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的研究

2022-11-10 01:16徐丽娜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文化馆
艺术品鉴 2022年20期
关键词:欣赏者表现手法国画

徐丽娜(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文化馆)

一、意境概述及其内涵

分析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之前需要对意境有初步的认识。所谓的意境指的是一种意蕴和境界,当事人能够在欣赏过程中有所领悟、体会,但是又无法通过语言去阐述。针对国画艺术的意境而言,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是画家在进行国画艺术创作中,合理运用创作手法、创作技巧,在国画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与想要表达的内容,充分展现出国画的艺术。其二是从欣赏者角度分析,其在对不同国画艺术鉴赏过程中,需要结合绘画的主题或者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某种思想、情感、感念等,让欣赏者在有艺术审美的同时得到一定的教育或者启发。欣赏者可结合国画做出一定的思考或想象,进一步在脑海中升华作品,即“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欣赏者在对国画艺术鉴赏中有着自己的理解,不同人员对相同的作品可感受到不同的艺术魅力,对其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从意境内涵方面分析,通俗地讲,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就是对意境的一种理解。在理解“意”过程中,创作者需要考虑情与理,并将二者结合。“境”是达到的一种境界,力求在国画作品达到情景结合。结合不同学者对国画艺术的意境的理解,国画艺术在鉴赏中需要充分考虑其中包含的景色、事物、人物等美感,深层次挖掘作品灵魂,体会创造者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或者流露。长期以来,国画艺术作品创作期间均重视情景交融,将不同客观事物通过艺术形式进行展现,并在其中加入个人的情感与认知,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不同创作者可在作品中通过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去抒发与表达情感,如在国画山水画中,意境就是山水画的灵魂,即在山水画创作中需要进行景与情的结合,并在写景过程中抒发情感,所谓的画景实际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部分国画中会故意留出一定的空白,即所谓的“留白”,其能给欣赏者以无限的想象,欣赏者在想象过程中能够结合创作者的个人经历、创作背景等从中感受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国画意境表现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国画艺术意境表现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在国画创作中合理规避,更好地在作品中展现美,并更好地表现意境。

(一)诗歌艺术对国画的影响

诗歌也是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较多古代文人名士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诗歌中可通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艺术手法抒发情感,所以古代诗歌中包含了较多的意境,能够给人以启发。如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中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句中都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智慧,从而成为千古佳句;唐代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经典名句,展现出诗人的傲气以及对权贵的蔑视。受到古代诗歌的影响,国画艺术在创作与意境表现中也会追求这种精神境界,便于鉴赏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以及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或者人生态度等。实际上从古至今,诗画本来就是一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较多国画作品中会应景而提示,部分诗句本身又是一幅美妙的画卷。通过在国画作品上题诗,欣赏者在观赏国画同时可结合对应的诗句,加深对国画艺术的理解,对深层次理解作品,了解国画艺术的意境有辅助作用,提升国画艺术的意境表达。

(二)音乐对国画创作意境的影响

国画创作中意境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意境的表达会受到音乐的影响,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其本身也具有抽象性特点。人们在欣赏相关音乐过程中,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等会在脑海中想象出并浮现出相关的画面。比如《高山流水》作为中国古琴曲,也是十大古曲之一,同时有伯牙钟子期的一段千古佳话。不同音乐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可陶醉其中,并在脑海中有春暖花开、秋风萧瑟、白雪皑皑、战场硝烟滚滚等相关场面的浮现。创作者在进行国画创作中受到音乐的影响,根据音乐旋律、词曲等,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然后将其绘画于纸上。不同的音乐类型、旋律等可给创作者不同的感受,画家可根据自己的感受、脑海中对画面的联想,完成画的构思,进而一气呵成,绘制出与相关音乐相关,能够体现歌曲或者创作者思想情感的国画。对欣赏者而言,其在欣赏国画期间可有不同的感悟,同样也会联想到一些音乐,因而音乐文化对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也有一定的影响,并在较多的国画作品中均有体现。不同国画创作者对相关音乐的理解、对音乐中意境的感受都会影响实际创作以及国画创作中意境的表现效果。

(三)创作者基本功对国画艺术意境表现的影响

国画艺术创作中在表现相关意境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满足基本的国画艺术创作能力要求。如画画中点线性质、五笔七墨、构图等基本功会直接影响意境表现。如五笔七墨中的墨画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黑色”的画,这是因为黑只能用来形容颜色,但是墨本身存在灵性,也是有“气骨”的。如果创作者在国画创作中不能灵活地运用五笔七墨,自然无法通过笔墨去体现并表现意境,自然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构图能力也是国画艺术意境表现的重要影响因素,构图能力较差者,其创作的国画很难让欣赏者在欣赏期间产生画面或者情感上的共鸣,影响到意境的表达。所以,不同国画艺术创作者需要打好基本功,灵活运用五笔七墨、具备灵活的构图能力,巧妙进行点、线组合等。当然,这些需要不同国画创作者不断学习与积累,并在反复实践中提升能力,灵活地通过各类国画艺术表达情况,表现意境。

三、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的发展历程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不同时期在艺术表达、思想情感等方面会有不同,这也使得国画艺术在意境表现手法方面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继承与发扬。国画艺术已经表现手法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整体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注重色彩与浓墨的应用

唐朝时期,国画艺术在意境表达方面,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简单线条,风格也不再是层次刚劲,而是更加侧重于阴柔的笔触风格。国画创作中的画材逐步延伸到绢布,这种国画艺术意境的发展为后续国画发展奠定了基础。元朝时期,绘画载体再次发生改变,其逐步向纸张转移,此后绘画艺术主要以纸为媒。通过在纸张上进行国画艺术创作,并使得意境表现手法称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其推动了水墨画、彩墨画的发展。不管是水墨画还是彩墨画,其主要原料为水和墨,通过水与墨初步确定出作品的基础色调,通过其他颜色对整个画面中的色彩进一步丰富与渲染,并遵循“深浅相加”“浓淡相宜”的原则,这一阶段在国画艺术意境表现方面主要在于灵活运用水墨技巧。

(二)线条表现手法的应用

线条在国画艺术创作以及意境表现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相关线条可从空间产生美感,进而给欣赏者不同的欣赏感受,有利于在欣赏国画过程中带动大脑的联想。国画创作期间,线条的粗细不同,其所表现的意境也会不同,因而在国画创作中应结合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对应规格的毛笔,实现对不同线条粗细的控制。当然粗毛笔与细毛笔在国画创作以及意境表现方面中本身功能不同,相应的使用技巧也有不同。勾勒线条中更多使用的是细致毛笔,着色方面则更多地使用饱满的毛笔,通过粗毛笔与细毛笔的共同使用,一方面可实现整个画面内容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则可凸显出国画的精致性。国画中还包括一定的写生画,即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绘画,整个绘画过程中可仅仅使用一根画笔,可完成不同线条的合理调节。当然写生画在创作中强调画面的统一性与整体性,欣赏者结合具体的写生画面容易出现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种梦幻般的意境感受。考虑到不同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有着不同的特点与细节,这些都可通过合理选择毛笔,利用不同规格毛笔的组合,提出重点与特征,在意境表现方面可展现出古朴典雅。线条表现手法的应用推动了国画艺术的发展,形成了更好的艺术审美形式。

(三)构图的应用

构图是国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对国画的意境表现产生影响,随着对国画创作的研究,国画中形成了较多的构图方法,比如水平线构图方法、倾斜构图法、“S”形构图法、自由式构图法、叠层式构图法等,不同构图法也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对较多国画艺术的研究,“留白”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绘画的内容不同,巧妙的一些位置采取“留白”的表现手法,“留白”能够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给人虚虚实实的感觉。国画艺术创作中通过“留白”表现手法可创设意境,也是国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在整个国画中发挥“语言”作用。留白不到位则会对整个国画的艺术感染力、意境表达等产生影响,相应也会影响国画本身的价值所在,甚至使其成为失败的作品劣。通过在合理位置“留白”能够更好地对整个国画作品的艺术意境起到升华作用,提升国画的艺术内涵,对欣赏者而言,这些“留白”是自己发挥想象力以及引导欣赏者进入思考的关键,发现国画中的不同意境。比如在部分国画艺术创作中,为更好地展现出国画中的热烈美好的意境,营造较温暖的氛围,可在“留白”的同时,对部分景物进行色彩浓艳的描绘,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有所侧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国画创作中还包括较多的已经达成共识的元素,这些在具体的国画沟通与创作中也都可灵活使用。比如,象征着“富贵”的牡丹花,在表达“长青”意境时可使用青松、竹柏、仙鹤等,这些元素在沟通中的应用同样与传统文化发展有关,也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好地表达出不同国画的主题与意境。通过一些已经达成共识的动气进行构图,可提升意境的表达。比如,在我国国传统中,国画中的竹子通常象征着生命的长寿、幸福,松柏则可象征着健康长寿、青春常驻,利用不同景物美好的寓意进行构图,提升国画中的意境表现。

四、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分析

结合对国画艺术意境表现手法的发展历程分析,国画意境表现手法可从塑造线条、颜色运用、用笔方面去展现不同的意境表现。

(一)塑造线条

国画艺术创作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塑造线条对整个意境表现的影响力,通过塑造线条可反映出不同创作者的创作技巧、创作中对线条的运用能力,国画与西方画作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对线条的塑造。墨韵也会影响国画作品意境表达,如泼墨就属于国画创作中写意的一种,水墨创作时通常具有自由性,不同创作者可结合自身的思想、情感去创作。通过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等技巧的应用,可更好地塑造线条,实现对国画的创作。比如在《唐伯虎点秋香》电影中,有泼墨作画的经典片段,结合电影,其利用祝枝山并通过泼墨创作了《雄鹰展翅,气吞山河》图,这个过程中通过笔、墨、纸、砚基本工具,展现出了国画中水墨画的创造过程,整个过程看似很随意,但是却能够根据泼墨后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构图与渲染,最终却形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塑造线条中不管是采用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那种技巧,其在创作中均强调对黑白灰三种基础性颜色的色彩变幻,实现从最初看似荒诞的画面逐步过渡到飘逸、灵动、完美,展现出国画中不同作品的艺术形式。所以在实际国画创作以及意境表现方面均需要注重线条的塑造,依靠线条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画面。

(二)颜色运用

国画艺术创作中颜色也是表现不同意境的重要方法,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国画内容、需要突出的部分、需要渲染的部分以及表现的意境等不同,灵活的运用不同颜色。结合实际国画创作以及意境表达的研究,设色技法在国画意境表现中应用较多,常见的颜色运用包括重彩法、淡彩法、破彩法等,尤其是在国画中的写意画、工笔画方面有重要应用,并成为关键性的绘画技巧。颜色在具体运用中需要注重主次关系;颜色运用中还需要考虑选择纸张或者其他材料对颜料的要求。如果选择薄纸或绢,并在其上进行国画创作,通信需要使用白粉或者与之对应的矿质色予以涂衬,便于更好的凸显出正面颜色,提升画面中色彩的饱和度。通过不同的颜色表达不同的情感以及对应的意境,国画创作中不同的色彩可展现出不同作品的特点,通过颜色勾勒出画中物的外形,正确处理“形似”与“神似”的关系。色彩在运用中不一定要突出颜料的艳,但是需要通过合理的色彩衬托出景色的迷人,表达不同的意境。

(三)用笔方面

国画创作中在表现意境方面还需要合理使用毛笔,毛笔是塑造线条以及进行色彩渲染的基础。同时,国画在发展中因为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在内容表达、表达技巧方面均与现代绘画有所不同。国画艺术能够得到继承与发展,这与其意境表现方法、表达技巧等应用均密切相关,国画艺术作品创作期间用笔也是意境表达以及提升意境表现形式的关键。国画创作中需要灵活使用毛笔,通过不同技巧的应用,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如毛笔使用方面的技巧有提、按、顿、挫、中锋行笔等。随着国画创作中用笔技巧的不断积累,用笔技巧已经初步成熟,并日益完善,较多的绘画中都有用笔技巧的重要体现。除了使用上述技巧外,还需要根据具体绘画内容,合理通过笔的走势与走向,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当然用笔技巧主要体现在国画具体绘画中,即在不同部位绘制时需要灵活地控制笔,合理保证用笔的力度、角度,这些技巧对控制线条的粗细程度、颜色运用等均有关,这种技巧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在反复用笔绘画中体会并积累经验,掌握不同表现意境需要具体采用的用笔技巧。创作者作为整个用笔的关键性因素,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所用笔的质地、材料等,这些都可在国画中有不同的体现。当然技巧是一方面,不同创作者在具体国画创作期间,应将自己内心的情感等融入画中,进而让更多欣赏者在国画欣赏中知晓表现的意境、情感与思想。

(四)多种技巧方法的综合应用

国画艺术在表现意境手法方面,需要多种技巧方法的综合应用,发挥不同技巧优势,共同提升意境表现效果。如在国画创作中可将线条与不同造型相结合、动态与景物结合、虚实结合等,利用不同表现手法,以更好地表现不同绘画作品的意境。

五、结束语

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要求不同创作者对国画意境及其内涵有深层次的理解,并明确其影响因素,结合国画意境的发展历程,积累经验,进而从线条塑造、颜色运用以及合理用笔等方面进行技巧的应用,利用不同技巧更好地表现意境,让欣赏者在实际欣赏中能够感受到所要表达的意境。

猜你喜欢
欣赏者表现手法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留出想象的空白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厚重感
国画欣赏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