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测绘条件下质量检验的几点思考

2022-10-25 09:51王有刚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17期
关键词:质量检验测绘成果

王有刚

(甘肃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甘肃兰州 730000)

0.引言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要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支撑,更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好支撑保障,服务各行各业的需求,这是测绘传统业务,也是行业优势。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特别强调,“这是突出的,第一位的任务不能因为组建了自然资源部,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的任务就变成了第二位,而是要保持定力,不断加强。”在《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四五”规划》等政府文件与全国各省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四五规划”的相关报道中,新型基础测绘也被频繁提出[3]。

1.新型基础测绘发展趋势

关于新型基础测绘,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李维森副局长阐述的很清楚:“新型基础测绘,是对基础测绘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保持基础测绘基础性和公益性不变的前提下,从建设内容、产品形式、服务模式、管理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在实践不断总结,逐步形成高效的生产、管理、服务体系。”自然资源部批复的国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试点已在上海市、武汉市、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安市、北京市和山东省等省区、城市开展,对基础测绘成果体系、标准体系、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等开展创新实践,为经济社会各领域提供基础性、先导性和保障性的地理信息服务[4-5]。

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县已陆续完成本区域测绘地理信息“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新型基础测绘将会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新型基础测绘工作必将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新需求,顺应新形势的发展,适应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的需要,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更好地落实国家对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总体要求[6-7]。

2.新型基础测绘特征体现

新型基础测绘是在新时代新技术融合的大背景下发展的,必将会在各个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新型基础测绘特征体现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新的技术方法

新型基础测绘在原有传统技术体系基础上,逐步由3S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向ABIS(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测绘技术)新型技术体系转变。全新运用三维激光雷达技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无人机测图、移动测量、人工智能、大数据存储、物联网技术、智能全息数据采集方法以及要素自动提取技术等新的技术方法,从数据获取、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应用、数据分发等会产生一系列新的技术方法,地上地下一体,高效率、高精度,实现全息测绘,应测尽测。

2.2 新的标准体系

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标准化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生产、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支撑。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的新的标准体系应该包含基础、技术、成果、质量、管理、服务等方面内容,形成对行业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文件和标准规范。

2.3 新的成果类型

新型基础测绘条件下主要包括地理实体和地理场景2类成果,在此基础上衍生出1类标准成果(包括视频流全景地图、实景三维、4D+)和1类应用成果(自然资源管理地图、城市地质资源底图、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底图、城市地质资源底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数据库、社会经济法人人口基础数据库)[8],通过这些成果能够较好覆盖实现地上地下、二维三维、空间属性、室外室内、陆地水域、时间空间的一体化表达。

2.4 新的更新机制模式

新型基础测绘成果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方法,通过专业测绘与泛在测绘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以重点更新、增量更新和互联网众筹更新3种途径对地理实体开展更新的新机制。

更新改变传统模式,转变为测绘技术一体化集成、纵向上实现国家、省、市(县)协同联动生产管理;横向上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共享;网络众筹上充分利用众源、众包、众测等技术手段实现部分地理实体更新的新模式。

2.5 新的服务方式

新型基础测绘已经具备了覆盖面广、海陆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个性定制、开放共享等服务特征。服务上要更丰富、更精准,以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模式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成果服务,实现“一库多能、按需组装”,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快速反应、平台协作,做到地理信息随时观测、随时获取、随时生产、随时应用。

3.新型基础测绘条件下质量检验的新需求

新型基础测绘工作重点由大地测量、地形图测绘、基础地理数据采集等逐步转变为测绘基准运维与服务、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海洋和全球地理信息获取、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工作范围也由原来的我国陆地国土,拓展延伸到海洋、周边乃至全球。如此一来,对新型基础测绘成果质量检验也必然有一些新的变化需求,按照新型基础测绘发展的形态和需求来看,为满足“看得清、看的对、看得准、看得及时”和“更新时间越短越好、精度合理就好”的基本要求,对新型基础测绘成果质量检验也有一些新的变化要求,具体变化(见图1)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图1 新型基础测绘条件下质量检验变化需求

3.1 检验模式转变

目前普遍通行的质量检验方式通常有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根据测绘产品(成果)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实践中测绘成果质量检验的方法主要采用抽样检验的方式,主要表现形式有生产过程质量监督检查、首件成果检验、最终成果样本检验、室内样本或全数检验、野外现场样本检验等。

新型基础测绘成果类型的丰富,无疑对检验方法也提出来挑战,全息测绘条件下的成果要素也发生了变化,比如随要素附加的音频、文字、图像、视频等,均要求要有事先定义好的检验规则库来检验,单凭人工近乎无法实现这类成果的检验,这就需要有程式化的、智能的、具有一定规则的自动化检验来对选取的检验单元进行全数检验。新型基础测绘条件要求针对不同的成果形式、要素类别、检验目标等采用与其相适应的首件成果检验、过程质量检查、抽样检验、全数检验等不同模式,对于有统一规则的目标尽可能采用全自动的全数检验的方式[9-10]。

3.2 检验精度变化

《测绘法》指出,基础测绘是建立和维护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航天航空影像获取,建立和更新维护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供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的具体内容可归纳为5个方面:(1)建成全国现代测绘基准网(一张网);(2)完善及动态更新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一个数据库);(3)建设与运行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一个平台);(4)开发一系列新型测绘地理信息产品(系列产品);(5)向社会、政府和公众提供灵性化的地理信息服务(灵性化服务)。

新型基础测绘成果类型的变化必然引起检验精度的变化,现有检验标准测绘成果的类型不能完全覆盖新型基础测绘成果类型,对于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成果、不同的要素必然会有不一样的精度要求,要把握住“精度合理就好”的基本要求,针对几何、时间、纹理、类别、属性5个方面的精度要求开展检验,“精度合理就好”的要求在实际检验工作中重点把握成果用途,针对用途确定合理的精度要求,一方面防止成果满足不了需求,另一方面剔除精度过剩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这一类成果的检验重点依据项目合同、项目实施方案或技术设计书规定的精度要求比较客观[11]。

3.3 评价方式调整

传统测绘成果检验结论一般是依据检验样本的检验和统计给出的综合质量评价。针对新型测绘信息量大、个性化定制等特点,成果检验评价应该更趋向目标性,可用性和精准性,应该对质量的描述更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对于有特定用户的专业类成果或是更具特定需求性的成果质量描述要准,检验要全、把关要严。对于附带信息根据侧重不同应该适宜即可,不宜像对待传统测绘成果质量检验的要求去满足潜在的所有用户而追求面面俱到。

对于新型基础测绘成果质量评价应做到评价精准,可以探索成果整体评价、单项要素评价、单项精度指标评价、特定要素的特定精度指标评价等多种形式,例如地形要素、地物要素、属性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正确性等进行分项评定,既能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又能对不同的用户使用该成果就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2]。

3.4 检验效率提升

随着国民经济各领域对测绘成果需求的紧迫性、精准性、全面性的日益强化,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效率无疑要与需求相适应,通过优化的检验方案、检验方式、检验技术手段等,在新型基础测绘条件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对整体数据、分类数据、单项要素、特定内容等的遍历能力,利用已有的规则库对数据质量进行有目标地自动筛查,根据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更加有针对性的、高效地进行成果质量地检验,测绘成果质量检验必将在检验效率上有个大的飞跃,以满足经济社会对合格测绘成果的需求。

4.结论

新型基础测绘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面对出现的集测绘、信息、计算机科学等于一身的新型基础测绘成果,成果质量检验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认识成果特性特征及根本需求,思考探索针对新型基础测绘成果的质检标准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和质量检验模式,以研究实现用适宜统一的标准检验成果、评价成果,用科学的方法高效完成质量检验,对新型基础测绘成果作出有针对性的客观、精准的质量评价,满足用户依据质量评价有目标地使用新型基础测绘成果。

猜你喜欢
质量检验测绘成果
质量检验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总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大成果
纺织品中的纤维质量检验分析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上海种子质量检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