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起点六年制农村卓越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

2022-11-09 01:59曙,蒋蓉,李
山东体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卓越师范生体育教师

陈 曙,蒋 蓉,李 婷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2;2.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课程、教学与教师三者通常被认为是构成教育学的三大支柱。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高质量的教师对整个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支撑作用。随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师范教育转型已如火如荼,但在转型时也出现了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培养同化、小学师资的培养过程与基础教育脱节、培养的师范毕业生难以胜任小学教育工作等弊端。国家十分重视教师教育问题,2014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通知,号召高等院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下称《意见》)积极申报,并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遴选与评审,最终确定了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这些改革项目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及特殊教育教师5个层次,其中20项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如,首都师范大学的《小学卓越教师培养路径的研究与探索》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公费定向农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等项目。教育部要求已获立项相关高等院校务必高度重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在招生选拔、培养模式、协同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确保改革项目顺利实施,以加快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体育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的培养规格和质量对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招和中招体育师范生是我国小学体育师资的主要来源。然而,高招体育师范生经过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系统学习,毋庸置疑能胜任小学体育教育任务,但对小学其他学科的教学则无所适从;中招体育师范生学习儿童通识课程较多,缘于学制短,他们的体育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相对较弱,体育教学工作能力明显不足。这些都是小学体育师资培养所面临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体育师资匮乏,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亟待提升等现状客观存在。因此,为推动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培养农村卓越小学体育教师迫在眉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实施《公费定向农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项目过程中,对培养农村卓越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探索,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个案分析其培养成效、实践探索、基本特征,以及从个性到共性的重要启示,以期为我国普通师范院校培养农村卓越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借鉴。

1 个案的教育成效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先谈到的就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而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教师培养不仅存在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致使师范毕业生不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问题,还存在教师教育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因此,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目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与紧要任务。部分高校早已认识到这些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如,作为全国最大规模小学教师教育和公费定向乡村小学教师培养的高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坚守师范教育净土,以培养高素质农村小学教师为办学宗旨,构建了培养乡村优秀小学教师的“一师模式”,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初中起点六年一贯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按照“初中起点、六年一贯;综合培养、分向发展;三性融合、三位一体;实践导向,能力为先”的模式面向生源计划农村地区招收应届优秀初中毕业生,以培养优秀小学骨干教师。农村卓越小学体育教师是“初中起点六年一贯制”培养计划中分科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在籍在册本科学生总数达1000多人。其中,高招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有400多人(高招体育师范生),“初中起点六年一贯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达600多人(初招体育师范生)。对于纯粹培养农村卓越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已初具规模。

通过近10年的教育实践探索,初中起点六年制农村卓越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成效显著。首先是小学教育特色鲜明。初招体育师范生是小学教育专业(体育教育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教育专业早在2010年就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时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许涛就农村小学教师培养问题,专门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进行调研,并对六年制师范生的培养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在2013-2014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中,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被评为五星级(五星级共6所,该专业办学单位共146所),位居第一方阵。小学教育专业分科方向的六年制体育教育专业同样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与办学水平。其次是小学教育能力强。现如今,2010级初招体育师范生毕业已满4年,回访用人单位得知,他们以其知识广博、技能全面、综合素养高,深受单位(农村小学)欢迎。尽管从事教学工作刚满4年时间,但初招体育师范生均能独当一面,有的成为教学骨干,有的还担任了农村小学的中层领导。第三是综合知识与能力扎实。2018-2019年11月举行的全国体育教师资格证笔试,近200名六年制初招体育师范生和180名四年制高招体育师范生同时参考,且报考的主要是小学体育学段。官网笔试成绩统计结果显示:六年制初招生通过率为87.9%,四年制高招生通过率仅为73.3%,初招生通过率高出高招生14.6个百分点。初招体育师范生在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以及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第四是专业技能水平高。近年来,学校组建了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啦啦操、女子排球、女子篮球、男子乒乓球等校级代表队,初招体育师范生是这些竞技比赛项目的主要生力军。代表队先后参加国家级、省级以上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武术等项目比赛,共夺得金牌247枚、银牌125枚、铜牌118枚。辉煌成绩与奖牌、奖杯无不彰显初招体育师范生强劲的专业竞技实力。

2 个案的实践探索

2.1 招生选拔: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立足培养小学体育教师

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的创新有着本质的联系,教育发展必然要求教育政策的创新,而教育政策的创新又紧紧指向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农村教师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为解决农村教师短缺,优秀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如,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2)等,教育部也出台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2007)等,为培养优秀农村教师提供支持。免费师范生(现称公费师范生)就是其中的重要政策,从2007年开始在6个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招收免费师范生试点,毕业生回生源地的中西部中小学任教。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积极落实国家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自2010年伊始承担湖南省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培养工作,并于当年秋季按照“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免费培养、定向定期服务”的原则,面向湖南省农村地区初级中学应届毕业生实施选拔招生。根据培养类型与目标,设置“普通计划”和“乡镇任教计划”。这2种计划均是从县(市、区)招生,不同的是“普通计划”师范生回县(市、区)就业,“乡镇任教计划”师范生回乡(镇)就业。招生选拔程序为“学生报名→学校推荐→县市区教育局初选→市州教育局和培养高校综合测试→考生体检→市州教育局预录→县市区人民政府与考生签署培养协议→培养高校录取→省级教育厅审核”。

体育教育是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首批列入六年本科层次的招生专业,以培养卓越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为宗旨。其招生选拔由文化课中考笔试和专业面试2部分组成。考生须参加户籍所在地中考,且中考总成绩不低于当年户籍所在地公布的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然后,参照初招体育师范生招生计划数1:3的比例,按考生中考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体育专业面试考生名单。专业面试为测试考生基本素质(80分)和专项素养(20分)两项内容,共计100分。基本素质测试项目为100米跑(40分)、掷实心球(40分),专项素养测试为每位考生展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技能(20分)。考生总成绩为中考笔试成绩总平均分(权重为0.7)、专业面试成绩(权重为0.3)两项之和(按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最后按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择优录取。根据教育政策,公费定向六年制体育师范生免缴学费、教材费、住宿费及军训服装费,其所需费用由省财政公费承担;并按有关规定享受国家、省和校级奖助学金等政策,在资助政策范围内与其他在校生享受同等待遇。初招体育师范生通过6年学习,成绩合格者颁发四年制本科毕业证,及学士学位证书。按照《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协议书》要求,普通计划毕业生回生源地的县(市、区)任教,乡村计划毕业生回生源地的乡(镇)任教,服务期不少于6年,任教岗位及编制由签订协议的区县负责落实。未履行协议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毕业生需退还公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

2.2 培养模式:儿童教育本位的“2+4分段”,“综合培养,分向发展”

教师培养模式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实施儿童教育本位的“2+4分段”培养模式。其中,“2”“4”是指时间上的分段,即新生入学后的前2年注册中职学籍,主要从事综合文化课程学习,然后通过“学籍转换”考试(即中职学籍转换成大学本科学籍的考试,未通过学籍转换考试的学生,则转入三年制专科层次的小学教育相关专业学习),换入对应专业的院系进行4年本科的学科专业学习。无论是从时间分段还是从课程设置上看,“2+4分段”培养模式实质就是一种“综合培养,分向发展”的六年一贯制小学教师培养模式。“2+4”中的“2”侧重儿童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4”则注重分学科方向能力的发展。这种培养模式已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它的最大特色是以“儿童教育”为本位,也只有以儿童教育为本位,能为儿童提供适合教育的小学教师,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才是卓越小学教师之“卓越”的核心所在。“2+4分段”教育模式为我国培育农村卓越小学教师探索了一条创新之路。这种创新不是局部的,而是全方位的,更是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本位”观念的根本性改变。

就体育学科来说,在体育教学的“学科本位”规制下,高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大学4年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胜任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无可非议。然而,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更需要全科型教师,体育教师兼任其他课程已司空见惯,显然“学科本位”培育的高招体育师范专业毕业生则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培养的中师班体育师范生在体育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相对较弱,体育教学实践能力明显欠缺。儿童教育本位的“2+4分段”六年一贯制培养模式既注重体育师范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又关注他们体育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深层发展。与学制4年的高招学生相比,“2+4”六年制的初招学生更早接触专业技能学习。缘于初招学生年龄较小,接受能力强、可塑性较高,且从事专业技能学习时间跨度长(6年之久),致使他们专业学习低龄化、技能训练系统化,更容易形成人们常说的达到专项运动技能“童子功”的境界,产生显著的学习成效。因此,儿童教育本位的“2+4分段”“综合培养,分向发展”的培养模式很好地解决了高招和中师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弊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经过10年农村卓越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的实践探索证明,“2+4分段”“综合培养,分向发展”是一种全新、行之有效的小学体育师资培养模式。

2.3 课程体系:构建“三性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夯实学生专业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对于课程的意义在于,聚焦课程学习内容并让学习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建立紧密联系。当前体育教师教育质量问题“不是教学本身的问题,而是课程设计问题”。按照农村卓越小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要求,科学设置六年制小学体育师资培养课程,着力提升体育师范生教育专业品质。为体育师范生设置“文化通识”“小学教育”“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和“教育实践”5大课程模块。每个模块课程自成序列,又相互配合,构成融“高等教育共性”“师范教育个性”“小学教育特性”和“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三性一体”农村卓越小学体育教师课程体系。学科知识是学生学习内容的直接载体,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形成必须借助体育学科知识来有效实现。对于体育师范生来说,文化通识课程重点培育教师职业道德和从事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教育课程主要培养小学教育综合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着重夯实体育教育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及个人专长,教育实践课程则是着力提升体育教学技巧、教学研究与教育创新能力等。

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在注重理论课程、发展学生教育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不能忽略师范教育的根本特性。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关系问题是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的学时分配问题。初中起点六年制卓越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时长为12个学期,累计约7000学时。其中“文化通识课程”占总学时的27.6%、“小学教育课程”占23.2%、“专业必修课程”占17.1%、“专业选修课程”5.1%、“教育实践课程”占27%。要培育卓越小学体育教师,必须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鉴于此,对初招体育师范生的培养课程不仅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也要重视普通话、简笔画、“三笔字”、体音美艺术素养的培育,更要突出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小学体育教育实际的课堂教学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师教育近百年的培养小学师资优势。与此同时,还要大胆创新,探索与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如“学生自学→分组讨论→集中归纳→教师讲解→针对练习”“教师设问→学生自学→小组研讨→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案例学习→自主备课→分组试讲→师生评议→反思改进”等,以快速提升初招体育师范生的综合素养。

2.4 技能实践:“双轨制”训练体系及“一体两翼”促进机制

2.4.1 实施“双轨制”技能训练体系

教育功能的彰显依托于教育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基础学科。这种学科性质决定了体育师范生专业技能实践训练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体育运动技能的习得与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须经历“泛化”→“分化”→“自动化”等阶段,需不断强化练习,方能做到熟能生巧。因此,根据六年制初招体育师范生作息时间,安排系列化训练,实施课内和课外并举的“双轨制”训练体系。学生课内“学会”,做到理解和会做,课外“学好”,做到熟练和运用自如。教师课内解惑难点,学生课外重点突破,并持之以恒练习,逐渐形成运动技能。首先是课内系列化教学。课堂是实施体育课程目标的主阵地,是传递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科学锻炼方法等的主要场所。系列化教学一是表现在专业必修、选修课程的课业学习和训练上。如,少儿田径、少儿体操、少儿篮、排、足球等,以及少儿足球专修、少儿乒乓球专修、少儿健美操专修、少儿武术专修、少儿形体舞蹈专修等课程。二是体现在小学体育师资教育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上。如,普通话训练、教师口语、书法、体能基础训练、专项基础训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三是反映在每次专业课相关专业教师选派学生组织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如,课前让学生带全班同学做体育热身活动、体育游戏等。其次是课外系列化训练。这类学习和训练主要安排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以提高师范生的小学体育教师岗位适应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并迅速成长变为卓越。系列化训练一是落实体育实训与实践。在体育教育见习、实习或顶岗实习之前,初招体育师范生必须进行体育基本功训练(队列、队形、口令与指挥等)、微格教学、听课、说课、撰写教案等。二是狠抓“早训”。“6年”中的前4年,初招体育师范生必须进行早训,以提高身体素质和相关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三是强化“晚训”。利用“2+4分段”进校头2年时间,规定学生必须上晚自习,进行体育技术、技能和“三笔字”、教师口语等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让训练常态化、制度化。

2.4.2 建立“一体两翼”能力促进机制

为了督促六年制初招体育师范生完成专业学习任务,迅速提升小学体育教育能力,制定《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考核办法》,为学生建立“竞赛-考核-证书”的“一体两翼”促进机制,其中考核为“主体”,竞赛和证书为“两翼”,“主体”为两翼提供核心竞争力,“两翼”为“主体”保驾护航,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职业技能训练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是“主体”的考核机制。所有初招体育师范生除参加学校规定的学位课程考核外,还须完成教师职业技能专项考核。考核分时段进行,入学后1-2年内分期、分批考核部分科目。如,“三笔字”、简笔画、识谱视唱及身体素质等。入学后3-6年分期、分批考核学生专业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如运动技能、队列队形、口令指挥、微型授课、说课等。其次是“两翼”的竞赛机制。竞赛不仅包括与体育相关的赛事,也包含与教师教育职业相关的竞赛。为适应新时代小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小学体育师资,安排丰富多彩的促进教师职业技能快速发展的竞赛活动,促其积极参与,快速提高。如,田径、球类、武术、体操(健美操、啦啦操)等比赛,小学体育与健康微型课教学比赛,体育教学基本功(队列队形、口令与指挥)比赛,课件制作、歌唱、演讲、书画等,撰写教学论文评比等。第三是“两翼”的证书机制。规定初招体育师范生不仅要取得小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还要获得小学体育教育相关的资历证书。如,体育运动员等级证书、体育项目裁判员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英语等级证书,以及上述相关比赛取得的荣誉证书。通过证书督促与鞭策初招体育师范生完成卓越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技能的职前培养任务。

实践活动已成为师范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佳平台,越来越受到各院校的重视,实践活动开展得好,才能够有效缩短在校学生成为合格体育教师的时间。9年的实践探索表明,通过“一体两翼”能力促进机制的实施,实现了“以考促管、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标,初招体育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得到巩固、实践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成效显著。而比赛(竞赛)又是对考核的很好检验与评价,做到“以赛促评”“以赛促练”,既直观又高效。如,球类项目竞赛、健美操竞赛、说课、微型授课、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在初招体育师范生中引了起强烈反响。与此同时,初招体育师范生在考核、竞赛中通过自身的拼搏和努力取得的资格证书、等级证书及荣誉证书,一方面让专业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成就感倍增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能激励他们更加刻苦学习与训练,以取得更大成就。

2.5 协同培养:建立“小学体育教师教育联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为了培养六年制初招体育师范生的综合能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优质小学联合组建了“小学教师教育联盟”。体育学院在学校基础上与农村小学组建“小学体育教师教育联盟”,目前已挂牌了5所联盟对口小学,形成了稳定的体育教育实践基地和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基地,为六年制初招体育师范生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岗位、锻炼机会、优质实践指导及安全实践环境。通过建立教育联盟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和校校合作,共建共享优质体育教育资源,协同推进了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一方面是“引进来”。一是聘请联盟小学的优秀体育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充当初招体育师范生的学业导师;二是定期开辟名师论坛,聘请联盟小学体育名师来校讲座,传播先进小学体育教育理念与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以及参与体育学院初招体育师范生的技能考核、课堂竞赛评委、论文撰写的指导工作等;三是邀请联盟小学优秀体育教师参与卓越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培养的目标定位、培养规划及完善课程培养体系等出谋划策。另一方面是“走出去”。一是联盟基地小学为初招体育师范生提供校外辅导、体育教学观摩、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时获得一线优秀小学体育教师指导等,让其身临其境感受优秀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激发体育师范生的职业信念。二是体育学院专业教师长期在高校工作,对农村基层小学体育教育实际工作了解甚少,因此,每学期选派专业教师到联盟小学挂职或蹲点,从事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参与小学大型体育活动,以及指导小学各项体育工作等。三是体育学院专业教师还会利用自身科研优势,指导联盟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四是初招体育师范生定期参与联盟小学运动会、大课间及一些体育比赛等活动的组织和裁判工作,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为教师角色转变积累经验和奠定了基础。另外,联盟小学体育教师到高校进行进修或深造,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提升体育教育水平。毋庸置疑,这种以智能和责任平等方式进行的“小学体育教师教育联盟”,让高校与联盟学校之间真正做了到互利互惠,共赢发展。

3 个案的重要启示

个性和共性是辩证的统一,一切事物内部既有自身的个性,又包含着同类事物的共性,个性是同性的具体表现,共性是个性的升华与总结,从个性到共性是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方法。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农村卓越小学体育教师培养的个案实践探索既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也涉及到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共性的问题。如,按国家和社会需要设置培养目标、完善培养课程体系、体育师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育的体育师范生适应学校体育工作等问题。对个案实践探索分析,为新时期培养农村卓越体育教师提供了重要启示。

3.1 面向农村基层,落实教师教育政策

教育部等五部门于2018年印发了关于《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该计划要求大力开展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行动,以特困地区和贫困县为重点,通过公费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着力培养,解决农村基层中小学教师资源紧缺问题,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要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样,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师教育政策,以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和工作需求为导向,以农村卓越小学体育教师基本素养为目标,面向农村基层小学大力培养优秀小学体育教师。

3.2 注重儿童教育,创新教师教育模式

教师教育模式是目前研究热点的问题。小学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已初见成效,比较认可的小学教师教育模式有“全科型”“分科型”“综合分向”三种,选择哪种模式一般由培养目标来决定。个案选取的是儿童教育本位“2+4分段”“综合培养、分向发展”教育模式,其目标亦是培养学生专长于一门学科教学(小学体育学科),同时具备其他多门学科课程的任教能力以及教育管理与研究能力等。鉴于此,从事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时,既要传承与弘扬中师教育的“儿童教育本位”师范生培养经验,又要结合自身培养目标,创新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师教育模式。在学制上,目前我国小学教师教育主要采取“3+0.5+05”模式(3年校内学习+半0.5年小学实践+0.5年返校提升)和“4+2”模式(4年本科学习+2年教育硕士专业训练)两种模式。个案探索的“2+4分段”学制能给其他高校提供了新思路。正如原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许涛实地调研时指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小学教师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在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方面成果丰硕,很值得推广。

3.3 突出综合素养,完善培养课程体系

“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特性,既包括学科专业性,又包括教育专业性;既要牢固掌握任教学科知识和技能,又要精通教育知识和方法。”按照农村需求卓越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高校结合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优势完善体育师范生教育课程体系。首先是建立系列化、模块化课程。构建融高等教育共性、师范教育个性及小学教育特性于一体的培养课程体系。其次是妥善处理好课程间关系。做到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统一,体育教育必修课程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选修课程融合,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课程与职后发展课程衔接,“学术性”课程与“师范性”课程并重。三是在优化必修课与选修课结构和学时比例的同时,按照高校自身区域优势和特点开设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特色课程。

3.4 重视技能实践,建立训练体系机制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学科性质决定卓越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实践的重要性。运动技能的习得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个案实施了课内外并举的“双轨制”技能实践训练体系,督促学生课内“学会”课外“学好”,并在不同学习阶段技能实践有所侧重。如“2+4”学制的前2年注重学生体能训练,后2年加强学生专项技能学习。与此同时,为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还建立了“竞赛-考核-证书”的“一体两翼”能力促进机制,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与训练。从这些训练体系机制可得到启示。如,在内容安排方面,不仅包括体育教育专业技能实践,还包含小学教育所需“简笔画”“三笔字”“体音美”艺术能力等;在训练体系方面,广开门路,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学生教学实践与训练工作;在时间保障方面,充分利用课内外有效学习单元集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并督促学生定期重点突破专项实践技能;在机制建立方面,制定实践教学与实训奖励方案和制度,激发了学生学习激情和动力。

3.5 建立教育联盟,拓展协同培养形式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都是教师职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教育实践加以整合,才能更为有效地提升教师实践育人的能力。目前,体育师资一般采用高校集中培养,时间集中,形式单一。致使体育师范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而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建立“小学体育教师教育联盟”的协同培养形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些培养弊端。因此,为了提高体育师范生综合实践教学能力,可建立体育教师教育联盟。首先是高校与农村基层中小学之间的横向教育联盟。通过横向教育联盟建立高校与小学共同培养,明确高校与基层小学的职责,做到互利互惠。其次是高等院校内部相关专业间的纵向教育联盟。通过纵向教育联盟发挥专业间的优势互补作用。如,可考虑将体育教育专业与教育学相关专业进行联盟,在课程资源共享、专业师资调配、教学设备、信息资料乃至教育见习、实习活动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做到合作、互动与共赢。

4 结语

农村卓越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是一个长时期、多阶段、全方位的过程。既需要职前的职业道德、知识、能力的培育,也需要职后不断丰富小学教育经验,更新体育教育理念与专业知识,提升体育教学技巧和研究能力。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农村卓越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毋庸置疑会发生动态变化。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按照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紧扣农村基层小学体育工作需求,对教师教育勇于探索与实践,修订与完善培养规格与目标,创新培养模式,科学设置培养课程。与此同时,还需充分调动体育师范生和一线在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学习、反思与实践,实现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

猜你喜欢
卓越师范生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画与理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