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赴星辰大海之约

2022-11-06 08:51蔡金曼
国防科技工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问天中国航天星辰

本刊记者 蔡金曼/文

宇宙是人类最终极的浪漫。古往今来,人们在仰望星空时,总是浮想联翩。屈原创作长诗《天问》,李太白“举杯邀明月”,苏东坡“把酒问青天”……一代代文人墨客不仅追问宇宙与历史奥妙,更有穿透古今的无穷想象,问天求索,回响千年。

航天与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纵横中外,中国神话的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古希腊神话的太阳神阿波罗、月亮神阿尔忒弥斯,形象生动,故事精彩;敦煌壁画上飞天,梵高画笔下的星空,或栩栩如生,或奇幻迷人……“嫦娥”奔月,“羲和”逐日,“天问”问天,“祝融”探火,“阿波罗”登月,“阿尔忒弥斯”计划……神话传说与现实交相辉映。航天科技承载文化艺术,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拥有无限可能。

梦想是激发创新创造的源泉。自1956年创建以来,中国航天逐梦圆梦星辰大海,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60 多年风雨兼程,一重重困难,一次次挫折,一曲曲凯歌,一座座丰碑,集中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自力更生、自我加压、自立自强,集中体现了中国航天的与时俱进、与技俱进、与天俱进。

中国航天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形象的窗口。勇攀高峰、探索未知,向天图强、敢闯敢试,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一系列鲜明符号与元素,成为承载传统文化与浪漫情怀的靓丽名片,成为跨界融合、繁荣创作的天然载体与资源“富矿”。

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是人类文明的双翼。航天科技硬实力的跃升需要与之匹配的文化软实力。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航天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国家航天局在推动航天科技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航天科普文化建设,促进航天科技与文化艺术的跨界合作、深度融合。连续7年主办“中国航天日”活动,举办中国航天文化艺术论坛、中国航天与文化艺术探索论坛,搭建跨界交流平台;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与英国科学博物馆董事会签署谅解备忘录,推动科技文化交流深入合作;联合摄录的《飞向月球》《Hi,火星》等优秀纪录片获奖热播;支持的《东方红一号》《流浪地球2》《群星闪耀时》《外太空的莫扎特》《独行月球》《火星2079》等一批航天题材优秀作品正在紧锣密鼓创作。中国航天通过与文化艺术的跨界融合,成为弘扬中华文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金字招牌”。

宇宙无垠,探索不止。新时代的中国航天,秉持“和合”理念,更加自信、开放地站在世界航天舞台中央,与世界各国奏响航天科技与文化艺术共鸣共情的交响乐。汲取传统文化之美,传承航天精神之粹,拥抱更广阔的星辰大海,共同探索未知奥秘、携手增进人类福祉。

猜你喜欢
问天中国航天星辰
陕西力量助力“问天”出征
中国航天基金会
中国航天基金会
中国航天,叩门“天宫”
月夜星辰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问天
散乱星辰
王贞仪:不顾禁忌仰观星辰的传奇一生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Awareness Among ESL Teac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