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钢琴作品中的少数民族元素渗透*

2022-11-10 01:16张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20期
关键词:民族化音色少数民族

张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我国作为多民族文化大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立的、特色化的文化体系,这也正是我国文化多元化优势的体现。进入社会发展的新时期,面临着他国的文化渗透,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至关重要。因此更要结合钢琴艺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去探索少数民族元素的融合方式,并且广泛运用于钢琴乐作品的演奏与创作当中,才能避免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困境。本次研究将以少数民族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渗透为重点,追溯文化根源,总结当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少数民族钢琴作品风格与内涵,探讨民族化创作技法的融合与传承,探索未来的传承之路。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便开始了民族文化的复兴工作,而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则成为文化研究的重点,因以往的动荡局势,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依然面临危机,为了避免文化传承的中断,少数民族元素在艺术表现与创作中的渗透,与不同艺术形式、风格的融合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将重点聚焦少数民族元素在钢琴作品当中的融合与发展,这是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要基于针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文献总结,去追溯我国钢琴艺术中民族文化的发展根源,分析当前在钢琴音乐创作与表演过程中,传统文化渗透面临的问题,分析少数民族钢琴音乐的作品风格,并且探索未来的技法的融合与传承途径。自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的文化探究与创新便走向了新的阶段,本土文化发展成为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重要发展任务,其重要意义是不容否认的,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依然要基于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与热爱,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特别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民族文化相关衍生作品的传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可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这也正是本次研究的意义所在。此外,此次研究本质上是跨越文化背景的,需要除开钢琴作为外来艺术形式的价值,去探索两者的融合,才能够找到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途径。

(二)研究现状

少数民族文化在钢琴作品中的融合,本质是跨越国界与文化环境的艺术创新,我国要凸显中华文化特色,需要结合以往的发展经验去探讨,去创新。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针对钢琴曲中民族文化渗透相关课题的研究,国内是相对更为深入且成熟的,而国外的研究文献则十分匮乏。当前国内相关领域学者,针对民族文化在钢琴艺术中的渗透有着很高的研究热情,且相关研究的学术水平也得到了相应保障。但是随着艺术领域的不断发展,艺术理论、观念与技术的更新,对于相关课题的研究依然要向横向与竖向不断拓展,达成与更多学科的融合,以及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将以文献研究的形式为主,同时利用数据总结等方式,保证研究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总结相关的研究文献与经验,回顾少数民族钢琴文化发展的历程,当前的研究才能够有充分的理论基础,而总结当前的发展趋势、总结文献的相关数据等,则有利于明确未来的创新方向,找到未来研究的突破点。

二、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回顾

(一)早期民族音乐发展

我国的钢琴文化发展始于20 世纪的初期,在这一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转型阶段,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我国思想改革的开始,也为我国的音乐艺术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这一时期,我国已经涌现出了许多钢琴音乐创作的先驱者,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经验、技能以及音乐理解,打破了以往我国的音乐创作局限,在创作过程中开始调整曲式结构与调性,使用创新性的方法。我国最早的民族化钢琴作品,是1915 年由赵元任先生所创作的《和平进行曲》,这部作品融合了我国民曲的音调与欧洲的和声方法,说明我国的钢琴曲民族化创新发展已经走出了重要的一步,虽然依然依赖西方的欧洲古典钢琴创作手法,但是已经开始注入民族音乐的要素,融合民族音乐风格。而20 世纪30 至40 年代的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更加强烈的家国情怀,使这一阶段的钢琴曲体现出了更强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色。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老志诚的《摇篮曲》等,均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相较于以往的钢琴曲,这一阶段的民族钢琴曲作品,不仅体现了钢琴这一乐器的典雅风格,同时也融入了民族特色的音乐语汇,和声与旋律都得到了创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七年间的民族钢琴音乐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预示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民族钢琴艺术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鼎盛时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钢琴创作领域涌现出了丁善符、桑桐等诸多优秀的作曲家,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钢琴乐作品。我国的优秀作曲家丁善符先生基于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创作出了具有异域特色的《第一新疆舞曲》与《第二新疆舞曲》,这是少数民族钢琴曲的代表性作品。这几部钢琴作品,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五声调性与声织体等特色,同时也体现出了丁善符作为作曲家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

此外,作曲家桑桐先生基于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创作出了《内蒙古民歌钢琴小曲七首》,还有以我国苗族文化背景为基础的《三十二首苗族民族主题钢琴小曲》等,均是少数民族背景的钢琴音乐作品。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创作技法,创作出了广受欢迎的民族音乐作品。一言蔽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七年间,我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创作,在创作数量、质量与文化内涵等方面都远超以往。这一时期的作曲家,思想已摆脱了以往的局限,能够在吸取西方钢琴音乐创作经验的同时,融入自身对于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思考。

三、中国钢琴音乐中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问题所在

(一)少数民族文化有效开发力度不足

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钢琴音乐创作的必要资源,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不断深入,民族钢琴音乐的内涵才会更加深刻。但是当前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依然不够深入,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是少数民族虽多,但是人数稀少,分布零散,加之部分少数民族处于落后地区,媒体技术落后,导致民族文化的开发困难,对于文化冲击也不具备充分的抵御能力。

其二是少数民族地区对于文化的开发与传播缺乏战略性的长远规划,文化输出的方式过于简单,甚至已经失去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原有内涵,陷入了形式化、商业化的局面,也逐渐失去对于钢琴音乐创作的参考价值。

其三是少数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关联不够密切,导致缺乏优质的民族特色精品,缺乏吸引力。一言蔽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大量的民族文化资源支持,而文化开发的力度不足,则会导致少数民族钢琴曲的创作缺乏素材支持。

(二)对文化多元性与文化一体性辩证关系的认识不足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民族文化研究的重点。虽然少数民族的文化受到民族所处位置的自然环境、发展的历史等的影响,因此在风土人情、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独立性,但是实际上研究者们却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共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为了最大程度守护民族文化的内涵,少数民族文化的过度保护(包括只开展本民族语言教学,只学习本民族音乐等)未可厚非,但实际的结果却是过度的保护阻碍了文化的发展,也阻碍了其他民族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探索。

如上所述,少数民族文化本质上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少数民族钢琴曲创作过程中也要牢记这一点。

(三)应对现代文化发展趋势变动的能力不足

当今时代是多元文化交流的时代,而且民族钢琴艺术,本质上便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本应在这一时代迎来新的发展高峰。但是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自信,是最不可或缺的要素。而放眼当今的创作领域,创作者们的思想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网络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击,甚至将西方与网络文化中的许多糟粕视作精华,融入创作当中,使得民族文化变了味道,这显然是错误的认知。

四、少数民族钢琴作品风格与内涵探究

(一)创作题材民族化

题材的民族化,是少数民族钢琴作品创作的基础,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文化资源相较于西方更加丰富,也更具考究价值。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不仅在国内的音乐领域有着重要价值,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维吾尔族、蒙古族、苗族、壮族等,每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发展,都留下了不同的轨迹,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各个分支,使得传统文化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也为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与表演提供了大量素材。此外,题材的民族化,也能够保证钢琴创作更加贴合当今的社会背景,真实反映当代中国各民族民众的内心,深化钢琴作品的内涵,让钢琴曲更接地气,更符合国人审美。

我国的民歌有着无法替代的神韵,创作者在了解我国民曲创作背景(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能够进一步丰富歌曲内涵。例如《黄杨扁担》 《乌苏里船歌》等,都是基于民族文化题材所创作出的优秀原创作品。

(二)创作方法的民族化

创作方法的应用,决定着最终的创作质量,民族钢琴音乐的创作亦是如此。民族化的技法应用,以及其与西方技法的相互融合,是民乐创新的必然方向。但是两者的融合,并不是单纯的套用,而是要突出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同时体现出西方方法对于音乐表达的修饰作用。创作者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地位与价值,而不是刻意模仿西方的方法,生搬硬套西洋作曲方法。保证以民族方法为主,西方方法为辅,虽然是钢琴创作,也要尝试将我国各民族民歌与传统乐器等的方法特点融入进去,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更加浓厚的民族特色。民族化的钢琴作品需要突破以往单音为主的音乐表现形式,利用复调、和声等方式去表达,才能够体现出表演技法的多元性,同时保留民族文化的原本特色。

例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采用了欧洲的曲式结构,同时保留了中国民族文化特色,是成功的创新作品。

(三)音乐调性的地域性

我国不同地区、民族的文化差异,造就了民族音乐的不同调性,不同氛围。不同民族的音乐调性融入钢琴作品当中,能够保证作品风格的多元性,体现作品的不同意境、神韵。

例如邓尔博的《新疆幻想曲》、王建中的《云南民歌五首》等,都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曲目,即便不看题目,单纯倾听,也能够迅速辨别出歌曲的民族文化背景。

五、中国钢琴音乐中少数民族音乐创作与传承探讨

(一)创作方法民族化

1.旋律民族化

我国的民族钢琴作品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普遍会使用完整的民间歌曲旋律去进行改编,或是摘取最具民歌旋律特色的部分旋律。此处举例黄虎威的《巴蜀之画》组曲,其是基于四川民歌的旋律所创作出的具有抒情性特征的组曲。从第一首曲目《晨歌》开始,中音区的旋律便体现出了浓厚的四川民歌特色,高八度音区出现了一次变奏。再比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便使用了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民歌曲调。整个组曲,融合了多个民族的旋律,构成了不同的单个曲目或是小曲组合,将不同民族的旋律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民族文化为主旋律的创作理念,自然是成功的民族化旋律作品。从旋律的创作手法上,此处举例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其主旋律线清晰,曲式结构简洁,利用G 徽调式构建曲中的呈示段,采用对比式复调写法以及五声调式体现出旋律的欢快、淳朴氛围。其对于曲调当中的片段进行了重复与移位处理,而后进行展开,并且利用加花变奏,体现出旋律的柔美、婉转特色。

2.和弦民族化

和声是民族音乐创作的重点,也是少数民族艺术与西方音乐技巧融合的重点。和声概念的提出以及体系的建立虽然是从西方开始的,但是与我国民歌的情感表达与音色表达特点不谋而合。而为了让和声体现出民族特色,常用的技法包括五声性纵合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等。这种和弦结构有利于音乐的表现力提升,例如陈培勋的《平湖秋月》,便强调了这种和弦的应用。并且与三度叠置的传统和弦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强化了感官的冲击力,保证了歌曲的氛围渲染效果。

3.器乐表现的民族化

我国各民族的音乐特色表现,除了最基本的编曲以外,对于乐器的音色运用,也是表达的重点。民族器乐将民族乐器特有的音色魅力放大到极致,才能营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意境。例如蒙古族的传统乐器马头琴,音色圆润且婉转,最能够体现出大草原的幽远、空旷之感。因此在民族钢琴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也要融合不同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与音响效果,提升钢琴演奏的表现力。例如黎英海的《夕阳箫鼓》,便模拟了琵琶、箫与古筝等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层次。从主题到变奏,音色的编排是十分多变的。例如第一段到第二段变奏模拟了琵琶音色,第三段变奏模拟了箫与古筝的音色,第五段到第七段变奏模拟了古筝与琵琶的音色,而第八段变奏融合了三者的音色。民族乐器的音色融合,极大程度丰富了乐器的表达层次,同时建立了更加栩栩如生的情境,让听众更有代入感。

(二)演奏方法民族化

1.强化有形联想

对于演奏者来说,自身的情感代入,是其音乐表达的基础。而为了融入歌曲情境,自身的想象力至关重要。钢琴的音色虽然是单一的,即是说如果不做任何音色的调整,钢琴的原本音色是未必能够精准表现出民歌音色的。因此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在脑子里想象不同乐器的音色与情感表达特点等,同时思考如何还原不同乐器的不同表达技法与发音特点。例如二胡的滚揉、揉弦方法等,结合自身对于民族乐器的技法理解,调整自身的演奏指法,模拟不同乐器的特色,才能让民族音乐的特色不被钢琴的音色磨灭。例如储望华在《二泉映月》的创作过程中,便一直在想象并还原二胡的音色。其使用了大量的二度与三度单倚音,让演奏时的音色更贴合二胡,一言蔽之,创作者只有通过对于乐器的有形想象,才能使音色更加还原。

2.强化无形联想

所谓无形联想,即是对于音乐意境的联想,并且将所想象的意境融入演奏的技法当中。例如《火把节之夜》这首曲目,所展现出的便是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共庆火把节,青年男女互诉衷肠,传达绵绵情话的场面。第一部分的节奏是从轻快、诙谐到热情,演奏时要想象火把节刚开始,大家手擎火把舞动的热闹场景。中间部分要想象青年男女在人群中发现了心上人,两人倾诉绵绵情话的场景。第三部分要想象火把节进入了高潮阶段的狂欢场面。演奏者对于不同场景的想象,决定着旋律、节奏的推进,决定着演奏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是否顺畅、自然。

六、结语

新时期的艺术发展,离不开我国民族文化的支持,民族文化是我国艺术发展的根基,也是我国艺术在国际艺术舞台立足的基础。少数民族文化更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点,因其发展本已面临困境,因此必须要结合当前的文化传承需求,探索文化与艺术融合的途径。以上研究围绕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发展这一课题展开,总结了以往的研究论点,追溯了文化根源,总结了当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总结了少数民族钢琴曲的风格与内涵,并提出了融合创新的对策,望此次研究能够给予相关工作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民族化音色少数民族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作曲民族化漫议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