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观风海镇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初报

2022-10-31 03:04尚念杰黄万兵卢颖颖刘宏宇杨通静龚光禄刘倾城黄晓润朱国胜
耕作与栽培 2022年4期
关键词:菌根牛肝菌真菌

尚念杰, 桂 阳, 黄万兵, 卢颖颖, 刘宏宇,杨通静, 龚光禄, 刘倾城, 李 彪, 黄晓润, 朱国胜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贵阳 550006;2.贵州省食用菌育种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中心, 贵阳 550006)

观风海镇位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地貌以山间盆地和丘陵为主,海拔1 120~1 520 m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观风海镇自然环境生态好,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适宜大型真菌的生长。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3.8~17.8 ℃,年降雨量1 100 mm,其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1]。自1985年以来,当地采取人工种植马尾松及封山育林等措施,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特别修复了动植物的栖息环境,为大型真菌的生长创造了极好的生长条件。邹方伦等[2]和张洁等[3]调查过毕节地区的大型真菌,但未对该地区作出深入的研究,当地野生菌物资源创新利用也未见报道。同时当地村民有食用野生菌的习惯,但是对大型真菌了解甚少,误食有毒蘑菇的现象时有发生[4]。普查当地野生菌物资源,了解当地生态改善对菌物资源的影响,提升野生菌物的认知。

本研究以观风海镇代表性林型马尾松林中大型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对观风海镇大型真菌种类进行了调查,以期掌握该地区的野生菌物资源的多样性,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调查观风海镇大型真菌资源现状,不仅能够系统了解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的野生菌物演替,还能够为当地特色野生菌物资源的创新利用和生物群落的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通过前期走访林业部门和市场调查,样本调查地选择在观风海镇沙子坡林场(东经104°2′25″,北纬27°7′32″,海拔2 364.7 m)。采集到的标本及时编号并使用数码相机(佳能G 1X Mark Ⅲ)拍摄大型菌物的生境、外观、菌柄和菌褶等细节。使用Biotracks软件详细记录菌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伤变色情况、海拔、生境等相关信息。取部分菌物组织用变色硅胶干燥做成分子标本。其余部分放到小型烘箱在55℃温度下烘干,制作成永久保存标本存放于贵州省品种资源研究所真菌室标本馆内。

1.2 标本的分类鉴定

采集到的标本鉴定采用形态学分类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相关的文献资料,采用经典的形态学方法,利用倒置显微镜(OLYMPUS IX 71)对标本进行显微形态上的观察[5-7]。大型真菌相关资料书籍查阅了涉及贵州地区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大型真菌》[8]、《中国蕈菌》[9]、《中国梵净山大型真菌》[10]和《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11]等著作。对于少数难以鉴定的大型真菌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鉴定。使用DNA提取试剂盒(OMEGA,D 3195-02)提取分子标本的DNA。PCR扩增引物选择ITS 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 4(5′-TCCTCCGCTTATTGATATGC-3′)PCR扩增各野生菌物的ITS序列[8]。PCR产物送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

图1 观风海镇采集部分大型真菌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类统计

根据本次的调查,观风海镇采集到的大型菌物72个,分类学统计有2门,3纲,9目,18科,35属,60种。其中,子囊菌门只采集到一株蛹虫草,其余大型真菌均属于担子菌门,占总种数的98.57%。仅有1种大型真菌有7个科,分别为珊瑚菌科、层腹菌科、木耳科、鸡油菌科、花耳科、皱孔菌科和小菇科,占总科数的38.89%。2~4种大型真菌有6个科,分别为丝膜菌科、丝盖伞科、鬼伞科、乳牛肝菌科、多孔菌科和光柄菇科,占总科数的33.33%;5种及以上大型真菌有5个科,分别为伞菌科、口蘑科、牛肝菌科、红菇科和轴腹菌科,占总科数的27.78%。在所有18科中,种类数量最多的是红菇科,共16种,占全部种类数量的26.67%。伞菌科和牛肝菌科并列为第二大科,各7种,分别占全部种类数量的11.67%。口蘑科和轴腹菌科并列第三大科,各5种,分别占全部种类数量的8.33%(图2)。

表1 观风海镇大型真菌数量统计

图2 大型真菌优势科的数量统计

观风海镇本次调查的大型真菌共有60个属,超过或等于3个种的属有5个:红菇属、乳菇属、乳牛肝菌属、鹅膏属和蜡磨属,共有种类28种,占本次采集大型真菌全部种数的46.67%。其中红菇属和乳菇属并列第一大属,各有8种,分别占该地区大型真菌总数的28.50%。蜡蘑属为第二大属,有6种,占该地区大型真菌总数的10%。乳牛肝菌属和鹅膏属并列为第三大属,各有3种,分别占该地区大型真菌总数的5%(图3)。虽然该地区优势属具有较多的种类,但观风海镇林区的大型真菌还是多以单个种属存在。

图3 大型真菌优势属的数量统计

通过对观风海镇的大型真菌发生的统计,将该地区植物群落中的大型真菌的丰富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13]。分析得知,该地区的大型真菌的丰富度指数为4.28,香农多样性指数为5.82。观风海镇采取了长期封山育林的政策,人为干扰较少,当地植物结构是以马尾松林为主,森林郁闭度高,马尾松与大型真菌具有相互适应性,特别是创造了适宜菌根菌生长的环境,如乳菇属、红菇属和鹅膏属等与马尾松形成了共生关系。该地区坡度较为缓和,土壤含水量高,腐殖层营养丰富,为该地区发现的大型真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均匀度指数反映了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从结果来看,该地区的均匀度不高,均匀度指数为0.94。采集时间恰逢雨季,红菇、乳菇和牛肝菌等快速生长,又因地表的草木对大型真菌的遮盖,造成均匀度指数较低。

2.2 大型真菌的经济价值多样性

观风海镇采集到的大型真菌中,食用真菌有46种,占总数的64.9%; 药用真菌有22种,占总数的30.6%,毒菌有11种,占总数的15.3%。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多以外生菌根菌为主,其中不乏比较珍稀名贵的野生真菌品种,例如红汁乳菇、多汁乳菇、松林小牛肝菌、粘盖牛肝菌和堇紫红菇等,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十分畅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每年我国发生的蘑菇中毒事件多以误食毒鹅膏造成[14]。但该地区居民有食用一种暗灰鹅膏的习惯,其毒性和营养成分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评估其经济价值并开发利用。直接作为药用真菌的如蛹虫草,有“益肺肾、补精髓,止血化痰”的功效[15];红汁乳菇等乳菇属真菌既是食用菌,又是药用菌,具有明显的抗癌和抗病毒等功效[16]。

采集的毒菌毒理类型具有多样性,根据其毒理类型可以将其分为:1)胃肠炎型,如臭红菇,患者误食后出现现剧烈恶心,呕吐,腹泻等;2)溶血型,如亚稀褶红菇,患者误食后出现急性溶血、小便酱油色等症状,最终导致急性肾衰竭[17];3)神经精神型,如毒蝇鹅膏菌、花褶伞、裂丝盖伞等[18]。蝇蕈素发现于1869年的蝇蕈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毒蝇伞中有迷幻效果的药剂[15]。毒蝇鹅膏菌中的毒蝇碱是一类神经精神型毒素,毒性强,中毒潜伏期短。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大量流汗、流涎、流泪、腹痛、腹泻、呕吐等[20]。从毒蝇鹅膏菌中提取的毒蝇碱可以作为高效的生物杀虫药剂。

3 讨 论

毕节市观风海镇的生态恢复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人为干扰的减少为马尾松、麻栎等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与植物互利共生形成外生菌根菌是一些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少部分接合菌门最为常见的共生关系[21]。他们与植物根系形成菌套、哈氏网等特殊结构,对植被受到破坏地区的生态保护及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多样性的丰富也同时为外生菌根大型真菌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22]。通过对观风海镇大型菌物资源的普查,可为后续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提供外生菌根资源及理论依据。

本次普查工作中,红菇菌属、乳菇属、牛肝菌属、鹅膏属和蜡蘑属的种类最多,也是贵州省野生食用菌的主要类群。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多以外生菌根菌为主,其中不乏红汁乳菇、多汁乳菇、松林小牛肝菌、粘盖牛肝菌等名贵品种,对发展当地的珍稀食用野生菌产业和建立野外抚育区提供了科学依据。另外,发展珍稀食用野生菌产业的同时,做好科普宣传工作,采用多种途径来预防误食有毒野生菌也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菌根牛肝菌真菌
菌根真菌在林业研究中的应用
干巴菌菌塘周围云南松幼苗菌根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外部形态*
牛肝菌菜谱
云南发现4.2公斤野生牛肝菌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几种野生牛肝菌的红外光谱及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千奇百怪的真菌
菌根真菌:植物的共生伙伴
致命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