,抓教师教学,促学生身心,达到师生互促,最终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从教学到教研:体育教研活动实践方式的外在转变

(一)立足教学设计,捕捉经典案例

教学设计是根据学情和目标,确定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诸要素,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突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乌鲁木齐市体育教研团队秉承“重学先重教”的理念,开展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课专题培训5场,参加培训人数923人次。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推荐全国十四城市优秀课展示活动和全国体育教学课时计划优秀成果评比教学设计共830篇,获得一等奖155人次。之后通过区县、全市的说课比赛、现场课大赛来检验教师的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真正做到用心设计每堂课,最终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利用教学设计优化的研究过程,引导一线教师树立“育人先育己”的理念,提高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挖掘教材的育人功效,掌握学情变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让教学过程充满研究,引领教师从教学走向研究的常态化。

体育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真实发生的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具有可复制性的典型案例,包括分析与反思或案例分析、案例反思、案例评价。2014-2018年,乌鲁木齐市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学案例评比活动、2020年自治区教科院举办的“体育与健康线上线下教科研案例”评选活动,共有76人次获奖。其中部分教师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典型事件,并对事件进行独特的处理,分析反思挖掘出案例背后蕴藏的教育理念,把教学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生成新知,形成独具特色、可供他人借鉴的优秀案例。

(二)坚持问题导向,提升科研能力

开展教研活动就要围绕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反思,为教学服务,倡导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积极反思、主动解决问题,帮助教师在教研过程中收获成果,从而激发体育教师参与教研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专业成长。乌鲁木齐体育教研活动致力于打造“使教研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的平台。

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呼吁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要求教师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由知识型转向学者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认识、反思、再实践、总结,通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学实践内化为理论,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撑。乌鲁木齐市自2014年以来组织参加市级、自治区级、全国各类评比论文911篇,其中有306篇论文获奖或发表,1篇论文在第九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上进行大会交流,2篇论文参加墙报交流,3篇论文进行书面交流。乌鲁木齐市体育专业委员会被评为第九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优秀组织单位。2022年《乌鲁木齐教育》为体育学科开设专栏,对乌鲁木齐市体育教研工作给予了肯定。

小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进入研究状态,让更多的教师立足于校本和课堂,积极发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困惑,并主动实践研究,积极解决。教师在对教学过程的干预和对教学方法的改进过程中,不自觉地便进入了研究状态,这种状态直指课堂,让教师置身于教学与研究中,力争做一个研究型的新时代体育教师。目前,乌鲁木齐市中小学体育有76个小课题结题并获得自治区、市级奖项,在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的指导和管理下,全市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逐年上升,同时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在逐年好转。教师在“教”与“研”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总结经验,极大地促进了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

地方性教材的系列研究也是提升教师对三级课程体系的再认识和再梳理,让一线教师从课程方案的宏观层面到教材的微观层面都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为今后进行整体化大单元教学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解决教材版本不一、教学内容零散、内容简单重复、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体育文化传承的现象,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组织100余名优秀体育教师,经过反复修订,编写出版《乌鲁木齐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2021年试行)》,于2021年3月面向全市200多所中小学进行推广和使用。经过一年的使用和两次全市使用调研,于2022年1月中旬再次组织乌鲁木齐市60余名优秀体育教师团队对教参进行修订,修订工作历时2个多月,经过反复研讨、激烈碰撞、求同存异最终完成,两次编写过程充分体现了体育教育人“团队制胜、和而不同、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抛弃教学“作秀”,回归体育本真

课例研究的问题源于课堂,在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时效性。看课者通过对课例不同角度的解读,将课标新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完善“教”与“学”的方法,抛弃教学“作秀”,回归体育本真。乌鲁木齐市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一直秉承“重学先重教”的理念,分别于2014年、2018年、2021年举办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三类教师”教学展示研讨活动,一大批优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为广大体育教师牵线搭桥,创设浓厚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更新理念指导实践、开拓新思路、引领新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为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提升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教学实效,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体育教研室多次举办体育课程教学设置研讨活动,教研室李伟老师亲自开展示范课,内容涵盖田径、球类、拓展等,课中拒绝“作秀”,回归体育课的本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不仅“教”,更突出了“育”,真正体现了乌鲁木齐市体育教研领军人的“守体育”之初心和“寻体育”之决心。

(四)强化内外联动,创新教研方式

乌鲁木齐市体育教研立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014年至今,每年组织大批优秀年轻教师参加全国教学比赛和研讨活动及论文交流研讨活动,参加人数达到466人次,极大地拓宽了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视野和思路,锻炼了教师队伍,积极有效地强化了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和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乌鲁木齐市先后邀请全国多名体育学科知名人士开展讲学,专家学者的学识、眼光、经验都值得教师们学习。通过讲座和研讨活动,教师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从讲座中获得触类旁通的灵感。尤其是“新课标新模式新评价体育课设计与实践”专题讲座和现场授课活动让教师们受益匪浅。新模式的体育课程解决了教学中的诸多困惑,如何改变以往陈旧的教法,打破碎片化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和技术之间的衔接,促进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面临真实练习情境和真实比赛情境时能灵活运用所学技战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实战的能力,使学生由单个的知识点和技术学习向组合技术的学习转变,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了适应各种变化,在特定环境下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也是拓宽教师思路的一种创新之举。2014年高新区(新市区)开展室内体育技能教学实验,2015年在全市推广,2016年参加全国十四城市体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室内体育技能教学现场课评比活动。通过这次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实验,使教师们的创新精神、发现问题能力、大胆实践能力都得到锻炼。

在这几年中,“互联网+教研”成为必然选择。30多名优秀体育教师开展线上《居家战疫天天练》活动,并出版《趣味课外体育锻炼200 例》,供学生在家练习。平时还会将有教育价值的文章、案例、说课视频、图片、个人思考等共享至钉钉群,供全体教师阅读。网络教研突破时空限制,使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研讨内容和发表观点更具实用价值,钉钉教研的即时性、共享性使得学科“泛在”教研得以实现。

二、从个人到团队:体育教研活动实践观念的内在革新

(一)重在团队制胜

乌鲁木齐市体育教研工作依托乌鲁木齐市中小学体育专业委员会(简称体专会),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团队意识统一、志同道合,君子和而不同,在教师基本功大赛、现场课大赛、教参编写、骨干技能培训、理事在行动等教研活动中可以自由阐述不同意见和建议,碰撞出的思维一定是最贴近现实的,然后形成向心力,互相分享,共同成就,均能团队制胜。

(二)专于师生互促

乌鲁木齐市体育教研多年来致力于打造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旨在抓教师专业化发展,促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达到师生互促的育人功效。同时营造风清气正的教研氛围,让全市体育教师心有所属,愿有所依。引领全市老、中、青体育教师回归教育初心,心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致力于探索、反思和改进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中,更高效地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坚守教研初心

乌鲁木齐市学校体育“1263一体化”模式激发着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激情,搭建了体育教师与全体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真正使体育回归“育人的本位”,发挥体育育人的作用。近些年来的教研开展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主要得益于该模式的“一个理念、两个主体、六个抓手、三个亮点”结构模型的内涵。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乌鲁木齐市体育教研工作将以“四有”教师标准,以塑造胜任体育学科素养教育教学的卓越教师为目标,继续引领全市体育教师在教研开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切实推动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和水平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市体育教师教研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疫情新增病例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乌鲁木齐市跆拳道锦标赛开赛
近5年乌鲁木齐市PM2.5变化分析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