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总是担忧没发生的事情

2022-11-05 00:30
新传奇 2022年25期
关键词:边界注意力预期

什么是预期性焦虑

你有没有被“被害妄想症”困扰过?比如,身体感觉不太舒服,总觉得会不会是得了某种病?伴侣最近状态好像不太一样,是不是变心了?好好地开着车,会不会突然有车来撞到自己?飞机马上要起飞了,能安全抵达吗?明明材料寄过去了,那边怎么一直没有回音,不会是弄丢了吧?要是弄丢了该怎么办呢……

这种对没有发生的事情的过分担忧,会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预期性焦虑”,指的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地为某种还未发生的、想象中的危机感到忧心忡忡。

大体上,预期性焦虑有3个特征:

对于不可控事物的担忧。比如,我可以选择我想委托的人,但他会不会认真帮我办事,这是我无法控制的;我可以控制自己遵守交通规则,但别人会不会违章撞到我,这是我无法控制的。

换言之,就是担忧“会不会有一个我完全无法预防的灾难,突然降临在我头上”。

预测性焦虑往往不会一直持续,而是当你在工作或者做别的事情的时候,突然闯进你的脑海,让你抑制不住地去想它。

预期性焦虑总是在你专注工作的时候冒出来,打断你的思绪。而且,它们带来的恐惧又会让你抑制不住地想到最坏的结果,在恐惧和担忧中来回地徘徊,可能导致慢性压力、失眠、注意力涣散、疲惫、情绪失控等。

预期性焦虑来源于什么

这种预期性焦虑究竟来源于什么呢?它其实跟一个因素密切相关——安全感。

大多数情况下,你会感到预期性焦虑,主要是因为你缺乏安全感。你害怕一个东西脱离了你的掌控,你就无法及时地干预它,它就有可能突然对你反戈一击,让你遭受本不应该属于你的伤害。

譬如,你从媒体或者身边的朋友那里听说了很多违法犯罪、渎职失职的事情;又或者,你发现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很多规则其实都无法约束每一个人,无法普遍生效。那么,你就很容易对这个世界产生怀疑,无法再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在这种情况下,你逐渐对自己不够信任。你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循规蹈矩,按照既定的规则和模式去行动,无法很好地应对变化,无法适应外界的不可控、不确定、不可预知。于是,你会给自己划定一个“安全边界”,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目力所及之下,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但生活中一定会经历很多挑战,总有一些场合需要你迈出这个安全边界,于是焦虑就降临了。离安全边界越远,这种焦虑感就会越强烈。

如何克服这种对自我的束缚

容易被预期性焦虑困扰的人,在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个特征:容易有选择困难症,遇到决策时总是犹豫不定,喜欢别人来作决定。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对自我的束缚和牢笼呢?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提出过一个很经典的理论,叫做影响圈和关注圈。你能够通过行动去影响和改变的事情就是你的影响圈。会对你造成影响,但你无法改变,只能关注的事情,就是你的关注圈。

如果影响圈很小,而关注圈很大的话,就特别容易陷入焦虑之中。因此,破除这种困境,最重要的做法就是让自己走出去,充分地体验、感受这种不确定的感觉。一旦大脑习惯了这种“比较确定”的模式,面临不确定事件的冲击时,就不会那么容易敲响警钟,反而能更加适应外来的威胁。

除了这点之外,还有一个小技巧可以提升自己对内心的掌控力,更好地抵御预期性焦虑。

首先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下你所担心的事情,比如“我要是绩效考核结果太差怎么办”,然后,带着这张纸到阳台或者户外,举起来看着它。再试着把目光的焦点移到远处,让它聚焦到远处的建筑和风景。这个时候,纸张虽然还在你的眼前,但是你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远处。

这个练习可以反复做,让自己体会这种感受。它可以带来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的注意力是可控的,我可以自主地掌控它,不一定需要停留在某个想法上面。

如果你总是为侵入式的焦虑所困扰,不妨试试这个训练,让你能够更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猜你喜欢
边界注意力预期
让注意力“飞”回来
守住你的边界
有边界和无边界
OF MALLS AND MUSEUMS
人蚁边界防护网
分析师一致预期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析师一致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