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SIE项目教学策略探究

2022-11-06 17:28张悦霞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电气控制线路教学法

张悦霞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是中职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的专业核心技术课程,它与所学的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一脉相承,与电工中级、电工上岗等技能证的考取及学生就业息息相关,也是学生3+X技能证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该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相衔接,是合格电工人才的必学内容。因此,如何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中职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专业教师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辛辛苦苦地讲解,学生依旧兴趣不高或者睡觉。在实操教学中,部分学生不愿意进行技能训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中与教师的交流互动较少,害怕教师提问,只是被动地听讲,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趴台睡觉,没有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直接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或者没有完成作业,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

第二,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较少设置互动环节,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中职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中职的教育教学方式。影响中职改革的因素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迫切需要改革。为了提高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业成绩,提升职业技能,提出采用SIE项目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

二、SIE项目教学的内涵

SIE项目教学法是广州市增城區职业技术学校梁珠芳主任提出的。经过大量实践证明,该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质量。SIE项目教学指通过校企共建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搭台联网”以网络连线、视频直播等方式将企业专家、设备“请”进课堂,以平台的实时数据实施教学评价,缩短企业对课堂评价的反馈时间,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效对接的创新型项目教学模式。SIE项目教学法就是“依托项目,工学一体;借助信息化,产教对接”。

三、SIE项目教学策略的探索

1.优化教学目标的策略

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预设。基于SIE项目教学法,教学目标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侧重于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具有可操作可评价的特点,也更能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基于SIE项目教学法,制定可操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活动的落脚点,科学的目标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有利于教师监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设置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应尽量使用可检测的行为动词,检测出学生行为的变化,如绘制电路图、说出概念等,尽量少用掌握、理解等。其次,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具有可评价性,学生经过一系列课堂活动之后,学生和教师通过教学评价,检测到学生知识层面及能力层面的变化,从而反馈目标的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可评价性,从侧面体现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同时对项目的设置和课堂环节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

在中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教学中,鼓风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说出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逐步养成严谨的思维;完成线路的安装与维修,在实践中学生逐步养成精益求精及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根据该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两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正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改造;任务二,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通过任务一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根据要求完成电路的改造,通过任务二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熟悉安装工艺,逐步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师运用可检测的行为动词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指出学生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变化,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基于SIE项目教学法,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指导项目内容的设置,反映项目的完成度。学生完成项目后,教师通过评价项目,检验项目的可行性,从而验证目标的可操作性。

(2)基于SIE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中职机电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劳动者,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因此,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制定相应的职业素养及技能目标,在学习中重视素养及技能目标,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该目标,在教学评价中落实目标。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逐步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实操教学中,学生要养成规范操作的意识及5s管理要求。因此,每次上课都必须落实任务——模拟企业的早会,检查学生的穿着,落实安全教育和5s;实操过程中,明确任务过程中工具的规范摆设,保持工位的整洁与干净;实操结束后,践行5s管理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在学习中逐渐重视素养目标的养成,最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因此,基于SIE项目教学法,教师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设计项目、分析项目、完成项目,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技能、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2.优化教学内容的策略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载体,涵盖各种教学要素。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及知识框架的构建,关系着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基于学情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岗位需求,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

(1)以岗位为依据,确定项目

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生产与维护的技能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岗位要求为依据,努力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习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后,学生能够进行电气线路的分析、安装与调试。因此,设置相应的学习项目,通过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2)以项目为依据,统筹兼顾

教师整合教学内容,以任务为依据,统筹兼顾。SIE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核心,通过师生间不断地交流、探讨、提炼与总结,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师将教学内容整合成项目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项目的层次性,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不同层次的学习项目,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困生完成基本的项目,学优生在学习基本任务后则进一步完成开放型项目;第二,项目的真实性,来源于工业生产中的例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教学案例,明确故障发生的原因及检修方法,有助于将知识迁移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

3.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构成。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是吸引学生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深度、广度及有效度,学生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都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标志。基于SIE项目教学法,将从设计项目、分析项目及完成项目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投入教学活动。

(1)创设情境,引出项目的策略

第一,创设趣味性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种方式,如引入社会现象、工业生产中的例子等,通过具体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中,教师创设电动葫芦加工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点动控制线路。

第二,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求知欲望。教师将真实的情境融合于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明确知识运用的场合。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来源于实际的工业生产,主要培养学生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维修的核心技能。对于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某企业测试车间有一辆“轨道小车”,现需要安装控制线路,使轨道小车能够在轨道上自动往返运动,将学习任務与真实的情境练习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创设应用型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创设应用型情境,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中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中的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将具有点动功能的风扇,改造为具有连续正转的风扇,并且改造成功后的风扇可以参加专业义卖。教师创设应用型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且能与生活的实例相联系,在学习中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2)分析项目,明确思路的策略

第一,提供学习支架。学生接收项目后,首先要分析项目,明确思路。为了帮助学生分析项目,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理清项目的目标。教师设置学习支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能够真正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标,形成初步的方案构思。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中的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教师引出任务后,提供微课视频等资料供学生学习,学生借助学习支架,建立框架,明确思路,形成初步的构思方案。

第二,组建学习小组。教学中,一般2~4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小组既分工又合作,分工既要落实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防止学生搭便车,又能借助小组间的团队力量,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教学中,在实操学习中,由两个学生组成训练小组,分析学习任务,确定实操的步骤与方法,形成整体思路。

(3)探索研究,完成项目的策略

第一,自主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探索课堂内容。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中的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学生自主学习控制线路的元器件组成、各部分的作用,为后续分析电路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及学情特点,教师组织学生采用角色扮演、协作等方式开展学习。角色扮演就是学习者按照角色期待,对角色进行扮演,获得宝贵的学习经历。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由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如担任采购员、维修电工等角色完成鼓风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各司其职,并且轮流替换,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更易于迁移到实际的工作中。协作是两个或以上的学生共同完成同一个学习内容。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实操中,两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完成换气扇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一个学生完成主电路的安装,一个学生完成辅助电路的安装,学生之间分工合作,从而保证总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相处。问题解决,该模式首先要确定问题,学习者根据教师提供给的学习支架,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借助图书馆、网络等资源。

第三,学习资源设计。教师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学情作为起点,设计学习资源供学生交流学习,学习资源具体包括:导学案,微课,电工模拟软件等。基于SIE项目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为了便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进行成学习项目,形成基于SIE项目的适合学生学习的导学案。“微课”是教师针对某个内容展开教学的视频,短小精悍,一般为10分钟左右。如小车位置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将该内容制作为微课视频,共享在班级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学习内容。电工模拟软件就是借助电脑软件,对控制线路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在基于SIE项目的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教学中,学生按照电路原理图,借助电工模拟软件,学习线路的组成,完成线路的布局、连线并调试。在实操前进行模拟仿真,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全局意识,而且节约了实训耗材。

4.优化教学评价的策略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基于SIE项目教学,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组成,即学业测评及项目评价。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引领作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教学评价:

第一,项目的过程性评价。在SIE项目教学法中,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则开展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项目达成度,发现学生的学习优势与不足,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任务,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在中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教学中,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即项目的过程性评价,评价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接下来的任务设置提供参考的依据,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变化。

第二,评价主体多样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教师及企业专家参与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教师和学生,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评价,既能从学生的角度发现自身的优势或不足,又能从教师的角度,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及时连线企业专家,将企业的一些先进理念引进课堂教学中,并能明确学生与教师评价的异同,更能明确企业的需求,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上的不足。在中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教学中,学生参与评价,明确项目的完成情况,有利于学生明确评价标准;教师参与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专家参与评价,引起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通过一次次的学习与评价,明确自身的进步与不足,为后续的学习指明方向。

四、结语

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笔者在20电机1、2开展教学实践。教师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学习项目一,20电机1、2的项目评价分别为75.3和75.9,学业测试分别为74.2和73.9。教师采用SIE项目教学法在20电机1开展项目二的学习 ,20电机2采用传统方法。20电机1、2的项目评价为80.3和76.5,学业测试分别为78.5和75.9。结果显示,20电机1成绩的提升幅度更为明显,因此,采用SIE项目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特约编辑 梁珠芳

猜你喜欢
电气控制线路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PLC控制变频调速电梯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对基于PLC的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
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应用分析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HVDC线路保护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10KV线路装纵差保护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