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承认数据造假国际大学排名体系引质疑

2022-11-01 06:27孟佳惠
中国信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迈克尔排行榜榜单

◎文/孟佳惠

近日,在US News 发布的“2023 年美国大学排名”中,深陷造假丑闻的哥伦比亚大学从去年的第二位猛降至第十八位。事实上,这并非第一次有高校陷入刷榜丑闻。长期以来,被当作衡量世界大学办学水平重要标准的“排行榜”,究竟还有多高的参考价值?这是一个值得重新思量的问题。

——题记

今年年初,排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发布的“2022 年美国大学排名”第二名的常青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被爆出排名造假,这掀开了本就常被质疑的大学排行榜遮羞布的一角。哥大表示将对数据进行审查,并且表示不再提交数据参与2023 年的排名。经过调查后,9 月9 日,哥大承认了之前提交给US News 的数据有几项并不准确。

然而,在US News 近日发布的最新“2023 年美国大学排名”中,哥大仍赫然在列,排名从去年的第二位猛降至第十八位。

事实上,这并非第一次有高校陷入刷榜丑闻。早在2019 年,就有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克里普斯学院等名校在内的5 所高校提供的数据造假。长期以来,被当作衡量世界大学办学水平重要标准的“排行榜”,究竟还有多高的参考价值?这是一个值得重新思量的问题。

“粉饰”数据 哥大承认造假

自2005 年以来,哥大一直是“美国大学排名”前十名中的一员,于2010年秋季上升到第四位,2018 年获得第三位,去年获得第二位,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并列。

对此,文理学院院长艾米·亨格福特在一次会议中表示,这是哥大的一个里程碑。招生办主任杰西卡·马里纳西奥则在哥大发布的声明中说:“US News 将我们视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哥大为此感到自豪。”

然而,这种荣耀感带来的欢喜氛围并未持续太久。排名的上升引起了哥大数学教授迈克尔·萨迪斯的怀疑,该校从1988 年首次参加排名时的第18 位,在2021 年上升到第二位。迈克尔指出,“偶尔会有一流大学的排名有所提高,但没有一家像哥大一样非凡崛起。我不认为这些数据准确地反映了哥大的真实现状。”

迈克尔深入研究了US News 的评价标准,将哥大提交给机构的数据制成表格,并参考了哥大在其他地方的公开信息重新计算。今年2 月,迈克尔公开了一份长达21 页的研究报告,称“部分数据差异很大”,即班级规模和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比例。

该报告在对公开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哥大第二名的成绩“虚高”,他进而质疑学校向榜单机构提供了“不准确、可疑和具有高度误导性的数据”。

这一批评引发了哥大的内部审查,并于9 月9 日承认了此前提交的数据错误,一是班级人数不足20 人的比例为57%,而此前提交的是83%;二是拥有博士学位的全职教授比例为95.3%,而此前提交排名参考的数据是100%。

“尽管哥大在排名中上升到了第二名,但我仍有理由担心它的优势并不是建立在做学问上。”迈克尔说,“哥大是一所伟大的学校,然而它正在用痴迷追求排名的行为贬低自己。”

同哥大一样,近年来有多所美国高校痴迷于“粉饰”数据,因造假而“翻车”。2012 年,美国名校埃默里大学公开承认谎报学生“高考”成绩、平均绩点及其他学业表现,并承认这一操作已持续多年;同年,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一名副校长承认多年谎报录取数据;2021 年,美国天普大学福克斯商学院前院长波拉特更是因为电信诈骗、屡次造假而被定罪;而就在迈克尔举报哥大数据造假之后不久,4 月8 日,新泽西罗格斯大学的一名管理人员同样提起诉讼,指控该大学虚构数据,以欺诈性手段,提升罗格斯商学院的全国排名。为那些排名靠前的大学带来荣誉的名校排行榜,同时也正在把那些造假、刷榜的院校推入丑闻深渊。

利益驱使 高校竞逐排名

目前,世界各国的多个机构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其性质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各个机构之间,或多或少会出于自己的利益或某种目的,设定对自身比较有利,或有利于自己国家的大学的评价标准。

以英国的QS 世界大学排名为例,该榜单是英国一家从事国际教育市场咨询的企业推出的,这个机构原本与泰晤士高等教育合作,在2010 年由于各自利益关系分道扬镳之后,两家机构又分别推出了自己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但由于这两家都是英国媒体,所以在他们的榜单上,英国的牛津大学都位列全球前三。

在“偏袒”方面,美国的US News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1983 年起,US News 开始对美国大学进行年度排名,迄今已有近40 年历史,早已成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择校的重要参考。作为一本杂志,US News 推出的世界大学排名榜单中,会更多地考虑美国大学的办学条件和社会影响力。

据悉,在US News 的评价标准中,学生的毕业率和留校率(22%)、师资力量(20%)、本科学术声誉(20%)占比最大,这3 项就占据了近2/3 的分数,其他项目是学生选择性、社会流动性、校友捐赠率等。这些评价标准看起来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深挖起来,其整体却都是对美国本土高校更有利的标准。

就拿毕业率和留校率来说,美国的顶尖大学,多半是私立大学,以盈利为目的。而能够进入这些大学的学生,除了少数拿到奖学金的学生之外,几乎都来自于美国上流社会的精英家庭。因为这些家庭只要为学校捐赠过资金、设备的,其学生就更容易被录取。对于这些由于成绩优异而拿到奖学金的学生和与学校关系“紧密”的精英家庭的学生而言,毕业率和留校率就不言而喻了。这种评价标准显然更有利于美国大学排名的提升。

“某种程度上,一所大学的排名会关系到它的招生,也就是收入和经费。”有专家表示,有些学生在申请学校时,就是要上名校,这其中可能有一点虚荣心和“名校崇拜”的心理在作祟。

据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US News 发布的大学排行榜,的确会影响到招生。当一所大学进入该榜单的前25 名时,申请该校的学生数量会上升6%~10%。而哈佛商学院和大学理事会的一项研究则发现,US News 排名下降一位会导致申请大学的人数下降1个百分点。同时,据美国《财富》杂志网站报道,目前在哥大就读,本科生一学年的学费为65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45 万元),加上食宿费,每名学生每年大概花费86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60万元),按获得本科学位通常需要四年时间计算,每名本科大学生大概需要花费人民币240 万元。

因此,在利益驱使下,各高校为了提高学校排名而提供虚假数据,也就不足为奇了。

打破排名 守望学术诚信

“我认为,如果排名消失,大多数机构都会很高兴。”美国里德学院前校长科林·迪弗说,他刚刚出版了一本关于大学排名的书《突破排名:大学排行榜如何统治高等教育》。“纵观其历史,大学排名一直备受伪造和操纵数据的指控。”科林分析道,“大多数观察家认为,公开披露出来的丑闻只是冰山一角。”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加里·莫尔森曾在《芝加哥论坛报》撰写文章,揭露大学如何通过操纵“offer 发放率”美化自己的排名。2018 年之前,US News 排名的评分标准包括“offer 发放率”(学校发出的offer 数量除以申请学生的总数量),“offer 发放率”越低,说明学校越抢手,在榜单上的得分越高。

加里透露,有些大学在发出录取通知书前会致电学生,试探后者的入学意愿。如果答案是积极的,那么学校将如常发放录取通知书,如果学生表示要考虑,学校则将其放在“等待名单”上,这样就通过减少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数量,降低了“offer 发放率”的数值。此外,一些大学还会邀请学生推迟半年入学,或者直接发出下一学年的“录取通知书”,由于这些特殊的offer 不被纳入本年度的统计,因此也降低了“offer 发放率”的比例。

事实上,当人们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时,排行榜这种可以直观了解大学质量的产品,无疑会成为大受追捧的对象。但与此同时,人们对大学排行榜的质疑也越来越多。比如,由于课堂氛围、授课水准等因素不可被量化,各大榜单采用了师生比例、文献发表量等“替代指标”,试图还原一所高校的教学水平,但某些大学本末倒置,重视提升“替代指标”而非教学质量本身。而且,大学各有特色,需要分类分层评价,一张榜单,无法概括一切。

正如很多人所说, 世界一流大学不是排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高等教育市场的参与者仍然主要寻求学术诚信和质量,而非商业排名所赋予的表面声望。”科林在书中写道,权威排名终究是虚的,高校只有切实提升硬件投入和软实力建设,才能更好地吸引和培养人才。

猜你喜欢
迈克尔排行榜榜单
Open Basic Science Needed for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蝴蝶
排行榜
排行榜
排行榜
榜单
榜单
榜单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