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世间》的思考与感悟
——人生志 家国事 年代情

2022-10-26 19:42天津市宝坻区融媒体中心乌兰其其格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人世间人生

■ 天津市宝坻区融媒体中心:乌兰其其格

《人世间》是李路导演的一部年代剧,改编自梁晓声的茅盾文学奖著作《人世间》,讲述了1969年到2016年间,“周家”三代人的人生轨迹,通过人物的经历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刻画出了诸多引发思考的大事小情。相比原著而言,电视剧版本更加迎合观众对“美好结局”的审美倾向,删减和改编了很多原著中充满悲凉与哀默的人物结局,但即使这样,《人世间》也仍然是关于人生、人性、和人情最贴切和最真实的淋漓演绎,同时也描绘出了在此阶段我国飞速发展的宏伟画卷。本文将通过总结分析《人世间》中典型人物的一生经历展开对人生志、家国事、年代情这三方面的思考与感悟。

1.人生志:生而不同,志在人为

人生:生而为人,各有不同。全剧围绕周家三代人的生活展开叙述,周父周母勤勤恳恳,周父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常年奔走在外,多半靠书信来知晓家中情况,为祖国的大三线建设奉献了自己一生的汗水与心血,虽然顾家甚少,但却是个知情达理,宽严相济的慈父。周母目不识字,但却深明大义,任劳任怨地照顾着整个周家,总能用最朴实无华的话语说出最深刻的道理。长子周秉义,从小听话懂事,勤奋好学,也是第一批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一生从政,高尚清廉。长女周蓉热情浪漫,独立有主见,为了爱情孤身一人远赴贵州,充满感性的浪漫主义,一生与文学为伴,也多次因为自己感性而屡遭现实挫伤。次子周秉昆老实憨厚,重情重义,成为坚守家中的顶门梁子,一生脚踏实地,执着且有担当,也是全剧最核心的主线人物,生活的磨难使得他越挫越勇,多次靠自己勤劳致富。三个子女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也都面临着不同的人生考验。相比于大哥大姐的诗意浪漫,普普通通的周秉坤更像是我们普通人的缩影,他的身边有相伴成长的邻里乡亲,有志趣相投的忘年之交,有相知相守的结发之妻,也有磕磕绊绊的迷茫挫折,凄凄惨惨的生离死别。

我们常说,人要有志向,要有出息,可能有人会觉得身居要职,满腹经纶,智慧超群的大哥周秉义有出息,只有一生要强,最终考取功名的人生才叫成功;可能也有的人认为为爱抛弃一切,追求浪漫诗书,充满感性,最终被所爱背叛的周蓉是“自讨苦吃,自食恶果”,这样的人生不圆满,不安稳;周秉坤,全剧老老实实,没有大作为,没有功成名就,看似这样的人生并不让人向往。那不经会问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叫成功呢?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大致相同,无非就是名利双收的人生才叫成功。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人生不应该用成功与否来定义,无论成功与否,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因为人生的志向无关乎高低,无关乎对错,无关乎对比,对得起自己人生才叫人生。总览全剧反而我更青睐于周秉昆,秉昆虽不善言辞,但却正义凛然、善良可爱,他可以在有人强行在商店抢肉时大声制止;他可以蹬车送素不相识的老马去就医,还不忘用自己的棉袄护着老马露着的脚;他也可以接济孤苦的郑娟,不论水自流是否给钱;他也常常会因为自己没有哥哥姐姐有出息而感到自卑与自责,也时常会怀疑父母会不满意自己,也想努力成为父亲眼中的“闪光点”;也会因为这一点而与父亲冷战相持,誓言不混成功绝不通信。他一生向善,虽没有太过于出人头地,还进过两次监狱,但反观他的一生:孝顺、仗义、善良、自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有出息呢?秉义的功成名就他没有,周蓉的烂漫生活他没有,但他有母亲陪伴的安心,有妻子相随的踏心,有益友跟随的舒心,有子女孝顺的顺心。人生三大情:亲情、友情、爱情他都有,单纯这一点来看他就是最富有的人生赢家。

人性:人性本善,愈见甚远。人性往往是最捉摸不透的,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人世间》中,把这句话诠释的最透彻的莫过于秉坤的发小乔春燕了,前期的她热情奔放、爱憎分明、她可以在众人议论郑娟时毅然搂着郑娟说这是她姐妹;她也可以在周母昏迷在床经常去陪伴左右、忙前忙后。后期的她似乎变了,又似乎没变,没变的是她依旧是那个敢爱敢恨的人,但却可以为了房子和昔日好友大打出手;也可以在秉坤急需钱时谎称没有;还可以为了多分拆迁房写信诬告周秉义。我们很难用简单的好人、坏人来定义乔春燕,说她是好人却也做了让人反感的事,说她是坏人,却也帮了太多周边的人。其实说到底,人性二字,人性本善,但随着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同,所经历的磨难不同,走着走着就会相见甚远,在见过了太多的尔虞我诈、人情世故之后,利己主义会逐渐大过江湖义气,贪图富贵会逐渐掩盖不计得失。但并非人人如此,在剧中同样历经磨难却本性仍善的人物也很多,比如外柔内刚的郑娟、永不言败的秉坤、心存感恩的于虹……他们经历的苦难也并不比春燕少,渡过的难关也并不比春燕易,但他们却一心向善,从未改变。我想,人性的复杂亦过于此,人性的简单也仅仅如此。

人情:情随心动,情贯始终。人的一生终究离不开情字,我们一生被情包围,也一生为情“所困”。亲情、友情、爱情,人生的幸事莫过于,父母健在、儿女双全,你有一梦,你亦有二三好友也。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周秉坤才是人生赢家的原因。先说亲情,周父常年在外,周母独自顾家,后因周蓉急火攻心昏迷在床,子女三人全靠秉坤和郑娟照顾直至康复,一家人的聚少离多,让原本最欢乐的团聚显得尤为珍贵,直至最后周父的安稳离世,周母的随之离去,周蓉和秉义那一刹那的痛苦与惋惜是无法言表的。人生最大的遗憾便是: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也是全剧最大的泪点,此时此刻,我想周蓉的内心一定十分煎熬。秉义说自古以来,孝分两种:一种是养心智,一种是养口体,二者都重要,缺一不可。秉坤属于后者,他和周蓉属于前者,但我觉得秉坤并非仅限于养口体,秉坤独守家中并非啃老一族,反而多次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让母亲住上了大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有时候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秉坤的陪伴与守护也是对养心智和养口体最完美的结合。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善良真诚也是对周母养心智的一种方式。周母曾说“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最要有的就是自己,只要有了自己,天塌了都不怕。”秉坤也一直努力活成自己,他才能屡屡被生活打击,又重新站起。与此同时,他常年陪伴母亲身边,不论是之前的嬉戏欢笑,还是之后的悉心照料,因为有妈妈在,秉坤的内心永远都是最富足的。

再说友情。同窗好友、儿时发小,“六小君子”的义正言辞,慷慨侠气,无不让人跟随附和大喊快活。但随着生活的变化,年龄的增长,六君子各有各的归宿、各有各的追求,这个之前牢而不破的十几个人的小团体也渐渐地变成了只有四五个人。这也无疑是全剧最让人产生共鸣的点,观众纷纷回忆起那段“逝去的青春岁月”,直至最后发出:“这世界,你在意的人和在意你的人其实就那么几个,这就是你的全部世界。”的感叹。最后说爱情。携一子之手,与一子同老,秉坤和郑娟的爱情也让无数人羡慕不已,那蓦然回首的四目相对,那一见倾城的暗许芳心,也正是让这两个命运相通的普通人有了最宝贵的爱情。

在悲欢离合中,写尽了人生人性,在情感交错中,道明了人情冷暖。岁月的列车从不为谁停下,命运的站台,朝朝暮暮都是刹那。这便是《人世间》中关于人生志的感悟。

2.家国事:万家一国,国显万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周家的每个故事看似为琐碎的家事,实则都发生在国事的背后。透过家事从而可以看到中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十年代的变化与发展。美国小说家阿历克斯·哈利在他的小说《根》中说,“当你开始谈论家庭、世系和祖先的时候,你就是谈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在这近50年的时间里,周家三代人经历多次的悲欢离合、辗转反侧,也代表着中国所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富强。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重大社会变迁发展进程,整个社会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富裕、从单一走向多元,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如火如荼的发展进程,焕然一新的时代旋律,人世间到处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到处都弥漫着感人至深的故事。

《人世间》原著的作家梁晓声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生长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作者寄浓浓的乡土情怀于作品中,对广袤无垠的黑土地表达出深沉的眷恋。全剧围绕“穷人窝子”——光字片,展开叙述,光字片是建国初期江辽省吉春市的一个房屋低矮、道路泥泞的城中村。正如梁晓声本人所说,“当我的命运和这些人同命运的时候,我要写这些人;当我的命运已经超高于这些人,我更有义务这样做。这才是写作和我们热爱写作热爱文学热爱文化的这些人之间的关系。”整部剧是周家家庭的精神史,从平民视角出发,对中国几十年间走过的道路,回首往事的温情,共同经历的岁月,曲折痛苦却又激荡人心。“城市平民,乃中国当代城市中为数最广大的阶层。”

周家三代人始终在时代的变迁中保持着向阳而生的温暖力量。如响应号召的知青下乡,周母对子女的万般不舍,却也映射出服从政府安排的坚定决心;而子女们在知青点吃过的苦,流过的泪,那段最难熬也最难忘的经历却也给了郝冬梅和周秉义最坚毅的品格,也正是这份坚毅驱使他们在恢复高考后积极备考,用知识完备自身,这也为他们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祖国大地,出国潮,下海热,下岗风也随之吹来。东北的国企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跟随着时代的浪潮跌宕起伏,有的像周秉坤一样积极应对、奋力拼搏;有的像小宁一样沉醉其中、迷失自我;也有的像赶超一样,迎难而上、顽强扎挣。经济的好转带来的是生活的改善,棚户区改造,“光字片”成了难题,有的放不下世世代代根植于老房子的情怀、有的拎不清家家户户分配的全新住宅、还有的忘不了时时刻刻贪占耍滑的“聪明底线”。而从棚户区的改造也引出周秉义的为官清廉和卓越智慧,反腐倡廉随之进入人们视线。周秉义一路为官,事事为民,廉洁清白,胃癌晚期仍然坚守岗位,为百姓谋福利、办实事。而与秉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昔日的同事姚立松,一心向利,越爬越高,自命不凡,但万花丛中过,哪有片叶不沾身的时候,姚立松终究还是无法全身而退。如果说树大招风,官大烧身的话,那么光字片民警龚维则便是在自己的仕途上一次次渐行渐远,从最初人人称赞的好警察,到后来睁眼瞎办案与不良商人沆瀣一气的贪官小人,他的变化可以说把利益蒙蔽人双眼诠释得淋漓尽致。

从老旧差光字片的改造变成干净整洁的社区,从年轻的知识分子变成现代大学生,从抱着铁饭碗的工厂员工再到自力更生的个体户……一桩桩一件件,从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中的家事中道出了中国这五十年间国事的变迁史。人世间,从人到世间的充分透视,透着人性,透着国情,透着苦辣酸甜。

3.年代情:岁月长河,寄情遥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怀,作者用辛辣的笔触写尽了三代人的悲欢离合,让不同年代的人都从中能所有感悟。这感悟就是每一位观众都能从剧中看到现实的投影,聚少离多却无法被淡漠的亲情、苦痛挫折却充满微光的人生。梁晓声在采访中曾说:“《人世间》是我尽最后的努力对现实主义的一次致敬。我既写人在现实中是怎样的,也写人在现实中应该怎样。”

经常追剧的观众不难发现,相比于甜蜜的青春偶像剧热播剧,充满情怀的年代剧仿佛更加炙手可热,如《鸡毛飞上天》《大江大河》《山海情》等,这些年代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通过最真实场景的还原与现实的叙事手法来展示尽可能客观真实的现实历史。以较长的时间跨度和宏大的时代背景作为叙事依托,呈现关于个体、家庭及家族等在时代巨变下的命运遭际和兴衰变迁。”不论是人物的服装、画面的色彩基调、环境的布置结构、气氛的渲染营造上,都必须依托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越真实就越符合观众的期待,越能使观众产生共鸣,有了共情自然而然地观众便会对剧中传递出的思想内涵和道德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可和赞同。剧中“光字片”的布景设计就采用了百分百还原实景的方案,大到拐弯抹角的胡同口,下雨泥泞的泥土路、小到炕上被褥的一针一线,再到藏书的皮箱、姐姐穿剩下的红线裤……细枝末节的把握也都赋予了这部剧最精髓的情怀记忆。

该剧让有过东北生活的七八十年代的人感同身受这不足为奇,但一部年代剧能让从未经历过这些历史变迁,只从书本中看到过这些历史故事的青春少年也能为之感慨为之入迷,也能找到内心深处的情感投影,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比如那千金难买的青春友情、那为爱奋不顾身的爱情冲动、还有那依偎父母的甜腻撒娇……一部年代剧能让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经历人都能感触良多,都能把深沉的情感寄托其中,并产生无尽的遐想,这不仅是原著笔法的卓越功绩,还是剧组的用心良苦,演员的实力诠释,共同成就了这部堪称完美的实力作品。

看过《人世间》你会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剧中人,每个人也都在自己既定的人生剧本中全力演绎、尽情拼搏,不论你拿到的角色如何,你都要坚定且温柔地大步向前。正如《人世间》间所说:“在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与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与热望。”希望当我们回忆往昔时,多一些感慨,少一些执念;当我们品味当下时,多一些平和,少一些抱怨;当我们高谈未来时,多一些笃定,少一些惆怅。平凡而不平庸,富足而不迷茫,在家国情怀中谱写人生最华丽的乐章。

猜你喜欢
人世间人生
人世间
《人世间》:好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来,谈虎色变
致儿帖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医院
独一无二的你
黑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