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球气候治理

2022-10-29 11:33夏堃堡
中华环境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联合国

文| 夏堃堡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拥有一套完整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八个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关于全球气候治理的理念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关乎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和全人类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于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同年6月在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开放签字,并于1994年3月21日生效。这个法律体系的最终目标是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一个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威胁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样的水平应当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得以实现,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保证粮食生产不受到威胁,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

中国在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气候公约》,并于当年1月5日向联合国交存批准书。此后,各缔约方开始谈判一个具有操作性的议定书。中国积极参加了达成这个议定书的谈判。1997年12月11日通过了《京都议定书》,1998年5月29日中国签署《京都议定书》,并于2002年8月30日核准该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国务院总理担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建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制。作为履行《气候公约》的一项重要义务,2007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认真落实《国家方案》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履行《气候公约》,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和建设性地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多边进程,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主渠道地位,坚持《气候公约》的原则和基本制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发展中国家整体团结协调,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加强与发达国家气候变化对话与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反对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名设置贸易壁垒,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了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紧紧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全面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节能与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碳汇、适应气候变化、加强能力建设等多项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2014年9月,中国颁布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2020年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总体部署、重点任务和政策导向。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2014年11月10日至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此期间,双方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美两国元首宣布了两国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推动了2014年12月在秘鲁利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积极成果,为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达成在《气候公约》下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一项议定书、其他法律文书或具有法律效力的协定打下了基础。

根据《气候公约》缔约方大会的决定,2015年6月30日,中国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重申了2009年中国向国际社会宣布的并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的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文件确定了中国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此外,中国还将继续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城市、沿海、生态脆弱地区形成有效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机制和能力,逐步完善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

《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还回顾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介绍了为实现上述目标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以及2015年气候变化协议谈判的立场。

2015年9月和11月,中美和中法两国元首分别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美和中法双方分别就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涉及的重点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共识,提出了深化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合作、共同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务实举措。

2015年11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该报告全面介绍了2014年以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各个领域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节能与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碳汇等举措,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美国、法国、欧盟、英国、印度和巴西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筹建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围绕2015年巴黎协议及后续制度建设,积极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报告还阐述了中国对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2015年11月29日至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召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巴黎大会要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习近平强调,巴黎协议应该着眼于强化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也要为推动全球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协议应该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有效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引领绿色发展;应该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广泛参与,提高公众意识;应该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发达国家要落实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气候友好型技术;应该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应该阻碍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合理需求。

习近平指出,巴黎大会要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要确保国际规则的有效遵守和实施,坚持民主、平等、正义,建设国际法治,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允许各国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

习近平说:“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提出的目标虽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中国政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今年9月宣布设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将于明年继续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型农业、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国际合作,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融资能力。”

巴黎大会最重大的成果是通过了《巴黎协定》。《巴黎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了制度安排。

《巴黎协定》制定的目标是:将全球升温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显著低于2°C的水平,并向升温控制在1.5°C努力。为了实现这一长期气候目标,缔约方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此后,缔约方将采用最好的科学技术迅速减排,以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量与温室气体吸收汇清除量之间的平衡,即碳中和。

中国政府认为,《巴黎协定》是一个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传递出了全球将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

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是人类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性事件。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使人类进入了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时代。

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巴黎大会取得成功提供了政治推动力。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大会谈判过程中与其他国家密切合作,为推动谈判进程做出了贡献。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表示,中国在谈判过程中为弥合各方分歧提出了多项建议,为推进谈判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12月14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法国总统奥朗德通电话。习近平指出,巴黎大会成功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具有历史性意义。中方一直坚定支持法方办好大会,与法方及有关各方密切沟通,赞赏法方作为东道主付出的巨大努力。中方为大会成功举办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法双方应该同各方一道推动《巴黎协定》有效实施,推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向前发展。奥朗德感谢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感谢中方为大会成功达成《巴黎协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2016年3月31日,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华盛顿共同发表第三个《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2016年4月22日,《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署,175国代表在协定上签字,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多边法律协议开放签署首日签字国最多的纪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了《巴黎协定》签字仪式,并代表中国签署《巴黎协定》。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并取得重大进展。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率同比下降3.8%,比2005年下降50.3%。2021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6.6%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6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8%,其中,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突破3亿千瓦,稳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2021年,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2021年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困难,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1年10月31日~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发表书面致辞。他指出,当前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全球行动紧迫性持续上升。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提出三点建议: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速绿色转型。他说:中方期待各方强化行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格拉斯哥气候大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大会通过了《格拉斯哥气候协议》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的落实和全球气候治理等在内的50多项决议;大会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的谈判,从此《巴黎协定》进入了可操作、可实施的阶段。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大会。中国代表积极参加大会和附属机构会议的讨论,坚持多边主义、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大会达成协议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和美国在大会上发布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双方承诺加强气候合作,捍卫《巴黎协定》的成果。

2022年6月,两份重要文件先后发布。一份是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科学技术部等17个部门联合发布的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对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做出统筹谋划部署。另一份是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做出系统部署。这两个文件的发布和实施必将大大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污染治理的步伐。

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严正警告,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安全,严重损害中国领土完整,中方被迫采取暂停气候变化商谈等反制措施。暂停中美气候变化商谈,责任在美方。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将重信守诺,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多边主义,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全面平衡有效持续实施,脚踏实地地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水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努力和贡献,让人类生活的地球家园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气候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访问基辅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 联合国糖尿病日》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