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大鼓的艺术价值及传承发展研究

2022-11-04 05:53刘清
艺术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大鼓胶东传统

□刘清

胶东大鼓作为一个特有的民间曲艺形式,起源和广泛流传于我国胶东地区,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胶东大鼓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的传承和发展状况并不理想。随着老一辈胶东大鼓艺人的老去,胶东大鼓也面临着后继传承人缺乏的问题。

对于胶东地区来说,在民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胶东大鼓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当地民俗文化的缩影和重要体现。因此,传承与保护胶东大鼓,充分挖掘胶东大鼓的艺术内涵和价值,有助于在胶东地区乃至国内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从而实现人们艺术素质的提升,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一、研究背景

胶东大鼓距今已经有200 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一曲艺形式的早期发展阶段,其命名主要由艺人的所在地来决定,比如,荣成大鼓、蓬莱大鼓等。而且由于曲艺人一般都是盲人,因此对于胶东大鼓来说,也有着另一个特殊的称号,即“盲人调”。胶东大鼓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因此对地域文化和民俗研究也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胶东大鼓表演如图1 所示。

图1 胶东大鼓

在2006 年,我国所提出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胶东大鼓就已经列入其中。

在当前的社会文化发展背景下,由于西方外来文化的涌入以及现代艺术的繁荣发展,人们逐渐忽视了胶东大鼓这种传统的民俗艺术。而且随着老一辈的曲艺人的逐渐消失,胶东大鼓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现实问题,缺少艺术的后继者和传承者。虽然政府也针对胶东大鼓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加大了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了各种文化救助和弘扬工作。但是纵观胶东大鼓的发展现状,依然有很多难题存在。

首先,在过去胶东大鼓繁荣发展的年代,以农村作为社会基础,这是胶东大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胶东大鼓在农村中的展示平台逐渐减少。其次,在胶东大鼓这一领域中,很多知名的演员也由于年岁的增长,无法继续留在舞台上表演,一部分已经离世。因此,这也就使当前在文艺表演舞台上,胶东大鼓的表演者数量不断减少。最后,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科技的高速发展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提出了更高的审美需求。这也使胶东大鼓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胶东大鼓作为富有民间特色的鼓曲形式,具有珍贵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这一曲艺形式的传承和保护,促进胶东大鼓的持续发展。因此,为了使胶东大鼓实现有效的发扬和传承,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将胶东大鼓与专业教学进行创新结合,从而实现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并发挥胶东大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实现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

二、胶东大鼓的现状

现阶段,在社会范围内,主流意识逐渐倾向于流行文化。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言,很多人都存在理解的偏差,对传统文化有错误的认知,给传统文化贴上“庸俗、落后”的标签。所以,在现实的文化环境中,流行文化的过度侵入和渗透,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各大高校设立的传统音乐课程往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容易被固定的教学内容所限制。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传统音乐的推广。这些因素使胶东大鼓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濒临失传的局面。因此,基于现代化的教育环境,高校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并制订科学的课程体系。各大高校可设立胶东大鼓的选修课程,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胶东大鼓民俗文化的传承。

三、胶东大鼓的价值

(一)艺术价值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时期,随着胶东大鼓的成熟发展,出现了很多优质的艺术作品,在艺术鉴赏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我们通过对各个时期胶东大鼓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也能够从中折射当时历史阶段人们所具有的情感价值观。在胶东大鼓的演唱中,主要语言是胶东地区的方言,而其中的内容也以当地人的生活为主要题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所以,当地人们在听到胶东大鼓曲艺作品后,会感到十分亲切。胶东大鼓不仅具有胶东地区所特有的审美价值,同时在传统的曲艺发展过程中,还凸显出了自身的独特魅力。

随着当地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胶东大鼓也得到了创新发展。因此,即使时代发生了变化,人们依然对胶东大鼓有高度的欣赏和认可。所以,胶东大鼓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表演者在当代的戏曲舞台剧的演出中,充分地借鉴和运用胶东大鼓的素材,也能够让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艺术价值。

(二)胶东大鼓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将校园文化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此,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让传统文化能够被学生所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被年轻人所接受,从而起到牵头作用,进一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大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让传统文化具有更加强劲的生命力,不断地赋予其生存和发展的活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保护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

在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人们要从思想层面上提高对文化的认识水平。因此,在当前的音乐教育领域,学校也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普及,这样才能够随着音乐教育的开展,逐渐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思想。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流行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各种外来文化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所以,学校要加强文化教育,促进传统文化普及工作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胶东大鼓艺术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积累了独特的人文理念。所以,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高校应引进胶东大鼓项目内容,借助胶东大鼓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促使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不断地推动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助力精神文明社会的建设。

四、胶东大鼓传承发展的实施途径

(一)传承艺人进课堂

在文化精神传承的过程中,校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因此,学校要发挥好自身的主阵地作用,邀请传承艺人进课堂,以真实的体验取代理论的灌输,拉近学生和胶东大鼓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胶东大鼓的艺术魅力。在这种沉浸式的艺术课程体验下,学生也能激发学习热情,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二)建立兴趣社团

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胶东大鼓兴趣社团,让学生通过传唱和表演胶东大鼓,加强互动和交流,实现对胶东大鼓表演形式的创新。另外,学生通过参与兴趣社团活动,能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基于兴趣所带来的强大驱动力,为胶东大鼓艺术的推广注入全新的动力。

(三)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

为了加强对胶东大鼓的传承,学校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学习和传承胶东大鼓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可在学院内部开展相关活动,如“传统文化活动月”“点亮非遗”等,让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校园建设中,一个特有的文化活动形式就是“传统文化活动月”,学校可以“传统文化活动月”为媒介,让学生通过参与文化活动,了解和接触更多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现代大学生往往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特点,而且好奇心也比较强,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而文化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平台。在“传统文化活动月”中,学校可在活动中融入胶东大鼓表演内容,依靠对这种民俗文化的展现,拓展胶东大鼓的传播范围和深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更加注重理论学习,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造成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割裂。为了有效地传承和发展胶东大鼓,学校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当地文化局加强沟通和联系,积极组织和开展胶东大鼓的专场演出活动。这样,学生通过参与胶东大鼓的表演实践活动,不仅实现了对其文化内涵和精髓的传播,还能基于实践体验,不断加深对胶东大鼓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建立胶东大鼓传承学习平台

学校要通过建立胶东大鼓传承学习平台,以胶东大鼓传统技艺的传承作为媒介,进一步融合音乐专业课程和传统技艺内容,将学习平台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实现各种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整合。通过这一学习平台,师生之间也能够在线进行交流和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该平台应具有完全开放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学习资源的下载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对胶东大鼓技艺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胶东大鼓的传承特色与创新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在音乐教育中融入胶东大鼓传统的技艺内容,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而打造一个全新的“专业+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不仅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本专业基础知识内容的积累和掌握,还要按照传统的技艺特点,明确自身在音乐学习和发展中的优势。这样,学生就能掌握学习重点,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将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从而进行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打造个性化的专业方向,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以校园文化大舞台课程为依托,促进胶东大鼓技艺的传承

校园文化大舞台实训课程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实践平台和机会,在课程化设计和考核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将胶东大鼓搬上舞台,能够真正地将这种技艺的学习效果展现出来,促进技艺的创新,让人们能够更加关注传统文化,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胶东大鼓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加快传承和保护的步伐,将其融入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中,促进胶东大鼓的创新发展,并赋予胶东大鼓全新的时代内涵和特色。

猜你喜欢
大鼓胶东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胶东面塑——花饽饽
大鼓声声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大鼓声声
大鼓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