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目标导向式教学在中国茶文化课程中的应用

2022-11-05 04:27李燕子李鹏胡治远湖南城市学院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食品 2022年20期
关键词:随堂茶艺茶文化

⊙ 文 李燕子 李鹏 胡治远 .湖南城市学院;.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的陆续发布,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线上教学将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会越来越普及。“雨课堂”作为一种智慧教学工具,能够通过微信及APP实现学生与教师在课前、课堂、课后的全方位互动学习,实现教与学的信息化。

大学课程体系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公共课和选修课,选修课作为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等重要作用。但是相较于专业课,选修课由于课时少、学生来源较分散、课程要求不高等原因,导致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因此探索新的适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选修课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目标导向理论由加拿大学者豪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要达到任何一个目标必须经过目标行为,而要进入目标行为又必须先经过目标导向行为。本研究在目标导向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雨课堂对中国茶文化选修课进行了目标导向性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

一、研究对象

2021年10-12月,选取湖南城市学院本科通识选修课《中国茶文化》的选修学生,学生分别来自20个不同的专业,包括土木工程、音乐表演、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等,共计96人。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通识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共32学时,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目标导向行为是一个选择、寻找和实现目标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使教育教学目的的达成成为可能。中国茶文化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茶的基本制作技能、茶艺茶道的基本礼仪,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具体来看,课前目标:通过课前推送相关学习视频,例如茶的起源、六大茶类的加工工艺、茶艺展示等,使学生对每次课的内容形成一定的课前认知,产生学习兴趣。课堂目标:通过课堂内容展示与互动,例如在课堂中进行茶艺展示、在课堂中重现制茶工艺等,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参与中掌握内容。课后目标:通过课后推送拓展任务,如为家人朋友泡一壶茶、参观茶文化博物馆、做一次茶文化推广活动等体验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课后任务中巩固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使知识得到进一步拓展。

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提前发布包括课程内容以实现课前目标,包括茶的起源、茶的制作方法、如何正确泡好一壶茶等相关视频、教学课件。通过平台引导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茶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线上讨论,引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通过雨课堂平台进行形成性评价管理,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评价。

以茶的起源为例,课前先通过雨课堂观看相关视频,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发起讨论:“为什么茶是中国人的一种情怀”,让学生在讨论中对茶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增强文化自信。教师也可提前发布讨论问题:“六种不同类型的茶有什么区别”,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课前目标。

课堂实施分三步:第一,再现课堂目标;第二,讲解、实施、参与教学;第三,巩固教学目标。以茶艺展示为例,首先再现课堂目标——让学生学会各种茶艺,然后带着课堂目标,让课堂助教进行现场茶艺展示,教师进行同步讲解,学生通过雨课堂进行实时互动与交流,通过演示、交流、互动实现课堂目标。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进行随堂测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通过雨课堂推送拓展任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在拓展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学习兴趣。如在茶艺展示课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展“我为你泡一壶茶“的主题活动,亲自实践和展示中国茶文化,使知识转化为实践。在实施拓展活动后,教师要让学生在雨课堂平台上分享活动内容与总结,以实现课后目标。

三、教学效果

通过课前测试、随堂测试及课后拓展平台等方式,以及最终成绩考核,确定学生最终目标的达成情况。实施基于雨课堂的目标导向式教学后,学生的平均考核成绩为(92.73±3.72)分,学生学业完成度为100%。

通过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在课程结束后实施考核,通过雨课堂发布自制课堂满意度问卷,调查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的目标导向式教学在中国茶文化选修课教学过程中的满意程度,选项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3个等级,其中选择“满意”选项的学生占比95%。

基于雨课堂的目标导向式教学通过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的学习和平台痕迹化管理,通过课前公告的通知及平台学习痕迹化的约束,学生课堂签到率为100%,随堂测试参与度为97%,随堂测试正确率为96%,学生课堂参与度较好。

四、基于雨课堂的目标导向式教学对选修课教学的积极作用

本研究显示,学生在雨课堂教学平台的引导下,能够较好地完成课前、课堂、课后的相关教学任务,实现课前、课堂、课后的相关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满意度为95%。相较于传统的选修课,目标导向式教学能够在教学中突出课前、课堂、课后各阶段的目标,从而实现课前重兴趣、课堂重掌握、课后重拓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雨课堂课前推送、互动讨论、课前检测;课堂弹幕、投稿、随机点名、随堂测试;课后讨论、测试等形式,使选修课的教学过程更为新颖,因此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较高。

相对专业课程而言,选修课对学生的要求不够,导致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高。本研究中,提前公布课前、课堂、课后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结合雨课堂平台进行课程管理,不仅课堂形式更加丰富,而且可以通过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管,让学生充分参与课程全过程,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明显提高。研究显示,学生课堂签到率为100%,随堂测试参与度为97%,随堂测试正确率为96%,学生课堂参与度较好。

基于雨课堂的目标导向式教学,能够在教学平台基础上突出学习的交互性与痕迹化管理,能够通过目标引导突出学习的目的性,从而更加直接地引导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有目标的针对性学习。本研究显示,实施基于雨课堂的目标导向式教学后,学生的平均考核成绩为(92.73±3.72)分,学生学业完成度为100%。同时,教师通过在雨课堂平台上采取课前推送、线上讨论、线上测试、线上作业等不同手段,能够使学生不断完成教学目标,雨课堂上的资料还可以反复观看,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整合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从而达成课程目标。

综上,基于雨课堂的目标导向式教学可以明显提高选修课学生的成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较高,能够较好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充分发挥出该教学模式的最大价值。

基金项目:益阳市社科课题“益阳本土茶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2021YS097);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发酵优化及代谢组学方法提高冠突散囊菌产阿魏酸的研究”(21C0664);湖南城市学院202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改项目“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路径研究”。

猜你喜欢
随堂茶艺茶文化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岚微 把红边茶文化传播得更远
Unit 1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Unit 2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校园茶艺飘香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校园侦探队随堂测试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4 STEP BY STEP随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