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农家乐发展对策探究

2022-11-02 00:44蒋仙莲
福建茶叶 2022年6期
关键词:茶乡农家乐茶文化

蒋仙莲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与协同发展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实现文旅融合,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我国文旅规划的重要战略部署。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在《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打破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界限,二者紧密融合,相互促进。茶文化旅游就是文旅融合的典型代表,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潜力巨大。茶乡农家乐作为茶旅融合的一次创新,将人们印象当中阳春白雪的茶文化与接地气的农家乐旅游进行了碰撞,让茶乡农家乐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进入到人们的视线当中。

从社会基础来看,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中单调重复的劳作,生活中日复一日的疲惫,让人们身心俱疲,渴望逃离嘈杂和喧嚣的钢筋水泥土城市;渴望回归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渴望耳目一新的生活方式。旅游便成为减轻工业化和城市化压力的一剂良药。在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经济实现相对自由后,近郊旅游、生态游、自驾游等旅游项目因其价格及时间的优势,以及对人性的贴合,受到广大城镇居民的喜爱。此种情况下,以家庭为主要经营单位,门槛较低,形式丰富,让人耳目一新的茶乡农家乐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茶乡农家乐的内涵

目前国内对于农家乐概念的界定尚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对其内涵的认定脱不了如下范畴: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具体形式之一,它以农村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为依托,以农村生活体验为主要项目,如蔬菜采摘,大锅饭烹饪,农家牲畜喂养、割稻捉鱼等,凭借农村尤其是近郊的位置优势,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游玩和体验的一种休闲方式。

茶乡农家乐,顾名思义,将茶产地与农家乐旅游相结合,在传统农村生活体验的基础上突出茶文化元素,如茶叶采摘等茶场劳动、茶叶菜肴烹饪、品茶、茶具制作体验等等。

1.2 茶乡农家乐的类型

根据茶乡农家乐的主打产品和主要特色可以将茶乡农家乐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农业园区-茶园观光类型。此种类型的茶乡农家乐多在高科技农业园区。有别于传统农业的刀耕火种;有别于传统农业的劳动密集,高科技农业园区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体现了先进的生产力,展示了社会主义农业焕然一新的面貌,游客可以在其中体验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增长见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是民俗风情类型。我国少数民族有着与众不同的茶文化,为我国丰富的茶文化增光添彩。此种类型的茶乡农家乐多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民俗文化,都是吸引游客前来的有力武器。极富民族特色的住宿环境,琳琅满目的民族饰品均引导着人们前来一探究竟。例如傣族饮用的竹筒茶,是将初加工毛茶装入刚砍回来的竹筒中,放在火塘三脚架上烘烤而成,冲泡时,一家老小围坐一圈,将竹筒茶置于茶碗中,注入沸水冲泡即可饮用。哈萨克族的马奶子茶则是将茯砖茶打碎成小块,待水壶的水沸腾时将茶叶放入其中,加入马奶子,充分搅拌,待茶汤与马奶融合即成。佤族的苦茶饮用方式更是别具一格,煮水的同时,挑选一块干净的薄铁板,将茶叶放置其上并移到烧水的火塘边烘烤,不停抖动铁板使之受热均匀。待茶叶散发清香,叶片转黄时将茶叶掷于水壶中,沸腾3-5分钟再饮用。

三是娱乐休闲类型。此种类型的茶乡农家乐主打娱乐体验,休闲放松。多围绕传统的农家生活开发旅游项目,如有茶叶采摘、茶树种植、茶园劳作等等。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很多茶乡农家乐还增加了诸如真人CS、篝火聚会、拓展训练等新兴项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茶乡农家乐的游玩队伍。

四是美食体验型。此种类型的茶乡农家乐以美食为媒介吸引各路游客前来。农家饭、农家菜是其主打产品,茶叶的加入让时尚与传统相结合。儿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极易勾起游客的怀旧情怀。茶叶的注入又吸引了广大求新求异的游客前来体验。碧螺春、龙井等绿茶在制作过程中不经发酵,茶叶保留了原有的滋味,口感较嫩,适合烹制清新雅致的菜肴,如龙井虾仁、绿茶肉末豆腐等;祁门功夫、正山小种等红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完全发酵,口感醇厚,适合制作口味浓郁,色泽较重的菜肴,如红茶鸡丁,红茶蒸鱼等;铁观音,凤凰水仙等乌龙茶在制作过程中经历了半发酵,香味持久且爽口,适合与油腻菜肴搭配,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如铁观音炖鸭。

1.3 茶乡农家乐的特点

茶乡农家乐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明显有别于传统的游山玩水,亦有别于现下流行的网红地打卡拍照,它更多强调的是一种体验,住着农家小屋,唱着乡村民谣,吃着乡野菜肴,采茶、制茶、品茶。茶乡农家乐是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体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怡然自得,是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自我调剂。具体而言,茶乡农家乐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交通方便快捷。茶乡农家乐的经营地点多为近郊,游客可以自由选择各种交通工具自行前往,旅程短,能最大限度的节省用在路上的时间,满足当代社会人们对效率的要求。交通工具的选择也丰富多样,自驾游、公共交通工具、旅游巴士或者拼车前往都很方便。

第二,体验参与明显。茶乡农家乐是一种体验经济,浸入式的旅游。游客在其中可以体验当农民的感觉,亲手生火,全家动手采茶做饭;亦或是田园放歌,到茶园锄地捉虫,都是完全有别于其日常生活的全新体验,这种新奇能让游客充分享受田园农家之乐。

第三,原汁原味原生态。茶乡农家乐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其对田园生活的真实呈现,乡土气息浓郁。茶乡农家乐的本质就是将农村的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原汁原味的呈现。原汁原味原生态能最大程度的引起城镇居民心中的向往。

第四,消费的经济性。茶乡农家乐以家庭为主要经营单位,服务人员大多是家庭成员,住宿在农民家中,极大的节约了成本,能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游客。低廉的价格是其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游玩的最好法宝。

2 茶乡农家乐发展的意义

持续有效的推动茶乡农家乐科学健康的发展,对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全体社会和谐进步均有着重大的意义。

2.1 满足城镇居民返璞归真放松身心的迫切需要

现代社会城镇居民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急切的渴望放松身心,回归自然。但是由于休息休假的时间有限,通常只有周末或者是三天小长假才能安排出行,时间较短。如果进行长途旅行,则稍显仓促,时间和精力都难以应对。此种情况下,经济实惠、近在郊区的茶乡农家乐旅游方式最为适宜。城镇居民完全可以兴之所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返璞归真茶乡农家乐旅游。交通便捷,省去做旅游攻略的时间与心理成本,简简单单的出行,住农家院,吃农家菜,真真正正的放松身心。

2.2 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茶乡农家乐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众所周知,旅游产业是服务产业,是第三产业。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餐饮业、住宿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娱乐业等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众多的就业岗位,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而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2.3 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实现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齐头并进

茶乡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流,农民为了更好的发展茶乡农家乐,广泛的吸收各种知识,如经营管理的知识、环境保护的知识、建筑布局的知识等。这些主动的学习与思考极大的提升了农民的整体素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实现了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2.4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共同进步

茶乡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绿色健康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变富裕了,精神世界丰富多彩了,这些都在无形之中缩小了城乡间的差距,实现了城乡的统筹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共同进步。

3 茶乡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虽说近年来,农村的基础设施有了长足的改善和发展,但是和城市相比仍然比较薄弱。农村的道路建设、水电供应、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基础建设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卫生间较少且卫生条件较差;垃圾未统一处理而随意堆放;住宿条件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善;加油站较少且排队等候时间较长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从而制约茶乡农家乐的发展。

3.2 产品雷同,缺乏特色旅游项目

目前各地的茶乡农家乐很少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很少弘扬乡土文化,产品雷同,缺乏特色旅游项目。很多地方的茶乡农家乐就是简单的吃顿家常饭,田间地头走一走拍拍照,买一买当地的特色茶叶,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这种茶乡农家乐没有深挖游客的消费需求,把茶乡农家乐当成了普通的商品进行经营,近期之内是能享受其发展带来的红利,但缺乏发展的动力与后劲,情况不容乐观。

3.3 品牌意识欠缺,缺乏统一的营销宣传部署

现阶段的茶乡农家乐宣传多停留在等客上门和口耳相传的宣传方式上,并且各自为政、相互竞争,缺乏统一的营销宣传部署。既没有统一的宣传规划,也没有现代营销理念,导致的后果是茶乡农家乐的知名度低,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3.4 服务意识不够,服务质量欠佳

茶乡农家乐经营的主力军是当地的茶农,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只上过中小学,具备大学学历的人凤毛麟角。与专业的旅游行业从业者相比,他们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缺乏相关的经营发展理念,经营方式较为粗犷,服务水平较为低下。很多茶乡农家乐从业者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全家齐上阵,生产、营销、服务各岗位缺乏相应的分工合作,重复劳动,效率低下。很多人把游客当韭菜,认为割了一茬还有下一茬,只顾眼前利益,而未顾及长远发展,服务意识不够,服务质量欠佳。

4 茶文化农家乐发展对的策探究

4.1 政府统筹调控,宏观指导

政府的宏观调控,统筹规划是建立茶乡农家乐长远发展机制的前提和基础。政府要高屋建瓴,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把茶乡农家乐的发展建设作为振兴乡村经济的龙头项目。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要做好当地茶乡农家乐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把当地茶乡农家乐的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少走弯路。

4.2 加大基建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茶乡农家乐兴旺发达的保障,基础设施的完善能极大的改善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相关部门应联合起来,统一规划农村的基建布局,下好农村基建这盘棋: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状况;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保护农村环境;美化农村住房、庭院,打造宜居环境等;完善农村的水电供应系统及网络通信系统,保证水电供应及时到位,争取无线网络全域覆盖。

4.3 多种宣传方式并举,创新营销策略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也得要好宣传。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立体化的营销网络,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新市场,开拓新客群。政府可以搭台,大力引进相关企业参与茶乡农家乐的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农家和企业两者的优势,细分旅游市场,制定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营销策略。此外,还要广泛运用新媒体,发挥全员的力量,在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短视频迅猛发展并迅速占领各个年龄阶段的市场,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宣传茶乡旅游产品,不仅方便快捷,同时还可以增强全民对茶文化的理解及对茶文化旅游的认知。

4.4 深挖乡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项目

乡土文化是茶乡农家乐的内核。打造特色的茶乡农家乐旅游项目,离不开乡土文化的挖掘。要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挖掘乡土文化的内涵,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探索茶乡农家乐发展的新方式、新类型。例如,可以打造不同主题的茶乡农家乐项目:亲子欢乐游、激情娱乐游、轻松疗养游、现代农业体验游等等。

4.5 因地制宜,突出民族特色

因地制宜是茶乡农家乐旅游开发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且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方式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结合当地的实际,突出民族特色,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开展别具一格的茶乡农家乐旅游。

4.6 加快产业链整合,完善产业结构

茶乡农家乐旅游产业既包含上游的旅行社,又包含下游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诸多产业。加快产业链整合,完善产业结构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一方面要优化茶乡农家乐产品结构。当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时,文旅产品需要走向浸入式、体验式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茶乡农家乐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需要有机整合,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协同发展,共同打造茶乡农家乐的旅游名片。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茶乡农家乐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茶乡产业结构向生态、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向纵深、体验的方向发展,实现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充分融合。

4.7 统一组织培训,提升经营者素质

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水平是茶乡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政府层面应该加强干预指导,开展专业的培训,培训项目既要包含经营理念等宏观方面的内容,也要包含接待流程、餐饮服务标准、住宿服务标准等具体的微观措施。只有二者兼顾,提升整体经营者的素质,才能促进茶乡农家乐的繁荣发展。此外,还要定期进行茶文化旅游宣传教育,重点培养具有交叉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将产学研三者紧密结合,在建立教育、培训、从业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人才引进,制定相关政策以吸引具有创新精神的茶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同时,政府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茶文化宣传普及教育,引导居民了解、认识、体验并喜欢茶文化,提高全民对茶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创造更大更有潜力的市场。

猜你喜欢
茶乡农家乐茶文化
茶乡旅游中特色茶文化的构建研究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夜宿神峰山庄
农家乐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