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

2022-10-22 10:07冯骥才
中外文摘 2022年14期
关键词:桃核桃仁文学性

冯骥才

意境其实就是在空间镜像里放进诗。所以我认为中国画所讲的意境,就是绘画的文学性。中国画最高追求是文学性(诗性),即苏轼所谓的“画是有形诗”。

我们的古典文学里,一直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传统,是对“意象”的运用。比如像《红楼梦》里就有大量的意象,林黛玉葬花是一个意象,贾府门前的石狮子是一个意象,青埂峰下的石头,更是一个很深的意象。能作为意象的形象与一般形象不同,抓到了一个意象,就相当于抓到了一个小说的灵感。在思维步步推进的过程中,你会把越来越多的东西都放到这个意象里边去,于是这个意象就变得越来越深厚,并有了多重含义,有了意蕴。

有一次,我和陆文夫逛苏州园林,他说,苏州园林的回廊很有趣,你以为走到了头,但它一定不是一面墙,而是一个窗口,你透过窗户,又能看到一个风景,它绝对不会只有一个层次——就像小说。这对我有启发。我说就像我们吃桃子,你吃过鲜美的桃肉以后,里面还有一个桃核,待把桃核砸开以后,里面还有一个不同味道的桃仁。吃到桃仁,也多了一层快感。

中国传统小说就像桃子,它让每个人都能吃到鲜美的桃肉,吃过桃肉还有桃核,如果你有心,还能吃桃仁。不像那些伪先锋小说,只有一个让人咬不动的核桃。

猜你喜欢
桃核桃仁文学性
桃仁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桃仁和酒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借”来的成功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手中的桃核
不同产地桃仁和山桃仁的微性状鉴别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