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鳖综合种养技术

2022-11-05 02:55吴红梅杜学红
渔业致富指南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石灰饵料田埂

○吴红梅 杜学红

(城固县水产站 陕西汉中 723200)

一、稻田选择

选择集中连片、交通便利、地势较平坦、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无污染的地块,土质以壤土、黏土为宜。单元面积,以5-10亩为宜。

二、田间工程

1.鳖沟或鳖坑开挖。稻田养鳖,根据稻田形状、大小开挖的供鳖活动、摄食的鳖沟,目前主要有三种∶①环形沟:沿田埂内侧1-2m处挖环沟,宽2-3m,深0.8-1m。②条沟或中间沟。条沟沿田埂边一侧开挖,中间沟在稻田中间开挖条形鳖沟,宽度比环沟的宽度大一些,长度根据沟、坑面积占比的控制数定,深度1-1.2m。③鳖坑∶鳖坑在稻田适宜的田角处或田埂边位置设置,鳖坑可采用稻田两头对角或稻田两头平行挖小型池塘的方式开挖,形状呈矩形,深1-1.2m,数量1-2个,总的原则是鳖沟、鳖坑面积不超过稻田总面积10%。田埂高0.6-1m,宽度0.8-1m,坡度比为1:1-1.5。田埂要打紧夯实,确保堤埂不裂、不垮、不漏水。

2.防逃设施。进排水口安装铁丝网和聚乙烯网等不易腐烂的栅网栏。田块四周选用铝塑板、石棉瓦、彩钢板等材质安装防逃墙,向内倾斜,接头处不留缝隙,根据防逃材料高出埂面0.5-0.7m,埋入土中0.2-0.3m,并夯实,紧贴外侧每隔1-2m用木棍或钢材料支撑固定,四角及拐弯处成弧形。

3.搭建食台、晒台。在沟坑中每隔10m左右一个食台,一端固定在田埂上,另一端约1/3倾斜淹没于水中,2/3露出水面,坡度15-20°,也可作晒台用。食台晒台数量根据田块大小确定。

三、养殖前的准备

新开挖的稻田,稻田工程结束后,先进水浸泡田面土壤,经浸泡3-5天排出,如此反复2-3次,再加水至稻田平台10cm,每亩用生石灰100kg进行消毒,或泼洒水质解毒类药物,降解田中化肥、农药等残留物质,也可用生石灰、生石灰乳直接泼洒。养殖收获的的稻田,对鳖沟、鳖坑坑进行清整,挖去过多淤泥,干田晾晒,并用生石灰化水按100kg/亩,或漂白粉10kg/亩兑水泼洒,对鳖沟、鳖坑消毒。

四、鳖种放养

1.苗种选择。目前我国人工养鳖的品种很多,应选择国家审定且适合本地区养殖、抗病力强、生长较快、检疫合格、受消费则喜爱的中华鳖优良品种。鳖种要健康,规格整齐,体健无伤残,无畸形、不带病原。

2.放养时间及方式。鳖种投放时间应视鳖种来源而定,土池鳖种可在5月中旬后的晴天进行,温室鳖种可在秧苗栽插后的6月中旬前后(水温稳定在25℃左右)投放。投放鳖种要注意放养与插秧的时间节点,先插秧后投放鳖种的,鳖种至少要在插秧20天后放养;水稻还未插秧投放鳖种的,可先将鳖放入鳖沟、鳖坑内,四周用网拦上,待插秧20-30天后再撤掉围网。鳖种投放选择20℃以上连续晴天上午进行,投放前称重并做好记录,用15-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分钟,或聚维酮碘进行鳖体消毒,然后让鳖自行爬入田水中。

3.放养密度。稻田养鳖每亩放养量规格为150-300g/只的中华鳖200-300只,或规格为400-600g/只的中华鳖100-120只。商品鳖养殖时雌雄分开养殖,否则自相残杀相当严重,会严重影响鳖的成活率。由于雄鳖比雌鳖生长速度快,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全部投放雄鳖种。

五、养殖管理

1.饵料投喂。稻田养鳖需投喂小鱼、小虾、新鲜鱼肉或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饵料,或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饲料要做到定时、定位、定量,刚放养的鳖种,投喂量按存田鳖重量的3%-5%投喂,投喂的饵料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如果因天气等原因没有吃完,就应把剩饵捞出,第二天要减少10%的投喂量;如果全部吃完,天气又好,第二天就应加10%的量。日投喂2次,上午、下午各1次。投喂时把饵料撒在食台上靠近水面位置,切忌全沟坑、稻田扬撒。水温低于22℃时不投喂饲料,水温达到并稳定在28℃,不超过35℃时,要加大投喂量。小规格鳖种适当加大投喂量。外购的鳖种,活动能力差,应将鳖种分散投放。放养时要注意运输筐内鳖种与稻田水温差不能超过2℃。若温差过大,应将运输筐放在稻田沟坑水面上,待筐内水温与稻田水温接近时,再将鳖种缓缓放入稻田中。

2.水质管理

(1)水位控制。插秧以后以浅水勤灌为主,田间水层3-5cm,除晒田外,逐步抬高水位并保持在10-20cm,高温季节,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可适当加深稻田水位。收获前断水,将水降到田面以下,利于水稻收割。

(2)水质管理。养殖期间要定期换水,及时加注新水,根据天气情况每隔3-5天换水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水量的1/3为宜,保持水质良好,如有条件,沟坑保持微流水更佳。

(3)晒田。晒田前,要清理鱼沟,轻晒或短期晒,晒田时,沟坑内水深保持在0.8m,晒好田后,及时恢复原水位。

(4)移栽水生植物。稻田养殖鳖,可在沟坑内移栽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移栽面积占沟坑面积30%,有利于水体降温,为高温季节养殖的鳖提供遮阳躲避高温的场所。

3.日常管理。坚持巡田,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检查养鳖坑、沟及进、出水口设施完好与否,以防中华鳖逃逸。巡田时主要观察鳖的活动、吃食情况,稻田水质、水位变化情况和各种设施是否完好等,并做好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存池鳖养殖管理

春季当池水温升至20℃左右时,多数鳖开始苏醒,应及时换水消毒。待水温维持在22℃以上时,及时少量投喂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新鲜动物性饵料或人工配合饲料;每千克饵料中可加入复合维生素2g或免疫增强剂,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插秧前先将鳖限制在鳖沟、鳖坑内,待插秧20-30天后,再放入大田养殖。

七、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应加强水质管理,生长旺期间隔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kg化水泼洒一次,配合使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病害发生时要及时对田水消毒,并投喂药物进行治疗,发现有死鳖,立即捞出深埋或焚化。

八、捕捞暂养

稻田养鳖,一般采用灯光诱捕、下田踩摸捕捉和干塘捉捕的方式进行捕捞。水稻收割前后需要集中起捕时,先将水逐步慢慢放干,使鳖进入鱼沟、坑中,再集中起捕,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集中到暂养池中作为来年鳖种继续养殖。水稻收割后,沟坑内要及时注入新水,保持水深60cm以上,冬眠期间不宜换水和注水。

猜你喜欢
生石灰饵料田埂
香饵
香饵
田埂的底色
田埂似脊,父爱如山
生石灰对土壤、作物的好处与施用要求
摇曳的田埂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消毒巧用生石灰
巧用生石灰消毒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