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物之名”点亮学生

2022-11-09 05:16曾玺凡
科教新报 2022年40期
关键词:每克玻片果子

曾玺凡

9 月,常德市鼎城区双桥坪镇中学迎来了新学期、新校舍、新学生。

“我叫吴代胜,是你们的生物老师。我的课堂可有趣了,不信,你认真听。”他面带笑容地做起了自我介绍,简单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话刚落音,吴代胜点开教学视频,一串惊人的数字随即出现:人类每克组织的功耗大约为2 毫瓦,65 千克的成人功耗就是130 瓦……人类身体每克功率是太阳的10000 倍。

看着教室里全然被吸引住的稚嫩面孔,吴代胜镇定发聲:“不论你来自哪里,拥有什么,都要记住,生物学已经为你们佐证,你们就是初升的太阳。”吴代胜教给学生的第一件事便是思考:一个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就这样,“生物第一课”在学生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这已经不是吴代胜第一次“以生物之名”点亮学生了,从教33年来,那些“始于生物,绚烂在人生”的星火早已燎原。

9 年前的秋天,有个叫陈令东(化名)的学生被班主任从网吧里连拉带拽到吴代胜面前。这个除了生物能及格,其他科目一塌糊涂的孩子,显然已有些自暴自弃,对老师的教诲更是不屑一顾。

班主任离开后,吴代胜不紧不慢地拿出一颗长满刺的板栗球,请他帮忙剥开。“其实很多表面有瑕疵的果子都是安全可食的,如果大家愿意接受不完美的果子,那么果子的生长压力是不是会小一点?”

陈令东没有接话,吴代胜又继续说:“你再坚持一下,明年我请你吃丑橘。”转眼到了第二个学期,陈令东成绩有了点滴进步,性格也不再“刺头”。他在一篇题为《反省》的作文中写道:“吴老师,您的话使我真正接纳了自己,懂得怎样正确面对生活。”

2016 年下学期,吴代胜给学生张康(化名)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枚小小的植物细胞玻片。收到礼物的张康独立进行了制作和观测,每个操作手法都非常熟练、标准。但在一个月前,这还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张康患有小儿麻痹症,因身体动作不协调,语言表达不便,导致厌学情绪严重,吴代胜发现后,常常请他来做自己的生物实验小助手。初中生对于实验室和显微镜都有着天然的向往,张康也不例外,只是由于不自信,起初表现得有些抗拒。

但吴代胜总在恰当时予以鼓励。“你向大家证明了真理的可贵,因为真理从来不是一次实验就能得出来的。”实验顺利完成后,张康信心倍增,对生物学习也充满了热情。

把玻片送给张康时,吴代胜打趣说:“给细胞命名的也是普通人而不是超人,说不定你也可以做到。”张康听到后,小心、坚定地接过玻片。

看着张康眼里的光亮,吴代胜觉得,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荣誉证书了。

猜你喜欢
每克玻片果子
果子出嫁
卫生纸,你还在用它擦嘴吗?
可移动染色和废液处理装置的制作
使用尖玻片、毛细管和尖滴管三种玻璃尖端电喷雾离子化质谱分析方法
采用插板法测试沥青表面自由能的误差分析*
摘果子
果子粥
共价偶联法在玻片表面固定适配体的研究
果子和她的+1
投资型银条:想说爱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