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长岛综试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调查

2022-10-27 03:05李建东孙妮妮周靖靖刘成杰
陕西林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长岛松材天牛

周 瑶,李建东,孙妮妮,周靖靖,刘成杰

(1.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山东 长岛 265800;2.威海市文登区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文登264400;3.淄博市鲁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山东 博山 255205;4.烟台市森林资源监测保护服务中心,山东 莱山 264000)

松材线虫病也称松树萎蔫病[1],是松树主要病害,也是毁灭性病害,可造成松树大量甚至几乎全部死亡。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在健康松树林间啃食树皮嫩枝、钻蛀树干,传播和携带松材线虫病[2]。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长岛综试区)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曾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岛屿面积59.25 km2(含滩涂),南北长56.40 km,海岸线总长度146.41 km,岛陆总面积56 km2,海岸线长度146.60 km,海域面积4 800 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5′28″~120°56′36″,北纬37°53′30″~38°23′58″[3]。林地总面积3 260.74 hm2,其中针叶林1 939.95 hm2,主要为黑松林,约占长岛林地总面积59.49%,主要分布于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砣矶岛、大钦岛、南隍城岛和北隍城岛等岛屿的中上部丘陵。长岛综试区自1990年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已累计发病面积近400 hm2,造成近6万株松树死亡,直接威胁林地和国土安全以及生产生活环境。为提高松材线虫病防控效果,我们对松墨天牛种群及其动态进行了调查监测,分析虫害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并提出防治建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试验方法

在长岛综试区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砣矶岛、大钦岛等地,选择地形地势等立地条件,以及林分结构、生长状况等最具代表性的松林,分别设置一个标准监测点,每个标准监测点内悬挂ZM-80型诱捕设备。

悬挂诱捕器时选择地势高、通风好、便于灵活作业的山顶、山脊、林道等空气流通较好地段及适于悬挂诱捕器的树木,将ZM-80型松墨天牛诱捕器挂设在离地面高度3 m左右的树枝上,底部高过林下灌丛,诱捕器间隔50 m左右。在5个岛屿内每年共计悬挂诱捕器500个,约每3 hm2林地设置1个,本试验诱捕器悬挂及周围环境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长岛综试区松墨天牛诱捕器设置点概况

1.2 试验时间及气象因素

长岛综试区5个岛屿悬挂诱捕设备的时间为每年5-10月,同时选取长岛综试区2019-2021年同一时段的气象数据,其中有效积温的发育起点温度采用14.3 ℃[4-5],对比分析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变化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6],相关情况详如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月份松墨天牛数量变化

从长岛综试区各岛屿内悬挂诱捕器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数据(表3)可看出,2019-2021年,长岛综试区5个岛屿松墨天牛主要发生在7-9月,不同年份该阶段占年总数量74.3%~88.6%,6月占比为8.8%~24.8%,10月及其它月份诱捕数量占比较低;不同岛屿,一年中诱捕数最多的月份不尽相同,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6、7月逐步上升,在8月达最高峰,之后又逐步下降;砣矶岛、大钦岛7、8月差别不大,为高峰期,从6月上升到8月后又逐步下降;不同年份的不同月份诱捕数量占比不尽相同,如南长山岛、北长山岛2019年6月诱捕数占比低于10%,其他年份都高于20%,这种现象可能和当年气候尤其是有效积温有关。

一年中6-10月,不同岛屿不同月份诱捕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即1年中不同月份松墨天牛成虫数量变化都呈单峰抛物线形,高峰期主要在7月中旬至下旬或8月上旬至下旬,7月或8月诱捕到的成虫数量最多,对应表2中7-8月≥10 ℃有效积温数最大,这是松墨天牛生活史与气候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长岛综试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气温回升较晚,季节转换时间较慢、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进入5月温度开始上升,10月逐渐回落,最高温度、降水量均出现在7-9月,由此可以分析得出,松墨天牛成虫活动受到气候因子影响明显,成虫活动时间在春末夏初至深秋时期,高峰期出现在盛夏至秋初。

表2 长岛综试区松墨天牛诱捕设备监测点2019-2021年气象因子汇总概况

2.2 不同年份松墨天牛数量变化

表3显示,2019-2021年5个岛屿松墨天牛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为35.3%~58.6%,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松墨天牛数量从2019年下降到2020年后又稍有上升,而砣矶岛、大钦岛松墨天牛数量2019-2021年一直下降。2019年与2020、2021年诱捕数量差别较大,是3年内最多的一年,林间虫口密度最大、树木死亡率最高、枯立木较多。这既是2019年利用诱捕器防控松墨天牛,加强营林措施、补植造林、清理病死树,减少松墨天牛寄生树种等综合防治的结果,也可能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从2019-2021年气象数据(表2)可以看出,2019年≥5 ℃、≥10 ℃有效积温均高于其他年份,适宜松墨天牛羽化、生长;2020年长岛综试区春季多风且受“倒春寒”等因素影响,部分松墨天牛幼虫未孵化为成虫,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降幅44%;2021年雨水充沛、春季温度较其他年度明显升高,为松墨天牛幼虫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在继续实施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导致有的岛屿松墨天牛成虫诱捕数略有上升,这也反映出当地松墨天牛数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3 不同岛屿松墨天牛数量变化

从表2、3看出,不同岛屿2019-2021年各年份单位林地面积诱捕的松墨天牛数量不同,为9.1~48.5头·hm-2,南长山岛2019年最高;2019-2021年平均11.9~32.8头·hm-2,大钦岛最高;总体看,北长山岛、大黑山岛单位林地面积诱捕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较低,其他3岛屿诱捕到的数量较高。这可能与林分类型、郁闭度、人为活动、害虫发生起始年份即持续时间长短等有关,南长山岛、北长山岛、砣矶岛人口数量较多,人为活动面积大,对林区环境造成污染严重,人为传播风险较高;南长山岛是海岛地区发生病害最早的岛屿,松墨天牛基数大,成虫诱捕数量多;北长山岛虫害发生时间较晚,疫区面积小,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松墨天牛成虫诱捕数量最少;砣矶岛、大钦岛、大黑山岛林分类型均为黑松纯林,林分结构不合理、抗病性较差,且砣矶岛、大钦岛的林分郁闭度高,易造成虫害传播,所以,这两个岛屿松墨天牛成虫诱捕数量也相对偏多。

3 结论与建议

长岛综试区松墨天牛的羽化期为每年5-10月,其中主要集中在6-8月,2019-2021年该期分别占全年75.29%、75.34%、91.00%;北长山岛、大黑山岛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数量较少,危害相对较轻,南长山岛、砣矶岛、大钦岛等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数量较多,危害相对较重;2019-2021年松墨天牛诱捕数量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采取诱捕器诱捕,营林措施、补植造林、清理病死树,减少松墨天牛寄生树种等综合防治取得了效果。不同林分类型的松墨天牛密度不同,黑松纯林品种单一、林分郁闭度高,松墨天牛虫害发展快、虫口密度大、树木死亡率高;混交林树种结构复杂、抗病性强,不易造成虫害大面积传播,虫口密度小、树木死亡率低。不同岛屿的松墨天牛密度不同,与陆地相邻的岛屿人口密度大、人为活动对林区环境造成影响,增加传播风险,虫害控制难度大,虫口密度大。反之,与陆地距离远、人口密度低的岛屿,林分受到人为影响弱,松墨天牛虫害能够通过治理得到有效控制,虫口密度低。

长岛综试区悬挂松墨天牛诱捕设备的时间应在5-10月,尤其6-8月,此期是防治关键期,应增加设备数量,可以采用悬挂诱捕设备、药剂喷洒、设引诱木、伐除死树并烧毁等多种方式综合防治,提高诱捕效果。应根据各岛屿受人为影响程度、林分结构等及其造成的松墨天牛种群发展趋势,精准防治,加强各岛屿间松材线虫检疫检测并坚持春秋季普查和日常巡查,进一步强化林分管控,增加常绿和阔叶树种,调整林分树种结构,扩大混交林面积,降低虫害传播风险。

猜你喜欢
长岛松材天牛
山东长岛鸟类多样性研究
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传承经典,现代化中式庭院 重庆中安长岛
天牛到底有多牛
中式庭院的现代融合 重庆中安长岛
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以及病原与病媒的综述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长岛:一面烟火,一面仙境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