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长律诉衷情
——长律《梧州漫咏》赏析

2022-10-27 06:33朱裕先
西江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梧州仄仄格律

朱裕先

《西江月》2019年第2期曾刊发的长律《梧州漫咏》,出自梧州作家叶扬之手。其后,该佳作先后在多种报刊登载。初次遇见这首长律(或称排律),我便对作者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应该说,它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首长律共52联,104句,押《平水韵》下平声第十一“尤”字韵,52个韵脚一韵到底,没有一个韵字重复,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次创作。翻开《梧州历代诗词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这个共833页的选本选入了854位诗人的1257首诗词。在这个诗集里,我们可以看到,长律极少,40句以上的诗只有4首,最长的一首是民国时期李继愬(长洲岛人)的五言长律《家园》,共36联,72句;其次还有宋代梧州知府陈执中的七言长律《题苍梧部》,共20联,40句。再有明朝解缙的《过苍梧峡》,七言42句,明朝韩雍的《成化七年秋八月,自梧州出巡至平乐,历诸险滩,悯舟子劳甚,感叹有作,手书于郡学,示知音者》,五言44句,后面这两首没有执行长律基本规范,不算长律只属长诗。

长律难写!这是每一个格律诗作者内心深处的坎。

长律难写难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形式规范的严格,使大多数作者望而却步。所谓形式规范就是格律规范,长律实际上是七律(或五律,本文解说仅以七律为例)的无限延长。七律的格律规范只有四种,以首句来区分,即:平起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起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所谓平起或仄起是以首句的第二个字来论。律诗中每两句称为联,开头两句称首联,末尾两句称尾联。格律规范要求联内(上下句之间)平仄相拗(相反),联间(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之间)平仄相粘(相同,以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论,脚另论),同时,除了首尾两联之外,中间的联在词意上还要对仗(即成为对联,允许宽对)。无论长律有多长,中间这些联都要成为对联,并且上下联之间要粘。这是形式规范方面给出的难度。

长律创作在内容方面的难度表现在对描写对象的熟悉与融入,如描写梧州,必须对梧州的地理、历史、风俗等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并且要对这片土地有着比较深厚的情感。情况的熟悉与情感的融入不仅仅需要时间,而更需要学识与才情,也需要胸怀与担当。比如前面所说的几位作者就是在梧州生活过,并且都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感,同时都是学富五车的大才子。

细细品读《梧州漫咏》,首先,这首长律在格律方面非常完美地遵循着相关的规范。其次,在内容结构方面,其展示了作者灵巧的匠心。从题目“梧州漫咏”可知,它就是对梧州本土的颂扬。然而,要描写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应从什么角度入手,从何处写起?应采取什么样的层次结构才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是作者首先必须认真思考的。整首诗采用的是倒叙方式,分两大块内容分别展示梧州当下发展的巨大成就和两千多年史迹的悠远和辉煌。开头三联作为诗的起兴,“回首峥嵘岁月稠,风光无限上层楼。大河东去天边涌,胜景西来眼底收。扑面粤风情骀荡,沁人桂韵意绸缪。”将梧州处于桂之东粤之西这个地理特点点出来,粤风桂韵在这里融合。然后,第4联“才惊江壁想神女,又见海帆撩白鸥。”从长洲水利枢纽大坝和苍海湖这两个梧州当代的特大工程说起,用22个联语将梧州当代的主要建设成就和著名景点一一展示给读者。诗的第26联、第27联进行了过渡转折。第28联“茶山桂水好依傍,雉堞土城宜卜修。”从两千多年前的赵光筑苍梧王城开始,又用22个联语将梧州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著名历史事件逐个展示。第50联至第52联紧扣当今梧州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力争上游”,并以此作为结语,使这首长律有了更强的时代感。总体观察,该诗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立意高远,主题鲜明。

这首长律的问世,是颂扬故土、歌唱家园、升华乡曲的一个重大文化成果,具有新颖独到的创意,令人开怀欢呼,击节赞叹!长律难写,作者能迎难而上、奋笔抒怀,充分体现了对梧州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绵长爱意。

作品的宏大构架也充分展示了作者宽阔的文化视野,丰富的历史知识,坚实的格律功底,旺盛的创作才华和深厚的故土情怀。

猜你喜欢
梧州仄仄格律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陈代南
文化自信视角下梧州岭南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偶感
学诗
悬剑
我的家乡最美之梧州
张经建《当代格律诗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