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婚礼服的文化特征与传承发展

2022-10-20 04:58康超花倩倩
西部皮革 2022年19期
关键词:纹样服饰婚礼

康超,花倩倩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310000)

服饰在发展的过程中,古时人民将阶级、文化、审美观念融于服饰当中。婚礼作为传承至今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礼仪形式,历经了历朝历代的更迭。其中婚礼服在各个朝代也散发着别样的光辉,而明代婚服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明代婚礼服在唐宋与清代汉族婚服形制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婚服的传承与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时代的发展[1]。

近年来,中式婚礼在现当代青年群体婚礼中渐成主流之选,明代婚礼服受到青年追捧。经过笔者对多位新人的现场沟通后发现,大部分新人对于明代婚礼服的选择多为其美观,对于其服饰背后的文化沉淀却了解不多。了解后发现,多因备婚时间紧张、内容晦涩、信息差等原因,加以没有较好的传播形式,导致新人对其缺乏了解。

随着现代的技术发展,对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现代传承发展手段将婚礼服文化与现代传播模式相结合将是推动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创新传播发展的新路径,可积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

1 明代婚礼服的文化特征

1.1 典章与经济发展下的色彩演变

明初“上承周汉,下取唐宋”,在此基础上结合明初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重新规定了服饰的制度。其色彩特征在明前期和明中后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1.1 明前期典章制度下的“绿男红女”

明初非常重视礼制的完善和恢复,因此对服饰的使用有完善的规定。在《明史·礼志》记载,“凡庶人娶妇……婿常服,或假九品服;女服花钗大袖。”[2]在当时平民结婚,男人可以身穿九品幞头官服,是青绿色的。女人可以身穿九品命妇的服装,如真红色大袖衣或者是圆领的女蟒服、大红色褶裙。这是因为在明代有“摄盛”制度,在成亲当天可以逾一级穿着。明初就对于服饰制度及配饰的使用都有着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法规。

1.1.2 明中后期经济发展下的“双喜临门”

明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在弘治后,服饰开始变得华丽,奢侈服装被视为地位的象征,人们开始忽视之前的禁令。上至王妃,下至庶民,均用很贵的绸缎,珠宝包金银,颇为奢华。朝廷对此一再明令禁止,却依然让服饰继续朝着个性化、美学化方向发展。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巾履》当中有提及“近年以来,殊诡制,日异月新”[3],表明服饰发展追求新奇的样子。

文学作品中,《金瓶梅》第九十七回“春萍打扮翠珠凤冠,穿通袖大红袍儿……头盖红罗销金盖袱”[4],《醒世姻缘传》“狄希陈公服乘马,簪花披红,童寄姐穿着大红纻丝麒麟通袖袍儿,素光银带”[5]。文学作品描写中,当时的商贾巨富家族结婚时已然脱离当时的礼制阶级束缚,早已把红色带进百姓家庭。庶民女子婚服形制常见为身着真红大袖衫,戴大红盖头,着红绣鞋。男子婚服亦以红为贵,但不同阶层严格限制了婚服服色,一至四品官员男子婚礼才可以穿绯色公服[1]。

学界普遍认为,婚姻穿红色在明代被确认并流传至今。因此,明代女性结婚礼服被后世认为是中式婚礼服的重要代表,符合当时人们崇尚红色喜庆、吉祥如意、祈求平安的文化心理。

1.1.3 典章与礼仪文化相结合的形制特点

明代形成总体稳重大气的婚礼服饰风格。其主要表现在:礼仪性、功能性和装饰性三方面。与常服相比,婚礼服以礼服形式出现将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意蕴包含在其内部。明代男子的婚礼服在《明史·舆服志》中有详细记载,“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其形制为:绛纱袍,白纱内单,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其革带、佩绶与衮服同,白袜赤舄。而“庶人婚,许假九品服。”[2]

而在明代女子的婚礼服当中,由于明代有“摄盛”制度,可根据当时的服饰制度穿着比自身高一等级的服装,所以平民女子婚嫁之服可穿九品命妇,着真红大红袖衣,霞帔,红罗长裙,红盖头,红褙子,簪(或金冠)等。在日常生活中,“凤冠霞披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婚俗之中,并以“凤冠霞披”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象征。当中凤冠非寻常平民女子所能戴,其上到皇后、下到品官之妻才能戴上。《明史·舆服志》当中有记载洪武二十六年的命妇冠饰等级见表1。

霞帔作为命妇的礼服,开始与宋代。明代霞帔是一种3 寸3分(约10.89 cm)宽,7 尺5 寸(约181.5 cm)长的披带,上面绣有纹饰,戴时绕过头颈从前胸垂下,两端呈尖形,各缀金银珠石一颗[6]。霞帔上的纹样坠珠标志命妇的品级。

表1 洪武二十六年命妇凤冠形制

在明代前期,各个阶级婚礼时严格按照此服饰规定穿着,不敢逾越。而到了明中后期,因商品经济活跃,对于服饰的制式同样也逾越了礼制。出现婚礼时平民女子头戴凤冠,男子身着不符合阶级的袍服等现象。又凸显明朝中后期社会政治、经济在早期建设后发生巨变。明朝演变为极度繁荣昌盛的朝代,民众思想有所转变与开放,政府的服装禁令无法遏制民众对自由着装的渴求。

1.1.4 美好寓意与期许下的纹样呈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于吉祥如意就有特别强烈的愿望。随着中式传统婚礼服文化发展到今天,到了明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明代的纹样运用中,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7]。可见明代服饰纹样的运用饱含了人们寻求保佑和期许美好生活的寓意。

明代吉祥图案主要通过象征、寓意、比拟、谐音、文字等方式传达出吉祥的含义[8]。在明代婚礼服中,动物与植物的纹样是最普遍的纹样呈现方式[1]。其中植物纹样中,缠枝纹、折枝纹和和团花纹是最多见的。花卉的图案又是通过象征与语义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于婚礼服上,比如牡丹代表花开富贵、寓意未来人生富足安康,并蒂莲代表两个新人爱情饱满、爱得忠贞不渝等。还有一些装饰图案是与服饰相呼应的,比如菊花象征着多子登科。

而动物纹样在男子婚礼服上出现频率较高,因为男子婚服是官服的一种,动物纹样多见于男子官服上的补子,有着同样美好的愿望,比如表示喜庆吉祥的狮子滚绣球,表示美丽爱情的鸳鸯鸂鵣等。文字纹样则多以喜字、福字等明显代表吉祥如意的文字与植物、动物纹样相互配合呈现。

2 明代婚礼服的传承与发展

从古至今,婚礼服一直是大多数女性最为喜爱和重视的服饰。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婚礼服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而对传统中式婚礼服的关注度降低。随着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理解程度的逐渐加深,中式婚礼服又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其中明代婚礼服凭借更契合大众审美的形制色彩而崭露头角。

如今,传统服饰文化需要与时代相结合,坚持进行实物保护与数字化保护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明代婚礼服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2.1 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传承

2.1.1 明代婚礼文化电子数据库建立

电子数据库的建立,为明代婚礼服学研提供极大的帮助。明代婚礼文化电子数据库是将明代婚礼文化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结合二维三维技术来加以防护。以互联网为起点,除基本的web 网页端之外,还应该结合当时最新技术的发展,比如VR、AR 技术,以及最新时代观念趋势,比如元宇宙,具有视觉符号化的数字会展等观念来广泛普及[8]。这样可以帮助学者、爱好者可以更加直观清晰,无地域限制地对明代婚礼服进行学习研究。

2.1.2 加强对明代婚礼服制作工艺的保护

明代婚礼服制作的要求需要精湛的手工艺的支撑。现有一些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后继无人尴尬境地,所以有必要以手工艺技术为对象来加以传承。曾在南京云锦研究院以仿制明代定陵三件丝织文物为手段,把妆花纱和二经绞罗工艺以三件丝织文物仿制而成,第一次还原出这两项织造工艺。如今可以将明代婚礼服技艺以数字化的传播形式进行呈现,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传播。

2.1.3 开发明代婚礼服可互动产品

明代婚礼服制作工艺繁杂,对于想要了解的受众入门门槛较高。可以通过开发可互动的产品包、课程包等形式。其产品包在明代婚礼服的基础上,分析市场对其的需求以及对于文创产品的需求,进行创新。在保证其保留精髓的同时,做到有用与风趣相结合,从而满足受众以及市场需求。其课程包则需明代婚礼服及技艺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明代婚礼服进入大众视野进行专业系统的包装。让人们不再枯燥乏味的学习,让课程更受市场欢迎。

2.2 创新发展方式激发文化传播

2.2.1 明代婚礼服文化在社交媒体的互动传播

婚礼的主要受众群体为“Z 世代”群体,互联网信息传播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而明代婚礼服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较为单一,多为简单的图文等,难以激起受众群体的转发传播的冲动。如今各类互动视频、互动游戏、互动网页相继出现在我们眼前,而将明代婚礼服文化通过高互动属性的H5 页面或者互动视频等方式进行呈现,会大大提高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从而达到对明代婚礼服的发扬。

2.2.2 明代婚礼服文化与现当代婚俗文化相结合

明代婚礼服文化想要在当代发展,需顺应当代婚礼潮流,对其进行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如今的婚礼流程主要是现代西式为主,如早晨新娘和伴娘拍摄晨袍、婚礼仪式上一般都会有伴手礼盒这些同时代人才会出现的物件。但这些都无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审美情趣,因此需要引入新的思路来对婚礼流程进行创新设计。明代婚礼服能够使其本身符号化成为视觉设计中的设计元素并融入到过程之中。比如,明代晨袍的定制化、伴手礼盒明代婚礼服元素设计等等。使得明代婚礼服不只是给新人穿的衣服,它还能渗透婚礼过程,用更年轻的视觉符号使人接受。

2.2.3 明代婚礼服与现代服饰相结合

在汉服发展中,“汉洋折衷”的思潮影响着一部分人。而这种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新潮服饰文化相结合,将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9]。当今设计师可通过将明代婚礼服的元素生产和现代设计理念想要相结合,对服装和饰品进行创新设计。以此为基础还能够落实“汉洋折衷”思想,将明代婚礼服和现代服饰融入到穿搭设计中去。这样才能够吸引一代青年受众群体对明代婚礼服文化进行认知。

3 结语

明代婚礼服在历史的发展中,承载了十分浓厚的典章之美、审美情趣以及寓意祥瑞文化底蕴在身上。它其不仅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产生对于后世婚礼服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更是在世人面前展示中华瑰宝的杰出名片。但人们对于明代婚礼服文化的了解有所欠缺,我们应有所针对性地开展传承与传播。如今我们需加强对其的传承以及发展研究,并结合现代婚俗文化与数字技术,将其可以继往开来的发展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纹样服饰婚礼
拯救“濒危”花纹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Wearing History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
多趣婚礼
毛南族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