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制作行业财务管理困境与对策

2022-11-13 12:35李远花西安等闲内容引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业务人员财务人员财务

李远花 西安等闲内容引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引言

虽然当前移动互联网红利有所减退,但是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保持着庞大的用户规模并集中了用户的大量注意力资源,拥有庞大的流量基数。同时短视频营销方式多元化,尤其是以信息流为载体的广告,形式接近原生态,内容更具吸引力,用户接受度较高。我们看好短视频营销行业是基于流量基数庞大、营销方式多元化、投放精准度高的核心价值和中长期的增长动力。营销的核心在于流量,而短视频行业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流量聚集地,行业的蓬勃发展为短视频营销提供了坚实的流量基础。

一、短视频制作行业相关定义及发展现状

(一)短视频制作定义

短视频也称微视频,主要是短视频播放时间短,生产周期短;短视频主要制作流程是数据、策划、创意特性为核心,撰写出趣味性强、内涵丰富、传播率高的创意文案,将根据内容产出属性选取适合其风格的拍摄方案,选用演员、拍摄器材、场地、道具、服装、造景等最优资源,力求达到最佳拍摄效果,再通过后期制作、将视效、音效进行处理,产出完整的一个作品,与各大短视频官方平台达成合作,将视频上线推广,从而提高该视频流量曝光度,扩大影响范围。

(二)短视频发展概况

短视频营销行业复盘:国内短视频赛道流量分发体系的演进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探索期(2011-2015年)、爆发增长期(2015-2018年)、成熟期(2018年至今),短视频营销体系持续迭代升级,分发效率不断提升。

萌芽探索期(2011-2015年):短视频萌芽探索期的代表性产品为快手、秒拍、小咖秀、微视和美拍等,这些产品的工具性强于社交性,并且分发能力、内容生态较弱,导致这一时期的短视频营销能力有限。爆发增长期(2015-2018年):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取得突破,在统计数据、分发效率、内容生态上均有跨越式提升,形成了信息流广告的爆发增长期。成熟期(2018年至今):抖音、快手平台用户渗透率已达较高水平,行业竞争重心已从用户增长转向多元化业务拓展、商业化和精细化运营能力。

短视频用户规模2018年末是7.31亿,2019年末是8.23亿,2020年末是8.72亿,一直呈现上涨趋势。2020年末抖音(含抖音火山版及西瓜视频等)、快手、视频号的 DAU 峰值分别为 6亿、3 亿和2.8亿,短视频赛道变为“三足鼎立”的局面。

作为短视频营销的上游企业,短视频制作行业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8年和2019年短视频制作行业迎合短视频营销的需求,主要以精短的信息流广告制作为主,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短视频逐步从信息流广告向中长视频转变,精品化是各自媒号长期专注的重要策略,最终达到满足用户心理需求及用户黏性。打造短视频IP被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所重视,成功打造一个线上级的IP能在短时间内占领短视频高地。此时,从创意、演员、服化道场等方面向短视频制作内容提出了更高挑战。

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即短视频制作公司,主要配置的岗位有编导(文案输出、视频选题、角度策划)、拍摄(摄影、完成后期输出)、统筹(协调场地、演员、食宿交通等资源)、美术(协调服化道)、运营(接单及自媒号运营)。由于短视频创作门槛较低,目前市场上以4-5人工作室模式居多,局限性是规模小、数量多、各类资源有限。但是随着短视频营销的盛行,初具规模的短视频制作公司逐渐涌现,由于业务的复杂性、非标准化,极具规模化的短视频制作公司为数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短视频制作行业目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短视频制作过程复杂,出现了内容品质和成本相悖的情况,如果过渡控制成本,可能会影响编导的创意,导致视频内容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如果不对成本做出限制,高成本花费的短视频也未必会满足市场需求。每个视频都属于非标准化生产,不像传统制造行业,所有产品投入包括料、工、费能够标准化,精确控制每一个产品的成本。目前短视频的大致生产流程是:运营人员通过平台或广告主进行接单,接单后派发给公司编导岗位,首先由编导进行创意策划,编写脚本,参照客户意见修改,由客户确认终版脚本,编导、拍剪、统筹、美术等协调资源进行拍摄。制作过程中需要很多资源,如演员、化妆、服装、道具、场地、用车、餐费等,这些费用无法标准化,一切需求以导演创意为准进行采购,业务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决定了成本支出无法复制。在这些成本花费中,如何监督每一笔支出的真实性,制约了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主要体现在:第一,拍摄过程资源多样性以及支出零散性,缺乏透明议价机制及采购机制;第二,由于业务场景不在公司,整个拍摄过程远离财务的管控,不能知晓前端生产作业过程中详细流程,财务审核无法确认哪些费用是必要合理支出,哪些是非必要支出。第三,成本支出缺乏相互制约机制,只要在预算内支出,都视为合理,没有机制鼓励生产人员节约成本,或者说节约成本与绩效考核机制相脱节。

(二)生产预算编制和执行脱节,缺乏有效考核机制

生产预算编制,主要是由生产统筹岗位根据编导的脚本,在生产之前根据情景需要,预估拍摄时长及各项费用。首先,编制预算时过于笼统,缺乏专业学习,对预算的把控仅仅停留在不超过一个总数的基础上,而预算审核人员仅停留在表面,未深入到脚本中。其次,在预算执行中,因为一些意外事件,导致拍摄时间延长或者额外支出,很多类目支出随意向较大,缺乏专业人员监督审核。最后,由于短视频数量多,每个项目金额不大,未将预算金额和实际金额进行差异分析,也未将预算可容忍差错率纳入考核机制。

(三)成本核算中原始票据不足,替票严重

短视频制作过程中,业务场景复杂多变,各项成本支出千奇百怪,导致取得原始票据困难。具体分为以下情况:首先,业务人员财务意识薄弱,无法辨别哪些情况可以取得发票,哪些情况无法取得发票。其次,有些供应商可以提供发票,但是不能现场即刻取得,为了节约拍摄时间,所有人员会转移到下一个场地。最后,某些业务场景确实无法取得发票,甚至无法取得收据。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对该资源有很强依赖性,买方处于劣势地位。报销依据仅是微信谈判价格的聊天记录及微信支付截图。财务面对审核时,极为困难,不仅不能取得外部提供的原始单据,甚至无法考量业务的真实性。

(四)财务人员缺乏创新,不能为业务提供有效指导

受传统行业的影响,很多财务人员思维惯性,缺乏业财融合意识,财务审核中缺乏外部原始单据,拒绝报销,导致沟通成本巨高,业务停滞不前。

短视频制作公司财务人员不能适应复杂业务环境,面对支出真实性和替票严重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如果不转变职能,没有创新意识,将会导致财务陷入死循环,不仅不能规范核算,而且导致生产业务人员永远站在财务对立面,降低生产效率。

三、短视频制作行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加强成本控制,建立成本支出监督机制

短视频制作涉及成本支出类目较多,由于每一个短视频都是独特不可重复性的生产,所以各项费用支出无法标准化,但是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首先,建立供应商资源库,将同类型供应商信息入库。直接生产成本支出明细里演员费支出,普通角色按照当地市场行情,统一标准价格进行结算,如果是特殊角色(男女主角),根据拍摄时长,角色定位等协商打包价,签订合同,避免中途退场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场地费支出,由于每个短视频业务场景的需要,拍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不同的场地,如别墅、民宿、酒店、餐厅、教室、办公室等。根据不同类型的场地,将合作频率高的供应商入库,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出具对应报价单,每次拍摄按照报价单价格结算,减少事件发生的突兀性和被动性。道具费支出,根据道具使用频率,区分自买和租赁哪个更划算,如果租用的情况,合作频率高的供应商入库,将不同类型道具标明计费标准。如果公司自行采购,区分该道具是一次性消耗完毕还是可重复使用,如果属于重复使用的道具,单位价值较高,建立道具保管及出入库流程。其次,零星采购支出,如餐费,建立业务用餐标准,按照人数乘以用餐标准,据实报销,超过部分不予报销。第三,大额采购支出,建立大额采购审批流程,场地、道具或意外情况等涉及金额较大的采购,必须由业务人员直属领导及上一级领导审批后方可支出。财务审核报销时,针对大额采购支出,必须取得对应审批流程单、采购合同、发票、结算单等附件方可通过。最后,审核流程中需要有现场人员的制约,在远离财务监督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该笔费用与短视频制作相关,就由现场另一个编导岗位制约,审批流程中第一审核人是编导。财务审核时,根据供应商入库资料,可查询价格,核实真实性,同时按照制定的费用标准及审批流程,形成有效的成本监督机制,控制各项成本支出。

(二)建立生产预算制度,将预算纳入考核机制

首先,短剧生产支出根据明细类目建立固定的预算表模板,统筹岗位拟定预算后,要建立预算审批制度,重要审批参与人是商务运营岗,因为由他对客户进行报价,预算金额会直接影响接单运营岗与客户议价的最终结果。其次,财务核算完成后,要将每部短视频成本明细与预算表进行对比,做出差异分析,了解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如果属于预算外列支,核实情况后,根据岗位责任划分,由公司和主要责任人按照规定比例共同承担该笔支出。最后,为了减少预算金额和实际金额支出的差异,由于短视频成本支出的不可复制性,从绝对值差异上无法考核该短视频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差异,可以建立可容忍偏差率,绝对值差异与预算总金额之比,优秀统筹岗位针对不同短视频制作会保持一个稳定的可容忍偏差率,这样确保在该短视频制作过程中费用支出的合理性。但是如果拙劣的统筹岗位,负责不同短视频制作,该容忍偏差率忽高忽低,说明要么预算编制不谨慎,要么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意外。财务人员在审核时,能更进一步了解该短视频制作过程中具体细节,区分与短视频制作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支出,非相关支出在审核时严格把控,划清责任,杜绝短视频制作过程中虚假报销。同时,可容忍偏差率与晋升机制挂钩,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

(三)规范财务报销流程,加强业务人员培训

短视频制作行业供应商的多样性,区分对待。业务人员对财务知识欠缺,拿票意识不强。一方面,财务人员根据实际业务场景情况,制定财务报销流程,区分哪些情况必须有发票,没有发票不予报销。供应商属于企业,如酒店、餐饮公司、设备器材租赁公司等,要求业务人员必须提供结算单、发票等附件。另一种情况,供应商属于个人,为视频制作提供服务,如演员费、编剧费、场务费等,建议企业和个人与灵活用工平台签订三方协议,企业根据个人服务结算单金额打款给灵活用工平台,灵活用工平台向个人支付款项之前向当地税务局代扣代缴税款,同时向企业开具发票。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建议按月结算,节省沟通成本及资金机会成本。针对小额零星采购支出,按照规定格式填写收据,作为入账凭据。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应根据业务变化更新相关报销制度,并且大力推广执行。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定期进行沟通,举办培训会议,将现有的制度予以落实。业务场景新出现无法取得票据的问题,实时向财务反馈,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双向沟通,积极配合,解决无票报销的困境。

(四)转变财务人员思维,加强业财融合理念

传统财务人员停留在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上,根据票据金额登记入账,按部就班,监督职能反映在对特定主体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的功能。短视频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做好会计核算和监督,更多的是需要财务人员加强业财融合意识,对业务人员提供指导,深度了解业务场景实际情况,才能通过票据审核了解业务真实性及合理性。面对业务人员的困境,针对不同供应商如何讨价还价,如何取得外部凭证,如何更有利证明业务真实性及合理性,财务人员需要为业务人员出谋划策,将专业的财务知识转化成业务人员能听懂的语言。业务人员在了解财务核算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取得真实原始单据作为财务入账附件。同时,财务人员通过核算每部短视频成本,定期向业务人员反馈,对一些成本支出提出优化建议。让前端业务人员在控制成本时,有前车之鉴,避免出现同样的失误。力争做到业务和财务衔接一体,相互支持,为公司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一起努力。

结语

短视频制作行业,成本支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财务管理存在困境,制约了短视频制作公司难以达到规模化标杆企业,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从财务和业务视角,共同探析对策。在不影响前端业务生产流程效率的情况下,加强业财融合,规范财务管理,为企业发展壮大探索健康之路。

猜你喜欢
业务人员财务人员财务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浅谈提高业务人员素质的主要途径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90%的奶粉企业要瘦身,谁会被裁掉?
快消品行业业务人员流失的原因与影响浅析