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油菩萨

2022-10-22 00:51胡家胜
小小说月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益寿那盏画稿

◇胡家胜

早些年,庸城沿河街供着一盏陶灯,看上去有点儿像观音坐莲,仔细一看又不像。莲台被掏空,可以盛下三两灯油。灯芯开花的时候,可以看见一个人在灯光里微笑,庸城人说,那是灯油菩萨。

据说,捏这盏灯的人是一个盲人。他不仅会捏泥人,还会捏各种动物。他不注重细节刻画,而是追求自然天成,捏得像啥又不像啥,不像啥却又像啥,粗犷朴拙,绝不重样。有人给了一个字的评价:神。他姓牛,大名叫牛益寿,庸城人叫他“有一手”。庸城人牛有不分,把牛读成“有”,牛益寿自然就变成了“有一手”。

牛益寿少时并未眼瞎,家境比较殷实,父母在沿河街开着店铺,中年得子犹如捡得金元宝,父母恨不得把他含在嘴里。因此,牛益寿读过五年私塾,能识文断字,吟诗作赋。父母本想让他学习经营,以后好过日子,可他却偏爱绘画,画起画来废寝忘食,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有一年夜半,青岩山下来了一伙盗匪,把沿河街抢了,临走还放了一把火。火势蔓延到牛家,本来躲出去的牛益寿这时又转身回来,他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把自己正在临摹的那册《陈百丹画稿》抢了出来。可是,衣服着火了,把画稿也烧了。牛益寿赶紧匍匐在地,一个驴打滚灭了身上的火,救下了半部画稿。

陈百丹乃庸城百年难遇的大画家,工人物善画花鸟虫鱼。老先生年过九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早已闭门谢客。当年牛益寿投帖拜师的时候,老先生并未答应。牛益寿仿照古人来了个“程门立雪”,终于打动了先生。陈先生收下这个关门弟子,并悉心教授。牛益寿画艺日渐精进,对先生尊敬有加,深得先生喜爱。临终,陈先生把毕其一生所得的画稿送给了牛益寿。看着已经面目全非的画稿,牛益寿突然吐出一口鲜血,号啕大哭,哭毕,竟然瞎了双眼。

眼睛一瞎,画功全废。牛益寿在床上躺了七七四十九天,本想就这样躺下去,再也不爬起来了。可不承想,有一天,从南门码头的趸船上走下来一个汉子,那汉子叫人挑了一担陶泥,咚地放在牛益寿的床前,大声说道:“牛益寿,你眼睛瞎了,不是还有一双手么?”牛益寿还没遇上跟自己这么叫板的人,他突然大吼:“对,我还有一双手!”吼完,猛地坐起来问道:“你是什么人?”

汉子并不作答,只是说道:“这是一担泥,你画不了画,但你可以用手捏,你捏的货我全要。”说完,转身走了。

牛益寿爬起来,随手就捏,他捏牛捏马捏猪捏羊捏狗捏猫,随心所欲,泥巴在他手里不停地揉搓翻转,几捣几腾,不一会儿就成了一个活脱脱的物件。他说,好玩。他不知道自己捏得怎样,只听到有人连声叫好:“活了,活了,真的活了。”

庸城人知道牛益寿真的“有一手”。

那汉子隔一段时间会送来一担陶泥,然后悉数把那些捏好的物件带走。当然,汉子会丢下丰厚的定金。后来,汉子又来的时候,牛益寿突然一把抓住他的手,说:“我捏了一盏灯,我要点在大门口。”

汉子说:“你点灯,不是白费油么?”

牛益寿说:“我是看不见,可大街上过路的人看得见。”说着,他从柜子里取出那盏早已捏好的陶灯,然后打开包裹的红布,捧在手里。汉子看去,那盏陶灯仿若一尊观音坐莲,可仔细一看又不像观音,倒有点儿像某个熟人,可到底像谁,汉子一时也想不起来。

汉子最后一次来的时候是在晚上,南门口响过一阵激烈的枪声,他右手中弹,左手握枪,他看见牛益寿的门口果真点着了那盏陶灯,漆黑的大街上有了这盏灯,一下子有了光亮。汉子怔了怔,突然朝河边跑去。这时听见有人大喊:“跳河了,跳河了。”接着,河岸响起了一阵乱枪。

若干年后,牛益寿走了,可那盏陶灯却轮流在沿河街人家的家门口亮着,沿河街兴起了夜市。

历经岁月和烟火的沐染,那盏陶灯的莲台池里总是蓄着一汪亮亮的灯油,灯芯开花的时候,仿佛能看到一个人在灯光里微笑。

有人说,那是灯油菩萨。

猜你喜欢
益寿那盏画稿
那盏小小油灯(外一首)
冬天的画稿
养生一字诀
先学会擦橡皮
先学会擦橡皮
“三毛之父”的橡皮
我的前世是只猫
填成语组标语
长相思·和谐社会颂
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