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融安全管理“中国标准”

2022-10-19 02:19五道口金融学院国别金融安全指数研究课题组
法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国别金融风险指标

◎ 文 五道口金融学院国别金融安全指数研究课题组

随着全球金融不断发展,金融功能不断演化,金融活动日益渗透到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并深刻影响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金融安全的程度越高,金融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支撑度就越大。一旦金融处于不安全状态,尤其是走向金融危机时,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严重影响经济活动正常运行,而且危害国家社会经济秩序,对国家社会稳定造成颠覆性威胁和破坏。

近100年来,经济全球化使得金融随之走向全球化,国家金融安全日益依赖于全球整体金融安全,其自身构建能力体现在受到外部风险冲击时防范、隔离、抵御和维护的能力。因此,从提高中国金融安全能力出发,构建国别金融安全指数,科学评价我国国家金融安全现状和提供前瞻性决策建议,十分重要和必要。

“指数”提供决策价值

金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既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十四五”规划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其中明确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是从国内看还是国际看,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并行,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考虑得更深入一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更加重视研究国家金融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防线顺利构建实施。

中国如此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建设,但在金融安全预警体系建设方面还不够成熟。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尚缺乏直观、可靠、先行的信息和信号系统。考察一国总体的国家金融安全程度,直观可靠的信号系统是引入指数。通过构建指数,可以利用指数反映金融安全变化的走势,得出国家金融安全所处状态、经历历程、发展趋势,并获得比较基准和参照体系,为制定金融政策、作出金融发展决策打下坚实基础。

国别金融安全指数构建后,将具备多方面的决策价值,包括但不限于预防金融风险,研判经济走势,寻找参照定位,支持机构“走出去”。通过分析判断各国安全指数的数值和变化趋势,对比以往时期指数的具体情况、同时期其他国家的金融安全情况,即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国家金融风险情况进行评估。依据国别金融安全指数的数值情况,分析一定时间内我国国家安全指数的波动情况,确定金融风险的大小。观察国别金融安全指数中的具体因子,进一步追踪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对金融风险类型、风险范围、风险程度进行预防,从源头规避金融风险的发生,尤其是对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规避。

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与实体是经济发展的两面镜子,国家金融安全领先或同步地反映经济安全。国别金融安全指数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市场的进程内容,反映了我国在全球的联动、领先、滞后情况,便于确定我国国家金融安全在全球的位置。相关政府部门在对我国经济局面进行监测或调控时,可以将国别金融安全指数作为参考指标,金融机构也可将国别安全指数作为经营决策判断的重要依据。

评估我国金融安全政策,需要参照其他国家的金融安全现状与原因机理。单独分析自身的金融不安全程度,更多源于对自身历史的追溯比较。除了纵向比较,还可以横向在全球比较。部分发达经济体已经经历了我国的发展历程,部分新兴经济体正过度激进实施某些金融政策,这为我国提供了参照尺度,便于获得有益经验、汲取不良教训。

全球经济金融联动,出于对全球化导向和全面开放的发展定位,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企业将“走出去”。在海外发展时,需要评估一国金融安全等级,明确安全现状,确定不安全的潜在威胁,提前识别不安全因素。通过认知背后原因,科学掌握国别风险,避免投资损失或不可逆的敞口暴露。

“指数”体现差异性价值

从全球现有的国家金融管理工具看,已存在较多金融风险方面的管理指标,与国别金融安全指数的目标与手段相似。从全球看,主要有以下几类: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近年来汇率与别国的不同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2021年来汇率与别国的不同

一是欧盟在宏观管理方面建立的相关数据库,其中有较多金融安全的指标。其主要是欧洲央行的宏观审慎数据库(Macroprudential Database,MPDB)和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European Systemic Risk Board,ESRB)发布的风险指示集(Risk Dashboard)。其强调对金融危机的解释和预测功能,覆盖了当前国际上主要的风险性指标。

MPDB数据库分为多个模块,包括宏观经济、债务与信贷、住宅、商业地产、银行业、非银行业等指标。ESRB的风险体系包含七大类指标,分别是系统性风险合成指标、宏观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资金和流动性指标、市场风险指标、盈利和偿付能力指标、结构性风险指标,同时每类包含数量不等的具体指标。但这些指标主要聚焦于欧盟内部,不考虑外汇储备保障机制、不考虑汇率波动,针对均在“共同欧元”发达国家经济体的金融安全为主。

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的金融稳健指标(Financial Soundness Indicators, FSIs)与国家金融安全存在较大相关性。IMF在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构建了FSIs,FSIs的核心指标重点针对存款类金融机构,涉及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对市场风险敏感性等五个方面。2013年,IMF又汲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教训以及巴塞尔协议Ⅲ中的最新成果,对2006版FSIs进行了改进,将原有指标体系扩展,在核心指标中加入了房地产市场指标(如“住房价格同比增长率”),明显增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

与此同时,核心指标中新增多个与巴塞尔协议Ⅲ相关的指标。尤其是资本监管指标和风险监管指标,例如“资本/资产”和“损失准备金/不良贷款”,以及加入非存款类金融公司和非金融企业,强调“收入/利息支出”“债务/GDP”。可见,其主要聚焦于金融部门中金融机构的短期经营指标,主要防范类似2008年雷曼兄弟等金融机构的破产和风险蔓延,但缺乏对经济增长等决定长期国家金融安全的充分考虑。

三是美国金融研究所(The Office of Financial Research,OFR)的金融稳定监测器(Financial Stability Monitor, FSM)指标体系,其与国家金融安全紧密相关。FSM强调维护金融稳定,不在于事后抑制市场波动或是通过预测阻止冲击事件的发生,而在于增强体系本身的稳健性。FSM将风险分为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信贷、流动性以及传染性5种,并以热图(heat map)的形式展现评估结果,每半年进行一次数据更新。

OFR偏向于选择数据频率较高、时间序列较长的指标,不只是季度数据且更关心月度数据。可见,其进行了较多方法上的创新和优化。数据监测频率变高,其主要聚焦于美国金融系统本身,未考察包括中国这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内的众多新兴经济体国家金融安全新特征。

如何打造国别金融安全指数

综上所述,国家金融安全已成为国际上金融监管和宏观经济关注的重点,以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IMF、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监管部门,在评估预警系统性金融风险、弥补信息数据缺口、建立国际标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但其尚不完全适合中国对国家金融安全的评估。

制定国别金融安全指数,需要考虑其对中国国家金融安全的价值。从经济发展和金融进程看,至少需要考虑国内外在多方面的不同:

一方面,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面临与全球其他新兴经济体相似的金融“脆弱性”现实约束,又不同于一般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金融“稳健性”国情。例如202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一改历史上人民币汇率与美元负相关为主的“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关系,转变为“美元升值、人民币同步升值”的现状,这与同样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其他金砖国家表现不同。

另一方面,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实体经济制造门类最全的国家,外汇储备等金融指标全球排名第一。但我国货币尚未完全国际化、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又不同于美国等美元世界货币体系的国家。这要求我们在评估国家金融安全时,充分考虑这种现实以及背后的金融进程差异。

资料图片

国内的金融安全研究主要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13年之前。研究分析发现:银行的违约风险 (不良贷款) 和国际游资风险构成了中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威胁;资本市场风险与中国金融安全状况同方向变动;而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通胀风险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并不显著。

综合来看,中国金融安全研究的主要切入视角多是从国内的宏观、微观或中观出发,没有放入国别比较之中。同时,采用的方法大多是主观赋值和主成分分析。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不仅数据量较小、数据区间较窄,主成分分析后的可用性也大幅降低,无法直接发挥解决实际金融安全问题的作用。数据变形后的因子较为抽象,成为远离现实、难以操作落地的孤立性、理论性学术点。因此,需要考虑当前中国国情和金融发展机制的进程,为中国国家金融安全管理提供实际决策服务。

猜你喜欢
国别金融风险指标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国别视域下余华文学作品影视化的考察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商务部发布2017版《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图书情报学领域施引文献特征的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