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完成度的舰艇平台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研究*

2022-11-05 10:52白晓煊
舰船电子工程 2022年9期
关键词:驱逐舰舰艇贡献率

白晓煊

(91404部队 秦皇岛 066000)

1 引言

目前,国内对于舰艇平台体系贡献率的研究较少,尚无业界统一认可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对于体系贡献率,有些文献提出采用灰靶理论从装备技术角度构建指标并进行技术贡献度评估;有些文献主张利用专家经验打造装备能力规则库,通过规则推理的方法进行贡献率评估,这些评估过程和方法未将舰艇平台自身的能力水平与遂行的具体作战任务紧密相关。

体系贡献率评估是为了论证某型装备(平台)纳入作战体系后,对体系作战能力或效能的提升起到了多大的贡献作用[1],可以基于体系能力指标进行度量,也可以基于体系效能指标来度量[2]。体系贡献率评估涉及到对作战问题的深入研究,管清波等将体系贡献率内涵分为需求满足度和效能提升度两个方面[3];罗小明等的研究则侧重任务、能力、结构、演化四个维度[4]。许仁杰认为作战问题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变化多因素和涌现等特点,属于社会复杂系统[5]。对于复杂系统的评估应该剥丝抽茧,找准侧重点,才能有的放矢。为更好地反映舰艇平台对编队体系作战能力的影响程度,本文从任务完成度的角度研究评估方法,旨在提升舰艇平台的作战能力、推动装备建设发展。

2 舰艇平台体系贡献率评估架构

体系贡献率评估的研究框架是指体系贡献率评估研究的问题内涵、技术过程及其相互关系[6],建立科学的研究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使命任务是牵引装备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任务完成度是描述针对某一特定使命任务进行单次行动所完成任务的情况,基于任务完成度开展舰艇平台的体系贡献率评估时,作战效能评估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舰艇平台体系贡献率评估具体步骤包括:

第一,针对作战任务想定,采用探索性分析方法[7],选取需要评估分析的能力项指标,并设置各自的权重。

第二,对各个指标项,按照完成作战任务的要求,分析每个指标对于完成任务程度的评判标准。

第三,按照装备体系构成,通过仿真、解析计算、实验等方法计算各个指标数值,并根据设定的评判标准得到各个指标项的完成任务程度结果。采用4级评价标准“ABCD”进行具体评价,在量化计算中,分别赋予相应的量化数值,如“A”为1,“B”为0.67,“C”为0.33,“D”为0。

第四,对于指标项完成任务程度结果,采用线性加权法,综合为本级能力项完成任务程度结果:

第五,对于底层能力项完成任务程度结果,采用幂指数方法,综合为舰艇平台的完成任务程度结果:。

第六,综合评估舰艇平台的体系贡献率。

3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1 构建原则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一般都面临两方面困难。第一,要保证层次确定和指标选择的合理性,确保达成评估目标;第二,指标体系的规模和具体指标的差别会影响到评估过程的复杂度。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在保证评估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把被评估对象视为一个系统,所建的评估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被评估对象的整体情况。同时,以系统评估目标为基准,协调各分系统间的关系,制定各分系统评估目标,使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一个完整、平衡的有机整体。

二是一致性原则,指标体系中各级评估指标或评估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要与实际系统中各子系统或评估项目间的影响关系一致,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要反映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

三是完备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覆盖评估要求的所有重要方面,指标集应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通用性。

四是独立性原则,要求每个指标要内涵清晰、尽可能地相互独立,同一层次的指标间应尽可能地不相互重叠,不相互交叉,不互为因果,不相互矛盾,保持较好的独立性。

五是简明性原则,在基本满足评估要求和决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指标个数,突出主要指标,以免造成指标体系过于庞大,给评估方法的选择及后续评估造成困难。

六是原子性原则,系统总体指标分解到底层指标(评估要素)时,底层指标不能再分解为更低层次的指标。

七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由于“战场是演化的”,所以“定性”与“定量”相互之间是不可替代的,在对编队系统进行研究时片面地强调“定量”或“定性”都是非科学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是正确的方法。

3.2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评估对象为某新型驱逐舰Dg,定型列装后将取代某型驱逐舰D,设定两舰均具备远程区域防空能力,二者主要战技性能指标对比见表1(指标数据为便于分析举例而设计,非真实作战指标)。体系贡献率为完成任务程度的提升幅度,即驱逐舰Dg相对驱逐舰D,在舰艇编队遂行作战任务时,对完成任务程度的提升幅度。以舰艇编队执行区域防空作战任务为例,分析舰艇平台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

表1 驱逐舰防空作战主要指标对比表

根据任务场景,按照构成OODA作战链条的需要,赋予舰艇编队、驱逐舰Dg和驱逐舰D需完成的作战目标,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基于“能力-任务”的映射关系[8],选择对作战效果有明显影响的能力指标、忽略能够明显满足且两者差异不大的能力指标、能够突出综合效果、减少层次,确定能力指标项,并通过专家赋值设置相应的权重,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评估指标体系

4 体系贡献率评估

4.1 评估准则确立

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排序原理与标度原理,确定每层各因素对其上层指标影响的权重系数及评判准则见表2~表4。

表2 侦察预警能力评判准则

表3 指挥能力评判准则

表4 火力打击能力评判准则

4.2 舰艇平台任务完成度评估

根据作战想定完成作战试验,采集分析试验数据后,得出平台任务完成度,见表5。

表5 舰艇平台防空作战任务完成度评估

按照体系能力评估方法,计算舰艇平台任务完成度如下。

4.3 舰艇平台体系贡献率评估

对比驱逐舰Dg和驱逐舰D遂行制空作战任务时任务完成度由68.6%提升到86.4%,则驱逐舰Dg体系贡献率为86.4%-68.6%=17.8%。各指标项的比较如下图。由图可见,驱逐舰Dg在预警范围、打击范围、有效打击距离等方面改善比较明显。

图1 驱逐舰Dg和驱逐舰D效能对比图

5 结语

舰艇平台的建设发展必须立足于完成作战任务、提升体系贡献率,不断加强平台与编队作战体系的高度融合,使其与体系内其他平台共享连续不断的、协调一致的、稳定可靠的数据流、信息流和服务流,有效发挥编队体系的作战效能。

猜你喜欢
驱逐舰舰艇贡献率
舰艇入列
052C型导弹驱逐舰
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
101舰之雷霆万钧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潜艇怕驱逐舰?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中国“最强驱逐舰”下水引热议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舰艇远航中开展音乐健身操训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