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路径的创新与实践

2022-10-29 01:27雷旭阳程永高王召宽丁淑杰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育人思政

雷旭阳,程永高,王召宽,丁淑杰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路径的创新与实践

雷旭阳,程永高,王召宽,丁淑杰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邢台 054035)

文章以高职院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为例,构建“三融合、三育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以环境影响评价思政素材为支撑点,以思政元素为德育目标,实现实景育人。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四度”深挖思政元素,“严、真、细、实” 贯穿教学全过程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应用“两主体、三结合、四维度”的课程评价方法,验证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达成度;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形成专业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引导大学生做坚定的“环保铁军”,为实现中国的“蓝天白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职业教育;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讲话:“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高校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融入非思政课程的教育形式,是基于非思政课程的思政教育,是高校课程思想教育功能的回归,是加强课程育人的重要举措[2-3]。高校专业课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分别从“课程思政设计思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课程思政评价与成效”“课程思政特色与创新”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实现专业课的育人目标,为后续其他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建设设计思路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类专业核心课程,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好环境保护第一关”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重点。坚持学校“军人作风+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特色,立足河北,针对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培养“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环保铁军。使学生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工作程序与工作内容,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严谨、诚信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重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律意识、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等,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课程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课程建设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确定课程定位;挖掘思政元素,依托“课政融合”、“课岗融合”与“课创融合”,重整教学内容;培养教师思政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制定“知行合一”、“在岗培养”方案;设计“两主体、三结合、四维度”的“234”课程评价方法,构建课程思政范式,并逐步推广和应用。

图1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图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正常营运后对项目所在地的区域环境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保对策和处理措施。《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则是教授学习者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对其可能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行分析和评价。该项程序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环节。本课程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为指导思想,依托学校“军人作风”的办学理念,培养“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守好环境保护第一关的环保铁军。

课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思政元素,依托项目进行内容重整

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际出发,依托真实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及对应的环评工作,融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律意识、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等思政元素,将课程整体内容细分为八个项目,构建“三融合”“三育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如图2所示,以项目为引领,以环境影响评价思政素材为支撑点,以思政元素为德育目标,实施实景育人。

2.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课程实施依托国家职业教学资源库、智慧职教MOOC及职教云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课前,学生通过平台观看环境影响评价思政素材并完成任务;课中,教师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律意识、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等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责任心和专业使命感;课后,拓展相关思政讨论,通过网络查询、视频案例等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和专业使命,强化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

3.应用“234”的课程评价方法,验证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达成度

校企“两主体”评价,校内教师可通过学生线上线下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从学习者和同伴的角度进行互相评价,企业师傅及管理导师通过实践环节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职业素养,通过不同主体评价达到对学生考核的公正性;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与理念+行为“三结合”多角度评价,拓展对学生评价的广度,达到对学生考核的客观性;利用笔试、实践操作、撰写报告、论文等“四维度”考核方式,从不同的维度评价,达到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 通过“两主体、三结合、四维度”的综合评价,验证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

图2 “三融合”“三育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怎么做环境影响评价的同时,还知道应该做科学、规范的环境影响评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思政评价与成效

1.构建了“两主体、三结合、四维度”的课程评价方法

将思政素养融入到课程评价体系中,以学校和企业为双元评价主体,从“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理念+行为”三层面,从笔试、实践操作、撰写报告、论文四个维度,构建了“234”的课程评价方法,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2.校内外同行和学生给予高度评价

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得到教育界同仁认可,兄弟院校对“三融合、三育人”实践模式兴趣浓厚,纷纷要求交流经验;学生通过本课程思政资源学习,养成了正确的品德价值观和生态文明理念,82.61%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占比绝大多数并给予课程极高评价。

3.课程思政改革成效显著,示范辐射广

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能力和素质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讨论、项目实施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守好环境保护第一关”的专业使命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从精品课、资源库到MOOC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课程资源已经辐射到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多所学校,在线学习高达8万余人次。通过环评工程师授课、环保公益讲座等方式,开展了100余次环境教育活动,受众人数达数万人。

四、课程思政特色与创新

1.创建了“三融合、三育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课政融合、课岗融合、课创融合”的“三融合”课程设计体系;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将生态理念、工匠精神等融入课程开发、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全过程,开展线上平台育人、课上教师育人、岗上实践育人的“三育人”过程,开发了“两主体、三结合、四维度”的课程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

2.“四度”深挖思政元素,“严、真、细、实”贯穿教学全过程

科学合理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高度。从环保行业、政策法规的角度,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严、真、细、实”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校企共建课程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共育现代学徒,培养素养高、能力强,能守好环境保护第一关的环保铁军。以“大气预测与评价”为例,“严”,在大气污染因子预测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真”,大气污染源源强调查分析中要认真核算,结果要真实可靠;“细”,废气排污节点识别工作要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污染细节;“实”,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思政建设落在具体案例上,真正做到入脑、走心、不流于形式。

[1]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3]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3):128-132.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pecialty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EI Xu-yang,CHENG Yong-gao,WANG Zhao-kuan,DING Shu-jie

(Hebe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Xingtai, Hebei 054035, China)

This paper takes the practi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ourse as an example, construc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actice mode of "three integration aspects, three education modes" course, tak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s the support point, tak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s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and educates people in real scene. It adopts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ethod to deeply dig "four degre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implements "strict, true, detailed,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to imple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mode. The course evaluation method of "two subjects, three combinations and four dimensions" is applied to verify the achievement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form the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path of "combining knowledge with value guidance",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be a firm "iron arm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s "blue sky and white clouds" and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ourse politics and

G711

A

1008—6129(2022)04—0024—04

2022—04—16

第二批国家级职教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环境管理与评价专业(群)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编号:ZI202104010;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双碳”战略背景下河北省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编号:SQ2022009。

雷旭阳(1989—),河北隆尧人,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助教。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静压法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质量控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其环境影响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