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制造在工业制造的有效应用

2022-10-27 06:41李勇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数字化

李勇

(友达智汇智能制造(厦门)有限公司)

1 引言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战略的深化发展,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化时代。工业制造在该背景下为实现高效生产,保证各类活动按照设定路径运行,需要加强数据技术、智能化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融入程度,调整信息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方式,借助技术推动生产工作,实现智能自动化生产,不会受到人类因素的干扰,最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活动整体效率。在智能化生产阶段需要关注生产活动,根据产品制造需求调整技术,建立更加智能的生产系统,基于系统落实各类工作,提高生产工作的有效性与合理性[1]。

2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制造的发展变革

2.1 智能制造变革

在工业自动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体系逐渐成熟,自动化生产与工业机器人发展到新的阶层,其不再为实现智能制造的唯一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智能系统完成第4次工业革命。在此过程中,中国制造2025、美国工业网络、德国4.0等思维融入到工业制造生产模式中,产业形态出现较大的变化,我国制造业在技术与发展思维的刺激下,朝智能方向转变实现智能制造[2]。

2.2 实现虚拟工厂

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智能制造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制造工作各个环节有机的串联起来。通过智能化生产、设计、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对智能控制工作有极大作用。在此阶段建立虚拟工厂与物理工厂,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并实现升级。大数据、物联网为智能控制的主体,也是连接工艺制造的有效手段。计算工业制造环节产生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在大数据支持下,朝数字化与柔性化方向发展(见图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不少企业使用虚拟作业方法,利用虚拟设计与制造,生产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企业应用网络技术,打破空间对企业的束缚,与国际企业进行高频合作,分享各自的经验、技术。企业间以网络作为合作平台,优化资源配置,为生产提供各类资源让生产活动可以良性开展。企业利用网络提高企业间的关联,可以更好的完成产品设计、制造等任务,在保证产品质量同时,扩大企业盈利空间。

图1 虚拟工厂概念图

2.3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在工业制造朝智能化发展中,以网络作为基础,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制造活动的工作数据,可确保工业制造按照活动需求良好进行。在工业制造阶段收集工业制造业在产品制作方面的数据,以外部、内部等形式建立数据网络,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等工作,提高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认知程度,让大众接受智能产品。在产品制造前通过网络收集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完成产品开发任务。信息通信技术与其他技术为大数据网络的核心内容,也是支持产品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随着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发展,基于制造业在产品制造方面的需求,合理应用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开展智能生产工作,连接各类环境与对象,实现通信、交通、电力的综合使用。工业制造、互联网与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到制造活动中,可推进数据分析与产品制作,将产品与生产有机联系起来。

2.4 生产管理智能化

机械工程师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引入工业制造领域后,改变传统简单的控制方法,通过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制造,促使生产工作按照编制的流程推进。工程师研究生产管理,使用计算机与工业自动化技术软件,从而可以便利的获取设计参数,调整设计内容,提高车间加工和设计意图衔接的流畅性。智能制造以信息化技术作为基础,随着智能制造积累生产管理经验,让制造按照设计构思进行。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制造与过往制造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人力在生产环节的参与度变少,企业在智能制造中需要收集生产数据,研究当下制造活动管理的落实情况,整理基于信息系统集成化生产管理的数据,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策略。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大数据、网络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到生产活动中,将产品设计、制造、销售与决策等环节良好的连接起来,为加工企业各级决策提供直观的数据。

企业在生产管理环节,基于智能制造模式与特点,编制管理任务并随着制造活动调整管理活动。成品产销管理模式成为企业常用的手段,对智能制造进行数据计算、质量反馈分析,建立满足企业管理需求的平台,实施网络化生产管理,可以发挥生产管理网络化功能,对生产活动进行全周期监督与控制,降低生产环节出现错误的概率,提高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5 生产过程自动化

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应用在工业领域中,可实现自动化作业,在企业生产与产线管理与设备控制方面有良好的效果。管理者在工厂运行中,为了尽可能达到工业生产资源管理、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对智能制造进行动态追踪与控制,提高工业生产质量管理服务水平,制造出优质的产品,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不少效益。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均以现代技术作为支撑,当下制造企业需要重视技术创新,加大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力度,从而在技术层面寻求突破。另外,制造企业需要基于制造需求,加大新技术的引入力度,建立综合衡量的指标体系,提高制造工作的整体水平。

2.6 故障诊断智能化

智能制造在我国制造业大范围普及,很多企业将工业机械自动化监控技术引入到生产管理环节,在活动中进行监控与控制。在该技术的作用下,实现全过程监督、识别,可以快速发现制造环节的异常状况,及时修复工业机械设备故障。在工业制造环节,选择监控手段与其他先进监控技术,依托相关技术监控各类机械设备,确定各类设备运行情况并进行有效的管控。使用智能制造的方式,借助系统拥有的自动诊断功能,告知工作人员机械设备系统故障方面的信息,由此可以快速锁定系统故障位置与类型,在短时间处理故障,为生产活动有序、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3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制造在工业制造中的有效应用

3.1 以智能机器人的方式应用

与传统计算机技术相比,机器人技术在制造方面智能化与自动化特征更加突出。在生产活动中使用机器人技术推动生产工作,通过机器人替代简单重复类的人力操作,借助智能生产控制系统有序推动各类生产活动,按照一定步骤与程序完成生产任务。在生产活动中使用智能机器人,可以快速推进生产活动。智能机器人具备鲜明的智能性与集成性,将其应用到产品制造活动中,通过柔性生产线,按照工作程序开展各类工作。以往特殊工作环境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比如说焊接领域、压力铸造等。工作人员如果长期在此类环境中工作,将会对其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使用智能机器人完成该领域的工作,进行物料搬运与流程化作业,可以良好的完成该环境制造任务,不会对工作人员身体造成危害。在生产工作量逐渐提高的今天,使用智能机器人开展产品生产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建立生产产业链,由智能机器人进行操作,让此类工作稳定的开展。应用智能机器人推进生产活动,规避人为操作问题,确保产品质量。智能机器人应用到我国工业领域,成为行业的主体趋势,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生产力水平,使社会生产效率飞速提升[3]。

3.2 以自动化生产线的方式应用

在自动化技术高速发展中,为了提高制造生产活动的整体效率,使生产活动可以带来更大的效益,需建立自动化生产线,研究机器人技术制造与计算机技术制造的方法。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为了更好的推进生产工作,建立自动化生产线,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自动化生产线中,可对生产流程进行准确、有效控制。在自动化生产阶段确定生产工作的主体目标,建立有序、科学的生产流程,让生产工作有序运行。在生产活动中使用自动化生产工艺,沿着自动化生产线推进工作。工作人员将参数导入输入端,做好工艺流程更新、基本编程设置等工作,实现自动化生产。在自动化生产线开展生产制造时,按照生产需求调整自动化生产线流程,使用机器人技术,可确保生产工作按照设定流程实施。

3 3 以大数据的方式应用

在生产活动中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获得产品制造方面的数据,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功能方面的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生产制造提供有效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生产。在生产活动中关注各类环境与对象,将工业制造与大数据技术有机结合,提高产品与生产的连接程度,跟随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为其提供个性化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多元需求。

智能制造业务包含设计、销售、生产、物流、服务等多个环节,制造企业可按照智能制造需求建立基础设施,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为生产工作建立数字化与信息化基础,为生产与运营提供保障。

4 结语

在工业制造深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制造生产工作整体水平,需要加大制造领域技术研发力度,从而实现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在该环节需投入大量资金,保证研发工作稳定、有序进行。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国家需要关注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其为工业领域未来发展的主体趋势,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我国制造业改革速度,让我国制造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工业机器人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