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河蟹腐壳病的病因浅析及防治措施

2022-11-05 03:26张玉斌鹿玉龙孙修云
渔业致富指南 2022年3期
关键词:水气单胞菌河蟹

○张玉斌 鹿玉龙 孙修云

2021年6月9日,笔者接诊洪泽湖西岸的龙集镇一例河蟹腐壳病病例,该病蟹甲壳上有明显枯黄色斑点,严重者步足也有黄斑。据养殖户介绍病蟹在池中表现为摄食量明显减退,体型瘦小,不能正常脱壳。笔者初步诊断是河蟹腐壳病,同时到发病塘口进行了现场调查,并采集发病池水样和具有典型症状的河蟹病样到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一、发病塘基本情况

该发病塘口面积8.4亩,于2021年2月9日投放规格为160只左右/kg的扣蟹共16800只,平均每亩投放扣蟹2000只,5月20日发病,无死亡,至6月9日发现有少量死蟹,当天捡拾死蟹12只。6月9日上午笔者现场采集病样和水样时天气晴朗,光照较强,气温28.9℃,发病池水温26℃,水深90cm,池内水草种类为伊乐藻,覆盖率70%左右。

二、实验室检测

水质检测,针对河蟹病情主要检测了水体pH和总硬度两项指标,结果为pH8.9,总硬度29mg/L,其中Ca浓度为16mg/L,Mg浓度13mg/L。

微生物分离鉴定,从病蟹的肝胰腺分离纯化的优势菌经API生化试剂条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Ⅱ型%id值为98.8,且该菌株在脱脂奶蔗糖胰蛋白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四周有明显的透明圈,即该例河蟹腐壳病样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可产生外毒素胞外蛋白酶,有溶蛋白特性,对河蟹机体有致病性。

三、病因浅析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现场调查分析,该病例,主导因素为蟹池水质不良造成,因池中水草丰茂,水质清瘦,白天光合作用强,导致晴天白天pH过高,下午最高峰时可达10左右,对河蟹甲壳有一定的损害,易导致甲壳出现黄褐色斑块,严重者出现溃疡,加上水中硬度低,不仅调节水体酸碱平衡的缓冲能力弱,同时不能为河蟹脱壳生长提供必须的钙质,不良的水质环境,造成河蟹食欲减退,继而营养不良,免疫能力下降,而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体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患有腐壳病的河蟹易继发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发生死亡。

四、治疗方案

根据现场和实验室诊断结果,采取外用消毒剂和补钙肥水同时稀疏水草的治疗措施。

(1)外用二氧化氯(有效氯含量10%),用量0.4g/m,用法为连用2天,1天1次(或用有效成份60%的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隔1天用1次,共2次,每次用量为0.5g/m);3-5天后用磷酸二氢钙2-2.5kg/亩;病情较轻的一个疗程即可治愈,严重的2-3个疗程可以治愈,每疗程间隔17-10天。

(2)同时稀疏水草,使水草覆盖率控制在50%-60%;伊乐藻不能过于密集,应呈团簇状,不连片、不封行;如割刈草头需分片分批次交替进行,忌一次性完成;一般5月初需割刈草头一次,每次割草头后一周内不宜向池内加水,以利于水草修复扎根。及时捞除水面断根漂浮的水草,防止腐烂影响水质。

(4)用包装成蟹的聚乙烯网袋盛装生石灰发酵鸡粪挂袋肥水,用量5kg/袋,每亩放置5-6袋,生石灰按鸡粪的5%-10%添加拌匀,期间根据水色肥度,可适时取出或增加。

河蟹病害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河蟹甲壳腐壳病防控主要做好清塘工作,同时养殖过程中通过管理水草、调节水质,控制池水pH在合理范围,同时泼洒消毒剂防止溃疡伤口继发感染致病菌导致河蟹死亡。

猜你喜欢
水气单胞菌河蟹
好好刷牙能防老痴
好好刷牙能防老痴
关于北方河蟹养殖关键技术的探讨
免疫球蛋白IgY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牙周炎大鼠模型的影响
树木与细菌“联手”降雨的奥秘
酝酿
加热饭盒
水稻水气栽培试验总结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