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樱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10-27 03:05李红娟李天菊蔡宇良
陕西林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樱桃陕西省栽培

李红娟,李天菊,韩 宇,蔡宇良,邱 蓉

(1.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西安 710082;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

樱桃是一种温带落叶乔木果树,成熟早,营养价值高,素有“春果第一枝”和“果中珍品”美誉。栽培种主要包括中国樱桃(Prunuspseudocerasus)、欧洲甜樱桃(P.avium)、欧洲酸樱桃(P.vulgaris)和毛樱桃(P.tomentosa)[1],其中中国樱桃和毛樱桃栽培面积较小,欧洲酸樱桃主要用于制作果汁、果酒、果干、果酱、罐头等,欧洲甜樱桃(又称大樱桃)因粒大、色艳、味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市场鲜食品种的主体,在生产、栽培、销售等方面份额占比最高,分布广、面积大,目前已基本取代了小樱桃,并逐步成为各地农村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陕西樱桃产业作为全国樱桃产业的后起之秀,年平均增长率达150%~200%,樱桃已成为陕西最具活力的果品之一[2]。

1 陕西省樱桃产业发展优势

1.1 区位优势

陕西省跨越纬度范围广,其中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分为暖温带湿润气候,关中平原及渭北地区为暖温带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陕北黄土高原为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良好的土壤、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决定了陕西省是我国樱桃种植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适宜区域较多,沿陇海铁路的渭南、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等市近40个县(市、区)均是大樱桃栽培适生优生区。这些地区大多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有灌溉条件,土壤、气候均适宜于大樱桃栽培。根据陕西省30年气象资料(表1),结合实地考察及区域试验结果,陕西省大樱桃栽植可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依赖设施栽培区。关中、陕南以及渭北大部分区域都为甜樱桃适宜栽植区域,陕北地区有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依赖设施栽培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气候也逐步接近或达到适宜区气候要求。此外,欧洲酸樱桃,可以抵抗-30 ℃低温,全省均适宜栽培,并为优生区。

表1 陕西省部分地区气候资料

1.2 种质材料资源优势

目前陕西省已引进、收集我国本土以及美国、匈牙利、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法国、乌克兰、俄罗斯等国的樱亚属种质资源32个种、1 300份,引进樱桃品种100余个。经过多年栽培试验研究,选育“秦樱1号”“秦樱3号”“短枝艳阳”“吉美”“晓文一号”等甜樱桃新品种5个[3-6],抗根癌病樱桃砧木“CDR-1”“CDR-2” 2个[7-8],“玫丽”“奥德”“玫蕾”“奥杰”等酸樱桃新品种4个[9-12],丰富的种质资源为进一步开展樱桃育种及生产利用奠定了基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在周至渭河樱桃试验示范站建立了樱桃种质资源圃,在铜川果树试验示范站开展了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技术示范推广,并在杨凌、眉县、周至、岐山、汉中、渭南等地建立了樱桃新品种试验示范果园,目前各示范园已进入初挂果期或盛果期,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打下了基础。

1.3 人才优势

作为我国从事樱桃研究较早的主要科研院校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起,与匈牙利圣·伊斯特万大学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已开展樱桃科技合作20多年。为促进陕西省樱桃产业发展,由首席专家蔡宇良教授带队,成立了樱桃研究课题组,开展樱桃育种、丰产栽培及采后加工等技术研究。2009年,课题组依托省农业农村厅,组建了陕西省现代樱桃产业技术体系团队,拥有樱桃品种选育、栽培、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产品营销等专家团队20余人,樱桃专家大院5个,在全省重点县建立科技示范园和科技示范村,进行樱桃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有效地推动了“产-学-研-用”对接和结合。该技术体系攻克了樱桃根癌病难关,选育出抗根癌砧木及樱桃优良品种十余个,探索出超细长纺锤形修剪方法、V字型整形修剪方法,以及多主干篱壁式、V字形、篱壁式、Y字形等栽培模式,创新和推广了12项关键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2020年,由产业技术体系牵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大连农业科学研究院等19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国家樱桃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正式落户陕西,这将进一步提升陕西樱桃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为陕西樱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1.4 政策优势

樱桃是特色时令水果,作为陕西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其发展,列为全省脱贫攻坚及乡村产业振兴重要支撑产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有力推动了全省樱桃产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7年),着力加快果业发展,推进樱桃等区域特色果品优质基地建设,在铜川等渭河北部和汉中发展樱桃。“十三五”现代果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确定在陇海铁路和G312国道沿线的渭南、西安、咸阳、宝鸡和商洛市建设大樱桃产业带,在商州、丹凤、商南、铜川新区、耀州、王益、澄城、灞桥、长安、印台、洋县、西乡、勉县等区县建设樱桃采摘观光园。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六大区域特色产业板块布局中,创建渭北大樱桃产业板块,以铜川、渭南北部为重点,发展3.3万公顷,按照“点状布局、环城发展”思路,建设樱桃等特色水果重点县。2020年省政府1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现代特色农业“3+X”工程,推广樱桃优良品种和矮化密植栽培,因地制宜发展樱桃等时令水果。通过加强中央、地方财政补贴,果业、农业项目立项等方式,从土地、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本土合作社、果业企业发展壮大,推进大樱桃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了樱桃种植、采摘、旅游等产业链,同时通过文化牵线、电商促销等措施,让樱桃树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让樱桃产业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1.5 市场优势

樱桃作为一种高价值、高经济回报的果品,与陕西省传统主导鲜食果品苹果相比,单位面积收益提升1~2倍,单位面积用工量降低1/2,经济收益连续20 a居水果产业首位。从樱桃成熟期看,同一品种因地域而有所差异,陕西省甜樱桃露地栽培成熟期多集中于5月,比我国山东烟台、辽宁大连等其他主产区早7~10 d。此期降雨量较小,气温回升较快,种植地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着色与糖分积累,裂果现象较轻,果实品质好,形成了灞桥樱桃、蓝田樱桃、铜川大樱桃、澄城樱桃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并且5-6月为旅游旺季,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等地是全国著名旅游城市,人员流动较大,为大樱桃提供了极好的消费市场[13]。因此,陕西省樱桃凭借品质优势和成熟期优势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2 发展现状

2.1 陕西省樱桃生产现状

樱桃是继苹果、猕猴桃之后陕西省又一个新的特色果树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樱桃栽培面积逐年快速增长。据陕西省现代樱桃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实地调研分析,目前,陕西省樱桃面积达5.43万公顷,其中4.37万公顷为甜樱桃和少量酸樱桃(图1)。

图1 陕西省樱桃生产面积及发展趋势

2.2 陕西省樱桃发展历程

陕西省樱桃栽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大面积引种栽培。近年来,陕西省大樱桃发展处于稳步快速发展阶段。樱桃栽培面积从2012年的1.63万公顷发展到2021年的5.43万公顷,年增长速率25.85%(表2)。

2.3 2021年陕西省樱桃产区分布及面积

陕西省大樱桃栽植主要分布地区为渭南、西安、咸阳、宝鸡、铜川、陕北及陕南部分地区(表3)。

表3 2021年陕西省樱桃产区分布及面积

2021年陕西省甜樱桃产区分布区主要是渭南、西安、咸阳、宝鸡、铜川等市,小樱桃产区分布区主要是商洛、汉中和安康市。甜樱桃总面积4.37万公顷,总产量45.475万吨。小樱桃总面积1.06万公顷,总产量12.8万吨。全省樱桃总面积5.43万公顷,总产量58.275万吨。

2.4 品种结构

陕西省樱桃栽培以甜樱桃为主,其次为中国樱桃和酸樱桃。中国樱桃果个小、商品价值低,酸樱桃酸度大、不适合鲜食,因此发展受到限制。甜樱桃栽培分为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其中露地栽培早熟品种主要有“早大果”“波兰特”“秦樱1号”“红灯”“龙冠”“美早”等,中熟品种有“先锋”“萨米脱”“艳阳” “雷尼尔” “马吉特” “斯坦勒”“布鲁克斯”“塞尔维亚”“宾库”等,晚熟品种主要有“吉美”“拉宾斯”“吉墨斯1号”“柯迪亚”“秦樱3号”“丽特”“卡特林”“宇宙”“含香”等;设施栽培以早中熟品种为主,主要有“早大果”“红灯”“秦樱1号”“艳阳”“先锋”“美早”“布鲁克斯”“雷尼”“萨米脱”“含香”等品种。

2.5 栽培模式

目前陕西省樱桃栽培模式主要有中央领导干形整形栽培模式、篱壁式整形栽培模式。中央领导干形整形栽培模式包括疏散分层形、塔形和纺锤形,其中疏散分层形和塔型,是老果园整形修剪模式,优点是易操作,缺点为成形慢,一般需要3~4 a,树冠大、内膛易空、采收不便;纺锤形为主要的整形栽培和推广模式,包括自由纺锤形、细长纺锤形和超细长纺锤形,老果园以自由纺锤形栽培模式为主,近些年主要推广的栽培模式为细长纺锤形和超细长纺锤形。篱壁式栽培模式主要包括水平篱壁式、垂直篱壁式(UFO栽培模式)以及倾斜篱壁式(V字形栽培模式和Y字形栽培模式)。

3 存在问题

3.1 品种结构不合理

一是品种繁杂,区域主栽品种不明确。陕西省现有栽培品种为“红灯”“先锋”“美早”“艳阳”“龙冠”“布鲁克斯”等30余个,品种繁杂,但超过80%为引进品种,缺乏自有培育品种,且从南到北不同区域栽培品种差异不大,主栽品种不明确。二是品种老化,缺乏新优品种。老品种面积大,以“红灯”“早红”等老品种居多,约占目前总产量60%,新优品种面积较少,口感、品质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势。三是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不合理。为了抢先占领市场,以早中熟品种为主,早熟品种占比60 %,中熟品种占比25%,忽视晚熟品种的发展,晚熟品种比例小或缺乏,上市过于集中,果品供应期较短,且以“红灯”“美早”“布鲁克斯”“雷尼”等为主栽品种,结构较为单一,经济效益不能达到最优化。四是甜酸樱桃比例失衡。甜樱桃占比极高,超过99%,酸樱桃栽培极少,但世界樱桃生产发达国家,酸樱桃占比50%以上,波兰作为欧盟最大的樱桃生产国、世界酸樱桃主产国之一,目前酸樱桃的栽培面积约为甜樱桃的3~4倍[14];而陕西省酸樱桃栽培面积极小,目前不到0.1%。

3.2 栽培管理不到位

3.2.1 建园规划不科学 樱桃栽培初期建园时缺乏科学指导,园址选择不适合樱桃生长,引起树体生长势弱,甚至早衰死亡;没有充分考虑品种特性及当地自然条件,不能兼顾栽培方式、栽植规模和销售市场等因素,造成盲目发展,不利于后期生产管理。

3.2.2 苗木质量参差不齐 早期栽植苗木多从山东、辽宁等地引入,品种多而杂,大多为市场上淘汰的老品种;引种栽培时只注重品种,而忽略砧木的重要性,种苗多以大青叶为砧木,苗木质量差,抗逆性、抗病性弱,新栽樱桃抽条、干枯现象普遍发生,根癌病发病率高,导致苗木死亡,栽植成活率低,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3.2.3 栽植管理不到位 多数果园未起垄栽植,果园易积水,导致涝害发生频繁,从而诱使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种植户多依据其他果树的栽培经验进行管理,少拉枝或不拉枝,整形修剪不到位,樱桃树生长旺盛,树体过高、树形紊乱,结果延迟或不结果;以分散经营管理为主,管理粗放,标准化、集约化、省力化程度低,树势衰弱快、产量低,果实品质差异较大,优质果率不高,效益不显著。

3.3 贮藏保鲜技术落后

甜樱桃是一种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充分成熟时才能体现最佳风味。由于受利益驱动,樱桃生产中普遍存在早采现象,果实色泽淡、口感差,品质和风味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商品性。陕西省樱桃采摘、分级多为人工进行,采摘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低,除外贸出口或有实力的经营企业外,绝大多数果实采后不经商品处理就直接上市。大樱桃果实皮薄,果肉柔嫩多汁,是典型的高呼吸代谢水果,因采收期气温较高,呼吸作用旺盛,品质衰败很快,不耐贮运,果实易掉梗、失水皱缩、发生褐变及腐败。在成熟后常温下贮存1~2 d即软烂,鲜果贮藏期和货架期较短。

3.4 产业链条短缺

陕西省樱桃90%以上的产量作为鲜食供应市场,以农户、小规模果园生产为主。为了保持樱桃果实的品质,果农多采取即采即销的经营模式,依靠产地批发和观光采摘等方式进行销售。成熟度高的樱桃就近批发零售,七到八成熟的樱桃以外销为主;分拣出的裂果、畸形果、残次果等,大多售卖给私人或小商贩。品牌意识较为缺乏,包装五花八门、质量差,加之价格受收购商控制,在增加经营风险的同时,降低了果农的经济利益。近些年,依托各大网上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线上销售应运而生,各级政府通过搭建云上平台,举办樱桃云营销季、樱桃云文化节等营销推介活动,助力拓展电商渠道,线上线下销售齐发力,推动陕西樱桃销售升级。陕西省樱桃加工产品较少,只有少量残次果、等外果等进行酿酒或果汁生产,主要以研究居多,产品主要包括樱桃罐头、樱桃汁、樱桃酒、樱桃果醋、樱桃果脯、樱桃干及樱桃酱等,产品精深加工不足,综合利用程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限制了樱桃产业的整体效益和规模发展。

4 对策建议

4.1 控制发展规模,合理调整品种结构

坚持适地适树,适量发展,提高樱桃产业质量。加大樱桃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力度,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特点,进行品种的合理调整和配置,实现品种资源的合理区域布局。结合地理位置、市场情况等综合考虑,既要增加新品种,又要合理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比例,以果肉硬、果个大、抗逆性强的晚熟品种为主,将采摘期从5月延续到7月,平衡市场需求,避免集中上市。适当发展樱桃加工品种,生产果酒、果脯、樱桃脆果、果酱、罐头等产品,提高果品附加值;与国外樱桃生产发达国家相比,陕西省酸樱桃生产比例较小,目前只在咸阳、西安、铜川等有少量规模化栽培,应积极扶持酸樱桃加工品种,生产高品质酸樱桃加工产品。

4.2 加强栽培管理,大力提升果品质量

甜樱桃生产面临最大的挑战是生产成本和劳动力需求,通过矮化砧木的使用和冠层结构的优化来提高产量和品质[15]。积极推广果个大、硬度好、品质优、果柄短、耐贮运的品种,普及矮化密植栽培,从果品质量和果园管理出发,在不同产区开展标准化和精品樱桃园创建,发展集约化果园,推行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和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升果实品质。对分散经营的樱桃园加强管理技术培训,引导果农科学管理,提高当地樱桃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实现良种、良砧与良法的有机结合,增加果园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樱桃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根据品种用途进行适时采收,作为贮藏用的甜樱桃,一般为晚熟、肉硬、皮厚的品种,如‘拉宾斯’‘宾库’‘柯迪亚’‘吉美’等,果肉致密,应在八至九成熟时采收;作为鲜食的甜樱桃,一般为早中熟品种,如‘美早’‘早大果’等,应在樱桃完全成熟时采收[16]。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打造知名品牌,用高质量产品维护品牌,向‘秋香’苹果、‘库尔勒香梨’等著名果业品牌的建设案例借鉴经验,将甜樱桃品牌做大做强。

4.3 加强贮藏加工,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果蔬生产领域与产后处理的投资比为3∶7,而我国采后与采前之比仅为发达国家的1/8。美国果蔬产品的产后产值与采收自然产值比是3.7∶1,日本是2.2∶1,而我国是0.38∶1,产后处理极大地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中国果蔬产业长期以来多重视生产,不重视采后处理,在采后流通储存环节损失率在25%~35%之间。新鲜的樱桃极易腐烂,建立统一、标准、专业的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尤为关键[17]。樱桃商品化处理技术包括预冷、挑选分级、贮藏保鲜、包装等多个环节。重视樱桃采后商品化预处理,强化果实采后预冷、机械化自动化分级、统一标准化包装、全程冷链运输,既有利于保持樱桃果实优良品质,提高商品性,又有利于降低腐烂率,提高经济效益[16]。随着樱桃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提高,为了避开集中上市,有效延长果品市场供应期,最大限度地利用樱桃的食用价值,减少积压,应深化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通过积极引导和支持开发樱桃系列加工产品,如樱桃酒、樱桃汁、樱桃罐头、樱桃脯、樱桃干、樱桃酱等产品,全力拉长拓宽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进一步提高甜樱桃种植效益。

猜你喜欢
樱桃陕西省栽培
樱桃肉,让年味飘香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一树樱桃带雨红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吃不到的樱桃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