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融合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创新研究

2022-10-31 05:11刘瑞华
时代汽车 2022年19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岗位

刘瑞华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北京市 102618

1 引言

职业教育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属于依托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因此对于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存在一定的具体要求,汽车市场的企业为了保证获得更高的收益,对汽车销售和服务岗位的岗位需求逐渐增多。一部分职业教育院校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比较偏重理论教学,和汽车机械专业对比而言,实践和培训均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很多专业课程仅仅使用比较传统的知识教学体系,不能正常开展有效的培训和实践,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业学生在职业素养养成和岗位技能操作上没得到系统性的培养,基于此,文中对校企融合背景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创新进行研究。

2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面临的新需求

第一,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构建这一完善的教育体系,一系列重要的文件推出,重视学校教育的改革,从而为学校各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新要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需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有专业技能,更需要注重掌握时代最新发展理念,从而能够在各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第二,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针对汽车营销与服务行业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可以得知,新时代对于人才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引进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关于相关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实现技术服务水平的升级。这就要求在学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时,必须要对接当前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另外一方面,客户对服务人员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创新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即必须要在专业素养、服务意识、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等方面都能够具有较高的水平,保障其自身具有专业技术及营销能力,从而受到众多优秀企业的青睐。

第三,技术升级变革的新需求。在科技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汽车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互联网+”的业态正在影响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在互联网基础引入之后,汽车的销售体系也发生了变革。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可以得知,新能源汽车要落实税收政策,并成为新时代汽车销量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公共领域的车辆也需要实现电动化。在汽车行业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融合时,新一代汽车发展时需要具有智能化,这对于当前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重视当前新技术变革,并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培养,才能够满足新时期技术升级变革的需求。

第四,营销模式的变化,“互联网+”的引入使得传统汽车的营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合互联网渠道来进行汽车营销也成为新时代汽车营销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进行汽车消费时,关于汽车的配件以及汽车用品的一些线上营销比重越来越大,甚至在当前发展中,二手车的拍卖网也有着重要的发展前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汽车营销也开始借助于互联网手段,通过抖音、快手、微信等直播平台来进行汽车营销,并且在新时代,一种新的技术开始进行发展,借助于数据、云计算技术来形成线上与线下融合的营销新模式。因此,作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只有在充分认识到当前营销模式的变革,在具体学习以及实践中能够逐步转变自身的理念,掌握这些新技术,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第五,教学手段的变革。在当前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从而高效率地向学生传播信息,结合在线教学平台来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并借助于AR、VR投影等设备来实现智能课堂的打造,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达到的。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大影响。

3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师教学水准偏弱

汽车市场在生产经营中,对汽车及产品的营销话术要求比较特别,销售岗位工作人员不仅要在汽车及产品的销售环节中充分了解相应的流程步骤,还要对汽车相应的营销专业知识和服务知识烂熟于心。

在这个前提之下,职业教育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在展开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之中重点把汽车销售的主要方式和一系列服务环节知识融会贯通地讲授给学生们,但是,很多职业教育院校现阶段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教师基本都是从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教师中遴选出来的佼佼者,这些教师虽然在本专业中属于能力突出的岗位能手,但是对于汽车营销及服务专业对应的岗位技巧相对陌生,教学水准偏弱,并不能按照预期计划培养出符合汽车市场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外,一些职业教育院校对于汽车销售及服务专业的实训环节重视程度较差,对专业实训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少,实训基地、设备、器具等均未得到科学的设置和运维,一些职业教育院校的实训基地存在设备老化和器具陈旧的情况,在实训环节中不能程序化进行实训内容,造成汽车营销及服务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汽车市场实际需要的技能脱钩。

3.2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职业教育院校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经常把相应的汽车销售理论知识和实训课程分期设置,很多学生在跟从安排进行学习后,不能把汽车销售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进行科学联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错位对接,专业知识对专业技能实践培训起到的教辅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另外,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进行教材编撰的过程之中,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占据了较大的篇幅比重,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理论知识用大量的笔墨强调和灌输,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相应的实训内容上并未给予足够地体现,导致部门专业教师和学生并未深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之中,学校效果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并不符合,可以明显看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均衡状态,很大部分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在实训环节感受到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和实训技能之间的关联弱化,互补性不强,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升华,导致其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失去兴趣。

3.3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实训不能满足职业素养培养需求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在面对汽车市场岗位招聘的时候,因为具体岗位的岗位职责要求在工作中直面客户,所以,对于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在汽车企业的培训环节中仅仅需要简单了解企业文化和其他行业信息后就可以直接上岗参与工作的学生,在众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中脱颖而出的机会较高。但是,职业教育院校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实训环节的教学之中,对专业课程中最为重要的职业素养实训并不重视,一些任课教师也仅仅是把理论知识在实训环节的教学中再一次的进行陈述和宣导,这种单纯的理论知识输出百害而无一利,最终导致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对实训环节中职业素养培养的设置产生疏离感。另外,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教学中,一些实训条件的设置主要依靠汽车检测环节操作,脱离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素养的培养目标,导致专业毕业生缺乏综合的岗位技能,不能满足汽车企业实际的岗位素养需求。

4 校企融合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创新的有效策略

4.1 强化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师资队伍建构

为了强化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职业教育院校要从汽车市场中的知名汽车企业进行高级人才引进,充分借鉴知名汽车企业在汽车营销、培训、服务、售后等方面的运营技巧,积极组织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业教师到知名汽车企业的实训基地中反复参观,在实践中展开师资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准,构建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院校可以利用共赢合作的课程教学方式,把知名汽车企业在汽车营销与服务环节中占据岗位技能高地的人才邀请到校园中进行教学岗位教职,根据其自身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在实训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服务水准进行针对性锻造,与此同时,专业教师要积极开展相应理论知识的传授,促使职业教育院校逐渐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构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可以帮助职业教育院校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操作技术上更科学的进行相应研究,可以依托知名汽车企业的营销、服务项目进行深入地合作,积极促进专业教师在实训环节吸取更多的营销和服务技能养分。职业教育院校要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要求教师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准,提升知识储备量。

4.2 校企合作共同深化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促使校企双方和学生各自得到益处,在职业教育院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同时,要积极深入企业征求各种意见,满足汽车市场发展需要,为了保证学生在上岗前熟悉岗位技能,要组织专业教师同汽车企业技术人员建立专业指导团队,根据所征求的岗位需求制定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指导团队可以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准和实操能力进行测评,这更加有利于专业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职业技能问题,与此同时,校企双方要对共同制定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进行复盘,对教学中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打造综合类型人才培养计划。学校在与企业深化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特色课程时,需要针对当前的课程标准体系进行改革,一方面根据教学过程以及工作流程进行对接,来完善课程的规划体系。针对岗位能力进行全面调查之后来实现项目化的教学,将知识与项目进行融合,并使得课程的分类界限打破,多个教师协同完成来共同教学,根据项目流程的具体推进过程,由教师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并且根据岗位标准来制定考核标准,从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全面培养。另外一方面,在进行课程建设时,需要针对当前市场新技术支持、新理念来实现课程内容的开发,通过校企共同合作来进行活页式教材的推动。结合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等内容来使得课程的建设得到丰富,并不断地拓展新的领域,将当前最为热门的休闲旅游与汽车租赁、汽车旅游等多项内容作为新时代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由此使得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不断的完善,并为学校的发展来打造特色化的课程,使得学生的全面培养落到实处。

4.3 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素质人才

为了促使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在校企合作中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汽车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以此获得更多的企业支持。职业教育院校要积极鼓励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参与到汽车企业的兼职中,这对于即将面临的就业岗位来讲可以提前感知岗位工作技巧,促使汽车企业的经营成本随之减少,汽车企业因此会更加乐于参与到校企合作中;职业教育院校可以根据合作的汽车企业所具备的企业文化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进行对应的职业素养教育,以此促使学生快速强化工作能力,更快获得汽车企业的认同。

4.4 创新考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的方式

校企双方协同育人,制定切合实际的考评人才的方式,共同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督导和考核,在督导和考核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具体岗位需要,把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到共同考核内容之中,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水平、道德水准和应对实际问题等内容作为主要考察方向,促使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的具体岗位需求和其职业生涯规划相互融合。

4.5 重视新技术的引入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应对行业技术及新教学理念变化,必须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此来丰富教学手段。学校可以以企业合作来建立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将图片、视频、课件以及实践案例等多项内容融合在一起,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建立数字化的教学工厂,通过虚拟实训平台来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从而实现学生的决策分工,在真实的场景下来进行深入学习,加强对于产品制造、销售、服务的沉浸式体验。学校与企业在进行合作时,建立数字化网络,通过可视化、科学化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成长打造个性化的方案,使得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全方位提升。

5 结语

基于校企合作融合的大背景,深入产教结合机制,可以在汽车营销和服务专业的课程教学之中积极提高育人品质,促使校企协同发展,开创多元主体的学习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运用校企合作制定的课程体系,可以促使学生对于就业岗位有提前程度的认知,在实践中创新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就业概率,推动校企营销和服务专业的人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