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通过增强CD19-CAR-T细胞增殖能力提高其对DLBCL的杀伤活性*

2022-10-19 11:46加尔宝吐尔德阿迪娜贾库林闻淑娟
西部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孵育受体小鼠

加尔宝·吐尔德 阿迪娜·贾库林 闻淑娟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淋巴瘤内科;2.乳腺放疗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和异质性的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形式[1-2]。随着新型靶向治疗的发展,大部分DLBCL患者可以治愈[3]。然而,仍有40%~50%的DLBCL患者表现为难治性或复发的特点,最终死于疾病进展[4-5]。因此,DLBCL的治疗还需要探寻更多的治疗手段。

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已被批准用于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然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存在显著削弱了CAR-T细胞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7-8]。前期研究[9-10]发现,PD-L1在DLBCL中显著高表达, 是此类患者不良预后因素。阻断PD-1/PD-L1信号是一种有效的增强B细胞淋巴瘤免疫应答的手段[11]。此外,研究[12-13]显示,包含ICOS胞内结构域的CAR增强了CAR-T细胞的效应功能和体内持久性。

在本研究中,为了逆转PD-1/PD-L1信号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同时基于ICOS胞内结构域可以增强T细胞的效应功能和体内持久性的特点,我们将PD-1受体的胞外结构域与ICOS受体的胞内信号域融合,并将这种嵌合受体共表达在CD19-CAR-T细胞中,来探索这种新型CAR-T细胞对DLBCL的抑制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系、主要试剂、实验动物及血液样本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DB购自武汉普诺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细胞培养基为RPMI-1640+10%胎牛血清,细胞培养在37℃,5% CO2条件下。过表达luciferase的DB细胞由本实验室先前构建保存。Ficol试剂购自北京索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D3/CD28磁珠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IL-2购自美国Peprotech公司;Polybrene购自美国sigma公司;CFSE试剂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LDH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荧光素酶底物购自上海翌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FITC标记的CD19蛋白购自北京Acro公司;PE标记的抗Myc抗体,PE标记的抗CD69抗体购自美国Biolegend公司;FITC标记的抗CD3抗体,PE标记的抗CD4抗体,APC标记的抗CD8抗体购自北京义翘神州有限公司;过表达CD19-CAR以及过表达PD-1/ICOS-CD19-CAR的慢病毒购自上海汉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只5周龄大小的雌性NCG小鼠(体重在23 g左右)购自新疆医科大学,小鼠饲养SPF屏障环境中,所有动物实验都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志愿者招募自我院体检中心3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45岁(年龄范围40~49岁),平均BMI为37.6 kg/m2(BMI范围为35.5~38.2 kg/m2),每位志愿者抽取20 mL的外周血,抽血程序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志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慢病毒感染法构建bbz以及PD-1/ICOS-bbz 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使用Ficol试剂从外周血中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然后按3∶1的磁珠与细胞比例加入CD3/CD28磁珠,在室温孵育30 min,之后将磁珠细胞混合物放入专用磁力架中静置5 min,连同磁力架一起倾倒管中的液体,之后用完全培养基将试管中的磁珠细胞混合物按1×106/mL重悬,培养48 h后,按MOI值为10分别加入过表达CD19-CAR以及过表达PD-1/ICOS-CD19-CAR的慢病毒,并额外添加6 μg/mL的polybrene,在水平离心机中按800 g离心90 min,之后放入培养箱中静置培养。24 h后更换新鲜的完全培养基,并在感染72 h后使用流式检测CAR-T细胞的阳性率。

1.3 流式细胞术检测bbz以及PD-1/ICOS-bbz的阳性率 分别取3×105个未感染的T细胞(Mock),bbz以及PD-1/ICOS-bbz,PBS清洗3次后使用100 μL PBS重悬,之后加入5 μL PE标记的抗Myc抗体以及FITC标记的CD19蛋白,4℃避光孵育30 min,PBS清洗3次后,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使用Flowjo V10进行处理。

1.4 流式细胞术检测长期共孵育后T细胞中CD69的表达情况 分别取2×106个bbz以及PD-1/ICOS-bbz,按照试剂盒的说明用CFSE染料进行标记,之后按照效靶比为2∶1与DB细胞共孵育,每隔7 d加入新鲜的DB细胞,共添加3次,在共孵育35 d后,取20 μL细胞悬液,PBS清洗3次后使用100 μL PBS重悬,之后加入5 μL PE标记的抗CD69抗体,4℃避光孵育30 min,PBS清洗3次后,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使用Flowjo V10进行处理。

1.5 流式细胞术检测长期共孵育后T细胞的增殖情况 按照1.4的共孵育方法,每隔7 d取50 μL细胞悬液,利用T细胞标记CFSE的特性,使用流式细胞仪对CFSE+的细胞进行计数,以此来统计T细胞的增殖情况。

1.6 LDH释放法检测bbz以及PD-1/ICOS-bbz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 按照1.4的共孵育方法,在共孵育结束后,取2×106个细胞混合物,按照3∶1的磁珠与细胞比例加入CD3/CD28磁珠,在室温孵育30 min,之后将磁珠细胞混合物放入专用磁力架中静置5 min,连同磁力架一起倾倒管中的液体,得到T细胞。再按照效靶比为2∶1与DB细胞共孵育24 h,期间不添加任何细胞因子,之后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使用LDH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计算公式为:细胞毒性或死亡率(%)=(处理样品吸光度-样品对照孔吸光度) / (细胞最大酶活性的吸光度-样品对照孔吸光度)×100。

1.7 体内移植瘤模型检测PD-1/ICOS-bbz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取5×106个DB-luciferase细胞,重悬于200 μL PBS中,通过尾静脉回输至NCG小鼠体内,接种7 d后,所有小鼠均成功长出肿瘤,将15只小鼠分为3组(Mock组,bbz组及PD-1/ICOS-bbz组,每组5只小鼠),通过尾静脉分别回输1×107个效应细胞,在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4 d腹腔注射1 mg/kg的luciferase底物,并通过活体成像仪对体内的肿瘤细胞进行成像。之后密切监控小鼠的死亡情况。

1.8 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T细胞的比例 通过眼眶采血取50 μL小鼠外周血,使用350 μL红细胞裂解液室温裂解3 min,之后加入1 mL PBS混匀,清洗3次后,加入FITC标记的抗CD3抗体,PE标记的抗CD4抗体,APC标记的抗CD8抗体,4℃避光孵育30 min,PBS清洗3次后,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使用Flowjo V10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慢病毒感染法构建bbz以及PD-1/ICOS-bbz 流式细胞术检测bbz及PD-1/ICOS-bbz的阳性率,结果显示,bbz和PD-1/ICOS-bbz中CD19-CAR的阳性率分别为31.1%和36.3%(见图1A),而只有PD-1/ICOS-bbz中表达PD-1/ICOS嵌合受体,阳性率为42.2%,见图1B。

图1 bbz和PD-1/ICOS-bbz的表征

2.2 长期共孵育后PD-1/ICOS-bbz的激活水平更高 在经过35 d的体外共孵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表面激活marker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D-1/ICOS-bbz较bbz CD69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01),见图2。

图2 长期共孵育后bbz和PD-1/ICOS-bbz的激活

2.3 长期共孵育后PD-1/ICOS-bbz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性水平更高 细胞增殖结果显示,在长期共孵育过程中PD-1/ICOS-bbz较bbz增殖能力显著提高(P<0.01)(见图3A)。此外,共孵育结束后取T细胞与DB细胞共孵育,结果表明,PD-1/ICOS-bbz较bbz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更高(P<0.01),见图3B。

图3 bbz和PD-1/ICOS-bbz长期共孵育后的增殖和细胞毒性

2.4 PD-1/ICOS-bbz显著清除小鼠体内的淋巴瘤细胞 使用小鼠移植瘤模型评估PD-1/ICOS-bbz体内抗肿瘤活性,活体成像结果显示,在第14 d时PD-1/ICOS-bbz治疗组体内肿瘤被完全清除,而bbz组仍有存活部分肿瘤细胞(见图4A)。生存结果显示,bbz治疗组的小鼠在43 d时已全部死亡,而PD-1/ICOS-bbz治疗组的小鼠在70 d时仍全部存活(P<0.01),见图4B。

图4 bbz和PD-1/ICOS-bbz对DB细胞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2.5 PD-1/ICOS-bbz具有更强的体内增殖能力 流式结果显示,PD-1/ICOS-bbz治疗组中外周血CD3+T细胞的数目较bbz组显著增多(见图5A),且PD-1/ICOS-bbz治疗组的T细胞具有更多的CD8+T细胞的比例,表明其肿瘤杀伤能力更强,见图5B。

图5 bbz和PD-1/ICOS-bbz在体内的增殖

3 讨论

CAR-T细胞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手段[14]。然而,现存的CAR-T细胞对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疗效有限,客观缓解率只能维持在60%左右[15-16]。为了进一步提高CAR-T细胞对DLBCL疗效,降低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我们构建了共表达信号转换受体的增强型CAR-T细胞。结果表明,含有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的CD19-CAR-T细胞能够特异性清除表达CD19的DLBCL,有效延长小鼠的生存期。此外,与二代的CD19-CAR-T细胞相比,含有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的CD19-CAR-T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优势,这种特性使PD-1/ICOS-bbz具有更强的临床应用潜力,因为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报道的经CAR-T细胞治疗失败的DLBCL患者,其外周血CAR-T细胞扩增都令人失望[17]。既往研究[18]报道,长期慢性刺激CAR-T细胞可导致其衰竭。而在本研究中,体外结果显示,在经过长期刺激后,PD-1/ICOS-bbz较bbz仍具有更好的肿瘤杀伤活性。

通过回输CAR-T细胞可以在体内产生有效的抗肿瘤作用,然而大多数肿瘤会采取多种策略来实现免疫逃逸。这种逃逸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防止T细胞识别的策略,如目标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表达下调[19-20];还有就是通过限制T细胞持久性和效应功能的策略,如抑制配体/受体(如CTLA-4、PD-1和LAG-3)的表达[21-22]。研究人员已经通过设计抑制配体阻断剂,证明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23]。但系统性施用这类药物往往会引起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24]。本研究设计的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使得回输的CAR-T细胞在肿瘤局部解除PD-1/PD-L1的抑制作用,有效减小全身的副反应。

先前的研究表明,ICOS共刺激受体被证明可以增强CD8+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活性[25]。此外,基于ICOS作为共刺激信号的CAR受体增强了CD8+T细胞的细胞因子释放和体内持久性[26]。本研究设计的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将肿瘤微环境中的PD-1信号转换为ICOS信号,证明的确可以增强CAR-T细胞的增殖活性。

CAR-T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时应该平衡疗效和毒性。然而,由于缺乏良好的动物模型,限制了对PD-1/ICOS-bbz毒性的评价[27]。尽管如此,我们可以在后续的研究中为PD-1/ICOS-bbz额外设计一些安全开关,使其即使发生不良反应,也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手段予以控制[28]。

4 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通过逆转肿瘤来源的抑制信号来增强CAR-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的可行性。嵌合受体(PD-1/ICOS)与肿瘤细胞上的PD-L1结合,并激活ICOS受体相关的下游信号级联,增强CAR-T细胞的增殖能力及体内的抗肿瘤活性。该研究为DLBCL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方案,有望在不远的未来进行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其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孵育受体小鼠
扳机日血清雌激素不同水平时授精前后卵母细胞孵育时间对短时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P2X3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全血标本孵育时间及温度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
滇龙胆草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表达的影响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小鼠大脑中的“冬眠开关”
用课程“孵育”会“发光”的教室
小鼠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