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客,归去来

2022-11-07 06:19秦兆基
苏州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长洲苏州

秦兆基

终归苏州

大唐德宗贞元元年(785)秋,诗人刘长卿离开栈留一年多的扬州,买舟顺运河东行,第三回来到苏州。

刘长卿虽官至刺史,四品黄堂,但清廉自律,宦囊羞涩。箱笼里除了衣裳、书卷外,别无长物,挈妇将雏,人也只有三口。一叶轻舟,不几天,就进入苏州境内。

在望,朱塔,赭黄的院墙依然,该是普明禅寺,俗称寒山寺的所在。

记得,二十八年前初到苏州时,自己还是一介布衣,同行的还有同是布衣的襄阳才子张继。

记得,再往前推一年,天宝十四载(755),自己初隽进士,适值安禄山范阳叛乱,京师人心浮动,发榜后,礼部顾不上琼林宴,吏部解褐试也被无限期推迟,入仕无望。又一次衣冠南渡,刘长卿来到扬州淮南道节度使院。恰好宰相崔涣衔肃宗之命,来到江东选才。刘长卿献上的诗卷,被一眼看中,就被着令去苏州,由郡里具体安排。——事见《旧唐书·崔涣传》:“时未复两京,举贤路绝,诏涣充江淮宣谕选补使,以收遗逸。”然而,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每个江左士子都能碰上。张继,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没被挑选上,只能到浙西去谋发展。睹景思人,长卿想起张继来了。

记得,三年前,刘长卿赴随州刺史任所途中,于洪州来到张继夫妇的灵柩前吊唁,留下诗章《哭张员外继》。昔人已矣,长卿不禁默诵起这位故友的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残暑未退,舱内有点闷。刘长卿坐到舱口,看着两岸从船边退去的花木、农田、野渡、房舍、兰若,风景不殊,人事已非。刘长卿默想平生,六十七岁,早应该致仕返乡,“归卧青山郭”,过上漱石枕流的生活了。往事历历在目,十年困于场屋,年近不惑方搏得一第;入仕后,两遭贬谪,一度入狱;年逾六十,方得为随州刺史,但上任未及两年,就因淮宁军节度使李希烈作乱被逐,不得不逃至扬州。暂居扬州,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打算,一则女婿在那里任官,好有个照应,二则扬州离湖湘较近,随州一旦收复就可以返任,可是占据那里的叛将李思登归顺后,朝廷随即就任命他为随州刺史,而将原刺史刘长卿置之不顾。见怪不怪,长卿得知这样的结果,反而平静下来了,事情终于有个了断。不能久客此间,得安排一下人生归程。

归去来!回到仕进之初待过的苏州。

去江东,归隐苏州,好在那里还留有任长洲县尉时置下的别业。在被贬谪要离开的时候,曾动过变卖的念头,但是他实在有点舍不得。——从县衙归来,沿着纤道走时,长卿常勒马远望西北一带的山丘,“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止步路边长亭小坐,细细地品味,“扪萝披翳荟,路转夕阳遽。虎啸崖谷寒,猿鸣杉松暮。”心神飞越,仿佛自己攀着萝藤,劈开荆棘,在山间穿行,夕阳很快落下去了,听山中虎啸猿鸣,顿感几分寒意。想了又想,小院,也许不失为日后栖身之所,于是就将宅院托付邻家照管。想到这里,长卿不禁窃窃私笑,当年误打误撞,居然成了深谋远虑。

“长安路绝鸟飞通”,不能再回到嵩阳少室山下的读书地,伊水之滨的龙门山,再去看一眼千峰秋色,沙上新月,听一下夜泉清响,山寺晚钟,只能却把他乡作故乡,赋一曲归去来兮。

二客姑苏

内河一段,船行很慢,河道迂曲,河底淤积着厚厚的泥沙,艄公要用船篙拼死力撑开去,船才能一点点地往前挪动。

挨到上灯时分,一家人方才抵达虎丘山西边的故宅。托付照料宅院的邻家老叟早过世了,如今来迎接的是他的儿子。

院舍打扫得很干净,全然不像多年没有住过人的样子。刘长卿从书箧中捡出当年离开这座小院写下的诗《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

万事依然在,无如日月何?

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

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见多。

唯馀旧山路,惆怅枉帆过。

记得,那是肃宗乾元二年(759),自己第二次来到苏州却又不得不告别的时候,算算已有二十五年。这次居留的时间并不长,不及半年。

早在前一年,二月间,刘长卿突然犯事,先是罢去代理的海盐县令,接着又罢去长洲尉,陷身缧绁。

罪名是什么?没有留下文字记载,刘长卿自己也不想多讲。只能从其诗中去推详。“冶长空得罪,夷甫岂言钱?”(《非所留系寄张十四》),看来案情和钱粮有关。冶长,公冶长,《论语》中的君子,被诬陷入狱;夷甫,王夷甫,口不言钱,而名之为“阿堵”,长卿以之作比,为自己辩白。《新唐书·百官志》(四),述及县尉职分为“分判众曹,收率课调”,县尉,除了维护地方治安,财税管理也是其职责范围之列。刘长卿容有疏忽之处,被人构陷。其友独孤及说得明白,“(刘长卿)傲其迹而峻其政,能使纲不紊,吏不欺。夫迹傲则合不苟,政峻则物忤。故绩未书也,而谤及之,臧仓之徒得骋其罪孽。”(《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刘氏为人孤傲,执法严峻,虽能使政务管理有条不紊,属员忠于职守,但因他孤傲会得不到支持,执法严峻会遭到反对,所以其功绩不仅不会被著录,毁谤也会跟踪而来,臧仓之类的小人也就能趁机施其伎俩,进行诬陷。

关了几个月,“传闻阙下降丝纶,为报关东灭虏尘”,唐军收复东京洛阳,圣上大赦天下,刘长卿减等治罪,被贬为南巴(今广西电白)尉。但又因另一涉案官员上告,朝廷就着令他留在洪州等待重推——再次审理。

归去来!

上元二年(761)秋,离别苏州两年后,刘长卿重新回来接受甄别。

在等待重推后的决定期间,他重新回了一次长洲县衙,与县丞袁君在庭院中把盏小饮后,赠诗作记,题曰《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赠袁赞府》:

却见同官喜复悲,

此生何幸有归期!

空庭客至逢摇落,

旧邑人稀经乱离。

湘路来过回雁处,

江城卧听捣衣时。

南方风土劳君问,

贾谊长沙岂不知?

从箧中捡出这首诗,再读了一遍,长卿觉得其时的情境恍如眼前。

唐时长洲县署在如今的旧学前,玄妙观东北。想起在职的那个时期,此间人烟稠密,骑马进入街坊时,每每受阻,如今却是“旧邑人稀经乱离”。原来在刘长卿离开苏州后,上元元年(760)宋州刺史刘展背叛朝廷,其部陷宣州(今宣城)、苏州、湖州等地,姑苏城垣被毁,人民流离失所。

记得,自己是那年秋天回苏的,张继春天时来过,有《阊门即事》记下见闻。诗云:“耕夫百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江南二百多年来没有见过兵刃,此回却遭到这番浩劫,想到这里,不禁为之怃然。

空庭,主客默默相对,袁赞府忽问起南方风土人情,这一下触动了刘长卿的心筋,潇湘夜月,洞庭叶落,君山猿啼,对江东人说来,都是新鲜事,何况还有南巴鲛人泪水化为珍珠的传奇。但长卿不想谈这些,只说了自己于长沙过贾谊故宅的事。乾元二年(759),长卿贬南巴时曾至此凭吊过。“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少年才俊贾谊得遇贤君,又值明时,命运尚且如此,自己的遭遇又算得什么?

重推,不过是走过场。仍维持原有结论——刘长卿还是到南巴谪所去任县尉。

离别苏州前,刘长卿去了趟无锡,看望在那里充当县尉的知友皇甫冉。两人把袂同游了太伯城,刘长卿写下《登吴古城歌》。诗云:“伍员杀身谁不冤,竞看暮树如所言。”“天寒日暮江枫寒,叶去辞风水自波。”既然一切都会成为过往,都会消逝,自己又何必介意个人的那点委屈呢?

归去来!

长卿后被起复,任鄂岳转运留后、检校词部员外郎,但因得罪了郭子仪的长婿鄂岳观察使吴仲孺,又被诬陷,罢官不说,还差点送掉脑袋。幸而有仗义执言的官员为自己辩白,得到从轻处理,被贬为睦州司马。在睦洲待了近九年,方升为随州刺史。本想在自己生命的晚秋有点作为,不意又被赶走。检点旧作,回想起来,能在青山绿水畔栖居并非易事。想到这里,刘长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始尉长洲

归来后的刘长卿,年事已高,又患有疝气隐疾,行走不便。旧时痛饮酒把臂长歌的朋友,有的成了古人,有的不知道飘零到何方。大多数的时光,他就只能在山塘河边长亭中与野老交谈,默守水光山色,于董理旧作之中检点平生。

刘长卿寻思,自己终归苏州,不仅因为姑苏明山秀水、风色宜人,有别业可栖,而且因为在这里他遇见了提挈过和帮助过自己的长者。

记得,至德二年(757)春天,年近四十的刘长卿,来到苏州,叩见礼部侍郎浙西节度使兼苏州刺史李希言,投献上诗卷。

李氏激赏他诗卷中的组诗《杂咏八首》。这组诗透过分咏的八物,曲曲折折地道出这位出身寒素的士人,期望援引的急迫心情和窘困潦倒的困境。一如其中《晚桃》所咏:“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长在凹地里,春风吹不到,花期迟了,成实无望;一如其中《白鹭》所咏:“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如有好风借力,就可立致青云。

长卿祖籍宣州(今安徽宣城),家居洛阳,其上世仅知其祖父刘庆约有一诗传世,曾任考功郎中,品秩虽较高,五品上,但是个闲职。“长卿”这个名字,大概是祖父起的。“长卿”,汉代文人司马相如的字,袭用其字,无非是期望这孙儿能像司马相如那样立致卿相,学究天人。可是,长卿长期沦落,所幸能得苏州刺史李希言赏识,得为长洲县尉。

县尉品秩为九品上,相当于如今正科级,官卑、事繁、任重。处理不完的簿籍,觥筹交错的应酬,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让这个怀着治国平天下、致君至尧舜理想的儒生,感到压抑。这种心情,在一首送别友人严士元的诗中传递出来了:

春风倚棹阖闾城,

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

青袍今已误儒生。

千年而后,明末清初的苏州诗人金圣叹,激赏诗中“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细无声”一联,谓:“其阴其晴,身自受之,又向何处相告诉也。三四,承阴晴极写绵,言浸润之潜,乃在人所不意。”此联以微雨不觉、闲花自落不为人注意的细节,曲尽了江南梅雨时节迷蒙凄清的美和抒情主人公抑郁的情怀——“青袍今已误儒生”,区区一尉,沦居下僚,带来了新的精神焦虑。

命运似乎不如他所料想的那样糟糕,年底,长卿去苏州另一属县海盐(今属浙江)摄令,就是代理县令。这大概是苏州刺史李希言和苏州别驾阎钦爱的见重。对于李氏,在苏州直至后来,长卿多有诗作呈献。对于阎钦爱,投献的诗作该是有的,但只找到两篇祭文。一篇是盛赞阎公才华风仪的,“盛德茂才,如山如河。玉山清迴,冰姿峨峨。独鹤不群,孤松无柯。”看来阎长官也是清廉正直的长者,无怪乎同调相引;另一篇则是侧重倾吐知遇之恩的,“长卿昔尉长洲,公为半刺(州牧副手)。一命之末,三年伏事。爱我以文,奖我以吏。”长卿被推荐去代理海盐县令想必是出于阎公的推荐。

刘长卿被革除所摄的海盐令和入狱,是在李希言、阎钦爱两位调离苏州之后不久发生的。失去靠山,一度被视为苏州政治明星,半年光景就从县尉擢升为代理县令的刘长卿一下子就投入大牢。在长洲狱中,刘长卿绝望,挣扎,一首首诗投寄给当下的、昔日的上级和朋友,惊呼“直道天何在”?自己到了“无泪可濽然”的地步,朝着狱中壁上画的佛像膜拜,祈愿,萌生希望,但又觉得“地狭青莲小,城高百日迟”,佛力未必无边。所幸有惊无险,大赦,减等处置,以戴罪之身去洪州,去南巴。

飘零到何方?难卜,但总会在记忆中留存患难中援救过自己的长者。

行前,又投寄了一首诗给已经去浙西任职的礼部侍郎李希言,“累辱群公荐,频霑一尉微”,谢谢让我当上县尉,“去缘焚玉石,来为采葑菲”,群小追求的目标是玉石尽焚,去除一切眼中钉;他们汹汹而来,是拔了萝卜再拔芜菁,不单要摘叶也要除根,矛头不只是对着我这个小吏。“州县名何在?渔樵事不迟。故山桃李月,初服薜萝衣。”在州县里充当下曹从事,有什么意思?不如归去,渔樵耕读徜徉山林。

刘长卿重读了这些诗,一次次发誓归隐田园,又一次次重新走上宦途,听从命运的安排。仕途求进,还是山林归隐?士大夫们总是难以抉择,岂独是我刘长卿一人。

想到这里,长卿不觉有种莫名的轻松,吟出赠别女婿崔真甫、李穆赴扬州诗中的几句:

狎鸟携稚子,钓鱼终老身。

殷勤嘱归客,莫话桃源人。

鱼鸟莫相猜,终老是乡,忘记吧,不要再话起屡踣屡起,仍不倦前行而如今已在桃源的老人。

五年后,山塘河畔,玳玳开了,荼蘼开了,黄菊也开了,但见不到赏花人刘长卿的身形;文学江湖,也见不到刘随州的锦绣诗章。

刘长卿新旧《唐书》无传,地方史籍失记,生卒年无考。

千百年后,当代学人杨世明先生在《刘长卿年谱》中,写下:

唐太宗开元六年(718)长卿生,一岁。

……

贞元六年(790)长卿七十三岁。可能在年内卒。葬地无考。

何处悼倦客?在嵩阳,洛阳,宣城?或在苏州,在刘长卿咏及之处——吴淞江边,横山,支硎山畔,明月湾旁?还是让我们从诗集《刘随州集》中走近他吧:刘长卿,其诗诸体俱擅,尤工五言,承盛唐遗绪,开中唐新风。集中存诗五百余首,留苏期间的诗作约六十篇,七十六首。是唐代客居苏州时间最长、终老于斯乡的诗人。

猜你喜欢
长洲苏州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赞船工
选拔赛
长洲水利枢纽建成“船舶吃水智能化检测与预警系统”
西江航运干线长洲枢纽船闸上半年货物通过量突破6000万吨
太平清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