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理论的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建议

2022-10-25 02:47刘昕娅黄福江
棉花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棉花新疆

刘昕娅,黄福江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随着我国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棉花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棉花消费国,世界前列的棉花生产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可以明确看出:在2020/2021棉花年度我国棉花总产量为595万吨左右,其中,新疆棉为520万吨,占国内比重约87%,占全球约20%。2021年全国植棉302.8万公顷,其中新疆250.6万公顷,占国内82.7%,新疆棉花播种面积、总产、单产连续26年全国排名第一。根据中国棉花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棉花出口数量为969.8万吨,而中国出口量仅为3万吨,占全球的0.6%。2014—2020年,我国棉花年均消费量高达827.35万吨,同期年均产量仅为570.62万吨,中间存在着200多万吨的产量缺口,加上国内优质皮棉供应力持续不足,导致我国棉花基础国际竞争力逐步消失。传统的棉花生产经营方式,造成严重的耕地退化和面源污染,尤其是人工劳动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导致新疆棉花生产效率提升缓慢、产品质量危机不断,也已成为制约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障碍。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棉花及棉花加工产品深受严重影响,并且于2020年12月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BP)以“强制劳动”为由,对中国新疆的棉花实施禁止进口原则,棉纱、服装类纺织产品等亦是如此。在2021年3月,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发布了对新疆棉花的禁令,限制新疆棉花的原材料以及制品出口美国。因此全国最大产棉区的新疆将会面临严重考验。面对其他国家棉花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贸易全球化新形势下的挑战,提升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必然。

本文借助波特的钻石理论,分析影响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保障棉花生产的效率提供有力的基础,还需要促进新疆棉花的生产量,让中国棉花迅速在国际市场中发展起来,提高新疆棉花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图1 钻石理论体系

1 影响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迈克尔·波特在钻石理论中指出: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产业的竞争力包括六大要素,由四种主要要素(即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及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和两个辅助要素(即机遇和政府)组成。这六个要素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系统地组合成国家、地区或者产业优势的钻石理论体系(图1)。

1.1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包括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在基本要素方面新疆地区具备优秀的棉花种植生产条件。棉花种植适宜在棉区≥15℃,需要200~220天左右的无霜期,在此时期进行棉花种植是最为合适。新疆常年的气温干燥,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植棉区≥15℃的天数为130~160天、无霜期为150~230天,有利于棉纤维生长,能够显著降低烂铃率,提高单产。棉花生长一般需要土质疏松,而棉花又具有抗碱盐能力强的特点。新疆地区的土壤疏松呈弱碱性,因此新疆盛产棉花。

在高等要素方面新疆棉花产业信息化程度低,机械化作业质量水平较低。棉花产业信息化和社会服务化并没有在较短的时间内深入到棉农的理念当中,大多数的农村对信息化等方面没有较为清晰明确的认识,所以在生产棉花和销售棉花过程当中常常会出现很多问题,不能根据市场的走向和变化制定合理、科学的营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棉花生产的信息化等方面造成相应的影响。新疆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新疆地方棉花机械化采收率达到7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机械化采收率达94.2%,全疆棉花综合机械化采收率超过80%。我国新疆机采棉生产率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与国际上主要棉花产区的机械化收获率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整体作业质量和可靠性仍有待加强。新疆各县乡的棉花生产活动较为分散,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先进的棉花生产技术推广进度缓慢。因此,如果不能将棉花的品质规格和产量达到统一,那么会对棉花今后的销售和质量造成相应的影响,甚至会对棉花制造厂商造成巨大的损失。

1.2 需求要素

新疆原棉在国内需求优势明显,但纺织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不具备优势,棉价在国际市场不具有竞争力。一是在国际棉花市场当中我国可以称之为首家棉花消费国和第二大产棉国,纵观2020/2021年度我国棉花销售的数据可以明确看出,在该年度我国棉花的缺口,总需求量,棉花产量分别为185万吨,780万吨,595万吨;尤其是新疆棉花在总产量当中占据的产量是最多的,占到总产量的87%左右,达到520万吨;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国棉花进口量也在不断的上升,2021年进口量、进口额和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15万吨,4114.9百万美元,15.3%。二是据中国棉花信息网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受“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影响,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先跌后回升,整体均价环比下跌;纺织企业棉纱等成品销售依然偏弱,棉花需求多以刚需为主,皮棉销售进度缓慢;截止于2021年12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128B)为22107元/吨,环比下跌437元/吨;月均价为21970元/吨,环比下跌568元/吨,同比上涨7177元/吨;同期,国际棉价先跌后涨,走势强于国内,内外棉价差较上月有所缩小,FCIndexM月均,环比下跌分别为123.78美分/磅,7.14美分/磅,1%的关税相当于人民币20344元/吨左右。三是如今我国政府为了提高新疆棉花的产量和销售额,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合理的补贴条件和体系,如棉花目标价格补贴等,主要是为了提升棉农种棉积极性,促进棉花生产技术创新及推广,但依旧无法从源头上抑制美国、巴西、印度等棉花生产大国在国际棉花贸易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地位。

1.3 相关与支持产业

新疆棉花产业经营主体分散,上中下游联动困难。一方面,目前全国有13.7万家棉花相关企业,其中新疆有1.4万家,占比10.3%。在2020年,即使我国很多企业销售的棉花量呈上升趋势,并且在2022年度新增的企业高达3962家,但是由于企业增长速率过快,导致这些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当中难免会存在很多问题,如竞争力太弱,不能合理的对风险进行规避等问题。另一方面,以棉花种植为主的上游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但质量可控性不高,深加工程度不足。中游纺纱行业相对发展较快,也是新疆纺织服装重点产业,相比之下织布产业的发展更为迟缓,纺纱与织布行业均存在与上下游衔接不紧密的问题,纱线、织布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较低,无法满足下游中高端市场需求。下游产业发展滞后,集中表现在印染环节无法得到突破。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新疆南疆地区印染产能仅为2万吨/年。以印染和制衣为主的下游产业是产业链增值环节,是联系上游原材料和下游纺织品重要的纽带。虽然印染项目近年来逐渐增多,但产能较内地而言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能够从事一些初级服装加工,新产品设计、新面料生产等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发展动力不足。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困难,无法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当前本地服装企业使用的面料辅料基本都源于内地,上游棉花及中游纺纱大部分都运向内地,下游织造环节能够配套使用的纱线较少,并且缺少与下游针织、家纺、服装产业相配套的面料辅料供应集散中心等。服装产业发展缓慢,造成产业链中间环节的引致动力不足。服装作为棉花产业链的终端产品之一,其发展对棉布、棉花种植等上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致和拉动作用。此外,配套纺织机械产业发展速度慢、缺少机械配件、印染市场配套不足等各种问题导致产业整体结构不协调,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下游产业的发展速度。

1.4 企业战略、组织及国内竞争

新疆棉花企业规模小,企业战略实施缓慢、组织结构不够完善。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格局下,棉花企业的战略选择将与企业的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将所有的资源要素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作用和价值,提高棉花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人才企业所制定的战略等方面对棉花企业是否能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具有重大的影响。

一是新疆棉纺企业集群趋势明显,但平均规模较小,产品缺乏深加工且同质化严重,产业集聚效应差,不利于发挥整体竞争优势。

二是人才开发战略、品牌战略的实施进程非常缓慢,新疆棉纺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未能通过完善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为纺织服装产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且专业人才及劳动力缺乏。棉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从业者技术要求也较高。目标价格改革的实施,促进了当地棉花纺织工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外来棉纺织加工企业的入驻投资,加剧了对棉花产业专业人才的需求。疆内人才外流严重,新疆未能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发展环境留住产业专业人才,也未能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同时,由于美国拒绝中国新疆地区的棉花商品,同样对新疆棉花的品牌效应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够完善,棉企生产技术落后,上游原材料采摘、运输、仓储等环节缺乏新设备,中游纺纱和织布面料环节缺乏新设计、新面料,下游服装成衣环节缺少新技术、新产品。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新疆纺织服装、服饰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7.9%,降幅比1~11月扩大5.9个百分点,新疆棉花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近87%,纺织服装数据却在日趋下降,国内服装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1.5 新疆棉花产业的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及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新疆棉花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仍有较大的发展机遇。从供应端来看: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预测,2022年中国棉花意向种植面积4361.3万公顷,同比增加42.2万公顷,增幅1.0%,棉花生产布局向新疆地区靠拢。 从需求端来看:2021年,得益于国内良好的疫情防控措施,年初棉纺织市场开局良好,上半年一直处于需求强劲的局势,加上海外订单回流支撑,棉花棉纱行情大幅上涨。从经济环境来看:2021年中欧班列首发,新疆铁路正式跟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一系列达成相关的合作,增加新疆棉花的销售渠道,提高新疆棉花的销售量等,并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平台的条件下,以中欧班列为媒串联起新疆与中亚、欧洲“贸易丝路”,激活物流“引擎”,加速产业集聚和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截至2022年6月底,国际陆港区累计开行中欧班列5900余列,也为新疆棉花及纺织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1.6 政府在新疆棉花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国际市场贸易当中政府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不仅可以保障新疆棉花与国际市场贸易的平稳发展,还为新疆棉花在发展和生产过程当中制定一系列合规的体系与政策,打开新疆棉花的大门,提高新疆棉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自从2020年我国政府对新疆棉花的价格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到现如今依旧保持平稳的发展走向,并始终以生产成本加收益的销售理念,将三年之内生产成本与收益结合起来对棉花目标价格的水平进行相关的确定。新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要发挥新疆棉花生产和石油化工、煤化工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产业,着力构建棉花全产业链,加快推进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筹建工作;打造综合立体交通,为新疆棉花的销售开辟一条最为便捷的道路”。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各大会议上都提出了要搞乡村振兴和数字农业,近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推动新疆棉花、林果特色农业创新发展,支持新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联合开展良种培育、数字化棉田、智慧农场等技术攻关,提升高效节水和机械化采收装备技术水平,培育相关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但新疆的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在智慧农业方面的认识和人才还比较欠缺。

2 提升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通过钻石理论分析新疆棉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现新疆棉花产业具有丰富的生产条件、劳动力优势和广阔的国内需求条件,新疆棉花在生产过程当中的质量比前几年有明显的上升,但是从国际市场竞争角度来讲并没有占据太大的优势,缺乏成熟的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与世界其他棉花大国生产企业相比,新疆棉花企业的战略规划及组织结构并不完善。在逆全球化、后疫情时代以及新疆棉事件的大背景下,新疆棉花贸易逆差大,棉花价格有一定波动,进口远远大于出口,从根本来讲是各要素未能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新疆棉花产业在生产效率、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政府监管、企业管理、品牌战略,出口贸易等方面依然存在着难点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鼓励棉花产业的政策出台,新疆棉花产业迎来新的机遇。为提高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 整顿棉花种业,提高产品质量

加大优质棉花品种选育与管理,开展配套生产技术研究与规范化棉花种植管理。目前棉花种子市场上劣质棉种的混入以及各样棉花种子品种繁多,造成的棉花品质良莠不齐。首先,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提高棉花育种技术和科研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棉种质量,并将研究结果转化应用;其次,要考虑棉农种植的需求和中下游纺织的品质需求,培育出符合种植和纺织加工要求的,产量、纤维质量等全面达标的高品质棉种,并向市场全面推广。推动提高科技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巩固我国纺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及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提高应对外部市场冲击的能力。努力提高中国棉花的单产水平和总产量,扩大棉花市场的国内供给量,是不断满足国内纺织行业对棉花的需求,缩小国内棉花的供需缺口,抑制国际市场棉花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有效手段。

2.2 加强新疆棉花产业支持力度,配套信息化、机械化技术

一方面,加大对农机配套设施等基础设备的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强对薄弱的机械化作业的补贴,降低生产作业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产、学、研”攻关力度,在大力进行机采棉推广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农艺与农机配套开发,尤其要加大棉花采摘、棉花秸秆处理等关键采摘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从南疆植棉区出发,加强对棉花机械化的建设。扶持棉花信息技术推广,使棉农和棉企第一时间了解关于棉花种植及贸易信息,减少生产成本和风险。着力构建棉花生产的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经营和服务体系,提高棉农收益和棉花竞争力。

2.3 完善政府干预机制,优化政府扶持政策

建立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保障新疆棉花目标价格的合理性,科学性。通过继续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在稳定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有利于棉花产业发展、保证国家棉花安全、提升新疆棉花市场竞争力的长效机制,促进新疆棉农收入增长。建议将现有棉花补贴时限从三年延长至五年,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补贴方式,明确补贴条件,引导优质优价。探索创新目标价格制度,引入保险机制,出台多种棉花价格保险产品,逐步建立棉花生产基本收益保险与绿色发展补贴制度。国家应加大对棉花“绿箱”政策的投入及支持工具的调整,比如加大棉农收入支持、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和自然灾害救济等方面的投入。“黄箱”措施中应当用好微量支持措施,增加补贴额度,完善补贴方式。推进产业融合,促进协同发展,助力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战略顺利实施,解决新疆南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就业问题。

2.4 促进产业集群形成,优化企业规模结构

优化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产业资源向现有产业园区集中、集约发展,不断完善棉花产业链供应链。将“合作社+企业”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作用和价值,推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积极促进棉花农业合作社的建立,由棉企牵头棉农积极参与,将分散的棉花种植户组织起来,同时引导棉农合理种植,避免盲目种植带来的损失,提高棉农集约化、组织化水平,为实现棉企和棉农双赢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三会一层”治理制衡体系,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切实防范化解经营管理风险,推动系统棉花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新疆棉花期货市场的建设,开展一系列套期保值的相关业务,保障新疆棉花在生产和销售过程当中严格按照国家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

2.5 培育棉花优势品牌,促进棉花产品差异化

建立健全新疆棉花认证评价体系,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促进与国际相关体系交流,塑造“中国棉花”优质品牌形象,建设新疆棉及相关纺织品服装的消费理念,建议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媒体的系统性引导,使广大国民建立“新疆棉是良好棉花原料、由新疆棉制成的纺织品服装是高品质产品”的集体认知。积极推出“新疆长绒棉”、“新疆优质棉”等地理标志产品,建立具有可持续性的品牌IP。鼓励在产品开发层面,加大新疆棉与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混纺产品的研发力度,创新含棉制品的功能性、舒适性。

2.6 注重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本土棉企实施走出去战略

棉花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的经济作物,长期以来在中亚各国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疆地区是“一带一路”中的核心战略位置。应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在对外贸易中投入更多精加工产品,加快棉花产品的提质增效,创新印染技术,将产供销与国内外贸易联动起来,以有效开拓国际市场。引导新疆有实力的涉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新疆棉花产业优势特长,加快全产业链“走出去”步伐。为提高新疆棉花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做好充足的准备。

3 结论

棉花产业是新疆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维护中国棉花供给安全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关系到广大棉农和产业工人的就业和生计,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在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背景下,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使棉纺织全产业链延伸到国外,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落实我国“走出去”战略方针;有利于国内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具有创新优势的全产业链,促进企业集群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应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构建新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棉花新疆
棉花是花吗?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雪白的棉花堡
神奇的棉花糖
新疆多怪
心中的“棉花糖”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收拾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