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

2022-11-03 10:01昌吉广播电视台李飞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9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广播电视广播

■昌吉广播电视台:李飞

新媒体是指把媒体作为一个载体,对电视台、报纸报刊、网络以及新闻广播进行整理融合,形成一个在宣传上相融合、内容上相配合、利益上共存亡、资源上相贯通的新型媒体,新媒体大大的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内容的质量,通过具有高质量的新闻传播,方便了人民群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有助于人民群众利用融媒体查询需要的信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素质水平,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途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虽然国家对《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发布了六年之久,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也是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上的建设,做到媒体为人民服务,但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台确实具有一部分新媒体设备,甚至部分地区广播电台的媒体平台普及十分广泛,而新媒体在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实际应用中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新媒体的发展使用仍然处在开展初期,现在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缺少对新闻内容的创新性发展,导致采访无法吸引群众的注意力,新媒体和新闻的融合缓慢。

1.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的问题

1.1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地区限制问题

受到不同地区条件限制的影响,部分地区广播电视政府对待新闻记者的重视程度不够,广播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因地区限制,信息的来源具有局限性,新闻采访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采录设施较差,地区一些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专业水平较差。

1.2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思维模式问题

新媒体时代,无论是从新闻信息的准备阶段,还是新闻内容的编制阶段,再或者是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新闻后期得到的反馈,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闻记者对采编工作中的内容选取、新闻模式以及传播途径都停留在传统时期,需要新闻记者及时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对传统的工作进行转变,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但部分新闻记者在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下,缺乏灵活变通的思维,新闻报道工作的手法较为简单。

1.3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技能创新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各种媒体层出不穷,新闻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新闻的传播速度显著加强,各大媒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而绝大多数的广播电台记者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互联网技术下的思维转变能力不强,缺乏与其他媒体人员之间的联系,自我主义比较明显,对专业采录装备的使用不熟悉,对传播流程不熟练,无法适应专业设备的科技提升,缺乏对新闻报道的创新性。

1.4 广播电台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升问题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新闻记者严格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遵守国家的法律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把“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理念作为自己的职业准则,引导舆论导向朝着科学性、合理性发展,不断的学习新闻策划和新闻营销策略的知识,学习新型的设备使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要求新闻记者高度重视与获取新闻的群众保持沟通交流,具有较强的编辑意识,敏锐的发掘新闻要点,及时掌握人民群众对信息的反馈,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水平。

2.新媒体时代下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效果的因素

首先是采访活动的随机性较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在传统媒体形式下养成的阅读习惯,改变了新闻从业人员在传统媒体下形成的编辑意识工作流程,不再是传统编辑工作中的从向群众提出采访问题,到引导群众抒发情感,再到记录被采访者的神态、微表情、现场环境以及语言,最后完成稿件的编写,还需要新闻记者在外出采访时在带好签字笔、笔记本、录音笔、摄影设备和采访设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灵机应变能力,对待采访中可能发生的随机性状况及时救场,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后期编辑写稿时提升自己的文采,开拓创新思维,保证稿件的质量,新闻记者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字编写和视频创作能力。

其次是信息获取来源的扩大。我国的科技水平迅速发展,电脑和手机在世界各地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于信息的获取不再依靠传统的报纸报刊、广播电台以及电视台,人们可以通过使用手机上的APP、微信小程序、微博热点、谷歌游览器搜索等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进行阅览自己喜欢的新闻,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发展大大提高了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便利性,人民群众还可以依托融媒体时代下各种信息平台对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搜索学习,减少了人们群众的翻阅寻找时间,极大便利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提升编辑意识的措施

3.1 加快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转型

加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对新媒体的认知,提升自身的编辑意识,培养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综合水平。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的媒体形态不断丰富,产生了图画、声频、短视频、录像等媒介,这些新型的媒体媒介对新闻的选题、采访内容、采访方式以及报道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促进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媒体融合实行中,各大广播电视台纷纷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新媒体建设,以唐山广播电视台为例,唐山广播电视台在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交融发展中,唐山广播电视台先是搬迁到唐山传媒大厦一层,配备了六个标准的广播直播间和一个融媒体直播间,各大直播间的设备采取专业化、数字化、网络化、科技化、保证了直播、录播、转播以及访谈节目的多方位播出,在省级的技术中名列前茅,其次唐山广播电视台还在传统直播过程中,增加了热线电话在线连线、短信留言、快手、抖音、多鱼、虎牙直播、微信、新浪微博、QQ以及今日头条等多平台互动形式,融媒体直播间更是可以联合四个平台一起直播,满足观众用不同软件观看的全方位的需求。最后唐山广播电视台部分设备对待故障可以及时提醒并对故障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最有效的应对措施,还增加了很多新的电台内容如《曹妃甸之声》,不断提高广播的可视化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下,唐山广播电视台通过不断的探索发展,及时抓住“建设唐山传媒大厦”的机遇,在保证原有特色不变的前提下,提升了广播工艺系统的容量和质量,引进许多充满活力的优秀广播电视台记者,顺应了当今时代对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相互融合的需要,对唐山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并且已经逐步开展可以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着的广播直播,让广播焕然一新,提升了广播对人们群众的影响力,提升新闻的空间和时间上的维度,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多样性、创新性、可视化融媒体直播的发展成为一个常态化的发展。而在很多县级的基层工作人员工作实践中,即使融媒体中心已经建设,但新闻队伍中的人员没有发生改变,没有注入新的活力,融媒体的工作人员依旧是传统媒体下的县级新闻记者。传统媒体下的新闻记者的专业技能相对简单,所负责的内容也比较单一,融媒体时代下,对县级新闻记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级新闻记者必须学会录视频、适应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满足融媒体时代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3.2 是增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思想政治素养,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就高度重视新闻在舆论方面的工作,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早在六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言论,对党在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作出明确指示,通过四个“牢牢坚持”的提出,对全体新闻事业工作者提出具体的要求。各城市人口数量都达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对城市新媒体在新闻舆论工作中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人民为本、服务社会的工作提出更大的要求,地方媒体必须始终树立服务为民的工作意识,做好新闻舆论为了人民,为了党,促进新闻舆论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21年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高达73%,网民人数更是达到10.32亿人次,手机上网的人就有10.29亿人次,各大媒体软件更是层出不穷,新闻的舆论话题讨论点、媒体的布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网民遍布在世界的各大角落,网友的素质各不相同,随着每一个网民的随意发言,每一个网民都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和发布者,导致网上各种舆论接踵而至,很多舆论存在思想偏颇和错误的政治导向,基于此,新媒体的工作人员要做好基层工作,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对抖音、快手等各大网络平台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升自己的编辑能力,把各大平台中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的、合法的信息归纳整理编辑进行发布传播,正确的引导社会新闻的舆论导向,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信息,减少不必要的人民恐慌。因此,地方媒体单位应该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正确对待社会舆论,不可官官相护,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为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确保自身工作的公平、公正。

3.3 提高用户体验思维,创新传播的途径

传统模式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最擅长的工作方式就是以自己为中心,机械性的采访群众、编辑稿件,编辑的内容没有真真正正的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体验思考,采访过程中缺乏和群众之间的互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变化,人民的生活状态有了显著提高,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编写意识提出了新的改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提升自己的编辑思维,用心去感悟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开拓创新。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目前依旧保持看报习惯的人绝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中老年,00后、90后以及80后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网络,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根据新媒体时代提升自身的互联网知识和互联网技能,把自己带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体验人民群众的思维模式,根据不同群众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新闻,确保信息的针对性,提高人民群众的体验感,要具有敏锐的“嗅觉”,及时捕捉热点话题,关注人民群众热门讨论话题,对待争议较大的话题及时引导,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人民群众之间建立友好的交流,赢得群众的信任。

3.4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友们在各大平台畅所欲言,网民之间的素质相差较大,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对待网络上的新闻有自身的判断力,及时核查新闻的真实性,认真对待每一个虚假新闻的影响力,通过编辑正确的新闻,避免造成人民不必要的恐慌。基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时刻关注社会新闻动态,提升自己的编辑意识引领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

3.5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确保新闻信息的时效性

新闻具有时效性原则,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不缺乏编辑新闻的素材,因此抢占热点新闻比编写好的新闻内容更加重要,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善于把新鲜热乎的新闻第一时间传播到人民群众的手中,吸引人民群众的视角,确保新闻的时效性,新闻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采访速度、文字编辑速度以及视频剪辑速度,提省自身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新闻的质量,保证融媒体时代下,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时效性的需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建设在我国各县级的发展仍然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作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理念,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在时代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传播方式和工作习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发散自己敏锐的时代思维,提升自己的编辑意识,及时发掘掌握热点新闻,为新媒体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广播电视广播
论新时期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提升策略
公 示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我是新闻记者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