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食物名称的翻译研究

2022-11-05 04:27林玲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中国食品 2022年20期
关键词:菜肴命名美食

⊙ 文 林玲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传统饮食文化受到了世界的广泛重视。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食物,比如北京烤鸭、海南椰子鸡、桂林米粉等。这些中国地方的特色食物是地方民俗及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进行对外推广时需做好英文翻译,不仅要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特色,更要明晰食物材料、特性及烹饪技巧,在提高地方特色食物名称的翻译真实性及易懂性的同时,利于提升国外朋友对中国地方特色食物的认知度。本文从英文翻译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英文翻译的一些具体策略。

一、食物名称翻译概述及原则

根据食译载体的特征,食物名称是一种由单词或短语构成的小型实用文体。中国各地风味菜的命名方式有两种:一是写意名,二是使用方言或语言变体。因语言与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中国各地的许多菜肴名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的饮食文化、语言文化等。地方特色食物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可以唤起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对美食的渴求,因此许多地方餐饮经营者和旅游主管部门都应做好地方特色食物的英语翻译工作,以向国外友人宣传当地的特色美食及其他旅游资源。

(1)分类总结。译者在翻译地方特色菜肴时应注意做好中文词汇的归纳总结,例如:“羹”“汤”“粥”虽然都是类似液体状的,但是它们之间也有区别,不能简单地用“soup”进行翻译,其中“羹”要比“汤”浓,用“Curd”描述更为恰当。(2)音译结合注释。由于各地文化及特色的差异,部分地方特色菜肴的名称很难直接译成英文或采用其它的翻译方式,这时译者可以试着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既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能代表菜名。比如“烧麦”,可被译为“shaomai(sticky rice balls)”。(3)尊重文化差异。由于中西文化不同,译者要注意措辞的精确度,不能按照汉语称呼直接将其译成英文,以免引起对方的误解,要做到既忠实于原文,也要思考中华文化的传承性。例如,长沙著名小吃“臭豆腐”,它的味道很难闻,但如果翻译人员把它翻译成“stinktofu”,那么外国人就会误认为它“非常臭”,可能就不会选择尝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Pungent Tofu”,这样就不会产生任何歧义。

二、地方特色食物的翻译方法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地方美食承载着地方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特殊文化,所以许多地方美食背后都有动人的传奇故事。如果直接翻译的话,会导致以英语为母语的食客无法直观地理解隐藏在食物中的文化,影响中国美食的传播,这时便可以采用“原料+注释”的方式进行翻译。例如:洛阳名菜“长寿鱼”有着19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关于这道菜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据传,光武帝刘秀在春游时途经黄河边莽山,刘秀正看得津津有味,忽然看到一条金色鲤鱼从水中跳出来。阳光照耀着金色鲤鱼,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刘秀吃了这条鱼后,只觉得神清气爽,疲惫一扫而空,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从那以后,刘秀就经常吃这道菜,身体也变得更好了。之后,这道菜肴逐渐流传到民间,并成为洛阳的一道著名菜肴,即“长寿鱼”。根据这一传说可以将“长寿鱼”翻译成“Stewed Fish with Chinese Wolf berry”。

中国部分地方特色食品的名字传达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龙凤呈祥”“龙翼凤翼”“松鹤延年”“福寿康宁”“年年有鱼”“金银满坛”等。在翻译此类具有象征性的菜肴名字时,可采用注解方式,以突出其文化内涵。比如:可把“长寿面”翻译成“Longevity Noodles”。又如以虾、鸡为主的“龙凤呈祥”,虾、鸡代表了龙、凤,意为吉祥如意,采用注解法可以把它翻译成“Prawn sand Chicken Symbolizing Good Luck”。

地方特色食物中还有许多以地名或人名命名的特色菜肴,比如:“郑州烩面”“信阳炖菜”“道口烧鸡”“开封小笼包”“马豫兴鸡”等,体现了本地的风俗和习俗。在翻译这类菜时,若把重点放在原产地或开创者姓名上,则容易使国外食客难以理解,对地方菜的推广不利。对于这类特色菜,可以采用“姓名+地名+(烹调)+材料”或“烹调方法+材料+名称+名称+Style”的方式进行翻译。

例如:在中国,烧麦是一种用热烫面皮包着馅儿上笼蒸的点心,但是在西方并没有这样的食物。为达到翻译目的,扫除文化壁垒,可将烧麦翻译为“steamed sticky dumplings”,既能保持源语文化,又能适应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还能实现有效的文化转化,满足“文化推广”的需要。

结合食物本身进行翻译的方法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1)形状、味道。根据食品的外形和味道来命名,可以增加食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还可以适当加上图片,用于提高翻译的易懂程度,如马蹄烧饼、牡丹燕菜等。马蹄烧饼是地方的一种传统小吃,由于形如马蹄,故名为“马蹄烧饼”;而河南名菜牡丹燕菜,就像是一朵鲜艳的牡丹花飘在汤汁上,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对于这种以外形命名的特色菜肴,可以采用“意象-shaped+素材”的翻译方法,并配上图片。比如:“马蹄烧饼”可翻译成“Horse”,“牡丹燕菜”可翻译成“PeonyshapedBird”。

除了以形状命名,我国的部分特色小吃还以味道命名,食者可以直接了当地知道这道菜的味道,比如胡辣汤。对于这种菜品,可以采用“食品种类+with+主要成分”的方式进行翻译,也可以使用拼音加意译来细致地区分美食的种类。如桂花粉可以翻译成“Guihua Rice Noodles”或“Sweet Osmanthus ShapedRice Noodles”;猪肠粉可以翻译成“Zhuchang Rice Noodles”或“ChitterlingsShaped Rice Noodles”。

(2)烹饪方式。中国的烹饪方法有烧、酿、炒、炝、炸、煎、烹、扒、煨、烩、炖、煮、焖、蒸、炖、熘、贴、塌、汆、糟、涮、拔丝、挂霜、蜜炙、琉璃、卤、熏、腌、拌、醉、冻等多种。在结合烹饪方式进行地方特色食物的翻译时,要注意体现该烹饪方式的特点。如“煨”的文释义是加热,或者用小火煮,英语中和“煨”这个烹饪方法最接近的单词应该是“simmer”,是指“用文火让食物在少量的汤里慢慢地炖”。再比如:在英语里,单词“f r y”的意思是“炸”,中餐里最常见的“炒”菜也是在油里炸一下,因此“炒”这种烹饪方式的正确翻译应该是“Stir-fry”;而中餐里的“油炸”这种烹饪方式比“炒”用的油要多,则翻译成“Deep-fry”。

(3)烹饪材料。用烹饪材料来命名是地方特色食物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易于理解,能让食客对原料有全面的认识,从而让食客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如:荷香烤鸽、西瓜鸡、琥珀冬瓜、鲤鱼焙面、清汤菊花干贝等。对于以这种方式命名的特色菜肴,可以采用“烹调法+主料+ with+配料”或“烹调法+主料+ in+调味品”的方式进行翻译。例如:“鲤鱼焙面”这道菜包含“糖醋熘鱼”和焙面两部分,可翻译为“Carp Covered with Fried Noodles in Sweet and Sour Sauce”;“清汤菊花干贝”是选用水发干贝,做成菊花状,再配以高档的清汤,可翻译成“Chrysanthemum-shaped Scallop with Clear Soup”。采用类似翻译方法的还有以下几种地方美食——Hot Dry Noodles(热干面);Wuhan Noodles(武汉面条);Han-Coo Noodles (汉口面条)等。

综上所述,中国地方特色食物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翻译上的问题,译者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在保持英语的翻译习惯的同时,也要兼顾汉语的特点,这样才能在翻译中体现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菜肴命名美食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福建舰”
Chinese cuisine finds fans in Ethiopia 中国菜肴在埃塞俄比亚成功“圈粉”
中国地名命名考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美食
如何处理客人反映菜肴口味不对的情况
辣出火红年味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