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设计管理重点探讨

2022-11-03 08:20朱成乾
建材发展导向 2022年21期
关键词:建筑专业设计

朱成乾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在建筑领域,剧院建筑由于其特殊性和公益性,也就注定了其技术的复杂程度相较于其他建筑形式要高,这也得到了行业的公认。由于剧院建筑涉及到声学,美学,机械,建筑学、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因此要求设计人员以及团队具备跨专业协调的能力,在细节方面进行针对性创新,这样才可以增强剧院设备、空间、功能的协调力度,全面增强观演效果。比如,极具闽海风格的泉州大剧院建筑外立面造型采用玻璃幕墙+穿孔铝板的双层表皮结构,水平方向的波浪形曲线设计表达出舞蹈的节奏与音乐的韵律,也体现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特点。建筑平面由北侧室内音乐厅、中部公共大厅和南侧歌剧院组成,可满足大型歌剧、音乐会及文艺演出的需要。再比如:内江大剧院的建筑根植于内江的穹隆山水,丘陵坝子,以“琴、台”为构思理念,因地制宜的整理出多层次的文化平台,建筑宛若一架洁白的钢琴置于其上。风琴般优雅的表皮,传递出音乐的节奏韵味,更有仙子们舞裙摆褶的艳美。

1 新时期剧院建筑设计的原则

从我国当前剧院发展角度来讲,传统的剧院主要提供戏剧演出,而随着人们文娱生活的不断丰富,当前的剧院逐渐向多功能方向转型,常规的文娱表演、晚会、会议都可以依托剧院开展,因此剧院类建筑自身的功能逐渐丰富,各区域的划分也逐渐复杂,这就要求在剧院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首先坚持多样性原则,确保剧院建筑的功能设计以及分区规划,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业务的开展需求,同时达到最好的效果;其次坚持人文性原则。剧院的设计主要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文娱观演活动,人们的视听感受是内部空间规划以及整体建筑结构规划的重点。不仅要展示良好的舞台效果,更需要营造立体化的视听体验,这样才可以满足人们专业欣赏、休闲娱乐的需求;再次,需要打造专业的建筑体系。歌剧院的发展本身具备较强的人文性,尤其是现代歌剧艺术以及文化演出越来越专业,涉及大量的专业场合,因此歌剧院内部的结构设计以及空间分化必须要以提供专业的文化服务为主,这样才可以增强观演质量,同时为我国文娱体系的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2 新时期剧院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本文依托具体的案例分析剧院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难点,并且以建筑管理重点内容为对象,阐述剧院管理体系创新改革的优化策略,以此来为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升级提供参考依据。某工程作为我国艺术节主场馆,将打造最高档次的艺术表演场所。剧院的整体建设面积为65650m,其中包括大量的多功能厅以及歌剧院演出、专门供排练用的大厅,还有供艺术展览的大厅,琴房,化妆厅,餐厅,书吧休闲厅和停车场等配套性用房。从设计理念角度来讲,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方文化进行提炼分析建筑艺术的生命力以及运动精神,坚持以弘扬现代化歌剧艺术以及人文特点为主要目的,构建具有极强视听冲击力的建筑形体,以此来隐喻歌剧院本身的特征。因此在建筑外形方面选择中国古琴的基础元素,重新打造具备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建筑外结构塑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形象,特别是以琴击键的形式,凸显出青春飞扬,艺术意蕴浓厚。该建筑整体大气,极具时代感。

从整体建筑的核心功能上来讲,涵盖了常规的观看、演出、管理、传承这4项服务。首先观看是以观众为基础,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演出观赏场所,打造良好的视听感官氛围;演出主要以剧团和演员为主,能够设计一个符合演出需求的临时工作场所,同时结合演出活动的剧情以及不同节目的实际要求,落实针对性的舞台调整和建筑功能区域调整;管理则是针对整体建筑的综合效益为依托,要求打造具备完善功能的剧院,合理地进行硬件设施以及空间的调控,具备灵活多样的软件体系和系统,这样才可以为剧院的日常运营奠定良好基础;传承是建立在文化传播以及人文素养的基础上,构建的新型传承体系和传播体系。剧院建筑本身是一种凝固的艺术,能够传承文化,同时新型剧院的发展需要具备极为灵活的传播系统,可以提供实时广播以及转播。

3 新时期剧院建筑设计的难点

剧院类建筑本身规模较大,涉及较多空间,因此在整体规划的过程中面临的难点较多。通过针对本文所阐述的案例进行总结,选择其中具备大众化和普适性的问题进行整合,确保能够为相关工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3.1 剧院定位难点分析

在剧院建筑工程规划的第一步,需要结合未来发展需求以及各方主体的需求,合理的明确其功能定位以及具体规模。当前较为常见的剧院类型主要以驻团剧场以及过路剧场为主,本案例中的剧院主要是多功能建筑,不仅提供最常规的戏剧演出以及音乐演出,更提供大量综艺彩排以及多功能服务,因此在进行定位的过程中,要结合这些需求合理地设置其规模;同时结合不同的功能分析该专业的实际需求,确保该功能场地以及空间规划具备合理性。这样提出明确且清晰的定位之后,才可以为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中主要的难题便是需要结合不同的功能进行资料收集以及经验整合,确保打造具备科学性且专业的规划方案。

3.2 结构选型难题

本项目中的剧院规模较大,且功能较为复杂,属于较为典型的多功能性公共建筑,因此在结构选型方面就需要解决诸多难点。

首先要分析大空间结构的实施可行性,在满足经济性以及安全性的同时,必须能满足比如演出、排练、展出、餐饮、化妆等实际需求。空间的净高也必须满足要求,还有管线及穿线都必须满足现代智能化的要求;为了体现出整个空间结构的艺术效果,所有外露结构都要从造型和视觉方面下足功夫。另外,建筑的选型还需要结合区域地质结构以及水文环境进行分析,确保稳定、安全、坚实,符合最基础的抗震标准。

3.3 功能分区及流线设置难题

整体建筑设计方案明确之后,还需要了解不同的功能分区,合理地进行人流组织以及物流流线的设计,确保观众、管理人员、物资运输各项系统独立,避免出现相互干扰等情况;确保各个空间的通道净高满足需求,方便大型舞美设备的搬运以及组装。在设置最基础的交通流线的层面上,还需要考虑区域结构消防需求,设置科学且专业的消防路线。在满足消防部门的相关规范的前提下,空间内必须进行各类分区,疏散通道、喷淋系统、智能报警系统的合理设置是剧院建筑的难点和重点。

3.4 声场分布设计难点分析

剧院建筑作为各类演出的专业场所,声音的展现是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声学设计对于剧院建筑来说极其重要,可以说是它的灵魂,观众在观演的整个过程中,能够得到完美的声音体验,这就代表声场效果良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早期反射声设计上下功夫,这样才可以在观众厅内营造立体化的听觉氛围;建声与灯光音响暖通专业的关系也需要受到重视。依托这些需求合理的设计剧场内部结构,明确各个空间的细节,采用满足建筑声学的内部装潢体系,这样能够显著提升剧场的观演效果。

3.5 温度场分布设计

本次项目中的观众填空间较大,在开展大型演出时,观众聚集较多,这就直接影响区域温度以及观众的舒适性,因此还需要借助人工气候的原理进行合理设计,主要目的就是既要满足观众观演时的现实需求,更要满足舞台演员的演出需求,因此构建分区的人工气候温度场是重点。如表1所示,便是本次案例中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可以满足各方主体的实际需求,更可以对剧院内部营造分区温度进行控制,促使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更具合理性。

表1 观众厅内温度场分布设计指标

3.6 附属设施及建筑设计之间的配合

舞台的形式需要结合不同节目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变更,因此空间布局必须要具备灵活性;舞台设备种类较多,且技术较为复杂,对于建筑结构自身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设置专业的设备机房以及后台运维体系;舞台机械设计以及加工安装等领域必须要有专人负责,并且提供后期设备系统试用周期,能够有效提升各项附属设施和整体建筑结构之间的配合质量。

与此同时还存在着舞台灯光的效果与耳光室、面光桥位置,音响系统的效果与音响点位数量、布局等与中国传统装修要求暗敷的矛盾。

4 剧院建筑的设计管理重点策略分析

本项目采取一体化管理的方法,在建筑工程前期设计过程中便打造管理流程,立足于精细化控制以及全过程控制,借助人员和机械设备相配合,落实良好的施工组织方案,全面提升整体工程设计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率。

4.1 科学选择设计单位

在项目规划的过程中,严格的落实施工单位以及设计单位的筛选,是全面提升剧院工程建设有效性的根本保障,其中要求设计单位具有较强经验,同时设计能力以及水平较高,能够清楚地了解剧院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各项难点以及重点,并且在出现矛盾问题时可以及时解决,并且落实好各领域的统筹安排。

重点考察设计单位相同项目的设计经验以及设计成果,了解设计单位的控制能力以及协调沟通能力,分析设计图纸与实际的施工方案是否相符,分析整体剧院项目未来发展规划与当前的设计是否相符,这样才可以确保提升整体项目的现场管理以及设计能力。

4.2 加强设计过程控制质量

剧院项目的设计本身具有极强复杂性,因此在庞大的专业系统设计过程中,严格的基你使用过程控制能够有效提升项目设计质量。建筑专业对于建筑空间的功能定位以及流线分区的划分,要依托不同的服务体系以及服务项目;空间高度以及尺度的把控,要结合专业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进行针对性调整,确保满足整体建筑安全性以及可靠性需求。

4.3 落实好设计流程的监管和整合

为了确保设计质量以及进度满足实际施工需求,建设单位需要加强对设计环节的全方位监管以及分析。设计单位驻现场服务对施工顺利推进起很大作用。剧院建设过程复杂,各专业协调错、漏、碰、缺的问题在所难免,各专业主要设计师在相关阶段驻现场设计,能及时处理图纸上、施工现场的各种问题,减少施工后的返工或停工造成的进度、投资的损失;在方案设定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与后续实际应用效果是否相符,施工设计图必须要进行详细的细节分析,并且落实实地考察;在设计阶段结合各方主体进行严格的督促和监管,通过建立IS0贯标程序,确保自审、内审、复审各环节落实到位,各专业沟通协调到位。

4.4 将工程造价管控作为设计管理的重点

由于剧院项目本身规模较大,前期投入的资金较多,因此严格的控制投资,避免突破前期概算,是设计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坚持三控二保,确保各个专业相互协调配合,在全面提升设计质量的同时降低设计变更概率,这是严格落实造价控制的主要途径。

在前期的设计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设计深度了解各项内容的后续发展情况以及变化可能性,尤其是要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以及资料整合分析,了解施工方法以及设计方法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契合性,加大前期概算编制的准确度,这样才可以为后续的造价控制奠定良好基础。

4.5 明确设计工序,强化运营质量

由于剧院建筑的功能较多,涉及十几个不同的专业参与设计,不同的设计团队需要合理的定位,参与时间节点,这样才能够为整体工程的设计提供流畅且精准的服务。因此在方案制定之初需要结合不同专业团队的参与时间进行明确规划,了解各项专业的设计内容以及设计进度,通过合理的调整,加强各专业以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性,明确具体的参与周期,明晰各专业设计的交接点。

4.6 构建科学审查小组

在建设初期成立了解决难点问题的专家组,重点审查论证专业方案。比如建筑小组的专家,主要负责进行整体建筑功能分区、功能流线的分析;空调组专家解决空调选型、节能、温度场均匀分布问题;舞台设备组的相关技术人员需要结合整体剧院的舞台规模分析,并且解决舞台机械、灯光、音响方案先进性、合理性问题;装修组负责人员需要通过咨询各部门了解建筑结构的实际空间规划,并且结合大空间结构以及室内设计等各项问题进行严格分析,同时要依托建筑声学专业人员进行融合性的项目设计。通过计算模拟以及实体模型测试,获得良好的形体先天条件,科学选择各种反射面、吸声材料,保证整体空间听觉效果良好。同时专家小组还需要参与整体工程的全过程设计以及项目分析这样能够取得更好的设计效果,少走弯路,避免额外的资金以及材料浪费。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剧院类公共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整体建筑的实际规模以及未来发展目标,更应该从设计初期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了解设计期间的各项重难点,并且打造科学有效的设计管理方法,通过人员、技术、知识、经验、临场应变能力的多方融合,来提升剧院建筑的设计有效性,这不仅可以为相同类型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更可以推动我国娱乐性公共建筑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建筑专业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