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戏剧创作语言及人物塑造

2022-10-31 12:37韩双黛
戏剧之家 2022年25期
关键词:表演者人物形象戏剧

韩双黛

(南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一、戏剧创作语言与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

(一)人物塑造需以“语言”为载体

戏剧语言是表达人物形象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较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剧中的每个人物都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角色的特点,考虑到戏剧效果和戏剧时长,戏剧语言必须简明、含蓄、富有感染力。戏剧语言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其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人物语言,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台词,指的是对白、独白以及旁白;另一种是情景说明,其涵盖场景表达和舞台提示两个部分。全面分析戏剧语言,才能掌握角色塑造和戏剧语言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戏剧语言存在明显的动作性特质

在戏剧舞台表演中,角色语言最显著的特点即动作性。行动是戏剧表现的主要内容,具体指矛盾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这对于整个戏剧舞台表演来说,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就戏剧舞台表演而言,语言和行动二者关系密切,唯有合理应用语言才能将剧中矛盾和冲突真实且完整地体现出来,因此语言需要具备动作性。含有动作性的语言,能够把人物形象呈现得更加完整。台词所蕴含的动作性特点,实际就是戏剧演绎形式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特点,在戏剧表演中,戏剧行动本身会对台词动作性特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台词作为体现戏剧行动的手段,需要为戏剧表达服务。对台词的动作性进行分析,主要指的就是“人物语言要建立在矛盾摩擦的基础上,并能够推动情节、矛盾的发展”,此时矛盾的发展可以是舞台中两个角色之间的对峙,也可以是一个角色自身的内心世界纠结的挣扎。在对话的过程中,两个力量交锋,言语中涵盖变化复杂的冲击,这就是台词的动作性。随着台词推进,一方胜利,一方失败或者双方共同覆灭再衍生出新的一方,从这个视角来看,语言的动作性对剧情的走向和转变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三)人物塑造需借助多种语言形式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人物形象的动作之间既存在联系,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戏剧舞台中,角色形体动作指的主要是角色本身的外部肢体动作,以“走”“拿”等最具代表性。台词之动作性,所呈现出来的语言内在力量是十分强大的。换言之,舞台人物角色形象动作是外在的,而台词的动作性则是内化的,尽管两者在指向上存在差异,但却关系密切,台词和舞台人物角色的形体动作相配合,会让整场演出效果得到升华。戏剧是直接面对观众的,这就要求演员在舞台上演绎时不能只依靠对话,还需要在对话的时候辅以动作、肢体变化、表情转变等进行人物塑造,这样才会让观众拥有更加立体的感受。比如,演员在舞台上要表达愤怒,除了讲出愤怒的台词,还要配合相应的愤怒表情和动作,只有这样,观众才能产生更加真实的感受。

二、基于人物塑造的戏剧创作语言内容表达形式

戏剧的结构丰富、类型多样,很多优秀戏剧作品主题鲜明,体现出时代特色。戏剧演员要通过肢体动作展示和语言表达,向观众呈现出精彩完整的故事。站在文化的角度,剧本在戏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戏剧本质上就是将剧本内容以表演的形式诠释出来,剧本实际上是一种文学作品,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语言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打开任何一个戏剧的剧本,角色对话所占的分量必然是最重的。在戏剧舞台表演中,人物语言和情景说明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中得知作者本人对戏剧的基本构思。

(一)戏剧语言的独白内容

对于戏剧作品来说,人物语言作为人物塑造过程中的关键表现形式,可以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全面展现。演员如果想将戏剧效果全面升华,就要重视戏剧作品情节设计,通过精彩绝伦的填词,将角色心理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观众产生共鸣,使其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以经典作品《雷雨》为例,其中的角色独白值得我们深思,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第二幕中繁漪独白的片段。在该段落中,独白将主人公内心的绝望之感彻底展现出来。与此同时,这里还精巧地插入了一首抒情的诗词,与此时的背景音乐相互配合,成功刻画了一个丰富的人物形象,将没有退路的悲壮情境清晰地展现出来,让观众觉得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是她做不出来的,继而便会陶醉在她的诸多“壮举”中难以自拔。此类巧妙的情节设计,会让观众为繁漪的命运感到惋惜,一个长期被禁闭在阁楼之上的“疯人”,旁人无法走进她的内心,只能通过外界的风言风语去了解其事迹。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繁漪长期压抑在内心的情感开始爆发,令观众为之震撼,使观众感受到了封建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悲惨遭遇。《雷雨》通过对繁漪这一人角色形象的细致刻画,将长期压抑在女性心中的愤恨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二)戏剧语言的对白内容

所谓对白,指的就是戏剧作品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内容。从实际角度而言,对白是戏剧舞台中台词表达的关键形式。因为戏剧表演有着一定特殊性,再加上市场相对受限,所以便对戏剧演员的台词功底和技巧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唯有台词功底深厚且感情饱满,方可使观众注意力集中,此时观众聆听演员在舞台上的对话、独白等,便可全面掌握剧情,亦可感受到人物内心想法,领悟作品之魅力。对白会让观众理解整个故事的情感主线,亦可让戏剧舞台人物形象的性格得到立体化呈现,便于观众感知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使用戏剧化的语言对白,有利于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易于引发观众共鸣。以经典戏剧作品《雷雨》为例,该部作品的成功,不仅在于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在于演员之间的精彩对白内容,其让观众为之陶醉,沉浸在一系列的悲伤情节之中。无论是舞台角色形象塑造,抑或是人物性格树立,对白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戏剧语言的旁白内容

旁白是单纯基于舞台层面,抛却剧中人物,从舞台角度传递给观众某一剧情信息的语言。要知道,戏剧作品人物和旁白内容要分开“出场”,所以旁白更能展现角色内心想法,让观众了解下一步的剧情发展。在戏剧舞台表演中,旁白只有声音,说话者只负责交代剧情。说话也是动作表达的一种方式,是戏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元素。旁白内容的设计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剧情的理解,也是戏剧语言与人物塑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巧妙的旁白语言设计具有一定的代入感,有助于观众理解人物形象及其语言的“缘由”。

三、戏剧创作语言与人物塑造的有机融合

戏剧中的故事、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基本都来自实际生活,并且通过虚构的形式来完善剧情和故事的走向。戏剧创作语言不能脱离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需要不同的语言形式,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更鲜活、立体的戏剧呈现。

(一)多积累一些实践经验

艺术是生活的缩影,在戏剧表演方面,塑造人物形象的最好方法就是多体验生活。人物塑造要结合具体生活实际,回归生活本身,只有这样,才能在表演中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戏剧表演方面的人物大部分是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的,因此,表演者要主动增加实践经验,提高表演能力,增加表演真实性。戏剧表演中,经常会出现表演者依据特殊的表演模式来表演的状况,这样的表演形式显得乏味,没有活力,其主要原因是表演者缺少生活经历,致使人物塑造脱离实际。因此,表演者要勤于观察现实中的人物,仔细推敲这些人物和角色之间的情感联系和行为特征,在人物塑造过程中保障表演者和角色之间的一致性,唤起观众的共鸣。

(二)了解人物塑造的基本标准

很多经典的戏剧作品会给观众带来深刻的情感共鸣,这和戏剧表演者在把控人物塑造尺度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因此,表演者要了解人物塑造具体的尺度,不能用力太猛也不能力度不够。在解读某一角色的时候,要了解人物复杂的情感状况,对情感的把控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表演者要了解角色的生活环境和情感环境,从而进一步认识这一角色,塑造人物的外在形象。

(三)全面了解剧本和角色

戏剧人物形象大多具备鲜明的特质,这些特质的形成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在把握人物角色之前,表演者要对角色的时代背景和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进行充分了解。塑造人物的关键是演员要全方位了解剧本和角色,在演绎之前要分析剧本,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外在特点。首先,演员要依据现实生活来诠释角色,在塑造人物时始终以剧本和人物特点为基础,这样才能对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完整塑造。其次,表演者只有深入分析剧本和角色,才能深层次体会剧中呈现的故事情景,并将其中角色的复杂情感转变体现出来。最后,演员塑造角色的根本是透彻地分析角色,进而激发演员的演绎灵感,塑造出真实的人物形象。

(四)提高情感和语言演绎能力

表演者塑造戏剧中的人物形象不仅要依靠对角色和剧本的理解,还要借助高超的演绎技巧。第一,丰富表演者的动作。人物塑造的关键就是语言和动作,表演者在描述情感的时候,要关注其和动作之间的联系。例如,情绪激动的时候,角色可能会捶胸顿足,高兴时会欢蹦乱跳。表演者在设计动作的时候,要精准把握其中的细节,做到浑身是戏,也要保障演绎顺畅,进而提升对人物的演绎效果。保证动作的标准化,同时坚持“服道化”的一致性,处理好语言和情感的表达,通过语调、语气等丰富人物形象。第二,提升语言的表达技巧。语言是戏剧表演的重点,语气的表达更是语言魅力的体现,符合人物性格和情节的语气更能够突出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为戏剧表演加分。戏剧语言能够在剧情和转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除了学习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表演者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对经典戏剧作品中的语言和语气进行仔细揣摩,了解不同情感,体会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进而给观众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

四、结束语

戏剧创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戏剧语言的创作不能脱离人物形象,创作者与表演者需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传承戏剧文化和精髓的基础上,融入角色,持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戏剧语言是戏剧表达的基础,丰富的语言形式有助于提高戏剧表演的吸引力,语言与人物形象的完美契合,有助于实现艺术作品的升华,塑造出更加饱满的舞台形象,推动我国戏剧文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表演者人物形象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戏剧类
妙猜两数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论表演者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