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模式的构建

2022-10-28 06:52陈岱莲李英杰代焕杰王文状
中国果菜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工业品协同物流

陈岱莲,李英杰,代焕杰,王文状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其带来了新的契机。一方面,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变化,城市居民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基本功能,更加注重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品尝口感等品质指标;另一方面,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和互联网的普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逐渐适应了线上团购、直播带货等新兴线上购物模式,电商平台上的产品大大激发了农民的购买欲。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农村传统的消费模式,拉动了农村消费需求,同时也打开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但是农村物流的发展却没能跟上电商的步伐。运输效率较低、配送成本高昂、运输过程中的仓储问题等都成为制约农村电商进一步发展的现实因素,因此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城乡互补和融合发展”,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协同发展刻不容缓。

国内较早研究农村电商与物流的学者是范晓东[1],他分析了物流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及农村物流的瓶颈,探讨了农村电商物流现状、存在问题、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构建的发展措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研究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的文献逐渐增多[2-4],如濮海坤[5]分析了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缺失的表现、根源与对策。刘靖等[6]、李莉等[7]、黄福华[8]、周倩[9]等则着眼于地方,分别研究了湖北、河北、湖南和山西等地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的模式与对策。华慧婷[10]站在生态圈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生态圈形成的因素,提出了形成农村电商物流生态圈的路径。丁玉娇等[11]提出了基于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和产业链一体化的电商物流协同发展模式。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探索了基于不同地区实际的运作模式,本文从城市、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一体化的角度研究了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模式,以期为农村电商物流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农村电商和物流的发展现状

1.1 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末端运作模式缺乏协同

在城市工业品下行和农村农产品上行过程中都涉及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农村电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城市工业品下行;另一方面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和农副产品走出农村到城市,即通过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上行。农村物流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物流活动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农村生活消费品等的工业品下行,二是通过物流活动实现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农产品上行。不管是在工业品下行还是农产品上行过程中,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有各自的运作模式,在工业品下行时,电商企业在电商平台发布商品信息,农村居民网购商品后,由电商企业自营或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配送商品到农村乡镇,农村末端的物流往往交由乡镇代理点。在农产品上行时,农村居民在电商平台发布农产品信息,按客户要求将农产品交由乡镇物流代理点,再由乡镇物流代理点组织将农产品输送到城市消费者手中。整个作业环节是缺乏协同的,电商企业、物流企业、乡镇物流代理点的作业是独立的,没有建立在战略合作基础上。

1.2 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的发展不协调

目前在农村宽带入户率很高,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也很高,农村网络设施和信息技术得到了飞快发展,农村居民网购量也有所提升,农民利用电商渠道进行农副产品交易,销售量也有所提升,但是农村物流网络的布局、农村物流网点的设立还不够完善,不管是发件还是取件都不能大面积实现快递到村,农村物流网络布局跟不上农村电商发展的速度。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物流系统仍处于初级阶段,这是由于农村地域广、居住密度小、农村寄件业务量少,导致农村物流服务成本高、盈利少,限制了农村物流网络布局的进展。此外,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化运输设备,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对保存条件要求更为严格,若要保证农产品品质减少货损,就意味着需要专业的冷藏保鲜设备,产生高昂的运输费用。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善,运输车辆的追踪、农产品溯源等问题无法妥善解决[12],而且农村农产品经营多以家庭为单位,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农产品的经营偏向于市场、集市等线下模式。也有一些农户通过抖音直播、淘宝商铺等方式进行农产品的线上营销,但也存在发展不规范,农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

2 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模式的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的瓶颈在于虽然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农村物流上行与下行的需求不足,农村物流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农村物流发展与电商发展不协同,因此有必要构建能促进农村物流需求的电商物流协同模式。先构建城市、农村、电商、物流一体化的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总模式,再分别构建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具体电商物流协同模式。

2.1 城市、农村、电商、物流一体化的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模式

以电商平台和物流为中间桥梁,衔接城市和农村的消费与需求,构建总的农村电商物流协同模式。具体运行过程如下:建立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在平台上展示城市的工业品和农村农产品的销售信息,农村的工业品需求者和城市的农产品需求者可以在平台上查看自己需要的商品信息;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反馈在平台上;为促进工业品下行,各商家可以在该电商平台上进行多样化的促销活动;而为促进农产品上行,各农产品销售者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农产品品牌推广,为保障上行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对农产品进行了质量监管。城市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都需要城市物流系统和农村物流体系,城市物流系统由各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平台、物流设施与设备和物流人员构成,农村物流体系由镇级物流中心、村级物流中心,物流信息平台和村级配送点等构成。镇级物流中心主要集聚来自两个方向的物品:一是来自城市物流系统的各个物流企业输送给农村消费者的工业品,二是来自村级配送点的输送到城市需求者的农产品,镇级物流中心起到了物品集散的作用。村级物流中心主要是用来进行农产品冷藏、分级分类、加工,方便农产品上行。村级配送点主要是实现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的门到门物流服务。不管是城市物流系统和农村物流体系都有重要的物流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可以呈现物流体验反馈,可以进行物品寄递跟踪,可以查询物流车辆信息等[12]。构建城市、电子商务、物流、农村一体的电商物流模式,能够通过电商平台和物流体系将城市工业品下行和农村农产品上行形成一个双循环的整体,促进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具体模式运作见图1。

2.2 农产品上行的电商物流协同发展模式

在2.1 的基础上,通过在农村设置配送中心,进行农产品的初级加工、检验、简单包装与冷藏等物流活动,以共同配送为主,借助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向城市输送。具体运行过程如下:政府组织建设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农户、合作社及个体农产品工商户将农产品信息发布到电子商务平台上,电子商务平台的需求信息反馈到农户、合作社及个体工商户等农产品销售主体,农产品销售主体将农产品发送到村级配送点,村级配送点可以进行门到门收货,村级配送点将农产品集货到村级物流中心,村级物流中心进行农产品的分级分类、清洗、流通、加工、包装、冷藏、贮藏、展览等,然后将处理后的农产品送到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进行检验检测,政府部门会定时或不定时到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进行检测,通过质检的农产品集货到镇级物流中心,运输到城市物流系统,最后配送到城市消费者手中,城市消费者会将购物体验及下一次的需求信息反馈到电商平台上,使电商平台进一步完善工作。当然,对于小部分的农产品可以通过传统的村级收购站及镇级收购站的形式进行集货到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进行质检,然后运输配送到城市消费者手中。在整个过程中,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与建设情况取决于农产品上行的需求,因此,农户、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电商平台、当地政府要改变传统散户种植的模式,形成规模种植,做好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建设与宣传活动,也可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电商平台,借助于社区电商、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模式,促进农产品上行,形成一定的农产品物流量,进而吸引物流企业入村建设快递点,促进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农产品上行电商和物流协同发展模式见图2。

2.3 城市工业品下行的电商物流协同发展模式

在2.1 的基础上,构建市级、县级、镇级、村级四级城市工业品下行的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的模式,解决快件不到村的问题。

工农品下行的农村电商物流运作过程如下:城市工业品生产者和商贸企业将商品信息展示在电商平台上,电商平台将农村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反馈给城市工业品商贸企业,商品经过城市物流系统、县级物流系统、镇级物流系统和村级物流系统到达农村消费者手中,农村消费者将购物体验及新的需求信息反馈到城市工业品生产者和商贸企业,进行下一轮电商与物流活动。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加强电商物流体系构建,电商平台的建设要利用大数据将农村居民常用的工业品信息展示在平台上,并加大营销力度,促进农村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农村消费者的电商需求也可以通过社区团购、社交团购、直播等方式促进;城市物流系统的建设要形成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快递网点层级结构,并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将物流需求、物流企业、物流车辆、物流设备等信息进行整合与合理调配;县级物流系统的建设要起到物品集散作用,既能承接城市物流系统的物品,又能将物品分拨到镇级物流系统,镇级物流系统将物品按照收件地址进一步分类,实现准确分拣或流通加工,输送到村级物流系统,也可由村级物流系统自提,镇级物流系统也可以作为农村物流的前置仓;村级物流系统实现门到门配送。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要考虑到农村消费者有可能会存在退换货的情况,因此要建设逆向物流体系,从下到上形成村级逆向物流中心、镇级逆向物流中心、县级逆向物流中心和市级逆向物流中心。为使各级物流系统低成本、高效率进行物流活动,各层级的物流信息中心和物流信息平台要实现信息共享。具体模式见图3。

3 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协同发展根基

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物流运输效率的保证,能够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和储运环节的损耗。但受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比较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因此,政府要统筹规划,积极引入社会各方力量,加强物流运输业及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出资对农村道路进行修建和维护,完善农村公路网,建立适应物流配送的农村交通网;建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使物流集散转运中心枢纽遍及县、乡镇、村三级;鼓励快递下乡,实现村村通快递。三级物流体系既是电商物流服务向广大农村地区纵向深入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3.2 培育农村电商末端的运作主体

网络营销需要很多技术,没有农村电商运作主体引导,农民自己很难实现到电商平台上进行农产品营销。这就需要在农村电商末端培育运作主体,运作主体要懂经营管理理念、会做网络营销策划方案、会拍照、会广告策划、会品牌营销、会进行网络营销数据处理,有了农村电商末端运作主体的带动,才能推动农产品上电商平台,并能够被城市消费者搜索到,才能增加农产品的网络销售量,从而带动物流的城村双向流动。

3.3 农村物流末端运作要因地制宜

由于农村网购量和寄件量较城市少,到乡镇的快递量较小,加之农村地域广,人口密度小,快递快件到村需要较大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因此大多数快递企业不会送件到村。当前大多数快递企业多采用承包加盟制,加之农村乡镇人口少、回件少、距离远、地处偏僻、递送成本高,各乡镇快递站点大部分不会送件到村。针对农村客户群的分布情况,农村物流末端缺乏因地制宜的运作模式,各快递企业可以建立快递联盟,共同出资在农村布局快递柜或村快递点,并不需要在每个村建快递点,可以采用集合覆盖法根据一定的辐射范围几个村共用一个快递点,这样就避免了快递不到村的弊端,但这种模式需要多个快递企业共同联盟才能实现。

3.4 引进高素质电商物流人才进村发展农村电商物流

由于农村生活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大多数拥有电商和物流知识的专业性人才在毕业之后不会选择到农村就业,导致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缺乏专业性指导,而且在农村耕种农产品的农户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较低,对农民进行培训的难度较大。因此有必要引进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电商物流人才,人才来带动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

4 小结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近几年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在乡村振兴上,本文在分析当前农村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存在问题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农村、电商、物流一体化的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模式,分别研究了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的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农村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有利于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农村物流发展和农产品品牌推广,有利于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家门口就业与创业,有利于缩小城乡电商物流发展的差距。

猜你喜欢
工业品协同物流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如何做工业品营销,让企业不缺客户
如何做工业品营销,让企业不缺客户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京津冀协同发展
当前我国工业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