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曲《云裳诉》的陕西艺术特色

2022-11-04 05:53蔡依一
艺术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云裳慢板颤音

□蔡依一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在战国时期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因此又名“秦筝”。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合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形成了多种艺术风格与古筝流派。陕西流派就是其一。陕西流派风格的形成依附的是陕西民间音乐,其中主要包括碗碗腔、秦腔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筝艺术文化持续发展,产生了许多富有艺术内涵的古筝音乐作品,《云裳诉》便是其中之一。

《云裳诉》是周煜国先生以他早期创作的古筝独奏曲《乡韵》为基础创作的古筝协奏曲,以乐曲名诗《长恨歌》为素材改编而成。曲名《云裳诉》中的“云裳”一词,来源于诗人李白在《清平调词》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的诗句。“诉”表示“倾诉”“诉说”之意,描述了同时代的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安史之乱”马嵬坡前的痛苦与哀愁。本首作品将传统秦筝筝曲的古朴和现代筝曲的旋律性、创造性融为一体,无论从文化底蕴、旋律发展还是技巧性上,都有较强的艺术性。

一、《云裳诉》陕西艺术特色

(一)《云裳诉》音乐素材

1.碗碗腔

碗碗腔是我国陕西的传统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我国陕西、陕北等地区,又名“阮儿腔”“灯碗腔”,唱腔委婉细腻,善于抒情。作品《云裳诉》便是吸收了碗碗腔的音乐风格特点创作而成的。

第一,《云裳诉》在音阶调式上体现了碗碗腔的音乐特点。碗碗腔在陕西音乐中有多种不同的音阶表现形式,如雅乐音阶、清乐音阶等,不同音阶表现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宫音和徵音“二变之音”的应用。因此,在演奏陕西流派作品时,演奏者必须精准地把握好宫音和徵音的音高变化。如《云裳诉》的引子部分采用了fa 和降si,而慢板部分更倾向于使用微升fa 和微降si,丰富了原有单一的变宫和变徵的音高层次,用以表现主人公之间纠葛的情感,细腻又婉转。

第二,《云裳诉》在板式节拍上也体现了碗碗腔的音乐特点,在其慢板主题中大量出现了弱起手法。如慢板主题的第一个乐句结束在小节内的第三拍,第二个乐句在此小节第四拍的后半拍开始(见谱例1)。在慢板部分共四次的主题呈现中,音区的上移、技法的强化及左手按滑音的推动将乐曲情绪推向高潮,其中近20 处的弱起无疑是碗碗腔节奏特点的强化。

谱例1

同时,快板部分频繁出现的前八后十六和十六分音符节奏型打破了原有规整的节拍律动(见谱例2),将节奏重拍移至后半拍,既增强了音乐动力,也将主人公撕裂的情绪进一步宣泄,体现出马嵬坡前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千般痛苦与万般悔恨。

谱例2

第三,《云裳诉》在旋律唱腔上也体现了碗碗腔的音乐特点。碗碗腔的戏曲唱腔主要以跳进上行、级进下行为主。例如,慢板主题旋律起始为G-C 的四度跳进,继而D-C-B-A-G 下行级进,具有戏曲音乐中“甩腔”的特点,增添了哀怨、委婉的情绪;而快板部分具有较强歌唱性的长摇片段中,不仅在起始和各乐句连接处使用了四度、五度跳进,且各乐句均以级进下行回落,形成似波浪形的旋律起伏,增强了旋律的戏剧性和音乐张力。

2.陕西秦腔

秦腔又称“乱弹”“梆子腔”,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等地,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秦腔的唱腔高亢而又激昂,每部分均由“苦音”“欢音”两种声腔体系组成,保留了陕西流派音乐原始豪放的特点。“苦音”是最具有特色的唱腔,演唱时激越而又悲壮,表达出悲愤与凄凉的情绪;而“欢音”则明朗、欢快,表达出喜悦与愉快的情绪。作品《云裳诉》便是吸收了陕西秦腔的音乐风格特点创作而成的。

首先,《云裳诉》在板式上体现出了陕西秦腔的音乐特点。相较于《乡韵》,这首作品更多地运用了现代筝曲的创作手法,将乐曲的曲式结构由二部曲式扩展为带有引子和尾声的三部曲式,但是其中又隐含着陕西秦腔音乐“散板—慢板—由中板而转入急板—尾声”的板式结构,在传统板式结构中进行了新的创造。

其次,《云裳诉》在音阶调式上体现出了陕西秦腔的音乐特点。陕西秦腔中有欢音、苦音两种音调。欢音曲调擅于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其常用音为徵、羽、宫、商、角五音;而苦音曲调虽然也是以徵音为其主音,但旋律常用音则为羽、变宫、宫、商、清角五音,产生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欢音的音乐色彩,即愁苦与哀怨的情绪。

最后,《云裳诉》在徵音和宫音两个“二变之音”上也体现出了陕西秦腔的音乐特点。钢琴键盘上的fa 和si 是以乐律学为基础作为衡量标准的,但演奏具有陕西音乐风格的《云裳诉》时就不能与之相同,应从体现陕西音乐风格和韵味出发,演奏出“二变之音”的特殊音高。本首作品大量使用了清角(微升fa)与清羽(微降si),即“二变之音”,在微升、微降间体现了秦腔音乐的苦(哭)音特色,使乐曲在自然而然中流露出凄凉、悲伤的情绪,从而达到人们常说的“秦筝声最苦”“秦筝吐绝调”的音乐效果。

(二)《云裳诉》中陕西筝派的演奏技巧

1.左手大指按弦

陕西流派音乐中突出使用了一种演奏技巧——大指按弦。这种特殊的演奏技巧是由陕西音乐旋律发展的特点决定的。由于本首作品使用了陕西秦腔的“苦音”“欢音”的音阶调式特点,fa 和si 频繁出现,而在本首作品G 大调常规定弦的情况下,fa和si 是必须通过左手按弦得到的,因此,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左手按音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云裳诉》的引子部分便是如此(见谱例3)。在乐句的自由处理中,逐渐加快的速度配合着密集的fa、si 和上、下滑音,极有可能导致左手无法准确、及时地做出对应的演奏技法,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此类乐句时,打开左手虎口,让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共同作用于先后出现的按音之上,在二方手指的共同协作下保证旋律的流畅和完整。

谱例3

2.左手颤音

“以韵补声”是使古筝音乐富有表现力的最重要的方式,这种“韵”是建立在声音的波动上的。左手在琴弦上作韵会使音乐的情感、音色、音高等要素产生细微的变化,使旋律的起伏更加错落有致,并对右手的弹奏起到润色的作用。《云裳诉》中的左手颤音技巧出现得极为频繁,且颤音的频率较快,幅度较大。乐曲以引子部分的第一个乐句sol-do-refa-sol 五个音开始,其中通过左手按音fa 的长摇加以重颤,由弱渐强,颤音幅度由小到大,表现出了由远及近的颤抖着的悲泣声,奠定了全曲悲壮、痛苦的感情基调。接着进入慢板主题部分的第一个摇指长音si,这里对左手颤音的控制力要求较高(见谱例4)。左手先要按弦至si 的音高,再维持此力度及深度,也就是在维持si 音高不变的前提下,手指和手臂相互配合着上下颤动,右手长音摇指由弱渐强,左手颤音的幅度也跟随着右手的力度变化由小变大,使乐曲整体的紧张感上升,促进情感发展,体现出陕西秦腔的音乐特点。

谱例4

3.上、下滑音

在秦腔的唱腔中,“阴”“阳”“上”“去”四种声调基本上是按照“阴声降低,阳声高扬,上声高降,去声高平”这一总的字调规律来处理的。因此,在音乐形态上就表现为旋律及音程的起伏以及上下起伏较大的滑音。由于本首作品为G 大调常规定弦,fa 只能通过mi 的按音得到,si 只能通过la 的按音得到,因此,在演奏本首作品时,大部分演奏者是直接将滑音产生的音高效果替代直接弹奏,这样既能体现出秦腔音乐的声调特色,也能表现出主人公之间哀怨、婉转的爱情故事。这也要求演奏者在弹奏时必须准确把握上、下滑音的节奏及音准,特别是在演奏慢板部分时,要在发力的过程中边按边听,及时寻找到对应的音高,不能过于直接、快速,要徐缓、柔和地按、滑,表现出乐曲哀怨绵长、如泣如诉的情感。

4.摇指

在《云裳诉》的慢板部分中,所有的长音都是通过摇指辅以或大或小的颤音完成的,这部分的摇指对右手手腕及手臂的控制力要求极高。在演奏时,演奏者应保持手型的自然,从琴弦左侧平缓地摇至琴弦右侧,用手腕的持续摇动结合手臂拉动来带动演奏。琴弦左侧的音色较为圆润,琴弦右侧的音色较为明亮,从左至右的摇指力度由弱渐强,音色由暗到明,再辅以左手的颤音,更能表现出由远及近的悲泣的声音。

在《云裳诉》的快板部分,有一处长达32 小节的极具歌唱性的长摇(见谱例5),似戏曲中的“紧拉慢唱”,增强了音乐张力,将乐曲情绪推向新的高潮。为了保持乐曲旋律的连续性与音色的颗粒性,演奏者应在旋律的不断进行中快速切换摇指位置,既要保持手腕和手臂的松弛,又要保证小臂在更换琴弦时的准确度。

谱例5

5.快速指序与大指托劈

20 世纪70 年代,古筝艺术家赵曼琴先生创立了快速指序技法,打破了右手只有大指、食指、中指弹奏的体系,加入使用了无名指进行弹奏。这为快节奏段落的演奏提供了便利,大量的陕西流派筝曲开始使用这一技法。《云裳诉》快板部分的速度达到了148,并且都为密集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型,这要求演奏者使用快速指序,以便更加顺利、轻松地弹奏。

在陕西流派筝曲中,大指的快速托劈是快板部分中经常使用的另一技法。大指的力度相对较大,弹奏出的音色较亮,通过音量和音色上的变化将情绪持续推进。

《云裳诉》运用了碗碗腔和陕西秦腔在音阶调式、板式节拍、旋律唱腔等方面的音乐素材,表现出陕西流派筝曲的音乐艺术风格。而对于演奏者来说,既要了解本首作品的流派特点和艺术特色,也要总结作品的艺术处理方法及情感表现的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和演奏陕西筝曲《云裳诉》。

猜你喜欢
云裳慢板颤音
乘鸾云裳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美声演唱中颤音技术的运用研究
对长笛演奏中的颤音研究
浅析颤音技术在美声演唱中的运用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
西皮慢板
颤音在长笛演奏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