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和景观敏感度的崛围山风景名胜区分级保护规划

2022-10-27 06:41陈张丽李卓辉左勇符岐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10期
关键词:赋值敏感度适应性

陈张丽,李卓辉,左勇,符岐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风景区概况

崛围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太原市境内,总面积约162.53km2,是山西省重要的风景游赏和休闲度假旅游地。风景区内主要风景资源包括窦大夫祠、多福寺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冽石寒泉、崛围红叶等“晋阳古八景”自然景观资源。

2 基本思路

基于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理论,选取土地适宜性评价一是从风景区开发建设的视角出发,选取ele(高程)、slo(坡度)、asp(坡向)和land use(土地利用类型)4个二级指标评价风景区用地范围的适宜性建设程度,得出土地适应性分级图;二是从风景区保护的视角出发,选取Relative slope(相对坡度)、Vi‐sual probability(视觉几率)、Viewing sight distance(观景视距)和Contrast degree(对比程度)4个二级指标评价景区用地在游览线路上的醒目程度[2],得出景观敏感程度分级图;三是利用ARCGIS景观敏感程度分级图和出土地适应性分级图进行空间叠加,划定风景区分级保护范围,并制定保护内容、发展指引以及政策措施,为景点选址提出思路。

3 土地适应性评价分析

3.1 单因子指标

土地适应性在4个二级评价指标基础上进行加权后空间表达,按建设适宜程度由高到低分为四级,赋值越高表征为该用地越适宜建设,按照自然间断点法,依次将空间属性赋值为7.0、5.0、3.0、1.0,其4项单因子权重取值通过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确定(见表1)。其中,图1a为土地利用规划类型单因子赋值,图1b为高程单因子赋值,图1c为坡度单因子赋值,图1d为坡向单因子赋值。

表1 土地适应性综合分级情况表

3.2 加权叠加和特殊因子修正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将高程、坡度、坡向及土地利用类型4个二级因子进行叠加,考虑景区内存在高度敏感不适宜建设的土地利用单元,为避免叠加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规划将景区内高度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选定为特殊因子对叠加后的土地适应性结果进行修正,其中,考虑耕地保护、生态连通性等影响,将永久基本农田、水域确定为不适宜建设的用地,赋值为1.0分,进行空间矫正,得到最后的土地用地适应性空间评价结果,按VALUE值采用相等的间隔按适宜建设程度从高到低分为4级(见图1e)。

3.3 结论

依据土地适应性评价划分景观保护分级时,土地适应性等级和景区保护的必要性呈反向关系,景区土地适应性等级越高,保护的必要性就越小,可以允许人为活动的干扰就越大。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得出崛围山风景名胜区用地适应性的保护分布图(见图1k)。

4 景观敏感度评价分析

4.1 单因子指标

构建Relative slope(相对坡度)、Visual probabil‐ity(视觉几率)、Viewing sight distance(观景视距)和Contrast degree(对比程度)4个二级指标,按视觉上被注意到的程度由高到低分为4级,赋值越高表征越容易被观察到,依次赋值为7.0、5.0、3.0、1.0,各指标权重的取值依靠专家打分和和层次分析法确定[3](见表2)。图1f为相对坡度单因子图,相对坡度值越大表征景观越醒目,被旅行者注意到的可能性也越大,在这些区域内进行旅游设施建设、展览馆、修路等人为活动给原有景观带来的冲击也就越大。图1g为视觉几率评价单因子图,景观被看到的次数越多,其可见性越高,景观视觉敏感度也就越高。图h为观景视距评价单因子图,崛围山景观观景带为现状旅游公路,选取观龙阁、龙爪松、舍利塔、范氏油坊作为观景点,以观察者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景观元素的最小距离为基准进行景观视距的等级划分[4]。图1i为对比程度单因子图,选取容易被公众观察到的区域和景区内对比度高的区域。将自然景观汾河二库,人文景观观龙阁、龙爪松、舍利塔、范氏油坊作为景区内中心的中景,并将其缓冲区作为一级景观敏感区,此外,将高于1406m以上的可见山脊线区域,划定为一级景观敏感区。

表2 景观敏感度评价指标表

4.2 景观敏感度综合评价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Relative slope(相对坡度)、Visual probability(视觉几率)、Viewing sight distance(观景视距)和Contrast degree(对比程度)4个单因子进行叠加,采用相等间距分级法将景区内用地按景观敏感程度从高到低进行分级,景观敏感度综合分级分布特点按表3确定。

表3 景观敏感度综合分级分布特点

4.3 结论

景观的敏感度越高就会越醒目,被注意到的程度及可能性就会越大,其保护等级也越高,图1j为基于景观敏感度的崛围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分级图。

图1 景观保护综合分级生成图

5 规划内容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将土地适应性评价和景观敏感度2个二级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公式如下,得到景观保护综合分级图[5]。

式中:Ps表征为该空间基于景观敏感度确定的保护等级,Pv为表征为基于土地适应性评价确定的保护等级,P代表规划风景区空间的综合保护等级。依据综合评价得出的景观保护综合分级分布图,划定崛尾山风景名胜区景区的分级保护范围,并针对不同保护等级的区域制定相应的有效管理措施。

一级保护区主要为崛围山风景区的核心区,面积约为50.46km2。主要包括对汾河水域及周边山体植被、红叶植被、冽石寒泉、崛围红叶、土堂神柏等对人类活动敏感区域或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作用非常重要的区域,以及窦大夫祠、多福寺、土堂大佛等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的核心保护范围。一级保护区内严禁建设与风景保护和风景游览无关的人工设施,开展观光游览、生态旅游活动,应严格控制游客容量;严格保护崛围红叶景区的红叶植被景观,保护原有植被群落,植被修复应采用乡土树种,避免外来物种的侵害;严格保护汾河二库景区、一线天景区内的水域景观、峡谷地貌及地质景观,严禁私挖滥采等破坏活动。

二级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美学、可研和生态价值,面积约为107.30km2。应保持景观的完整性,保护资源的典型特征,避免过多人工化的建设,保护区内可安排少量的旅宿设施,但对单体建筑规模、建筑密度、建筑形式和建筑体量等需加以严格控制,且不能破坏周边总体自然风貌;对景点进行环境改善,提升景点的游赏品质;村庄居民点结合景点建设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善居民生活,并可结合旅游服务配备一定的游览设施。

三级保护区主要为呼应旅游村形成的旅游服务区,面积约为4.77km2。可以适当进行旅游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与风景环境相协调,保持并改善生态环境;建筑风貌必须与风景环境相协调,基础工程设施必须符合规范及相关的环保要求。

6 结语

本文基于以景区保护为核心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与以景观的醒目度及其辨识度为核心的敏感性评价理论,依托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开展崛围山风景区的土地适宜性和景观敏感度评价。虽然对于风景名胜区敏感度的分析评价有别于风景区景观资源与价值的评价,但是这种基于ArcGIS的评价方法分析为景区诸如景点的选择、线路的选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如何更好更优的选取因子也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也为下一步合理划定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赋值敏感度适应性
44个矮牵牛品种在北京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天然气管道掺混输送氢气适应性研究进展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跨文化敏感度综述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抽象函数难度降 巧用赋值来帮忙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