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维码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2-10-27 04:32彭怡嘉
新课程 2022年30期
关键词:扫码二维码课堂

彭怡嘉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江苏 南京)

一、二维码技术的含义

二维码全称为Quick Response,是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的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

二维码作为支付媒介、个人名片、会议签到、商品信息、交通工具媒介等,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生活中,也逐渐进入教育领域。将二维码技术引入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二维码技术的呈现优势,设计创新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完善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二维码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日渐显著,利用传统纸质教材创设教育情境时,它所固有的稳定性、封闭性和静态性与现代教育情境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之间存在的必然冲突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嵌入二维码技术,有利于生成动态、开放、多样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化。

二维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在如下四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即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堂巩固、学习评价四个阶段(教学模式如图1),每一阶段均可利用二维码技术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课前利用二维码创建新的教学材料,实现在线教学资源与传统教辅材料的有效整合。课中利用二维码互动学习,通过扫二维码,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史料,然后通过分析进行小组互动讨论,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巩固和评价阶段,可以借助二维码让学生获取更多资源,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习视野。在完成练习后,通过扫二维码获取答案,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图1 二维码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提升学习兴趣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二维码为载体,通过扫码设备开展的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新知识,为知识的内化做好准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活动,感受周恩来为新中国外交做出的巨大贡献。由于篇幅的局限,教材中关于周恩来的外交品质和外交贡献只有零星的介绍,因此,笔者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以教学目标为授课意图,以教学内容为材料,进行了资源搜索和整理,用二维码作为扩展知识的载体,实现视频在纸质媒体上的呈现。通过课前扫一扫二维码,观看视频,了解周恩来在中国近现代外交中的重要贡献,可以建立对周恩来这一重要历史人物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课堂上学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使用二维码这一技术,给学生提供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历史信息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上述案例中,二维码作为课堂知识的扩充内容,起到了连接学生与课堂的桥梁作用。

(二)课中学习:互动交流,实现深度学习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使用二维码呈现课堂出现的重要历史材料(文字、图片等),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然后对材料进行分享交流,最后教师总结提升。以“南京大屠杀公祭读本”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体会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野蛮。提到南京大屠杀,一些人只了解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屠杀罪行,事实上,日军除了大肆屠杀百姓外,还有性暴行、抢劫等侵略方式,给南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关于这些暴行,目前有大量的史料记载,如何在课堂上更加高效地呈现史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并展开讨论呢?笔者在进行公祭读本的教学时,利用学校的智慧教室给每个学生配备了平板电脑,在讲述日军的侵略暴行时,笔者精选文字和图片史料,利用二维码技术,让学生自行扫码,了解日军的种种暴行,并且分组,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看到的史料以及自己课下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课堂上,学生分组学习,通过个性化地阅读材料,每一小组对日军的一种暴行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然后小组派学生代表在全班反馈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反复扫码,能够实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减少学习中的问题积压,实现深度学习。学生通过精选史料的阅读、分析、交流,对日军的暴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时间、空间上深化了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

由此可见,在课堂中解决重难点问题时利用二维码技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突破平面文字学习的限制,走向多媒体,扩展知识,达到充分学习理解的效果。

(三)巩固评价:拓展思维,达成有效学习

一节好的历史课需要在总结中拓展思维深度,将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历史认识。二维码技术在总结提升环节中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笔者在进行“南京大屠杀公祭读本”教学时,最后的总结环节中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笔者亲自设计的明信片,请学生写上自己学习这段历史的所思所感。

有学生这样写道:“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哭泣。”还有学生写道:“让白骨得以入殓,让冤魂能够安眠。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很多学生表示小小的一张明信片无法承载他们对这段历史的所思所想。笔者在明信片上还附上了“国家公祭网”的二维码,以便学生在课后还可以扫码进行网上公祭,用网上献花、点蜡烛、留言等更多方式寄托哀思,表达自己对这一段历史的认识。

课后复习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二维码向学生展示。而这种使用二维码创作出来的读物叫码书,即创作者将书本知识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讲解二维码,印刷在书本对应的知识内容旁,让读者随时随地扫码观看视频学习。

笔者在进行初中历史的中国史复习时,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考指导书》的学习要求,整合历史教材中的课程资源,设计出基于二维码的历史复习材料,即码书。

历史复习码书就是在原来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加入二维码,将视频传到网络,生成二维码,加上相关的照片和文字说明编辑成码书。这种将教材的重要知识点与网上资源整合成的复习资料,打通了文本阅读和视频阅读的界限,便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查漏补缺,利用碎片化时间解决个性化问题,进一步消化、吸收课堂学习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二维码技术能够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传学习成果,或者心得体会,也便于教师及时反馈、评价,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师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三、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二维码技术在各行各业迅猛发展,也带动了二维码在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曾经说过,解决学校的BYED(自带设备)问题,就解决了互联网教育的第一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教育与技术更好地结合。本文是针对二维码应用于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进行的实践分析,通过不断实践应用,笔者认为,把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有如下三点作用。

(一)遵循基础教改理念,改进学习方式

将二维码技术引入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遵循了基础教育改革理念。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在宏观层面上提出了在课改中要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二维码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中突飞猛进的一匹“黑马”,它所承载的教育价值不可估量,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

(二)改变单一学习途径,拓展学习资源

借助二维码对学习材料进行二次开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前,学生通过扫码了解周恩来的外交事迹,使学生对周恩来以及中国的外交事业产生兴趣,这样在课堂中更容易掌握新知识。课堂上学生扫码了解南京大屠杀中日军不同类型的暴行,补充大量历史细节,一方面还原了真实的历史现场,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日军施暴的手段之多、行为之残暴,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南京大屠杀这一段历史。把二维码技术应用于教材实践,改变了以往纸质材料的枯燥,拓宽了其内容的广度,加深了学习内容的深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学习更具主动性。

(三)提升教育技术水平,推动个性化学习

二维码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化时代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利用信息化思维,如在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搜索和整合能力,在学习中遇到各种问题时可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二维码技术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体现,能够提供一种创新的历史学习模式。

从学生领域而言,由于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要在教育中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基于二维码的学习资料可以充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知识的掌握和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普通的学习材料无法实现个性化的需求。而利用二维码技术,学生在学习的众多环节,如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巩固提升,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扫码预习、学习或者复习。构建个性化学习方案是帮助学生迅速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工具,突破了传统教学对学习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扫码这个行为本身就具有主动的含义,这种学习体验不仅强化了知识的学习,而且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因此,将二维码技术引入初中历史教学是一种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重要途径。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获取学习资源,实现移动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无缝对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资源的应用效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扎根教学,脚踏实地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实践与研究,相信教学效果也会在不断成熟的技术助力下得到更好的提升,成为学生学习路上优秀的引路人。

猜你喜欢
扫码二维码课堂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山之高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浙江海宁“云证通”开启“码上生活”新方式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中国进入“扫码”时代
二维码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