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尔兰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评估与展望*

2022-10-20 01:27门洪华俞钦文
国际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战略伙伴爱尔兰战略

门洪华 俞钦文

伙伴关系战略是中国国际战略布局的主要议程之一。爱尔兰是欧盟的核心成员之一,是欧洲一体化的坚定维护者。爱尔兰将自身定位为全球事务中的关键小国,并坚持军事永久中立地位。它将维护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放置外交事务首位,主动与中东、北非国家开展国际救助与投资合作、积极与中国、日本、东盟等亚太国家与地区组织开展经济合作。①“International Priorities,” Government of Ireland, https://www.dfa.ie/our-role-policies/internationalpriorities/peace-and-security/neutrality/.自1979年中国爱尔兰(以下简称“中爱”)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保持了务实合作的特色;2012年两国签署《关于建立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推动双边关系朝着务实合作、互利互惠、多边协调的方向前进。2019年中爱庆祝建交40 周年,两国领导人表示将以此作为新起点,强调务实合作,重点加强在维护多边主义等全球事务上的协调,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发展。②《习近平同爱尔兰总统希金斯互致贺电》,《人民日报》2019年6月23日,第1 版。伴随着英国脱欧所产生的战略波动,中爱两国仍然持续在中欧伙伴关系框架内深化双边关系,扎实推进在经贸、地区治理上的合作。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是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在重大问题相互支持的基础上,互尊互信、互利互惠、互学互鉴、互帮互助,并以此为契机共同努力,扎实推进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③《习近平同爱尔兰总统希金斯会谈》,《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0日,第1 版。

在当前中欧关系研究中,对爱尔兰和中爱关系的关注相对较少。在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显著发展之际,国内外学者尚未给予充分关注,相关研究较为滞后。国内学者多从文学、经济、科技等角度单向分析爱尔兰,甚少关注政治与外交层面的中爱关系,鲜有专门分析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专门成果。有鉴于此,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开创性意义。

安纳托尔·拉波波特(Anatol Rapoport)、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 Keohane)、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等学者系统剖析“互惠”概念,认为互惠“指的是大致对等的价值交换、其中每一方的行为都取决于对另一方此前的行为判断”,故而相应形成“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的实践逻辑。④Robert Keohane, “Reciproci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0, No.1 1986, pp.1-27.中国特色的伙伴关系主要发挥政治上相互协调、经济上相互合作、安全上相互支持、文化上相互理解等功能,①门洪华、刘笑阳:《中国伙伴关系战略评估与展望》,《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2 期,第65—95 页。而战略伙伴关系则是在面临战略机遇期时,可以结合国家国际战略目标并与伙伴国进行深入战略对接的新型合作关系。本文认为,互惠战略伙伴关系是以国家利益互惠为合作基础,在重大战略议题上具有常设性的协调机制且相互支持,以夯实共同利益、增强政治互信为目标进行共同努力的高度协调的双边关系。

高层政治意愿与战略目标对接是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共同利益的互通性和资源优势的互补性是伙伴关系构建的源动力,自我约束与正向反馈是深化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驱动力。政治共识有助于增强国家间相互依赖的粘性与合作的延续性,是国家意愿和能力在国际议题上的正向表达。②门洪华、俞钦文:《第三方市场合作:理论建构、历史演进与中国路径》,《当代亚太》2020年第6 期,第4—40 页。伙伴关系的形成是国家间高层政治共识达成且合作意愿深化的显著体现。它也是开展合作、化解冲突、应对共同风险的基础条件。③郭士民、蒋锐:《达成政治共识的障碍与突破路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 期,第146—151 页。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运行逻辑关注于高层政治意愿的强度以及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经济合作是伙伴关系建立的基础,伙伴关系是国际行为体间基于共同利益,为共同目标采取共同行动而建立的相对独立的国际合作关系。赫克歇尔—俄林模式提到,国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与相对生产优势的交互作用将主导着两国互惠关系的变化。④张失的、阎娟、王晓雯:《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在中国的实证检验——基于产业要素密集度的时序横截面模型分析》,《管理评论》2009年第4 期,第90—97 页。互惠战略伙伴关系是以共同利益为起点,关注经济利益上的相互往来与收益,因而资源的互补性以及利益的交汇是关系形成的最初动力。自我约束与正向反馈是深化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内驱动力。

首先,互惠决定了双边关系的对等性与正向性。罗伯特·基欧汉、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等认为,互惠源于对等性的行为,即合作对合作、报复对报复。⑤Anatol Rapoport, “Escape from Paradox,” Scientific American, Vol.217, 1967, pp.50-57.理性国家行为体基于对持续威胁的恐惧与长远收益的考虑,会在博弈中采取合作的行为,即一报还一报(tit-for-tat)策略,而其核心原则便是“回报”或“互惠”。相应地,包括国家在内的行为体,如果具备互惠的行为特征而相互作用,便可进而进化出合作。⑥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合作的进化》,吴坚忠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35 页。罗伯特·基欧汉指出,“互惠”具有对等性与条件性,国际关系中的互惠并不绝对对等,由于交换物的价值不能精确衡量且交换物的价值具有情境性,它实质是一种大致对等。①罗伯特·基欧汉:《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4—56 页。故而,国家之间的互惠是基于国家利益需求而非基于实力的“互惠”。概言之,互惠包含着大致对等、正向性、惩罚机制等特征,是国际行为体之间基于自身利益而有条件地与对方进行价值交换的国际合作行为。

其次,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强调持续而长期的合作。我们需要首先辨析战略互惠关系和互惠战略伙伴关系之间的异同: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是保持并加强两国高层往来、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充实和完善合作机制,②《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人民日报》2007年4月12日,第3 版。这种互惠关系强调互不构成威胁,③门洪华:《化竞争为协调的新时代中日关系》,《日本学刊》2020年第5 期,第31—55 页。其核心是强调避免安全的不确定性,但安全层面的“风险导向”具有不稳定性,因而无法保障这种“避免”可以持续为之。相较于战略互惠关系,伙伴关系关注双边高层基本共识的长期不变,而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则更加强调双边关系确定性,其所秉持的收益导向会推动双边政治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其间,国际市场变化驱动以及两国比较资源优势的互补作用在双方关系中的地位更为突出。

再次,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外溢效应”。罗伯特·基欧汉强调互惠的“扩散性”,即互惠可在国家合作过程中产生“外溢效应”。④Ernest Haas, International Theory and European Integration, London: Faber Press, 1973, p.132.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外溢主要是基于伙伴关系的长期合作行为与正向反馈,导致相互作用的双方合作行为的进化,⑤罗伯特·阿克赛尔罗德:《合作的进化》,吴坚忠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35 页。从一个领域扩散到其他领域,使各领域都具备合作特征。同时,这种“外溢效应”还具有利他的特征,它解释了互惠战略伙伴关系中一些不图即刻回报的双边援助与合作行为。⑥黄真:《从“互惠利他”到“强互惠”:国际合作理论的发展与反思》,《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第4 期,第2—8 页。由于合作双方具有信任基础,国家可采取暂时的利他行为以求长远利益回报,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由此得以维系,从而构成互惠扩散的特殊表现。

回望历史,中爱双边交流可追溯至新航路开辟,华人跟随商贸船只往返于爱尔兰岛的贝尔法斯特与都柏林之间。①Jerusha Mccormack,“Irish Studies in China: The Widening Gyre,” Studi Irlandesi, No.3, Vol.3, 2013,pp.157-180.伴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两国跨越地理界限建立广泛联系,双方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拓展和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而不断推进。中国与爱尔兰的关系发展经历了1979年至2012年的初期探索阶段、2012年至2019年的全面深化阶段与2020年至今的战略升级阶段。

1979年6月22日,中爱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此后双边关系不断深化。在经贸合作方面,两国往来密切,1998年中爱进出口贸易额为3.02亿美元,2000年上升至7.13亿美元,2012年达到59 亿美元。②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6050103&sj=2018。与此同时,两国经贸合作机制建设相伴而生,1986年双方签署《中爱经济、工业、科学和技术协定》, 1999年签订《中爱民用航空运输协定》,2000年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科技与文化交流方面,双方科技交流多元并进,1985年签订《文化交流协定》,2000年签订《科技交流协定》,2001年签署《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2002年签署《科技合作研究基金协议》,2012年签署《关于开展生命科学领域产学研合作协议》,以制度框架夯实双边合作的方向逐渐清晰。③《中国同爱尔兰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20年4月,https://www.fmprc.gov.cn/web /gjhdq_676201/gj_676203/oz_678770/1206_678796/sbgx_678800/。

图1 中爱进出口贸易总额(1998-2012年)

中爱双方长期坚持贸易互惠的战略定位。互利互惠是两国构建战略伙伴关系的主导原则。1979年两国建交后,双方贸易额呈阶梯式增长。2007年,中爱两国贸易额达到60.37 亿欧元,中国成为爱尔兰第一大亚洲贸易伙伴。①《2007年爱尔兰对华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商务部,2008年5月9日,http://ie.mofcom.gov.cn/article/zxhz/200805/20080505521874.shtml。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两国重申自由贸易与经济全球化的立场。此后,恢复危机前的进出口交易量与保持较低的关税水平成为中爱两国倡议的共识。双方认为,扩大双向贸易投资、扩大两国的进出口额、扩大两国中小企业合作、深耕两国在金融服务贸易等高端领域的合作水平有利于两国经济更快从经济危机中复苏。

中爱双方着力打造优势产业的合作升级。创造经济奇迹的爱尔兰迎头赶上,致力于攻克高新技术制造业,其民航服务、航空运输产业已然成为全球航空运输的龙头。2011年5月,爱尔兰GECAS 航空金融服务公司与中国航空公司签订协议交付超20 架新飞机,助力拓展中国航空市场,该公司期间对华航空公司累积投资逾70 亿美元。②《GECAS年内向中国承租客户交付20 架新飞机》,GECAS AerCap,https://www.ge.com/news/press-releases/ge。2011年6月,爱尔兰瑞安航空与中国商飞公司签订协议,宣布爱方将帮助中国研发C919 商用飞机并优先采购。③《爱尔兰公司称将协助中国研发中程C919 客机》,央视网,2011年6月21日,http://jingji.cntv.cn/20110621/110846.shtml;“Analysis: Will China Give Lessors a Bohai Boost?” Flight Global Website,https://www.flightglobal. com/analysis-will-china-give-lessors-a-bohai-boost/119146.article;《建行在爱尔兰涉足飞机租赁业务》,中国建设银行,2015年10月22日,http://www.ccb.com/cn /ccbtoday/media/20151022_1445501355.html。2012年开始,爱尔兰战略投资基金公司筹划与中国投资海外公司启动1.5 亿欧元投资基金助力爱尔兰iKydz 集团等支持中国商用5G 技术发展。④《中国市场巨大商机吸引爱尔兰企业纷至沓来》,参考消息网,http://www.cankaoxiaoxi.com/finance/ 20180510/2268468.shtml。简言之,双方在维护优势产业基础上不断拓展两国优势产业边界。

2012年3月,爱尔兰总理恩达·肯尼(Enda Kenny)访华,表示将把中国视为爱尔兰亚洲战略的首要合作伙伴,致力于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在此基础上,中爱两国签署《关于建立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爱尔兰关于建立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人民日报》2012年3月29日,第2 版。双方同意致力于在中欧全面合作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全面推进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标志着两国关系迈入全面深化阶段。随后,两国以签署互惠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为标志,以英国脱欧进程、“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在经贸、科技、文化、生态、公共卫生等领域加强互惠合作,签署一系列合作声明与备忘录,丰富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第一,经贸互惠机制多措并举。两国借助中爱经贸混委会对企业投资与合作的经济指导作用,优化中国—爱尔兰经贸投资合作论坛对中爱两国企业的政策优惠、金融服务、信息更新等服务,创造经贸投资合作机遇;①《习近平在中国—爱尔兰经贸投资论坛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2012年2月21日,http://www.gov.cn/govweb/ldhd/2012-02/21/content_2072053.htm。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合作论坛等扩大合作渠道,开拓第三方市场;创新双边自贸实验区对接合作,推动爱尔兰香农(Shannon)自贸区与上海自贸区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两国夯实优势产业,继续拓展两国民航企业高层对话,两国签署中爱《关于航权安排的谅解备忘录》,积极拓展双边航空市场。②《中国与爱尔兰就拓展和提升民航合作举行会谈》,中国民航局,2016年9月28日,http://www.caacnews.com.cn/1/1/201609/t20160928_1203106.html。

图2 中爱进出口贸易总额(2012-2019年)

第二,科技文化交流互联共商。2014年,两国签署在爱尔兰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的谅解备忘录,致力于促进中国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宣传中心、爱尔兰中国研究中心在对方国家的落地,为两国学界和人文交流提供制度性基石。③《中爱签署在爱尔兰设立中国文化中心谅解备忘录》,中国政府网,2014年6月20日,http://www.gov.cn/xinwen/2014-06/20/content_2705219.htm。2019年7月,两国政府签署《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决定以两国当前科技合作协定为框架,建立中爱科技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制度,促进两国在高端科技与科学研究层面务实合作。①《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访问爱尔兰并主持召开中爱科技创新合作联委会首次会议》,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网站,2019年7月16日,http://ie.china-embassy.org/chn/zagx/t1681560.htm。2019年11月,爱尔兰商业与国务部长帕特·布莱恩(Pat Breen)率团访华,推进落实《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强调两国在科学、大数据、电子科技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②“Minister Breen leads Enterprise Ireland and IDA Trade and Investment Mission to China,”Government of Ireland, November 12, 2019, https://www.gov.ie/en/press-release/dbec59-minister-breenleads-enterprise-ireland-and-ida-trade-and-investment/.

第三,公共卫生合作持续推进。2013年,中国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率团访问爱尔兰,与爱尔兰卫生部部长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同意在2012年签署的中爱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框架下,加强在医疗高质量服务和精细化管理、全科医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③《李斌主任访问法国、爱尔兰》,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3年5月27日,http://www.nhc.gov.cn/gjhzs/s3582/201305/247accdc449f4dde8ecb7af71ff34999.shtml。2014年,中国中投公司与爱尔兰国家养老储备基金共同设立1 亿美元基金,共同深化在医疗服务的投资合作。④《中国驻爱尔兰大使徐建国谈中爱双边关系》,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2014年6月14日,http://ie.china-embassy.gov.cn/sggg/201406/t20140625_2174516.htm。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着人类对全球化与世界秩序的思考范式。伴随着英国脱欧和美欧关系调整的时代背景,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正从经贸合作向治理协作悄然转变。

中爱两国经贸互动稳中有进,双边共同应对风险的需求与意识增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世界市场运转与国际贸易流通。其间,中国付出巨大经济和社会代价防止疫情输出,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动信息共享,大力展开高层外交和公共外交,积极回应国际关切,受到多方肯定。爱尔兰政府则积极响应欧盟防疫政策,呼吁国民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每日通报疫情发展情况,⑤“Government Announces New COVID-19 Income Support Scheme,” Government of Ireland, March 23, 2020, https://www.gov.ie/en/publication/ce3fe8-previous-updates-on-covid-19-coronavirus/#march。为防疫物资开辟绿色通道,对边界采取严格把控措施。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视频峰会同意对欧盟以外人员前往欧盟国家的“非必要旅行”进行限制》,新华网,2020年3月18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3/18/c_1125727239.htm。一方面,爱尔兰积极向中国汲取防疫经验。2020年3月,中国与爱尔兰等欧洲国家举办新冠肺炎疫情专家视频交流会,就防控措施、诊断筛查、临床治疗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交流。①《中国与部分欧洲国家举办新冠肺炎疫情专家视频交流会》,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3月20日,http://www.nhc.gov.cn/gjhzs/s3582/202003/bebf24d873ac41fe929414468019083e.shtml。另一方面,中爱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 亿美元,两国经贸关系互补性再度凸显,双边经济合作潜能进一步得到释放。②《中国与爱尔兰2021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 亿美元》,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2-02/05/content_5672119.htm。

中爱两国政府在疫情期间创新高层经贸对话模式,护航两国经济务实合作进程。2020年3月,李克强总理与爱尔兰总理利奥·瓦拉德卡(Leo Varadkar)通电话,表示中国支持爱尔兰抗击疫情,愿同爱方加强在防治经验交流、医药研发与留学生保障方面的合作,愿为爱方提供从中国采购与运输医疗物资方面的便利;③《李克强分别同爱尔兰总理、阿尔及利亚总理通电话》,《人民日报》2020年4月1日,第2 版。同年9月,第六届中爱商务峰会线上举行,双方表示世界经济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应强化合作、扩大全球贸易,爱方愿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在经贸投资、科技创新、农业食品、金融服务和高等教育等领域的合作。④《爱尔兰官员表示愿与中国加强贸易联系和多领域合作》, 中国政府网,2020年9月26日,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6/content_5547393.htm。2021年9月,爱尔兰总理视频出席中国全球服务贸易峰会,支持中爱加强全球航空、旅游与文化合作,释放中爱经贸合作潜能。⑤《爱尔兰总理马丁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致辞》,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2021年9月3日,http://ie.china-embassy.org/chn/zagx/202109/t20210903_9035484.htm。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双方伙伴关系的稳定性与互助性得以彰显,两国在疫情与生物安全治理等领域积极合作,同时护航金融、高新科技合作,显示出双方对全球性危机的风险共担意识和交流机制的常态化。

双方地缘定位升级,两国战略对接进程稳中有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面临深刻转型,中爱在对方国际战略中的战略地位发生变化。其间,爱尔兰成为中国伙伴关系战略的重要欧洲节点,并向关键支点转变;中国成为爱尔兰在亚洲主要贸易伙伴,爱尔兰也是取代英国在中欧合作中的有力竞争者。2019年,爱尔兰政府在其《亚太战略》报告中指出,要扩大与深化在中国的市场、在民航、金融科技领域增强与中国的联系。⑥“Ireland to Double Its Impact in Asia as Part of Next Phase of Global Ireland 2025,” Government of Ireland, July 8, 2019, https://www.gov.ie/en/press-release/4bd116-ireland-to-double-its-impact-in-asia-aspart-of-next-phase-of-global/.2021年,爱尔兰企业、贸易与就业国务部长达明·英格利希(Damien English)表示,中国已成为爱尔兰最大的亚洲贸易伙伴,⑦方莹馨、张朋辉:《坚持开放姿态 推进务实合作》,《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6月9日,第17 版。双方在彼此的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更为明晰。

中爱两国以信息、金融科技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对接进程全面加速。英国脱欧导致欧洲权力格局转型。76%获得“欧盟金融通行证”的跨国公司总部都设在英国,①张燕生:《英国脱欧一波三折,欧洲金融格局重塑》,《国际金融研究》2019年第1 期,第9 页。英国脱欧将使得大批跨国公司将其总部转移至英国以外的欧盟国家,爱尔兰相应成为首选地。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率先考虑与爱尔兰共同探索在科技战略领域合作的可能性,准确把握战略对接的合作点。2015年5月,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等。②《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人民日报》2015年5月20日,第1 版。2020年12月,爱尔兰发布《信息与技术管理战略(2017~2020年)》指出,爱尔兰政府将贯彻既有的信息与技术管理战略,提升其世界信息中心的信息管理能力、扩大对信息商业活动的支持力度、强化信息安全的能力。③“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Strategy 2017-2020,” Government of Ireland, https://www.gov.ie/en/publication/6b72e-information-and-management-technology-strategy-2017-2020/.2021年,爱尔兰总理参加中国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表示将进一步推进双边金融、科技与教育合作。④《爱尔兰总理马丁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致辞》,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2021年9月3日,http://ie.china-embassy.org/chn/zagx/202109/t20210903_9035484.htm。应当说,两国战略对接在双方政治外交共识、经贸密切合作关系、资源比较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探寻在航空航天、5G 信息等国家核心领域的合作可能,实现两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度对接。

双方积极探索治理协作,在国家安全、地区稳定与全球治理上谋求更大作为。

英国脱欧、加泰罗尼亚谋求独立等“黑天鹅事件”在欧洲地区频现,欧盟不再是铁板一块,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逆全球化、世界变局的冲击。国际局势与地区局势的不稳定敦促爱尔兰寻求更为确定的国际合作伙伴。2020年颁布的《全球爱尔兰:面向亚太2025》认为,中国在亚太地区具有极大的地区影响力,爱尔兰应当成为受中国尊敬、可依靠的政治伙伴,增强中爱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⑤“Global Ireland: Delivering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to 2025,” Government of Ireland, January 2020, p.2.爱尔兰重视中国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肯定两国长期友好的政治联系,期待两国在地区战略衔接、欧洲金融治理、环境治理等欧盟治理议题上全面协作。

2014年,习近平主席会见爱尔兰总统迈克尔·希金斯(Michael D. Higgins)时表示,愿同爱方共同努力,扎实推进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①吴乐珺:《习近平同爱尔兰总统希金斯会谈》,《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0日,第1 版。2019年6月,习近平在庆祝中爱建交40 周年的贺电中指出,两国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精神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希金斯表示,爱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愿进一步挖掘务实合作潜力,加强在维护多边主义等全球事务中的协调,推动双边关系持续发展。②《就中爱建交40 周年 习近平同爱尔兰总统希金斯互致贺电》,《人民日报》2019年6月23日,第1 版。至为关键的是,爱尔兰始终是中国坚实的经济合作伙伴,2017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 亿美元,此后屡创新高。2020年疫情肆虐,两国经贸互动未减反增;③《中爱双边贸易发展情况》,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0年12月21日,http://ie.mofcom.gov.cn/article/zxhz/202012/20201203024713.shtml。2021年,两国双边贸易额度突破200 亿美元。④《中国与爱尔兰2021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 亿美元》,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2-02/05/content_5672119.htm。此外,两国在环境保护、智慧城市建设、旅游、生物防疫等相关领域保持积极交流,在全球能源治理、全球债务治理等全球治理协作上有较大的进展。⑤崔洪建:《中国—欧盟关系的结构性变化及前景》,《国际问题研究》2018年第1 期,第41—59 页。展望未来,中爱从传统经济合作向全球治理协作转变的态势将愈发显著。

2012年以来,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保持了政治高度稳定,并在经贸合作、科技交流、国际治理等多领域得到长足发展。

政治领域两国高层互访与通信频繁,双方签署一系列合作声明与指导文件确立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主基调。2012年,两国签署《中爱关于建立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两国共同利益所在,表达落实互惠原则、扩大务实合作的愿望。两国扩大政府、立法机构、政党等在各层级的友好交流合作,2012~2019年政党高层互访超过15 次。⑥笔者统计自《人民日报》与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网站。2019年,两国元首互致贺电共庆建交40 周年,共赞两国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精神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⑦《习近平同爱尔兰总统希金斯互致贺电》,《人民日报》2019年6月23日,第1 版。

经济领域双方保持健康的经济合作关系,建立高层次、多元化的经济合作机制。在双边贸易方面,尽管新冠疫情肆虐,双边贸易不降且骤增,2021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00 亿美元,①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6050103&sj=2018;中爱双边贸易发展情况》,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0年12月21日,http://ie.mofcom.gov.cn/article/zxhz/202012/20201203024713.shtml。共有超过40 家中国企业在爱尔兰开展业务,双方投入大量资源增进贸易投资关系,爱尔兰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重要合作国。②《爱尔兰副总理:已有40 家中国企业在爱尔兰开展业务》,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2021年7月16日,http://ie.china-embassy.org/zagx/202107/t20210716_9035481.htm。在机制建设方面,双方持续开展中爱经贸投资论坛,成立中爱科技发展基金,搭建两国企业投资合作平台。爱尔兰连续多年参加中国进博会、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③《欢迎参加第四届中国进口博览会爱尔兰国家馆》,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2021年10月29日,http://ie.mofcom.gov.cn/article/zhxx/202110/20211003212876.shtml。双方签署《2019~2021年中爱农业领域合作行动计划》《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文件,落实两国在高新科技、农业等具体领域的互惠合作。

治理领域双边行动协调性增强,爱尔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项目,与中方共同推动地区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进程;英国脱欧后,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急变,稳定欧洲政局与保持经济发展成为欧盟各国诉求。2018年爱尔兰外长访华时,两国外长就非洲、中东、朝鲜半岛地区安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④《爱尔兰愿做中国在欧盟内的真诚朋友》,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2018年3月16日,http://ie.china-embassy.org/chn/zagx/201803/t20180316_2268025.htm。2021年,两国外长就中东和非洲的国际援助交换意见,同意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维和等议题上开展治理协作。⑤“Wang Yi Holds Talks with Irish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 and Minister for Defense Simon Coveney,” Mission of P.R. China to the EU, May 31, 2021, https://www.mfa.gov.cn/ce/cebe/eng/mhs/t1880004.htm.在全球治理上,两国合作成效显著,通过视频连线互通新冠疫情防控情况,共同推进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基于上述战略成效,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第一,高层战略协调机制长期稳定。中爱两国通过战略伙伴关系的联系加强互惠原则稳定性与持续性。不同于中日之间的战略互惠关系,中爱两国的高层对话与沟通机制长期稳定,自两国建交开始即呈现友好平和的趋势。双方在首脑会晤、政党外交、高层对话、友好城市结对等政治外交方面取得进展。在建立互惠战略伙伴关系以后,两国高层交往更是日益密切,相互了解不断加深,⑥《习近平同爱尔兰总统希金斯会谈》,《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0日,第1 版。为维护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奠定了深厚基础。与此同时,两国在发展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过程中也追求高层对话机制的建设,定期举行首脑会晤、政党外交、国家机构代表对话、中爱经贸投资合作论坛,寻求双边关系稳定和双边战略协调。

第二,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动态对等。中国与爱尔兰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建设的实践证明两国是基于“大致对等”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两国在国家实力不对称的情况下均将对方置于自身地区战略的重要地位。英国脱欧进程让爱尔兰意识到,需抓住地区力量变革的机遇,积极与域外国家合作提升地区影响力与决策权,中国成为爱尔兰拓展与亚洲关系的关键国家;①“Breixt Are You Ready?” Government of Ireland, https://www.gov.ie/en/campaigns/b2c18-gettingireland-brexit-ready/#.对中国而言,扩大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至为重要,加强与爱尔兰的战略联系是中国加强与欧盟外交与安全、地区治理联系,改善中美博弈处境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两国对彼此的战略需求“大致对等”。爱尔兰的战略重心始终在欧洲,但其对外经济战略又离不开中国这一亚洲最大贸易伙伴。对中国而言,英、法、德、意等国是中国在欧洲地区传统的合作伙伴,在发展同爱尔兰的伙伴关系上也处于合作初期,对爱尔兰的战略需求是随着地区态势的变化而逐步提升,两者对彼此需求根据地区态势在不断调整。有鉴于此,中爱在发展经贸关系、加强科技合作与协同地区治理等方面形成了“动态对等”的特征。

第三,互惠逻辑的积极性与正向反馈。互惠行为的基本逻辑并非简单的利己或利他主义,而是中国传统的“以德报德”形式。双方互惠合作的基础既是相互认可的条件(conditions)也是彼此掣肘的限制(conditionalities)。②Adams Bodomo, “Africa-China-Europe Relations: Conditions and Conditionalit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12, No.4, 2019, pp.115-129.施惠行为的产生是通过交往历史进程等因素判断对方同样存在回报行为(利益互换)、对方存在长期实施的意愿(共识互换)、对方存在自我规范、扩大互惠行为以及惩罚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利益或是资源互换时,对方的回报可能存在政治或社会条件。互惠的正向反馈是基于“以德报德”逻辑上减少限制、增强双方政治独立、资源优势、战略实施能力等效果。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同样存在条件与局限性。在互惠关系发展的同时,中爱通过高层协商机制与密切经贸往来的方式积极减少限制、扩大互惠。③《中国外交部代表团访问爱尔兰》,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2022年4月26日,http://ie.chinaembassy.gov.cn/chn/sggg/202204/t20220426_10674053.htm。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维护了双方长期实施互惠的意愿,两国通过条约与机制的建设极大地减少了意愿的不确定性。

同时,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成效也体现在其所赋予的时代价值中:

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是对国际关系互惠理论的补充与创新。战略伙伴关系是国际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而“互惠”常见于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中。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双边互惠关系在国际社会中不断维护时,“互惠”领域将明显拓展。①罗伯特·基欧汉:《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8—59 页。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大致对等”与“持续性”特征,引导双方缓解安全困境并积极地、持续地、不求即刻回报地给予对方善意与让利。②Joshua S. Goldstein and Jon C. Pevehouse, “Reciprocity, Bullying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Time-series Analysis of the Bosnia Conflict,”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91, No.3 1997,pp.515-592.互惠的对等性表现在具体问题领域大致对等的合作与惩罚能力、不同问题领域的联系能力与施惠能力。③Kenneth Oye, ed., Cooperation Under Anarch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p.16.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出新的互惠关系,即实力不对称国家寻求互惠平衡点,证明除超级大国、盟国或是实力对等国家外还存在实力差距较大国家之间平等互惠合作。更重要的是,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修正了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互惠形成是纯粹衡量收益与惩罚结果”的观点,④Carolyn Rhodes, “Reciprocity in Trade: The Utility of a Bargain Strateg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2, No.2, 2009, pp.273-299.支持并发展基欧汉等人所指出的伙伴双方因“大致对等”的利益需求而进行合作的互惠理论。此外,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明确“战略对接”的实施逻辑,强调国家意愿、战略供需、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的基础性作用。中爱互惠伙伴关系表明,在拓展与深化政治共识、照顾双方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双边发展互惠关系的动机并非是未来的回报或绝对的利益计算,而是来自互助原则、共同利益与国际合作的共识。

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维护了地区秩序稳定。地区秩序的稳定需要以共同利益为前提,以各国责任共担、大国承担更大责任为主要形式。⑤门洪华:《东亚秩序论—地区变动、力量博弈与中国战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44 页。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以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国际多边主义为行动框架,视经贸合作、地区安全为战略目标,经由战略协调促进共同发展和双边合作机制化,通过合作机制应对地区潜在风险、维护地区稳定。

中爱伙伴关系为增进国际合作提供新范例。当前世界处于百年变局,全球秩序面临重要转型,国际体系变革几近临界点。中爱清晰地看到双方在地区稳定、经贸合作、市场开拓、国家安全等共同利益的可塑性,在维护自由贸易、坚持国家主权独立、国际社会多边主义等政治共识的一致性,以及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恐怖主义等共同威胁的协调性。①黄真:《互惠策略与国际关系》,《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3 期,第48—57 页。在两国长期良性交往互动的历史基础上,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政治基础上,中爱两国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建设长期合作、共同受益的重要双边外交关系。这一关系以互惠互利与务实合作为特点,在政治上坚持平等对话、在国际议题上互通有无、积极磋商;在经贸领域开展多样的国际经济合作,扩大两国资源优势、拓展共同市场,共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在国际安全上,共同面对恐怖主义与单边主义威胁,关注非传统安全对国际社会的冲击,协调国际治理,促进中爱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与根本利益,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爱尔兰关于建立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人民日报》2012年3月29日,第2 版。

自中爱两国正式开启互惠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高层战略对话机制持续深化,双边经贸与科技合作收效显著。互惠既是条件也存在局限,中爱互惠关系的牵制体现在意识形态因素会影响到两国的政治共识,中国崛起及其“一带一路”倡议使得“中国威胁论”“中国渗透论”引起爱尔兰国内担忧,中爱之间的政治共识与共同利益受到第三方力量的冲击。如何维系中爱伙伴关系,促进两国伙伴关系与国际转型同频共振,成为中爱构建互惠战略伙伴关系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地区性安全与发展问题突出。英国脱欧、难民问题与俄乌问题使得欧洲地区安全问题升级。东亚地区也面临朝核问题以及萨德等安全威胁。安全与发展问题的羁绊促使两国就近寻找可能性伙伴,而对于两国强化战略安全层面合作意愿平淡。英国脱欧导致爱尔兰“英国问题”的重新开启。英爱两国长期存在民族和领土问题。③Brigid Laffan, “Brexit: Re-opening Ireland’s ‘English Question’,” The Political Quarterly, Vol.89,No.4, 2018, pp.568-575.1998年两国签订《耶稣受难日协定》,结束持续多年的血腥冲突。然而,英国脱欧后,将设立“硬边界”的决议或会将北爱尔兰边界与爱尔兰民族问题重新搬上台面。英爱边界问题关涉本国安全,爱尔兰将优先寻求欧洲其他盟国的支持,可能无暇顾及与域外国家强化伙伴关系。在发展问题上,爱尔兰更为关注与非洲国家发展合作。爱尔兰《非洲战略2025》报告明确指出,爱尔兰未来两大战略重心是:与非洲结成紧密的团队,强化与欧盟各国的伙伴关系。①Strategies of Ireland, Government of Ireland, https://www.dfa.ie/strategies/.对中国而言,维护东亚战略稳定是国际战略的重点,中国也更偏向于“循序渐进”式的开放合作。②门洪华:《四大力量博弈与东亚战略稳定》,《国际关系研究》2021年第6 期,第24—28 页。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将东南亚、中亚置于战略重心地位,并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构建陆海经济合作走廊。③门洪华:《构建面向未来的中国外交战略新布局》,《探索与争鸣》2022年第1 期,第43—50 页。从紧迫性与国家战略的角度,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或将受到两国优先议题的影响。

其次,外部环境与意识形态值得密切关注。中美战略博弈常态化,美欧日加紧利用意识形态要素制造爱尔兰与中国构建伙伴关系的隔阂。拜登多次提及与爱尔兰的关系,表示美爱关系从美国建国以来从未割舍,相似的历史、文化与记忆将永远联系着两国。④“US President Joe Biden Issues Message to Ireland as He Makes Major Announcement,” Irish Mirror,https://www.irishmirror.ie/news/irish-news/president-joe-biden-issues-message-23589157.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强调,美爱之间是机遇共享、互为优先的关系。⑤“US Secretary of State ‘Values the Strength’ of US-Irish Relations,” Raidió Teilifís Éireann, February 15, 2021, https://www.rte.ie/news/ireland/2021/0215/1197283-us-relations/.应当说,美国对爱尔兰的牵制作用无疑会对中爱关系产生复杂影响。美国与其盟国以意识形态、制度与文明相同为借口,将美国与欧日盟国相对实力的下降归咎为中国崛起的“非正义性”及制度文化的“异质性”。可以说,美国对中国的国家战略定位势必影响美国与其盟国对与中国今后交往的政治共识。

再次,政治独立性与维持互惠的意愿问题。爱尔兰作为欧盟中重要一员,对华采取追随欧盟、与其保持一致的态度。欧盟《欧中关系展望》指出中国是欧洲忌惮的经济竞争对手,甚至是推动替代治理模式的制度竞争对手。⑥葛建华:《欧盟战略自主与欧版“印太战略”》,《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2 期,第38—57 页。2020年10月20日,2020年10月,针对爱尔兰政府对香港情况的无端指责,香港特区政府暂停履行香港与荷兰、爱尔兰移交逃犯协定及刑事司法协助协定。⑦《香港特区政府暂停履行香港与荷兰、爱尔兰移交逃犯协定及刑事司法协助协定》,新华网,2020年11月10日,http://www.xinhuanet.com/2020-11/10/c_1126723136.htm。在这个层面上,欧洲国家往往会通过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来划分阵营,将中国崛起与欧洲崛起的模式差异视为造成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稳定的根源。⑧European Commission, “EU-China-A strategic Outlook,” March 12, 2019, https://ec.europa.eu/info/sites/info/files/communication-eu-china-a-strategic-outlook.pdf.

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存在国际地位与经贸关系的不对称性,以及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交往等方面的差异。与此同时,两国关系还会受到来自美欧强化意识形态、渲染中国威胁等因素的影响,常有暗流涌动。近年来,中国与欧美等国的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在国际秩序等议题的分歧在逐渐扩大。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中爱两国在内政、人权以及防疫政策、疫苗配给上产生分歧。需要关注的是,两国并未在政治合作、防务合作等高级政治领域提出更多的共识、原则与意见,也未就深化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完善双边合作的规范性力量,或在双边政治外交及防务层面构建战略合作机制。

中爱发展战略对接的存在条件在于高层政治意愿、比较资源互补性。战略对接发生与存在的基础是国家间的“供需平衡”,它促进国家战略对接的持续与长久存在。①岳鹏:《论战略对接》,《国际观察》2017年第5 期,第44—59 页。较少的国家冲突、在科技与金融领域的高度资源互补以及高层间对于协调国际行动与国际合作的政治意愿让中国与爱尔兰存在战略对接的基础。本文认为,国家间通过主动磨合与调试,在宏观政策层面积极协调获取战略共识,同时推进双边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形成互利互惠与稳定关系的战略合作为双边战略对接的坚实基础。

首先,中爱两国高层战略合作意愿强烈,深化发展伙伴关系共识显著。在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之初,中爱两国政府就强调本着互利互惠原则,充分利用中爱经贸科技混委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两国在科技、卫生、信息通讯技术等重要产业合作。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爱尔兰关于建立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人民日报》2012年3月29日,第2 版。2012年习近平在会见爱尔兰总统希金斯时指出,爱尔兰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独具优势,中国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国可以加强战略性的合作并且在共同努力下推动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伙伴关系建设。③《习近平同爱尔兰总统希金斯会谈》,《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0日,第1 版;卢光盛、段涛:《“一带一路”视阈下的战略对接研究——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为例》,《思想战线》2017年第6 期,第160—168 页。两国领导人都重视两国战略层面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两国进行发展战略对接提供契机。2014年,习近平与希金斯会面时再次强调双边伙伴关系建设的重要性,双方共同见证自然科学合作、人文合作与教育合作系列文件的签署以及期待两国友好合作迈上“新台阶”。④《习近平同爱尔兰总统希金斯会谈》,《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0日,第1 版。2022年,中国外交部派团访问爱尔兰,双方就俄乌冲突、中欧关系等国际治理问题密切交换意见,确保两国高层协商机制畅通。⑤《中国外交部代表团访问爱尔兰》,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2022年4月26日,http://ie.chinaembassy.gov.cn/chn/sggg/202204/t20220426_10674053.htm。

其次,中爱两国比较资源互补性高,战略对接需求强烈。聚焦中爱战略对接,技术与资源的互补性是满足两国共同利益的基础条件。在国际金融局势上,爱尔兰是重要的国际离岸金融中心,中国作为其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市场与中国客户的经贸活动对支撑其金融结算功能至为重要。①杨叠涵、陈瑛:《全球离岸金融中心(OFCs)地理特征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第1 期,第97—104 页。对中国而言,离岸金融中心是大国博弈的重要场域,与爱尔兰在离岸金融与对外投资的合作成为中国在欧洲投资的关键。另外,中国在云计算、大数据、5G 商用技术、区块链等方面取得显著优势,成为除美国以外的第二梯队国家。②《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角色更亮丽》,中国政府网,2017年6月27日,http://www.gov.cn/xinwen/2017-06/27/content_5206079.htm。爱尔兰是传统的科技强国,由于爱尔兰宽松的税收政策与优良的营商环境,微软、谷歌、领英、多宝箱(Dropbox)等互联网公司,Vocalytics 智能语音公司、辉瑞生物制药等科技公司在爱尔兰设立欧洲乃至全球总部。高科技产业的集聚效应让爱尔兰在航空航天、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等领域崭露头角。英国脱欧后,英国信息技术产业也向爱尔兰进一步转移,强化了爱尔兰这一功能。如谷歌集团2022年表示要加强对爱尔兰投资。由于爱尔兰处于数字服务行业的最前沿,实施《数字服务法》等尖端配套政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优良。中爱两国的科技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爱尔兰在生命科学、生物制药、航空航天领域的优势较为显著。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各领域之间的相互链接,因而中爱之间的科技互补性可为两国科技战略对接提供先决条件。

再次,中爱战略目标相近,地缘与战略冲突低。中爱在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上具有相近的战略目标,在科技战略目标中都表达出全球合作的明确目标。2021年3月,爱尔兰国家科学基金委发表《爱尔兰科学战略2025》,提出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的前景目标。③“Science Foundation Ireland Launches New 2025 Strategy,” Science Foundation Ireland, https://www.sfi.ie/research-news/news/sfi-strategy-2025/.爱尔兰希冀能够与世界各国共同合作与发展科技创新,认为与志同道合且具有共同目标的伙伴共建具有团结紧密、充满活力的科学研究体系是其科技战略的明确目标。④“Science Foundation Ireland Strategy 2025,” Science Foundation Ireland, https://sciencefoundationireland.ie/strategy/SFI-Strategy-2025-Shaping-Our-Future.pdf.中国十四五规划致力于发展战略科技力量,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务实推进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国际科技合作,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问题,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联合研发,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人民日报》2021年3月13日,第1 版。中国已经做好与世界各国深度链接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进程的准备。此外,中爱虽地理间隔遥远,但两国在近代都有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记忆,对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具有相对共识。同时,爱尔兰在国家战略中始终将自己定位为地区性国家,与亚洲、非洲等国的关系上多偏向经济合作与科技治理方向。中国与爱尔兰关系发展历程中,两国除意识形态的分歧外,并无战略冲突或地缘冲突的困扰。

最后,外部环境与共同风险促动两国战略合作。外部环境发生的复杂变化促使国家面临关键性的选择。②门洪华:《外部环境演变与中国的战略应对——兼论国际战略学科发展的前景》,《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 期,第59—68 页。中爱两国冷静认识、稳健应对国际环境与地区环境的变化为两国深化战略对接提供重要契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刻改变了国际局势与各国实力对比,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议题、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愈发不可或缺;与此同时,英国脱欧、欧盟一体化问题促动爱尔兰重新考虑承担稳定地区环境、塑造地区秩序等责任。中爱两国在全球层面都面临着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所引起的国际权力格局变化加速、可持续发展、非传统安全嬗变等议题,同时也面对着本地区的力量博弈与秩序变革。两国均秉持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战略理念,高度重视双边合作进程的发展演化,都愿进一步加强在维护多边主义等全球事务中的协调,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向前发展。③《习近平同爱尔兰总统希金斯互致贺电》,《人民日报》2019年6月23日,第1 版。外部环境的激变与两国务实合作的历史传统推动两国战略对接的合作进程。

从历史发展看,两国在双边关系发展中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共识,且能够主动调适摩擦;从具体领域看,中国与爱尔兰推动建立经济合作机制、政治对话机制,并完善两国在宏观政策上进行更为密切的合作。中爱政治高层对话保持常态化与机制化,双方建立起政党之间的定期交流机制,中国共产党与爱尔兰工党建立常态性战略对话、高层与青年政治家交往,④《刘云山对爱尔兰进行正式访问》,新华网,2014年6月18日,http://www.xinhuanet.com/video/2014-06/18/c_126636372.htm。国家元首之间确立了首脑外交、政府高层战略对话;在双边经贸层面,两国依托中爱经贸科技混委会、“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双边经贸发展,深化互惠合作。通过在政治经济双边交流的推进,双方战略对接基础在全面国际合作中得到夯实。

中爱互惠扎根于政治经济领域,从提升合作范围与强度的目标出发,两国尝试在气候治理、生物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加强共同治理协作。

首先,双方加强在生物安全方面的治理合作。生物安全是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保证,关乎到民众健康、经济运行、社会秩序、国家安全和政局稳定。①贺福初、高福锁:《生物安全:国防战略制高点》,《求是》2014年第1 期,第53—54 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让世界各国认识到生物安全、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加强生物安全合作,可视为两国提升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强调,我国要强化公共卫生法制保障,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以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②《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20年2月15日,第1 版。作为爱尔兰国家优势产业,生物科技为爱尔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赢得了较多的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机会。2020年4月,中爱两国专家就新冠疫情及防治问题进行视频会议,并就公共卫生机制、疫苗研发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③江南:《视频连线,跨越九千公里》,《人民日报》2020年6月9日,第13 版。两国加强多层次国际合作,共享生物与防疫科研数据信息,未来可在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共建、生物安全风险源预警系统建设、高校生物安全专业联合办学等方面进行深化合作,扩大两国生物安全的共同利益,将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层级提高至国家安全层面。

其次,双方积极协同在全球治理模式改革上创新求变。地区内国家实力变化给国际秩序带来不确定性,促发两国在维护地区稳定上相互支持。当前,全球治理模式持续遭受挑战,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欧亚地区治理秩序也面临挑战与机遇,给了各国积极参与的动力。爱尔兰开始主动参与地区治理,2020年9月发布《应对英国脱欧行动计划》(Brexit Readiness Action Plan),倡导爱尔兰企业参与稳定地区金融货币和商品市场的行列,支持政府部门提高预算来应对疫情对欧洲的冲击,同时在维护地区信息网络安全以及经济营商环境等方面做适当且充分的准备。④“Readiness Measures at Governmental Level - Brexit Readiness Action Plan,” Government of Ireland,September 9, 2020, https://www.gov.ie/en/publication/dfe9c-readiness-measures-at-governmental-level-brexitreadiness-action-plan/#.两国在对外投资援助、改善非洲地区卫生和经济环境上具有合作基础,在共建“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等领域的合作进程加快,在解决地区贫困、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表现出开展治理协作的意愿。在全球层面,两国借助良好的官民交流基础和二十国集团等全球治理组织,在国际安全、经贸投资等方面尝试协作,为消除意识形态干扰、深化双边关系提供助力。

再次,双方在绿色发展模式与环境治理上携手并进。2014年,习近平与爱尔兰总统希金斯会见,两国元首均表示要在风电建设等可持续发展领域互学互鉴、互帮互助。①《习近平同爱尔兰总统希金斯会谈》,《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0日,第1 版。2015年,中国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京会见爱尔兰环境、社区与地方政府部部长艾伦·凯利,双方在绿色经济、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产业上深入交流,希望能够继续拓展环保合作,交流绿色经济、清洁能源利用和环保数据中心等方面的经验。②《环境保护部部长会见爱尔兰环境、社区与地方政府部部长》,国务院网站,2015年3月17日,http://www.gov.cn/govweb/xinwen/2015-03/17/content_2835212.htm。2021年,两国共同召开绿色经济发展与合作论坛,在加速绿色发展转型、利用科技创新推动资源与能源行业发展模式转变、推动消费与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问题上积极达成共识,在经济绿色发展、环境保护、“一带一路”议题上深入交流,积极推动“碳中和”与中爱绿色共同治理。③《中爱绿色经济发展与合作论坛成功召开》,新华网,2021年12月17日,http://www.news.cn/fortune/2021-12/17/c_1128173892.htm。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权力转移、问题转移与范式转移深刻改变着国际格局,促动各国进行战略调整。同时,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相伴、国际竞争与合作并立、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并行的国际局势让全球各国重新思考重塑国际关系,坚持国际合作、深化伙伴关系是中国应对大国博弈与全球变革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从两国战略目标与自身定位出发,通过高层积极的政治意愿、互补性的比较优势与战略契合度结成伙伴关系,发掘两国交往历史中的经济合作亮点与当前两国安全治理、绿色治理合作的新趋势而进一步将“互惠”作为双边战略伙伴关系的基本定位。可以说,在近十年的中爱伙伴关系发展历程中,两国关系成效丰富、特色鲜明,共同目标明确、合作方向清晰,升级与深化的空间颇为广阔,将为有效增进地区稳定和国际合作提供新的典范。展望未来,两国将继续发挥长期稳定的高层对话机制和经贸合作互惠互利的示范效应,深化双边务实合作的共识,挖掘促动两国合作的新趋势与新目标,推动两国在地区和全球治理协作上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猜你喜欢
战略伙伴爱尔兰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Short News新闻播报
第二个奇迹
第二个奇迹
一个统一的爱尔兰:爱尔兰统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中哈发展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新时期中俄农产品贸易拓展研究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