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克服“本领恐慌”

2022-11-08 01:26郝顺清
企业文明 2022年10期
关键词:恐慌本领党员干部

文/郝顺清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党员干部执政本领的提升。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既面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和更高期待,又面临各种复杂多变的风险和考验。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执政本领、克服“本领恐慌”,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迫切需要。

基层党员干部“本领恐慌”的主要原因

基层党员干部“本领恐慌”主要是指受自身能力及客观环境等因素影响,不能及时有效完成相关工作或任务,从而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基层党员干部往往需要同时处理多项工作,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所以无法在某项工作中做到专注精通。进入新时代,但有些基层党员干部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仍停留在过去,认识不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导致创新能力不足,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非常了解,但却与实际脱节,导致一些良好的发展理念不能落地生根,发展成效不能很好彰显。群众工作本领不足。随着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有些基层党员干部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更有甚者对公众情绪的表达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害怕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缺少依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基层党员干部克服“本领恐慌”的办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对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是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基础性力量,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需要从多个方面增强自身本领,努力克服“本领恐慌”。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基层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才能对新变化新动态应对自如。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不论工作多忙,任务多重,都要挤时间学习,要秉持“缺少什么就学习什么”的原则,坚持做到原原本本学原著悟原理,系统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积极掌握欠缺的专业知识,克服理论武装不足的短板。通过学习,切实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党员干部的过硬本领需要在一线长期实践锻炼中逐步形成,而“本领不足”很多时候表现在不能很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层工作距离群众最近、困难矛盾最集中,随时随地可能遇到新的问题与挑战,对于基层党员干部而言,要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积极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与工作能力。基层党员干部作为直接接触群众的“关键少数”,必须掌握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牢记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群众解决现实问题,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化为个人履责的奋斗目标,并真正落实到实践中,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具体工作中,基层党员干部要精准把握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灵活运用最新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做到精准施策,有效回应群众的利益关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同时,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要保证公平公正,做到依法用权,真正解决群众诉求问题,以增强公信力为导向,形成凝聚群众的强大力量。

基层事务看似多是琐事小事,实则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要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基层党员干部只有练就过硬的本领,迎难而上、敢担当、敢作为,才能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

猜你喜欢
恐慌本领党员干部
小透明,大本领
“本领恐慌”与“看家本领”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谁的本领最大
谁的本领大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党员干部要姓“党”
MERS可防可控别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