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络平台 推进教研活动

2022-11-01 03:54王凤玲山东汶上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小学科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大讲堂课例教研

◇王凤玲(山东:汶上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为了加强小学科学优秀课程资源建设,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科学课程实施能力,促进山东各地域科学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从2020 年初至今,我带领汶上县小学科学教师紧随山东省“齐鲁科学大讲堂”的步伐,饱览了小学科学课堂的胜景,恭听了专家的指导性建议,在学习中反思,在思悟中成长。

一、课例开发,艰苦磨砺渐行渐长

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我非常荣幸地成为课例开发的一员。面对首次首批参与课例开发的我们,济宁市小学科学教研员许凤英主任精心筹备和组织了多次活动,解读文件精神、分批课例说课、录制视频点评。

“依据课标的大概念框架,以分解概念为基本模块,打破教材局限,开发基于课标知识点的课程资源。”从固有的根据教材落实课标知识点到基于课标知识点开发教材,这是对课例开发教师思维的挑战,更是一种机会,引领课例开发教师的思维走向深处。在一轮轮的课例打磨中,我逐渐领会如何遵循科学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掌控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明确不管是课例内容还是课堂设计,都要有严谨的分析,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科学概念的教学,又要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以综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现如今,课程标准的统领、教学目标的制定、传统文化的科学育人价值、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和落实,逐渐变得清晰、灵动,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都似乎在娓娓诉说它们的渊源和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感动:忘不了,许主任的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一次次的陪伴、倾听和指导;忘不了,济宁团队对于课例深度的交流研讨以及面对课例开发的执着和热情;忘不了,为每一次活动提供保障、默默付出的领导和教师;忘不了,无数个加班到深夜苦苦思索的自己;忘不了,每周二对教研活动的翘首以待,以及精彩课堂或点评带来的惊喜……两年半的时光,转瞬即逝。正是有了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科学这门学科,在我眼中,更彰显出它独特的学科魅力,吸引着我不断前行。

二、观课评课,专家引领日渐提升

全省各地区专职的科学教师很少,大部分是各科教师兼职,再加上教师本身任务繁重,很难有精力进行科学教学研究,导致大部分科学教师的科学学科素养不高。当前小学科学不断推出新教材、新模式、新知识,教师的专业需求与日俱增。虽然有各级的科学线下培训,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学校培训经费不足、教学任务不好安排、接不到培训通知、研训专家层次不高、交通不便、费时费钱等等。这些导致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少,省级层面培训的机会更少。即便是参加现场培训的教师,也存在培训资源不能回看的遗憾。而山东省网络教研活动“齐鲁科学大讲堂”则是送上门的免费精神大餐,不仅每周都可以享用,而且还可以反复回味(视频可以回放)。我对此有很大的感触,每周一次的高质量、高水平、接地气而且持续时间如此之久的学科教研,是前所未有的;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各位学科专家,聆听他们的指引,更是一线教师的福音。

(一)学习氛围愈加浓厚

每周二教研活动之前,各地区专场负责人、各级教研员、省市科学学科专家等,都会及时转发活动通知,提醒科学教师按时观看。每周二的科学研修已经成为每一位科学教师的必修课。精彩的课例、专业的点评,给每一位听课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也不断提升着教师的专业能力。山东省网络教研活动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师参与进来。拥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是一名科学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齐鲁科学大讲堂”这个平台,为科学教师的这份责任和使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心有方向,行有榜样

科学课是集多种科学素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教研活动展示的课例都是课例开发教师团队集体智慧的精彩奉献,从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传统文化的渗透等不同角度,精心设计,打造出高质量的课例。授课教师经过反复尝试、研讨,努力做到了知目标、晓学情、巧设计、找支撑、抓落实、提素养、明脉络,时不时让听课教师眼前一亮,豁然开朗。高质量且实实在在的课堂,使听课教师心有方向,行有榜样。更令科学教师振奋的是,现开发的219 节课例资源,在卢巍主任的精心组织和协调下,通过专门的网站免费向全省教师开放。这一批教育精品资源,将会引领更多的科学教师走得更高、更远,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三)学习成效日益凸显

历时两年多的网络教研,使科学教师的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试着从课标的高度来解读教材、指导自己的教学、对他人的课进行评价,更加注重学段间的衔接、学生活动材料的准备、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及科学探究与认知活动的进阶设计、教学评价的过程性与终结性的结合等。教师的视野越来越开阔,科学的思维已经养成,学科素养不断提升,教学设计向高水平、高质量方向发展。科学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教师,从而使众多的学生受益终身。这,是举办人的初衷,也是每一位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者的期盼。

三、不遗余力,破难解惑,雪中送炭

今年4 月,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山东省大部分地区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针对疫情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卢巍主任及时组织了山东省线上教学研讨会,从精彩课例到专家评课到对线上教学探索的专题讲座,为山东省小学科学线上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优化线上教学

通过观摩课例和专家讲座,教师明确了线上教学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要选择合适的线上直播平台。合适的平台是上好线上课的基本保障,不同的平台存在着不同的优缺点,所以合适的直播平台是上好线上课的关键。2.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师生实验器材的准备,如电脑、手机、耳麦、摄像头,包括操作技术等等都要做好充分准备。3.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调整。线上课只有20 分钟。教师教学要以课标为依据,紧抓核心概念及探究技能进行教学。4.要凸显学科特色。科学课是有料、有趣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问题项目为导向,让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同时,各位专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教学中要更好地组织探究、研讨活动,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教学中可以借助翻转课堂、微课等,将重点内容提前录制视频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课上深入探究;线上教学仍要多问“为什么”,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等等。专家的指导与建议为我们的线上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启迪与思考。

(二)技术助推成长

针对在优质课评选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质疑与批判、反思与评价能力的问题,省教科院举行了专门的研讨活动。专家对每一种能力的培养,都结合课例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便于教师具体展开教学。对于有争议的有关“参考哪个版本的课程标准”问题,卢巍主任也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解决了很多教师心中的疑惑。卢主任提倡大家奉献优质资源,充分利用信息代偿的功能;用“美”拉近师生的时空距离,增进师生感情;想办法提升授课技能,用变化引起注意,用价值维持注意,寻找任务和效益的最大值。要鼓励学生动脑筋提出问题,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让技术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科学翅膀,用20 分钟创造更大的教育价值,在云端挥洒科学教师的精彩。

四、高瞻远瞩,胸怀教育,指引方向

正是由于卢巍主任的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才有了这样一个几万人受益的学习平台。从格物致知到家齐国治到天下太平,让人对处理人际关系、处理社会事务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让人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实教学目标;以适当的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一点扩展到面扩展到三个维度,或者是九个维度、多个维度,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用惊奇的眼睛感受世界;坚持素养导向,培养能够担当祖国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为了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每一期,卢巍主任渊博的知识储备、严谨治学的态度、殷切的话语都让参会者感受到一个教育家的教育情怀。卢巍主任亦师亦友,给予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智慧和力量。

五、且行且思,踔厉奋发,奔向未来

“齐鲁科学大讲堂”为全省的科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每一位科学教师启智增慧。正如卢巍主任所说,“齐鲁科学大讲堂”活动的开展,是任务驱动,也是带动,每一位科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学习和批判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作为山东省网络教研活动“齐鲁科学大讲堂”的受益者,我深感荣幸。正是有了参加课例开发的机会,我才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正是有了这样一段历程,我才有更大的底气和自信去带动我县的小学科学教学不断地前行。非常幸运有这么多的同行者,在小学科学教学的道路上,且行且思,踔厉奋发,奔向未来。

愿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不断前行,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美丽与纯粹的科学殿堂;愿“齐鲁科学大讲堂”网络教研活动不断推进,使更多的教师受益;愿所有科学人不忘初心,在追梦路上不断前行,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明美好的彼岸。

猜你喜欢
大讲堂课例教研
瞎闹腾大讲堂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别样”履职大讲堂
课例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